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基于 DNA 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基于 DNA 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基于 DNA 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DNA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纳米技术,由于其精准度高、可编程性强、易于自组装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本文将从它的应用价值、现状与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应对挑战等方面谈论这一议题。

一、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价值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使用生物分子作为传感元件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非常适合于实时监测、无损检测等特点,在环境监测、海洋监测、生物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而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DNA纳米结构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可设计性和可编程性,加上DNA荧光标记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在纳米层面实现高度健康检测,甚至是单个分子级别的检测。

第二,DNA纳米技术在构建生物传感器时既可以与单链DNA自组装形成靶向探针,应用于疾病自动检测和标记分子侦察,也可以与攻击性DNA切割酶结合,实现“建筑-毁灭”生物传感器,对生物删除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

第三,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微观物理学和化学、微米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科学探索和手段应用价值。

二、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的现状与问题在DNA纳米技术的支持下,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在疾病诊断领域,可以使用单链DNA旋转杆和核壳结构等方法,开发出了精度高、敏感度高、快速和具有多功能的生物传感器。

另外,在微米电子领域,可以通过在DNA纳米杆中集成电子元器件来实现神经元网络的建设,能够在其上实现人物识别、快速计算、通信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然而,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DNA纳米技术的操作方式并不十分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其次,DNA纳米生物传感器在成像、处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采样依赖、噪声影响等。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DNA纳米技术是指运用DNA分子结构的特性,以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各种具有结构化和功能性的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等纳米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DNA纳米技术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改变DNA 分子的构形、特性和功能,来实现对生物识别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等)和小分子化合物(如药物、毒素等)的高灵敏、高特异和高速度检测。

这种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DNA分子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体内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利用DNA纳米技术来构建生物传感器是非常可行的。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对靶分子的检测,主要包括:1)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杂交、链切割),2)DNA分子与其他分子的作用(如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3)DNA分子的形态变化(如弯曲、外界环境引起的结构改变),4)DNA分子的光学和电学信号变化。

其中,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基于DNA分子的互补性原理,即两条DNA单链可以通过碱基配对形成一条稳定的双链结构,实现对靶分子的高特异检测。

例如,可以将一个DNA单链固定在传感器表面或纳米材料上,另一个DNA单链标记上荧光信号或其他化学标记物,当两条DNA单链互补配对时,荧光信号或其他化学标记物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对靶分子的检测。

与传统的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DNA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可以实现对靶分子的高度选择性识别和检测。

其次,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改变DNA分子的构形和作用方式,实现对不同种类、不同结构的生物识别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DNA纳米技术是指将DNA分子这种天然的分子结构用于制造人工材料或器件的一种技术。

这是一种新兴的多学科领域,它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可以用于制造分子级别的结构和器件。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自那以后,这一领域一直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

DNA分子是多链的核苷酸聚合物,是自然界中最神奇的有机分子之一。

其独特的双链结构和生物信息传递功能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发现这种结构可以被用于构建一些高精度的结构和器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能够从DNA分子中构筑各种三维形态的纳米结构,比如纳米管、纳米板和纳米球等。

这些结构可以被用于制造晶体管、传感器、导电线路等高精度器件,可以用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等各个领域。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DNA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成功地构建了许多高精度的DNA结构。

这些结构包括纳米管、纳米板、纳米球和六角形孔等。

其中,纳米管和纳米板是比较基础的DNA结构,可以用于制造大规模的纳米元件。

而六角形孔则是一种具有高度孔径可控性和可逆环形动态行为的新型DNA结构,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

DNA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DNA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用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生命科学领域,DNA纳米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各类分子机器,可以用于实现药物、蛋白质、细胞等的精确定位和定向运输。

此外,DNA纳米技术在分子诊断、分子电子学等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DNA纳米技术可以用于构建DNA计算机。

DNA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极不相同,它的计算方式是利用DNA分子之间的物理化学属性进行计算,可以进行并行计算和异构计算。

DNA计算机具有高效、节能、高存储密度等优点,可以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速计算。

在能源科学领域,DNA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造纳米机器人,可以用于实现微观文化、清洗污染、制造纳米加速器等能源控制和调控领域的应用。

