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

合集下载

全球奢侈品2011年观察报告

全球奢侈品2011年观察报告

全球奢侈品2011年观察报告概述: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国际公认的“奢侈品”涉及行业广泛,包括家居建材、汽车、钟表、化妆品、箱包服饰、鞋帽、珠宝首饰、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

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开始消退。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奢侈品行业的主要增长区域。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作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国际都市,形成了奢侈品在中国零售的雏形。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大批国外奢侈品牌踊跃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速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壮大。

从传统百货商场的联营制到连卡佛的买手制,从代理制到品牌直营店,奢侈品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零售业态出现也让奢侈品行业更显繁荣。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迈向富裕行列,购买力增强,对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奢侈品需求增大,也亟待了解更多经济领域各个行业顶尖品牌的发展走势,了解更多奢侈品知识,关注奢侈品排行等。

中国奢侈品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新富人群成为拉动奢侈品高端消费的重要力量,奢侈品消费呈现年轻化趋势。

从名车、豪宅、珠宝到私人飞机,奢侈品的高端细分市场成长十分迅速。

预计到2014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本份《全球奢侈品2011年报告》共五个章节,首先全面系统的概括了当前全球奢侈品市场,接着对国际国内奢侈品品牌进行观察分析,具体阐述了高级时装、珠宝首饰、高档手表、豪华游艇、家居建材等奢侈品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同时对当前奢侈品网络口碑、奢侈品消费偏好进行深入概括分析。

最后,报告分析了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发展前景,以便让人们对中国奢侈品行业拥有系统的了解。

第一章全球奢侈品市场纵观奢侈品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闪闪发光的东西”,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求范围,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各类奢侈品牌,曾经一度在西方国家受到人们的狂热追捧:人们追随拿破仑皇后对路易·威登皮包的宠爱,以使用克里斯汀·迪奥复古面料的服饰为荣,模仿杰奎琳·肯尼迪粉红色的夏奈尔套装……有统计显示,尽管世界前十位的奢侈品牌多产自欧洲,但欧洲各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仅有百分之十几。

基于消费群体研究的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以爱马仕为例

基于消费群体研究的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以爱马仕为例

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引言 (2)正文 (2)1奢侈品的含义 (2)2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状 (2)2.1 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2)2.2 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特点 (3)2.3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前景 (4)3奢侈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分析 (4)3.1 人口特征 (4)3.2 心理特征 (5)3.3 购买行为特征 (6)3.4 购买地点特征 (6)4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 (6)4.1 基于消费者研究上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6)4.2 以爱马仕为例的营销策略分析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0)基于消费群体研究的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以爱马仕为例王希文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商贸管理系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2010级1班指导老师:谢芳职称:讲师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介绍中国奢侈品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同时研究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特点,并根据此消费特点分析营销策略。

爱马仕,作为一个世界知名奢侈品国际大品牌在中国高速增长并获得好评,它的存在对中国奢侈品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采用的营销策略也是它超越其他奢侈品品牌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以爱马仕为例,来分析基于消费群体研究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关键字:中国奢侈品市场奢侈品消费心理爱马仕引言据管理咨询机构贝恩公司12月12日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消费者今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最大买家,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25%,美国为20%,日本紧随其后占14%。

由此可以看出奢求品在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其中爱马仕是奢侈品牌中被公认的全球女人最想拥有的一个品牌,更被世界的女明星都一致公认为,拥有爱马仕手袋是自己身份的象征。

然而,奢侈品的目标消费群体有着其一定的独特性,对于企业而言,分析和掌握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才能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完美的营销策略才是企业在商战中处于不败的重要武器。

正文1奢侈品的含义奢侈品因稀缺而珍贵,因神秘而诱人,一般是指那些制作精美,精细,质地优良,品位非凡的产品,奢侈品就是一个优质的品牌和蕴含了品牌的内在文化,历史,艺术内涵,它的无形价值远远超过了有形的价值,可以体现人们的社会地位,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指那些超越常人购买力的时尚奢华之物。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上世纪90年代,模仿着香港半岛酒店的格局,北京王府井的王府半岛酒店将地下1、2层改建成精品廊。

