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突出。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1.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从19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的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
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经超过6000公里,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最长的国家。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总长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线路将达到7000公里左右。
2. 技术水平提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维修等方面。
同时,中国还在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车辆制造、信号与控制系统、智能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积累和探索,使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 实现自主创新随着技术的提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技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自主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制造水平,也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1.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的综合性和连贯性将愈发重要。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便利性,使人们出行更为方便快捷。
2.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智能化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积极推进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建设将轨道交通的设备、票务和信息化等方面结合在一起,通过运营数据分析、设备自动化维护和信号控制优化等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
3.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统筹和长远性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因此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当与城市规划相联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蓝图和长远发展等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多元化,轨道交通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自19世纪末的伦敦地铁开始。
历经百年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都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40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建设周期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众多部门和环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特别是在城市拆迁和土地征用等方面,还涉及到较复杂的政策问题。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建设周期长的问题,这给城市交通的空间规划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金来源困难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大多数依靠政府投资或者政府与民间资本的合作。
但是,政府资金有限,经常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现象,这导致轨道交通建设的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跨部门协作不足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及单位,往往需要各方共同配合才能推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沟通不畅、职能不清、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使得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缓慢,甚至被迫中止。
4.土地资源有限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然而,在城市高度利用率的背景下,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
因此,轨道交通建设在土地征用、安置和后续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展望虽然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各地政府对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景依然广阔。
以下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展望:1.推进升级改造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升级改造成为未来建设的重点。
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

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
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外地铁的发展现状如下:
国内地铁发展现状:
在中国,地铁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自国内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以来,中国的城市地铁网络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长的城市地铁线路网。
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一线城市的地铁网络十分密集,连接了市区与周边地区,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同时,像成都地铁、重庆轨道交通等二线城市的地铁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
国外地铁发展现状:
在国外,许多大都市也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地铁系统。
伦敦地铁、纽约地铁等世界一流都市的地铁网络覆盖了广大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的交通出行选择。
此外,东京地铁、巴黎地铁等城市的地铁系统也是全球有名的。
这些地铁系统通常通过多条地铁线路与城市各个区域相连,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服务。
地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不过,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要问题是地铁的拥挤程度。
由于地铁承载了大量的通勤人流,高峰时段的座位常常供不应求。
此外,一些地铁站点设施老旧,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
再者,地铁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往往需要长时间来回收成本。
对于一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来说,地铁建设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地铁建设还面临着环保和资源
保护的挑战。
综上所述,国内外地铁发展现状各有特点。
在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的同时,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交通工具,仍然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300多座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仅仅30余年时间,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已有30多个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2010年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就将达到1000km以上。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并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交通系统。
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1)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铁路称为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为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为高架铁路。
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1)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城市与郊区、机场之间的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站间距在l~2km以内。