DNA纳米技术与新型材料研究

DNA纳米技术与新型材料研究

DNA纳米技术与新型材料研究DNA纳米技术是一种将DNA分子应用于纳米尺度组装和建筑的新兴领域。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DNA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向备受关注。

同时,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也是当前科学界的热点。

本文将分别介绍DNA纳米技术与新型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前景。

一、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DNA纳米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的特异碱基配对原理,通过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特定序列和结构的DNA片段,实现纳米尺度上的组装和构筑。

这一技术在纳米仿生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示出巨大潜力。

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DNA纳米机器人的构建。

通过设计合成特定的DNA片段,科学家们成功实现了能够进行导航、载药、传感和动态控制的DNA纳米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能够在细胞内精确定位并传递药物或进行相关的生物诊断,为未来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此外,DNA纳米技术还在纳米材料的组装和构筑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调控DNA分子的配对,科学家们可以将各种不同性质的纳米材料定向组装成特定形态的结构,如纳米晶体、纳米管等。

这种DNA 纳米组装技术为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拓宽了传统材料学的研究思路。

二、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新型材料是指在材料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成分、结构或功能的材料。

近年来,新型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等。

在能源材料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效、环保的新型能源材料。

例如,光催化材料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太阳能和污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级复合材料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通过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提高材料的性能。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自修复材料、可变形材料等。

自修复材料可以在遭受损伤后自愈,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可变形材料可以根据外界刺激调整形状或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进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突破性技术被发明和应用,其中就包括了功能性DNA纳米技术,这项技术已经成为了近年来最具有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的领域之一。

DNA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材料,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什么是功能性DNA纳米技术功能性DNA纳米技术是指利用人工合成的DNA分子构造纳米结构,从而使这些结构拥有特定的功能,包括了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和位点特异的催化反应等方面。

2、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些优势包括:(1)功能多样性DNA拥有非常稳定和强大的分子识别、自组装和催化反应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了药物传输、荧光探针、分子计算和生物传感等方面。

(2)结构可控性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结构可控性,这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合成DNA序列控制和构建复杂的纳米结构,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这种结构可控性是传统化学合成或物理制备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3)生物相容性由于DNA是人体内固有的一种物质,因此这种材料在生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极高,可以大大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和威胁。

同时,这也使得功能性DNA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应用功能性DNA纳米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包括:(1)生物传感功能性DNA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DNA分子具有非常特异的亲和力和分子识别能力,能够特异性地与其靶分子相互作用。

例如,利用DNA序列设计、构建和修饰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生物有机体内的生物分子,对生物研究和医学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在分子层面上执行特定任务的微小机器人,功能性DNA纳米技术在纳米机器人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NA是指人体细胞内的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基础,它负责传递人类自身所有的遗传信息。

而DNA纳米技术指的是利用这种分子结构进行材料组装的技术,常被称为靶向分子组装技术。

它是高精度分子组装的一种新方法,可以通过控制DNA片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制造新型有序纳米结构,并将其用于生物医学和技术科学领域。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为未来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历史DNA纳米技术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可以通过用酶切割和贴合DNA分子来制造出一些小型的结构体。

1990年代,科学家们设法制造出DNA双螺旋结构,进一步促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

2000年左右,压缩DNA单元技术的发明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在亚纳米尺度下进行更加准确的DNA组装。

2004年,美国科学家霍威斯(Paul W.K. Rothemund)提出了一种名为“DNA纳米技术”的新理念,他设想可以用DNA分子组装任何形状的结构,而不仅仅限于小型结构。

自此以后,DNA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研究领域,也在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NA纳米技术的原理和方法DNA纳米技术基于DNA分子的特性,而DNA分子的特性可以通过DNA的双螺旋结构来解释。

DNA分子由大量的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是由一个糖原子、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的。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根反平行的DNA链以互相补充的碱基对连接而成,其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协会形成一对碱基对。

DNA纳米技术的制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设计、组装和表征。

DNA的设计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手工合成,设计出符合需要的DNA序列并决定它们的排列顺序。

接下来,DNA分子可以通过电泳、温度控制、酵素反应等方法进行组装。

在最终的组装产品中,DNA分子形成各种形状的结构,从块状到细丝状的结构体均可制造。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DNA分子在纳米尺度下可以被用于构建纳米结构。

这种利用DNA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结构的技术被称为DNA纳米技术。

DNA纳米技术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可以在纳米级别上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结构。