1992年,LV进驻精品廊,意味着一个开端。

此后多年,尽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但大多数专卖店依然聚集在豪华酒店的大堂里,针对的也主要是外国人。

2000年前后,奢侈品牌将目标转向中国大众人群。

不乏这般景象:月薪不过三四千元的白领,吃咸菜、泡面,省下几个月薪水换来一个LV包,再背着包去挤地铁、公交。

新闻则说,由于中国买家越来越多,法国奢侈品商店不得不限制人流量,并改变多年惯例,周末继续开门营业。

满城尽是LV2004年,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的欧阳坤回到中国。

“那时的富人,还觉得奢侈品就等于浪费。

也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现任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的欧阳坤说,当时,市场上还是假货横行,“满城尽是LV”。

高昂的关税导致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比国外贵,在巴黎的LV门店里,商品价格会比北京门店低40%,比香港门店低30%,离境时还可以享受12%的消费退税。

但现实却出乎欧阳坤意料,价格劣势根本不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障碍,“谁都没想到,中国二三线市场居然爆发得如此激烈。

”2009年,奢侈品品牌在世界各地均受重创,欧洲的奢侈品销售分别下跌了4%,美国的下跌了20%,欧洲下跌了15%到20%。

唯独中国的销售上升了20%。

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底,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全球居首。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说,在2012年,元旦、春节、情人节带动的持续消费高峰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

法国里昂证券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到近1700亿欧元,全世界44%的奢侈品将卖给中国人。

2010年,LV在中国的28个城市拥有35家门店,销售额已占到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而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欧洲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是19%和23%。

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

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

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希望你们喜欢!中国奢侈品发展和消费现状一、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中国奢侈品协会的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高端消费品消费达到9550亿元,中国消费者在世界各地的高端消费品消费总和占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总容量的21.9%左右,个人消费用品类更是占到全球的46%以上,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无可争议的大买家。

消费渠道方面,2014年我国消费者通过境内店面、代购以及出境购买三个渠道消费比例分别保持在30%、15%和55%左右,出境购买仍是高端消费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从门店数量来看,自2010年以后,各大品牌在中国的扩张速度都开始放缓,大多数品牌对未来的扩张均持保守态度,更加注重门店的翻新、迁址和运营的改善。

2014年全国所有品牌包括新兴品牌在内仅有100家左右新店开张,蔻驰、普拉达和MCM品牌店分别新增店面13、7和10家;果博斯关闭店面7家,多数为男装店面。

从高端消费品供给结构来看,我国高端消费品市场类商品品类丰富,国内外品牌在不同类别的高端消费品中有不同的表现。

总体而言,除了少数酒类、烟草、茶叶类外,我国高端消费品多依赖于进口,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本土品牌缺失现象严重。

在化妆品、珠宝、汽车、腕表等个人用品类和交通工具类高端消费品市场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销售份额。

贝恩公司的《2014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显示,我国内地高端消费品市场各类别前五大品牌普遍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且占据市场份额超过40%,仅有周大福品牌在珠宝类中位居第三名。

在高档住宅类和饮食类高端消费品市场中,我国本土品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高端消费品需求来看,我国富裕消费者的数量在迅猛增长,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万,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全球富裕家庭第四多的国家,富裕人群的增加将会有效的带动我国高端消费品的需求。