(2)区域快速铁路(Regional Express Railway,Regional Metro):服务范围包括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站间距较大,含有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
例如德国的S—Bahn,巴黎的RER,旧金山的BART,上海的R线。
(3)市郊铁路(Suburban Railway): 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服务于城市客运的那些城市间铁路,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主要运送城市郊区与闹市区间的乘客,故也称通勤铁路。
这种铁路通常在郊区采用平交道口形式,在市区为高架或地下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
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其的功能和地位,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以此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耿幸福、徐新玉根据城市轨道不同的客流密度,提出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袁东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安全、有序运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建设服务运营、运营服务运营和运营服务发展的核心,促进轨道交通项目的同步规划建设、相关资源管理和运营准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城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而带来的是市民对交通运行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门槛不再仅仅是人口规模的高度化,而中国的可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范围也越来远大。
目前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按当前的发展速度,至2020年在中国城市交通线路可达到2000-2500公里。
发展高端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当前紧张的城市交通状况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引言轨道交通通常是指车辆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的一类交通运输系统或者交通工具,是各种交通方式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总称。
其中比较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组成的交通运输系统[1-2]。
通常把像地铁、磁浮列车、索道、有轨电车等以各种形式的导轨为导向的城市公交客运系统称为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更狭义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运量适中、使用电力来牵引、采用钢轨的轨道交通。
其特点是电牵引、可成列、自导向、大运量[3]。
二、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现状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建造地铁的国家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
自伦敦市内地铁线工9条,总长度为480公里。
东京的地铁线路达到2000公里,100亿次以上的年运量使得地铁在其国内交通轨道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巴黎,其地铁数目为13条,长为408公里,占据了70%的城市运输。
纽约的地铁长达443公里。
在莫斯科长达243公里的遍布整个城市的地铁网络里,它的每日运送量可高达800多万人次,处于全球的最高位。
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虽然目前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现小汽车的家庭化,但是其交通管理的模式仍是公交优先。
如前所述,在东京和伦敦,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为86%和71%,是主要的交通运行方式。
交通轨道在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其有轨电车及轻轨等占68%,地铁占32%,达其运营的总里程达14.261km。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年级:姓名:学号:2013.11一、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
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
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
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
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
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
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
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
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
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
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比分析

一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述
1832年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街道铁路在纽约建成 1860年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伦敦大都会 铁路,用于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1863年通车, 使用蒸汽机车牵引(明挖法) 我国于1965年开始在北京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作为平战 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明挖法五)电视监视系统 (六)传输通道系统
五.供电,环控,给排水
(一) 供电系统:负责提供车辆及设备运行的动力能源 供电系统
高压供电源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 动力照明供电系统
可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 发展初衷也非城市交通。但随着近年来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并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如今,北京 天津上海广州等20余个城市建成城市 轨道交通网络。预计到2015年前后, 全国将建设87条地铁线路,总里程 2500公里,总投资近万亿元。
我国市郊铁路差距
我国市郊铁路曾经在大城市客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1980 年前,全国市郊列车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的20% 以上, 到1995年已下降到10% ,市郊列车的开行数量从1975 年的14.3% ,降到1997年的7.5%。 我国市郊铁路衰落的原因: (1)我国铁路建设速度相对滞后。 (2)体制分割限制了市郊铁路的发展。 (3)市郊铁路的运营达不到公交化的要求。
轨道与结构工程
隧道内的轨道结构 整体道床的类型较多,常用的道床形式有: 无枕式整体道床 轨枕式整体道床
无枕式整体道床
亦称整体灌注式,无枕式轨道建筑高度较小, 主要采用就地连续灌注混凝土基床或纵向承 轨台。国外一些国家修建铁路隧道时常采用 这种形式,香港地铁和新建的轻轨也采用了 这种形式,简称PACT型轨道。这种形式结构 简单,减震性能也较好,但施工时需采用刚 度较大的模架,施工较为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如何,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如何进行融资的呢,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政策、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提供了哪些保证,在此我们为你带来关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1)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小汽车进入家庭后,仍然实施的是“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
以东京和伦敦为例,轨道交通分别承担了86% 和71% 的客运量,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除了发达国家,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墨西哥城地铁于1966 年动工兴建,目前已有10 条线路,总长为178 km,居世界第6 位,日均客运量为450 万人次,总运量仅次于莫斯科和东京,居世界第3 位。
汉城地铁自1971 年开始兴建,目前已建成7 条线路,总长度为21711 km,到2000 年计划建成8 条线路,共285 km 。
2)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
(1)多方出资
德国各城市的地铁轻轨建设资金60% 出于联邦政府,其余由州、市政府承担。
巴黎的地铁建设资金, 40% 来自中央政府, 40% 由大区政府提供,另外20% 由巴黎地铁公司自筹解决。