本文将介绍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DNA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DNA纳米技术最初的研究是在1982年,由文森特·阿尼科斯和诺曼·迈克伦堡联合提出。

他们的研究表明,DNA分子可以自组装成特定的结构,并且这种自组装过程可以被控制。

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在DNA纳米技术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DNA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非常发达。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制造了各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DNA纳米结构,包括立方体、八面体、圆柱体以及具有分子识别和信号传递功能的DNA纳米机器人。

其中一些DNA纳米结构可以被用于制造具有特定用途的生物传感器、药物传递系统和新型储存设备。

DNA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DNA纳米技术是一个多方面的领域,在生物学、材料科学、能源和信息技术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

在生物学中,DNA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具有生物传感功能的纳米结构。

这些纳米结构可以被用于检测生物分子或者特定疾病的标志物,从而实现早期诊断。

此外,DNA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制造。

通过将药物与DNA纳米结构结合,可以实现对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位置的精确控制。

在材料科学中,DNA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新型的材料。

通过将DNA纳米结构与其他材料组合,可以制造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例如具有超级弹性和高导电性的集成电路。

在能源领域中,DNA纳米技术可以被用于制造新型的太阳能电池。

通过将DNA纳米结构与半导体材料结合,可以制造出更高效、更便捷的太阳能电池。

在信息技术中,DNA纳米技术可以被用于制造高密度的存储器件。

由于DNA分子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和可读性,因此DNA纳米技术可以被用于制造具有大容量、高安全性的存储器件。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DNA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分子的自组装性质构建精密三维结构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纳米技术,它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

DNA纳米技术既是纳米学领域的开创者,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之一。

DNA分子作为一种自组装的分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组装行为。

2006年,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希尔和尤拉•希尔首次使用DNA分子自组装技术构建了一种DNA纳米管,随后更多的DNA纳米结构也被发现。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在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许多里程碑般的进展。

例如,2010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DNA“纸片”,可以将它叠起来制成各种形状,展现出DNA片的巨大潜力。

2012年,耶鲁大学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DNA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小分子触发器来向目标位置精确传递信息。

2014年,纽约大学等机构合作研发出了一种DNA纳米机器,可以实现信息的容错传递和存储。

这些研究成果都表明了DNA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电子计算机、光学通信等方面的极大潜力。

除此之外,DNA纳米技术还有许多新发现。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发现,DNA分子可以在水言稀溶液中自组装成晶体态,形成了新型DNA晶体。

这种DNA晶体的性质十分稳定,可用来制作拓扑结构、光电器件等。

此外,最近几年,DNA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关注。

研究人员发现,DNA分子可以通过某些载体介导将药物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降低毒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前景。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DNA纳米技术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电子计算机领域。

在传统计算机中,数据处理速度存在瓶颈,因为芯片的数量依赖于摩尔定律,而DNA纳米技术可以通过自组装来增加电路的密度。

美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利用DNA分子作为芯片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将实现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双螺旋结构,高机械刚性和较高
的物化稳定性 ▫ 多种工具酶进行精确加工和控制
DNA纳米技术的本质就是DNA自 DNA 分子所携带的丰富遗传信息 组装,而自组装的核心就是碱基互补 经过漫长的进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 配对原则。可见,DNA纳米技术是利 物世界。而DNA 纳米技术将DNA 从 用了它的化学属性,而非生物属性 传统的基因图谱拓展成为建筑模块, (携带遗传信息),这就是它与生物 用以构建我们所需的多功能纳米结构。 技术的根本区别。
3
走近未来的DNA计算机
DNA计算机
• 计算机在近几十年内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然而目 前集成电路的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所以,人们开 始在不断寻找新的计算机结构。 • DNA分子计算机是公认的下一代计算机,而DNA 逻辑门可能是实现DNA计算机的基础。 • 与传统的电子计算机相比,DNA计算机具有哪些 优点:
DNA原子力显微镜拼图
• 现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不仅可以看到原子、分 子,还可以搬动(操纵)原子、分子。由于DNA 分子通常是链状的,因此,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 针在基体表面上“拨弄”DNA链,就能够形成各 种各样的图线或图形。显然,这是一种纳米绘画 创作的好思路。
DNA可视化艺术
• 一个29岁的德国艺术设计师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图像 学算法,将各种动植物的基因数据“可视化”,用 鲜艳的色彩和图案表现出来。这些DNA艺术品在全 世界都很受欢迎。图像的制成成本只有5欧元。
DNA音乐
• 两位日本生物学家在进行DNA研究时,别出心裁地 用音符来替换碱基序列,再谱成乐曲,并用电子乐 器演奏。DNA音乐一经问世,轰动了整个生物界。 • 经过艺术加工,一段白血病病毒DNA 的乐曲声会让人潸然泪下,而编码人 胰岛素的DNA竟与肖邦《葬礼进行曲 》的第三乐章如出一辙。 • 近来一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正利用数 学方法,将 DNA 信息转换成音符,这 种DNA音乐有望被用来区分癌细胞与 正常细胞的差异。

