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术语,如音高、音长、节奏、速度等。
2. 通过,使学生能够辨别各种乐器,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包括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传统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2.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术语。
3. 乐器介绍: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4.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安排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16周,每节课40分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乐理概念、乐器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演示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欣赏法: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评价。
2. 歌曲演唱:检查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掌握程度。
3. 乐理知识:进行乐理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术语的掌握情况。
4. 音乐创作: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麦克风等。
3.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笛子等。
4.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基本的乐理知识,认识音符、节奏等。
第3-4周:音高、音长、速度等音乐术语。
第5-6周:介绍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第7-8周: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第9-10周: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文化。
第11-12周: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第13-14周: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15-16周:进行音乐总结和评价,复所学知识。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1、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2、欣赏:《出发》《火车咔咔咔》3、音乐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4、创编:《开火车》《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歌曲,随音乐进行表演。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试唱歌曲唱名。
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2、创编《山谷回音真好听》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覆信真好听》1、引入春天话题。
2、引导倾听。
3、师生即兴呼唤,模仿回音效果。
4、发声练,用回音体会声音的强弱。
二、重难点解决:1、师演唱歌曲第二句(难点),生做覆信跟唱。
2、听唱法学唱全曲。
3、有表情地演唱,分组练。
1 / 27三、创编《山谷回音真好听》回音游戏。
分组: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另一组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2、节奏3、唱名音高4、旋律片段5、歌曲片段。
)讨论:游戏还可怎样进行?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2、认识小节、小节线。
3、创编《开火车》游戏教学目标:1、听辨并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
教学重难点:听辫并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初步感受《出发》的节奏。
2.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4.随音乐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二、聆听《出发》,随音乐律动。
1、学生列队,做火车车厢状,随音乐有节拍地律动,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拍变化。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唱歌幸福拍手歌》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歌曲合作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动作,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对于创新实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创意模板,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以降低创新难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幸福拍手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幸福。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表达情感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创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幸福拍手歌》的基本旋律和歌词。这首歌是以2/4拍为基础,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它能够帮助我们感受和表达幸福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注意听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所传递的幸福氛围。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在音乐下册中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音乐中的基本概念和音乐元素;2.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3.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涵盖了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音乐与生活》- 研究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演感受美好的生活。
2. 《动物的声音》- 研究不同动物的叫声,通过模仿和表演动物声音培养音乐表演能力。
3. 《我喜欢的歌》- 研究和演唱喜欢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4. 《音乐家的故事》- 了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通过音乐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5. 《欢乐的音乐游戏》- 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1. 听音乐活动:听取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唱歌活动: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模仿活动: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感知音乐元素。
4. 游戏活动:进行各种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与总结在教学结束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以展示研究成果。
3. 个别评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评价,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技能和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方法,相信能够帮助二年级学生在音乐下册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下册计划一、教材简析二年级教材为人音版教材的实验本,教材贯穿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突出教科书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先进、便捷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
二、任教年级基本情况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精神五、教学措施创设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和鉴赏六、教学进度安排1~2周第一单元春天来了3~4周第二单元难忘的歌5~6 周第三单元童趣7~8 周第四单元快乐的舞蹈9~10周第五单元兽王10~11周第六单元愉快的劳动11~12周第七单元小音乐家12~13周第八单元静静的13~14周第九单元飞呀飞14~15周第十单元跳起舞16周总复习、考试第一课春天来了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优秀10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进行曲》。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3、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的:1、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的童趣特点。
2、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符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3、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其节拍行进。
2、《进行曲》是俄国着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3、听赏两遍《进行曲》后要求学生随音乐奏出X X XX X X │X X X 0│和X 。
X X。
X X。
X X。
X的节奏。
4、教师可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这段音乐的认识。
5、简介芭蕾舞剧。
6、学唱《米老鼠进行曲》时可由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
、让学生随《米老鼠进行曲》的音乐走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认识。
8、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声乐和器乐曲中都有进行曲。
(进行曲大多是雄壮有力的,也有的活泼矫健,只有少数是速度较慢、情绪悲伤的。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二单元目标: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风车》;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通过“化装舞会”这一音乐活动,让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使他们的艺术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单元重点:体会歌曲《大风车》活泼愉快的情绪,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单元难点: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通过演唱感受切分音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能正确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并能准确地进行相互评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对老师的提问和讲解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通过音乐小知识,让学生自己找歌曲中的衬词及民歌的小特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唱过程中,虽然能较快的找我歌曲演唱,但在个别字所表现的民歌韵味上还是欠火候,经过教师指导和多次范唱,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山谷回音真好听》一、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培养学生创造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2、难点是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三、教具: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排成一列纵队,随着教师的琴声,进行开火车的律动。
师问:同学们,你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啊?(学生自由谈)师导:好了,同学们,不说了,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教师课件播放回音的音乐)听后,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师:你们听的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师:回音好听吗?(生答:好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山谷回音真好听》。
要怎么样才能唱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二)回音游戏:1、把教室当做一个大山谷,对着山谷说话,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做回音。
2、再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看有没有不同。
3、请同学评价哪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教师小结:是啊,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而且还是不只一次的重复。
4、老师当原声,学生当回音,一起来做回音游戏。
5、老师唱原声带有旋律的,学生做回音带旋律的。
(三)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演唱带回音一段的旋律。
2、分句教唱,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改进。
3、会唱后,找两位同学到前面为大家演唱。
(四)歌曲创编:1、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同学自由畅谈)2、分组讨论,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刚刚想的这些编到歌曲里去,重新创编段新歌词,唱一唱。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1、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地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难点: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出发》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通过欣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是一首优美的民歌,通过学唱可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结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并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材分析:歌曲《郊游》是一首生动的歌曲,通过学唱可以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在本节课开始前,师生互相问候并交流寒假的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
接着,学生们听了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并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教师随后即兴呼唤,让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学生跟唱:1 2 3 4 |5 —| 1 2 3 4 |5 —|啊啊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
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
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
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2)春风呜—呜—……(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5)布谷鸟布谷O 布谷O 布谷O 布谷O ……(6)……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第二单元进行曲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唱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
3、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4、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5、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标: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 X 、X X. 、X —、X XX 、XXXX XXXX 等节奏。
教材分析: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
2、《出旗》这是少先队鼓号队演奏曲中的一首。
用于少先队员们集合仪式中出队旗的场合,由于队号只能奏出“5135”这四个音,故全曲仅用这四个音构成,由于上句落在“5”,下句落在“1”,使两乐句具有动静对比,且有可循环性。
3、《小号手之歌》这是动画片《小号手》的主题歌,黎汝清作词,金复载作曲。
金复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家,曾为五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号手》《三个和尚》《哪吒闹海》《济公》等。
4、《土耳其进行曲》这是贝多芬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的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断,后被改编成钢琴曲,成为家喻户晓和学琴者必弹的世界名曲(与此齐名的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全曲结构为A+B+A+B+A+尾声。
5、《进行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1892年,52岁的柴可夫斯基为两幕舞剧《胡桃夹子》谱写了优美的音乐,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作者将其中的音乐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取名为《胡桃夹子组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由八首乐曲组成。
6、《米老鼠进行曲》这是1955年出品的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俱乐部》的主题歌,由此奠定了米老鼠在美国动画片中的特殊地位。
教学重点:1、在唱歌和听赏音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