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介绍

合集下载

人工晶体简介演示

人工晶体简介演示

机械性质
人工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 硬度、强度和韧性,能够 满足各种严苛的工作环境 要求。
热学性质
人工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 热稳定性和低的热膨胀系 数,有利于保持器件的稳 定性和精度。
人工晶体的化学性质
耐腐蚀性
人工晶体通常具有良好的化学稳 定性,能够在各种腐蚀性环境中
保持稳定的性能。
化学反应活性
某些人工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 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 特定的功能。
水热法
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使原料溶解并重新结晶的方法。这种 方法主要用于制备一些含水性晶体和某些特殊结构的晶体。
03
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是通过气相反应,使原料在衬底上沉积并结晶的方法。这种
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大面积的人工晶体薄膜。
材料与制备方法的选择原则
性能需求
根据所需人工晶体的性能要求,选择具有合适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例如,需要高硬度 的人工晶体可选用氧化物材料。
铁电晶体
铁电晶体具有铁电性,可用于制 造铁电存储器等电子器件,具有
高速、低功耗等优点。
人工晶体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1 2 3
激光晶体
人工晶体作为激光工作物质,如掺钕钇铝石榴石 (Nd:YAG)等,用于制造固体激光器,具有高 光束质量、高效率等特点。
非线性光学晶体
如磷酸二氢钾(KDP)等非线性光学晶体,可用 于制造高功率激光器的频率转换器件,扩展激光 波长范围。
成本考虑
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成本低、来源丰富的材料,以降低人工晶体的制备成 本。
工艺可行性
所选的材料和制备方法应适应现有的工艺条件和技术水平,确保制备过程的可行性和稳定 性。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制备方法和 材料。

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

缺点:韧性差,抗拉力和抗撕力差, 屈光力低,人工晶体光学面中心厚 度较高。同时,硅凝胶易产生静电 反应,眼内代谢产物易粘附于晶体 内,从而影响晶体的透明度。
3、水凝胶(HEMA)
优点:脱水状态时,质硬,半透明,可进行抛 光处理。吸水后膨胀,体积增加,可折叠或 脱水植入,然后复水成形,复水后恢复软性 并且线性长度增加15%,更加适合于小切口 手术。因其亲水性,不需要用粘弹性物质帮 助植入眼内, YAG激光后囊截开时不易受损 伤,因此对YAG激光的损伤有很强的抵抗力。 可高压灭菌。
二、软性可折叠式人工晶体
1、一片式亲水性人工晶体:亲水性丙烯酸 酯材料,一片式、软性折叠型,小切口3mm, 不需缝线 。 2、三片式软性人工晶体 :疏水性丙烯酸 材料,三片式、软性折叠型,小切口3mm, 不需缝线。 3、一片式软性人工晶体:疏水性丙烯酸材 料,一片式、软性可折叠型,小切口3mm, 不需缝线,在囊袋植入部位保持稳定,术 后具有更好的居中性和良好的屈光稳定性。
4、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疏水性丙烯酸材料,一 片式、软性可折叠型,小切口3mm,不需缝线,除 术后具有良好的居中性和屈光稳定性外,可以模 拟正常人眼晶体的滤过部份蓝光的特性,可阻断 蓝光对眼底的损害,保护视网膜,保护黄斑。 5、IQ人工晶体:疏水性丙烯酸材料,一片式、 独特的非球面光学面设计及蓝光滤过功能,除术 后具有良好的居中性、屈光稳定性及阻断蓝光对 眼底的损害,保护视网膜,保护黄斑以外,其设 计贴近年轻人的晶状体,清晰度好,能提供如年 轻时一般的视功能,全面改善视功能,全面保护 视网膜。
• 2、选择适合囊袋大小的人工晶状体
• 高度近视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其眼轴长、晶状体 囊袋较正常偏大及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等特点,选择 IoL时应注意其形状和大小。BigbagIOL的直径为 10.5mm,有独特的三袢设计,植入后理论上能够保持 在囊袋中的稳定。Rayner型IOL(super-flex620H)的 直径为12.5mm,理论上两个袢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撑力, 具有良好的居中性能。这两种IoL的设计以及度数范 围都比较适合高度近视患者,尤其对于需要植入负度 数IoL的患者。因非球面晶体偏心和倾斜都会增加像 差,从而降低成像质量,所以囊袋较大及后囊破裂的 患者不建议使用。