用DNA搭积木
• 三名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已经发现一种方 法,能使DNA串成完整的字体——包括所有罗马 字母、标点符号、表情符号和数字0~9。 (Nature,2012) • 与之前的DNA折纸术相比,搭积木似的DNA纳米 技术避免了使用脚手架般的长链,另辟蹊径地创 出一种“替代构建法”。他们向我们证明了小链 DNA不需要支架就可以组合成大型结构。
争论:DNA构图的实际意义?
DNA折纸术有何用?
目前关于DNA折纸术的探索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 • (1) 以DNA折纸术构造的图形为基板,通过各种 修饰或反应,使小分子或纳米颗粒(如纳米金, 碳纳米管和蛋白质等分子)进行精确纳米排布; • (2) 通过对DNA折纸术金属化,构造纳米级电子 元件。可以通过引入金属,实现从DNA到金属的 转化,从而获得纳米级电路; • (3) 制造纳米尺度的DNA芯片。由于DNA折纸术 图形是存在于溶液中的,这更接近于实际的DNA 杂交环境,理论上具有在细胞内进行分子检测的 潜力。
三维DNA自组装
• 最近5 年来,三维DNA 纳米结构的研究 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大量的三维DNA 基元被成功构建。 • Turberfield 小组利用4 条单链DNA 成 功构建了一系列大小的DNA 四面体结 构,并且尝试利用这些DNA 四面体作 为药物输运体系进行药物控释研究 • 多种3D模型,包括立方体,四面体,八 面体,十二面体,巴基球,纳米管等
DNA计算机的发展
• 哈佛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 Benenson设计出一种可进 行基本逻辑工作的DNA计算机,并证实它能应用于人 工培养的肾细胞。通过将源于其他物种的单个siRNA 分子导入细胞,该DNA计算机能使编译某种荧光蛋白 的目标基因关闭。尽管生物计算机的数学计算并不很复
杂,但它足以让科学家创造出针对特定人体细胞的生物传 感器和药物运输系统。
LOGO
DNA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Outline
1
2 DNA纳米技术的概述
DNA折纸术
走近未来的DNA计算机 DNA纳米艺术创作
3
4
1
DNA纳米技术的概述
DNA nanotechnology
• DNA 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大分子,在纳米尺度上构建功 能结构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互补法则的唯一性和高度特异性,可预测,可编程
DNA纳米结构仿中国地图
• 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院 士贺林的领导下,上海交大 Bio-X研究院开创性地“创 作”出一幅长150nm、宽 120nm、厚2nm,分辨率 6nm的“DNA中国地图”,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不对称的 二维DNA图形,克服了不对 称图形带来的应力问题。
DNA折纸术
• DNA折纸术自组装的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操作 容易,原料DNA无需纯化,可一步反应组装出复 杂的图案,而且产率较高。结合其它方法和技术, 可以通过折纸术组装出更为复杂的三维结构。
体积小,存储大,运算快,耗能低,并行性强,科学 观察与化学反应同步
DNA计算机工作原理
• 与电子计算机以二进制的0和1两个数字进行数据 存储不同,DNA计算机通过组成DNA分子的A、 G、C、T四种核苷酸的排列来编码信息,特定的 生物酶可充当“软件”,使DNA分子完成某种生 物化学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码(即反应前的输入 数据)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即反应后的输出数 据)。
DNA计算机的发展
• 2001年,以色列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DNA计 算机,吉尼斯纪录称之为“世界上最小的生物计算设备” •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樊春海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 学Bio-X中心的贺林院士、张治洲教授通过深入的学科交 叉与合作,应用DNA核酶研制成功一类新型的“DNA逻 辑门”,为发展DNA计算机奠定了基础。该逻辑门系统的 新特色在于排除以往DNA逻辑门设计中RNA核苷的参与 ,仅单纯应用DNA分子,从而避免了RNA核苷带来的系 统不稳定性。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日前出版的著名化学 杂志《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1759.)。