2012年全国珠宝展统计表

2012年全国珠宝展统计表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12年4月6-9日
2012海铭北京珠宝展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12年4月13-16日
12届成都珠宝展/
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
2012年4月13日---16日
第四届天津璀璨珠宝展
天津梅江会展中心
2012年4月13—17
2012中国(武汉)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
2012年03月15日-19日
2011大连春季两艺博览会
大连星海会展中心
3月17—26日(刘育)
2012(烟台)茶博会暨紫砂工艺、珠宝玉石展销会2012(烟台)春季名优商品展销会暨台湾商品展销会
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两个馆)
2012年3月20 —23日
温州奢侈品展
温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12年03月22-25日
2012第七届淮阳(众豪)书画艺术展销会
淮阳伏羲文化广场
2012年3月1—5日
2012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暨珠宝玉器古玩家具工艺品交易会
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
2012年3月9——12日
2012第六届杭州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杭州启阳)
2012年3月9——13日
2012大连艾总画展
大连星海会展中心
2012年3月14日-18日
2012郑州珠宝展郑州国际会展心2012年5月24—27日
2012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义务珠宝首饰及奢侈品展;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2012年5月24—27日
2012第二届西安国际珠宝展览会
陕西省国际展览中心(省体育场)
2012年5月24—27日
2012第六届上海黄金珠宝玉石首饰展览会
世博中心
2012年05月25—27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中国奢侈品消费探析(共5则范文)

中国奢侈品消费探析(共5则范文)

中国奢侈品消费探析(共5则范文)第一篇:中国奢侈品消费探析(共)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探析摘要:“奢侈品消费”与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不同,是对人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它本身已发展为不具褒贬的中性词语。

消费的符号价值在不断增大。

通过消费可以体现自身的身份,并且得到社会认同。

但目前已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对策。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符号消费理论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并且创造奇迹的时代,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国人购买力的增加。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国外的奢侈品品牌找准契机,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最终奢侈品敲幵了中国的大门,奢侈品消费行为日益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一、奢侈品消费的含义(一)奢侈品含义在英文中,奢侈品一词的表述是Luxury,它最早来自于拉丁文,原本的含义是“极强的繁殖力”,在早先的研究中,奢侈品与奢侈一起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因而古希腊以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首,都将奢侈品描述为超出必要的开支。

到了 18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个人主义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奢侈,认为奢侈品对刺激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休谟在《论艺术的精美》中提出奢侈的著名定义——奢侈是“满足感官享受的极大的精美”。

《牛津大辞典》将奢侈品定义为:“极致舒适且挥霍的生活品调;非必需的、心中渴望的、昂贵或是稀有的商品。

”它能够显示消费者的富有程度、地位高低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包括贵重珠宝首饰、高级轿车、豪华酒店、名牌服饰、高级化妆品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认为,奢侈品的范围不能只从产品的品质与功能角度定义,更重要的是奢侈品所被赋予的社会、经济背景上的价值。

因此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看,奢侈品是一种个人品位的提升,奢侈品蕴涵着拥有者的地位、身份、权利,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是高品质生活的具体反映。

2011-2012年度中国人消费行为调查-2019年文档

2011-2012年度中国人消费行为调查-2019年文档

2011~2012年度中国人消费行为调查《小康》国人消费行为调查结果耐人寻味:一方面,国人依旧热衷于节俭和储蓄:六成以上受访者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八成以上受访者将月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

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

《小康》调查中六成以上参访者表示可接受不超过30000元的奢侈品消费预算;五成参访者表示,为了购买奢侈品,他们愿意压缩正常的生活开支王丰上一次请客吃饭也是在这间餐馆,不过那还是2011年9月的事,那个月,王丰升任所在大学外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他的月薪因之增加了近1000元。