人工晶体的度数解读

人工晶体的度数解读

人工晶体的度数解读人工晶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激光器、光通信等领域。

在使用人工晶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度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开始,详细解读人工晶体的度数,并介绍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人工晶体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晶体,具有光学性质。

它的结构和晶格参数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精确控制。

人工晶体的种类非常多,可以根据其结构和成分进行分类。

常见的人工晶体有锂离子晶体、铁电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等。

人工晶体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制备成大面积、高质量的单晶体,具有非常优异的光学性质等。

因此,人工晶体在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人工晶体的度数人工晶体的度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描述人工晶体对光的折射和偏振的影响。

度数通常用折射率和双折射率来表示。

1. 折射率折射率是描述光在物质中传播速度的一个物理量。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被称为折射。

折射率就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人工晶体的折射率通常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它的大小和入射光的强度有关系。

这种非线性折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通信等领域。

2. 双折射率双折射率是描述光线在晶体中传播时分裂成两条光线的现象。

当光线进入晶体时,它会被分裂成两条光线,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传播。

这种现象被称为双折射。

双折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晶体中。

人工晶体中的双折射率通常非常小,只有几个百万分之一。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比如偏振器、光学调制器等,双折射率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三、人工晶体的应用人工晶体在光学领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激光器人工晶体可以作为激光器的输出窗口、增益介质等部件。

它的高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可以增强激光器的性能。

2. 光通信人工晶体可以用来制作偏振器、光学调制器等部件,这些部件在光通信中非常重要。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图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图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图人工晶体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晶体材料,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

人工晶体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通讯、医疗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主要分类、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1.晶体的定义晶体是指具有高度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结构的固体材料。

在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规则的空间排列,形成周期性的三维结构。

2.人工晶体的概念人工晶体是指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晶体材料。

人工晶体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晶体生长技术或其他加工工艺来制备,并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3.人工晶体的特点(1)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原子或分子呈现规则的周期性排列;(2)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3)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进行精确控制生长和制备。

二、人工晶体的主要分类1.按照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划分(1)单晶体:由同一成分的晶体组成,如硅单晶、锗单晶等;(2)复合晶体:由两种或以上成分的晶体组成,如掺杂晶体、合金晶体等。

2.按照晶体结构划分(1)立方晶体:晶体的晶胞结构属于立方晶系;(2)四方晶体:晶体的晶胞结构属于四方晶系;(3)六方晶体:晶体的晶胞结构属于六方晶系;(4)其他晶体:包括各种其他晶体结构类型,如正交晶体、单斜晶体等。

3.按照应用领域划分(1)光学晶体:用于光学器件、激光器件、光学信号处理等领域;(2)电子晶体:用于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领域;(3)通讯晶体:用于通讯设备、雷达系统、微波器件等领域;(4)医疗晶体:用于医学成像、激光治疗、医疗设备等领域;(5)材料科学领域:用于催化剂、能源材料、传感器等领域。

三、人工晶体的制备工艺1.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制备人工晶体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溶液、气相或其他化学反应体系来合成并结晶出晶体材料。

2.晶体生长技术晶体生长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晶体生长条件,使晶种在适当的环境中形成、生长并获得所需形态和尺寸的工艺方法。

人工晶体知识点梳理总结

人工晶体知识点梳理总结

人工晶体知识点梳理总结引言人工晶体是一种能够替代天然晶体的生物医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等眼科手术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人工晶体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让读者对人工晶体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人工晶体的概念和历史1. 人工晶体的定义人工晶体是一种用于替代天然晶体的人工材料,通常用于白内障手术中,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2. 人工晶体的历史人工晶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初使用的人工晶体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材料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功能和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人工晶体的分类根据材料、结构和功能不同,人工晶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1. 传统人工晶体传统人工晶体通常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但对眼睛的创伤较大,且不具备调焦功能。

2. 可调焦人工晶体可调焦人工晶体是一种较新型的人工晶体,其可以根据眼睛的调节机能来调整焦距,使得患者在不同距离下都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效果。

3. 多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同时聚焦远近物体,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减少对眼镜的依赖。