DNA模板印刷
• 来自美国Brigham Young大学的科学家们正把 DNA自组织技术同微制造印刷术结合起来,他们 把DNA在基底上排列整齐,再在上面沉积一层金 属膜。DNA分子起纳米蜡纸的作用,接着再使用 半导体工业中常用的等离子体对图案表面进行刻 蚀,在基底上便可得到纳米尺寸的沟槽。如果这 种沟槽拼出的图像设计得足够精巧,那么就会够 成一副上乘的纳米绘画佳作。
DNA纳米机器人和DNA微芯片
• 2012年science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已经用DNA 折纸术构建了一个可给个体细胞递送极小“货物 ”载荷并影响它们行为的纳米机器人。 • 2012年,来自哈佛大学的合成生物学家George Church利用了DNA微芯片来编码书籍,首次展示 了DNA可用来存储数据。 • 在2013年1月23日Nature上发表的新研究中,科 学家们在人工合成的DNA中“记录”了一段长达 26秒的剪辑音频、一篇论文的副本、一张照片等 信息。
展望
• DNA简单的编码构造出了人类生命的蓝图。然而 在DNA纳米技术领域,我们对DNA有着全新的认 识:它是一种智能的自组装纳米材料。碱基编码 可使组装精确定位,以此构造简单甚至三维纳米 结构;应用折纸术可折叠出几乎所有平面图案; DNA分子计算的高并行性,高存储量更为传统计 算机无法企及。 • DNA纳米技术未来的研究将会致力于探索制造具 有实际应用功能的纳米材料。它本身的自组装以 及导向的各种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的组装有可能 为将来的应用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面临的挑战
• 目前处于最基础研究阶段 • 仍需大量人力财力成本 • 基于DNA计算机的显示问题
DNA是计算机的未来
DNA计算机的美好未来
• 未来的DNA计算机在研究逻辑、破译密码、生物医 药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将发挥其独特优势:未 来破解复杂密码将变得简单,航空公司可以有效规 划航线,在细胞内运行的DNA计算机可以监控和发 现人体的各种疑难病症,甚至还能在人体内合成药 物。随着我们对DNA计算机越来越了解,未来我们 对人脑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人机合一不是梦
4
DNA纳米艺术创作
当艺术邂逅DNA
• 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曾有句名言:“艺术越来越 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二者在山麓分手,有 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 • 现在,科学家已经发明了DNA折纸术、DNA模板 印刷、DNA音乐、DNA原子力显微镜拼图等相关 DNA技术。利用这些技术,DNA不仅可以绘画, 还可以谱曲,为我们提供了高层次高品位的纳米艺 术享受。
DNA-计算机的提出
• 1994年1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阿德勒曼博士提 出一个奇思妙想,即以DNA碱基对序列作为信息 编码的载体,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试管内 控制酶的作用下,使DNA碱基对序列发生反应, 以此实现数据运算。 •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计算机的意义几乎完全等 同于物理芯片。然而,阿德勒曼提出的DNA计算 机拓宽了人们对计算现象的理解,如果这种方式 得以实现,人体将不再是单纯的肉体,而且是一 部存储空间巨大、运算速度极快的的计算机。
新的进展
• 利用DNA纳米技术和核磁共振光谱学技术或者X线衍射技术 等检测手段解析蛋白质结构; • Sugiyama利用DNA纳米技术帮助他实时观察蛋白质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情况(JACS,2010); • Nat. Nano.(2011):DNA纳米隧道电穿孔技术可对细胞精 确用药; • Science(2012):利用DNA纳米结构开发出人工膜通道; • Sci. Rep. (2012) :DNA纳米结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开发 成功
DNA纳米技术的先驱
• 1982 年,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的Seeman 首先 提出可使用带有互补黏性末端的分枝DNA 分子 来构建二维有序阵列
DNA tile 自组装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