法国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资金按比例分摊,其中政府33% .企业以交纳建设管理费的形式分担34% ,使用者分担33% ,日本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采取国家补贴、地方投资、发行债券、民间集资和地铁公司自筹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
在丹麦,市政当局提供全部费用的1/3,运输公司的参股人(包括哥本哈根运输局、丹麦国家铁路和丹麦联邦铁路代理处)提供其余的2/3.。
(2)财政税收政策
一些国家规定购买交通建设债券的金额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
鼓励了市民购买交通建设债券的积极性。
在德国,每公升汽油收取1 马克的城市轨道交通税,用于各城市的地铁和轨道交通建设。
(3)土地有偿转让
政府另一种形式的补偿就是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
利用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资金,这在香港和新加坡均取得了成功。
(4)其他
还有BO T 方式, BO T 是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并承建一个具体项目,在双方协定的一段时间内,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该项目债务,并收回投资,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转让给所在国政府。
曼谷的高架地铁就
是由香港华基泰公司通过在泰国的联营公司华荣公司采用BO T 方式进行建设的。
香港地铁是以政府划拨沿线土地给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商务经营方式获得资金,政府为支持地铁建设还认购了约85 亿港元的公司股份。
3)政策、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保证
美国于1982 年公布了《陆上运输援助法》,改革了原有的税制和税率,使其更趋向合理,增加了建设资金的,加快了交通建设的速度。
这种将法律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挂钩,相互紧密配合,适当调整改造的做法,既保证了交通建设的财源,又促进了交通设施的建设。
在德国更有许多法律和规章,如:地方交通财政资助法(GV FG)、铁路与公路交叉法(Ek rG)、成立德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资助法(DBGrG)、近程公交财政区域分配法(R egG)和德国铁路扩建法(B schwA G)等。
这些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前提和投资规模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按其轻重缓急程度做成需求计划,并规定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分配给各州和地区,用于兴建和改建近程公交系统,且每年都有所增加。
(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1)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运输量的迅速增长。
审视一下我国的城市交通现状,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城市发展迅速。
我国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向
城市地区转变的过程加快。
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和以几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巨大城市带的趋势,而赖以运送人和货物的交通基础设施却不能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进行,因此造成城市交通运输滞后于城市化的进程。
3)土地利用扩大。
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周边农村土地的利用,以老城区为核心,向城市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增加了市区的交通距离,这是造成交通状况恶化的又一因素。
4)城市人口剧增。
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形成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区人口密度加大。
加上相当固定的流动人口,使得仅仅依靠传统概念上的公共客运交通即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已远远不够。
5)公交结构单一且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交基本上以常规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主,它们的客运量小、速度慢、技术性能差、耗能大、污染也较严重。
为了扩大输送能力,只好增加运输车辆的投入,而这又造成道路阻塞,使运行速度下降。
投入车辆越多,阻塞就越严重,从而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
6)自行车发展过快。
由于公交系统已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于是大量自行车涌上街道,占用了大量的道路面积,使得本已非常拥挤的道路更加紧张,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公交系统的客运效率下降,这就进一步促使人们采用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造成恶性循环。
7)道路建设不配套。
道路的发展速度远不及汽车的发展速度,道路设施与交通量的增长不相适应。
同时,市中心与郊区间、郊区与
郊区间、城市中心与卫星城镇间的交通不便,没有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依然依靠道路交通,这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很不协调的,也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道路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的同步建设被忽略,使得在人员集散频繁的场所,车辆乱停乱放、占道停车,不仅影响了市容,也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这些原因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些困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就成为必然。
(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方法
北京地铁一线、环线及天津地铁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
上海地铁1 号线共利用外资3194 亿美元(以德国政府贷款为主,约占总资额的40% 左右),其余部分地方政府自筹。
上海地铁2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三三制,即利用国外贷款约三分之一,市政府承担三分之一,沿线区政府承担三分之一。
借鉴国外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方式,我国在今后的建设中主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渠道。
1)政府财政投资。
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应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中最稳定的、最可靠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于工商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两项附加费、土地转让金和使用税、迁入人口增容费和铁路建设附加费等。
2)土地开发收益。
通过转让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使用权或将此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也可获得建设资金,它可以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但可靠性不高。
广州1 号线已将土地有偿转让作为筹资渠道之
一。
3)贷款。
贷款又可分为外贷和内贷。
外贷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等)的长期低息贷款、外国政府的长期低息贷款或出口信贷,以及外国的商业贷款。
内贷包括发行地铁或市郊铁路债券、向商业银行贷款等。
4)BO T .曼谷的地铁以及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都成功地实现了BOT 的引资方式,我国也可进行尝试。
(四)政策、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的保证
1)政策法规的保证。
1995 年6 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联合发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同年7 月,国务院发布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的办法》。
在这些规定里都明确规定了外商在华进行交通基础项目投资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优惠政策。
2)税收减免政策。
从建设初期开始,政府就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进口设备时免关税;运营期的初期免收所得税和其他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各项税费;后期若干年减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3)财政补贴。
由于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公益性,企业经营很难盈利,因此在运营期内政府仍对运营公司有一定的财政补贴。
补贴的数额依各个国家而定,有的国家进行全面补贴,即亏损多少补贴多少,有些则依亏损额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够促进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