三、人工晶体的材料与制备1. 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材料非常多样,例如PMMA、丙烷、亚醏醚、二甲基苯乙烯(DMA)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2. 人工晶体的制备人工晶体的制备过程复杂,一般通过高科技材料制备技术,如光刻、电镀、离子注入等工艺来实现。

四、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人工晶体主要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以及一些眼部疾病的治疗。

通过人工晶体的植入,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视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五、人工晶体的相关技术和研究进展1. 人工晶体植入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晶体植入技术不断完善,手术风险和不适感大大降低。

2. 人工晶体材料研究科学家们不断致力于开发新型的人工晶体材料,以改进人工晶体的性能和效果。

人工晶体材料

人工晶体材料

人工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是一种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通常用于光学、电子、光电子等领域。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电子性能,因此在现代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人工晶体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光学器件,如光学透镜、光学棱镜、光学滤波器等。

这些光学器件可以用于激光器、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折射率、色散性能和透明度,能够满足不同光学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人工晶体材料在电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电器件等。

这些电子器件可以用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系统等领域,对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介电常数和能带结构,能够满足不同电子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人工晶体材料在光电子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如光电探测器、光电发射器、光电调制器等。

这些光电子器件可以用于光通信、光存储、光传感等领域,对现代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频率响应特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同光电子器件的设计要求,因此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人工晶体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光学、电子、光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晶体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高中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高中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高中人工晶体是指由人造材料制成的晶体结构,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人工晶体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一、人工晶体的定义和分类1. 人工晶体的定义人工晶体是指由化学合成或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热学等性质,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等。

2. 人工晶体的分类根据人工晶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将其分为无机晶体和有机晶体两大类。

无机晶体是由金属、非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组成的,如氧化物晶体、硅晶体等;有机晶体是由有机分子组成的,如聚合物晶体、有机小分子晶体等。

二、人工晶体的性质1. 光学性质人工晶体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质,包括折射率、色散性、双折射等特点。

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质直接影响着其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2. 电学性质人工晶体在外电场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电学性质,如介电常数、电容率、电导率等。

这些性质使得人工晶体可以用于制备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3. 热学性质人工晶体的热学性质对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特殊的热学性质,如热导率、膨胀系数等,也是人工晶体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人工晶体的制备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制备无机晶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包括溶液法、熔融法、气相法等多种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出各种不同组成和形态的晶体材料。

2. 晶体生长法晶体生长法是制备有机晶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包括溶液结晶法、气相生长法、熔融结晶法等多种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纯度和大尺寸的有机晶体。

3. 板层结构法板层结构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人工晶体的方法,它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人工晶体材料。

四、人工晶体的应用1. 光学器件人工晶体在光学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激光器、光波导器件、光学滤波器、光学镜片等。

2. 电子器件人工晶体在电子器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电容器、传感器等。

人工晶体分类

人工晶体分类

人工晶体分类
人工晶体是一种人造晶体,通过人工方法制造而成。

它们通常用于光学和电子设备中,以改善图像或信号的质量。

根据它们的形状、制造材料和用途,人工晶体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透镜晶体。

透镜晶体是一种光学元件,用于聚焦或散射光线。

它们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或双凸透镜,根据其形状和功能而定。

第二种类型是滤光晶体。

滤光晶体可以选择性地阻挡或透过特定波长的光线。

它们可以用于滤除杂散光、改变光的颜色或过滤紫外线。

第三种类型是波导晶体。

波导晶体用于在光学通信和光学传感器中传输光信号。

它们可以将光线引导到一个特定的方向或位置,从而提高光学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第四种类型是极化晶体。

极化晶体可以将光线分成两个方向,称为偏振光。

它们可以用于制造偏振滤光器、偏振镜和偏振旋转器等光学设备。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人工晶体类型。

人工晶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从电视、相机和手机到医疗设备和科学仪器。

了解人工晶体的分类和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晶体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 IOL)。

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

第一枚人工晶体是由John Pike,John Holt和Hardold Ridley共同设计的,于1949年11月29日,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体。

在二战中,人们观察到某些受伤的飞行员眼中有玻璃弹片,却没有引起明显的、持续的炎症反应,于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在眼内保持稳定,由此发明了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