“请了六七个同事吃饭,花了1000多”,王丰说,“如果是前两年,估计那顿饭七八百元就够了。

”过去这一年,王丰觉得物价涨得挺明显,以至于他在北京的收入得回到安徽老家的小镇上才能“花得开心”。

年底回老家时,王丰的姐夫和十来个同乡在县城餐馆招待王丰,“十五六个‘硬菜’再加一个猪头,这规格在当地得叫‘设宴’了,总共才600多块钱。

”王丰的姐夫新买的帕萨特。

“二手的,证都办下来还不到八万,看着也挺神气,就是开起来费劲,路上遇见人老远就得按喇叭,不使劲都按不出声,就算按出声来,那音量跟打开车窗喊一声‘看车’也差不多。

”王丰去年给自己的车交保险费那天,因为价格比前年涨了1000块钱还着实郁闷了一下,但在体验过姐夫的廉价车后,他略感慰藉。

其实对于王丰来说,每年上千元的社交费用和交车险的费用差不多,“工资主要还是用于吃饭、买生活用品、还房贷,再有就是孩子”,王丰一边填写问卷一边这样说。

2011-2012年度小康消费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的大多数在回答“每个月收入的主要用途”时,他们选择的项目主要是“购买基本生活用品”、“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偿还房屋贷款或支付房租”、“养育子女”和“储蓄”。

2012年1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发起本次调查;调查采用基于实名制的NetTouch网络调研方法,在所涉地区随机抽取样本并发布问卷;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在东、中、西部各区域抽取的样本量均不少于300,样本框的确定兼顾了性别、年龄段和收入分布;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35份,以统计学误差估计公式计算,本次调查的置信度水平在95%上,估计误差可控制在3.2%。

奢侈品,再见旧时代资料

奢侈品,再见旧时代资料

上海外滩一直是中国最早的顶级消费地标,也见证了这一轮奢侈品潮流的起落。

2003年,Giorgio Armani入驻外滩3号,从这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意大利一线男装杰尼亚(ErmenegildoZegna) 也继卡地亚(Cartier)之后,将自己亚洲最大旗舰店放在了外滩18号,而Hugo Boss,Gucci、Marc Jacobs等一线品牌也相继进入外滩,外滩某号一度成为奢侈品牌的身份象征,而铺租租金的翻倍增长也曾让原有的二三线品牌难以坚守,相继撤离。

2013年,进驻10年Giorgio Armani旗舰店撤离外滩3号,Dolce&Gabbana 原设于外滩6号的旗舰店停业,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也将外滩18号的店面搬到距离外滩不远处的外滩源33号。

Hogo Boss、宝诗龙(Boucheron)等品牌都已相继撤出外滩。

经过10年,“外滩某号”从炙手可热走到失宠,而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再也不是一律上升着的红线,中国市场给予它们的是各自不同的滋味。

麦肯锡曾有一项调查数据,2009年中国市场50%的奢侈品消费来源于“送礼需求”。

在政策风向转变下,更常被作为“礼品”存在的腕表和珠宝也受到更强烈的冲击。

在瑞士的官方数据中,2013年第1季度瑞士对中国内地出口钟表总额的同比下降26%。

而在LVMH集团2013年前3季度财报中,珠宝和手表部门的表现尤为疲软,销售业绩同比下滑2.3%,去年同期该部门同比增幅高达141%。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品牌的狂热中沉淀出更多的理性与品位,传统奢侈品大牌也因消费疲态面临品牌增长的瓶颈期。

LVMH集团中以Louis Vuitton、Fendi、Céline等品牌为核心的时装皮具部门遭遇了同比0.6%的销售下滑,而去年同期该部门业绩同比增长17%。

在Kering集团2013财年上半年收入中,旗下奢侈品牌Gucci仅取得1.6%的业绩增长至17.548亿欧元,但2009年后Gucci的市场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7%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11月24日,北京,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之一——罗德公共关系顾
问有限公司与亚洲地区著名奢华品市场调研公司——信天翁联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联手推出《2011-2012中国奢华品报告》,首次将目光投向中国“80后”群体,揭示其独特的奢华品消费观,并对未来中国奢华品消费趋势做出预测和建议。

拥有庞大而年轻的新兴消费群体,是中国奢华品市场的重要特征。

这个群体的年龄已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奢华品消费者,甚至也低于同处亚洲的邻国—日本。

这个主要由“80后”组成的新生代群体,虽然年轻,但已完全做好消费奢
华品的准备,使得中国不仅在现今、更在未来成为最具潜力的奢华品市场。

共1057名受访者参与了调研,而结果显示,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奢华品消费群呈现5大特点:更乐观,更自我,更崇尚主流品牌,更数字,更追求购买价值。

更乐观:中国大陆消费者展现了坚定的消费信心。

92%的受访者表示,即便面对通货膨胀及经济前景不确定等压力,未来一年他们在奢华品上的支出将不逊于前一年,甚至会超过。

而在台湾,仅有20%的受访者选择这个选项。

此项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市场保持着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大陆将继续带领全球奢华品市场的增长。

更自我:过去的观点认为,购买奢华品最主要的诱因是传统的“面子”观念,为了显示身份地位或获得认同而进行的消费行为。

然而,2010年发布的第二份中国奢华品报告中显示,“彰显身份、地位”在奢华品消费诱因中,已次于“自我愉悦”。

聚焦“80后”的《2011-2012中国奢华品报告》,更确定了这一趋势: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购买奢华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自我”的诱因,特别是当他们要寻求某种自我奖励的时候。

一些社会心理要素,如身份象征,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今年的报告中退居第二位。

更崇尚主流品牌:尽管购买奢华品的诱因由“身份炫耀”转为“自我奖励”、更强调自我满足,中国的“80后”消费群体仍旧明显表现出对主流奢华品牌的
倾向性。

如Cartier, Omega, Rolex, Chanel, Louis Vuitton, Gucci等品牌的发源地和历史传承是他们最重视的因素。

出于对主流奢华品牌的信赖,年轻消费者明确表示没有兴趣去了解更多的国际品牌。

这对于其他新进中国市场的奢华品牌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这意味着,现今要打造一个品牌将比之前要困难许多。

更数字:网络正在改变世界,也在改变全球奢华品行业。

《2011-2012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精品店等零售渠道和官方网站依然是消费者最主要的品牌信息获取渠道,垂直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则分别位居第二与第三,这暗示着示品牌必须不断维持网上信息的更新。

毫无意外的是,报告中亦显示微博快速上升的影响力,使微博紧追在后成为最受欢迎信息渠道的第四位。

值得一提的是,“80后”消费者对于在线购买奢华品,抱持更加开放的态度,有35%的受访人表示他们通过网络购买奢华品。

更追求购买价值:受限于购买力,“80后”并不是冲动型消费者,他们更倾向于比较价格而等待更划算的交易。

他们经常去国外购买奢华品,特别是欧洲和香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退税优惠及原产地保障。

因此,国际品牌需要充分意识到,服务中国消费者并不只是“中国任务”,而是需要全球关注的“世界任务”。

信天翁咨询公司执行董事Nicolas Jeanjean指出:“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越来越无所不在,其中也影响了购物习惯。

有意思的是,在奢华品领域,消费者仍然很在意他们的店内体验、享受到的品牌服务以及从销售顾问获得的信息。

奢华品代表的不仅仅是具有顶级品质和昂贵价格的大品牌,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关于人的体验。


罗德公关中国董事总经理寿玉滢女士表示:“年轻消费者是中国奢华品市场的未来。

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他们的需求,并通过品牌的历史传承、真实可靠、独特个性等方面塑造出坚实的品牌价值。

同时随着网络信息影响力的日益增长,奢华品牌必须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上多管齐下,拓展传播效果。

我们非常幸运地处在人们愿意消费的繁荣时代!”
《2011-2012中国奢华品报告》的调查对象遍及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以及17个中国重要的二线城市,半数以上的调查者年均收入低于180,000元。

每年,中国奢华品市场分析和趋势报告审视了中国奢华品市场的重要趋势,聚焦于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如购买力、消费动机、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