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目录• 1 人工晶体的分类• 2 人工晶体的材料的演变与特性• 3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4 人工晶体发展趋势人工晶体的分类1、按照放置位置分类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2、按照手术切口大小分类(1)硬质人工晶体一般质地偏硬、无弹性,直径一般为5.5—6毫米,那么要将其植入眼内,就需要一个6毫米的手术切口,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反应较重。

(2)可折叠人工晶体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与普及,为了把人工晶体自很小切口植入,于1984年人们设计制造了可以折叠或卷曲的晶体,近十年来才得以应用并不断改进。

3、按照功能分类(1)多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分为折射型和衍射型两种。

折射型概念比较简单,多为双凸透镜,前表面3-5个不同屈光度折射区,不同区域负责远焦点或者近焦点成像,成像依赖于瞳孔大小,成像质量受瞳孔大小和人工晶状体偏位影响比较大。

此类晶体的代表如AMO的ReZoom。

衍射型的光学面采取阶梯渐进衍射技术,在12个同心圆中呈现阶梯状的设计,其高度在0.3-1.2微米之间,阶梯宽度也以同样的规律递减,外周区域则为折射区。

阶梯渐进式衍射结构与周边折射区相融合,使得随着瞳孔增大,光能的分布逐渐偏重于远距离焦点。

由于采取对光能进行了重新分布,不可避免的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及视觉困扰(眩光、晕轮)的发生。

此类晶体的代表如Alcon的ReSTOR。

(2)可调节人工晶体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对高质量功能性视力要求的提高,改善白内障术后眼的调节功能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依据人眼调节原理而设计的,能够同时提供较好远、近视力的可调节人工晶体AIOL应运而生,生理基础调节是指眼球依靠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将任一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清晰成像的能力,在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调节是通过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中央部厚度增加,晶状体屈光度改变来完成的。

AIOL的设计采取了位移调节、形变调节等类似人类晶状体的调节原理。

以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美国Lenstec公司的Tetraflex(福来视)可调节人工晶体为代表,该晶体采取了闭合式5度四触角襻,利用睫状肌收缩和玻璃体运动,接受不同囊袋大小力量,晶体侧面呈现拱形,并且光学部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完成调节。

此外,生物相容性佳、无晕轮或眩光、推注器植入等也是该晶体具备的优势。

(3)非球面人工晶体非球面IOL有着减少术后球面像差的作用,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同设计理念的非球面IOL层出不穷。

植入非球面IOL,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对比敏感度,避免了术后眩光、光晕和夜间视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使IOL眼更加接近生理状态,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

其中以通过美国FDA认证的SOFTEC HD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为代表,该晶体可以说是目前最精确的非球面人工晶体,最小递增幅度为0.25D,不仅如此,它的零球差设计适用人群更加普遍,并且不会改变原有的像差。

(4)蓝光滤过性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方式在材质上增加了黄色载色基团,可以同时滤过紫外线和蓝光。

该人工晶状体减少了有害蓝光进入眼内,比标准的UV - 阻断性人工晶状体对视网膜多一重保护,临床实践证明,与透明人工晶体组相比,术后视力两组间无差异,而蓝光滤过性人工晶状体可以减轻白内障患者术后畏光、视物发白等症状,对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可能起重要作用。

人工晶体的材料的演变与特性人工晶体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材料主要是由线性的多聚物和交连剂组成。

通过改变多聚物的化学组成,可以改变人工晶体的折射率、硬度等等。

最经典的人工晶体材料是PMMA,也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这种材料是疏水性丙烯酸酯,只能生产硬性人工晶体。

1、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PMMA作为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PMMA是较理想的制造人工晶体的材料,它具有光学性能好,在眼内无刺激作用,无生物降解作用,无明显的退变现象等特点。

优点:PMMA材料有着透光性好,质轻,不易破碎,性能稳定,耐用,对衰老及环境的变化有较高的抵抗性,还可以抗酸、抗碱、抗有机溶剂等。

缺点:由于其硬度高,手术中如果直接接触角膜内皮,会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另外较大能量的YAG激光可损伤PMMA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给后发障的治疗带来影响。

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普及,需要人工晶体可以从2.8—3.2mm宽的切口植入囊袋内,而PMMA 材料硬,光学部直径不能缩小,因此应用受限。

2、硅胶(Silicone)硅胶(silicone)材料的人工晶体于1984年开始研制,90年代普遍应用于临床,为第一代软性人工晶体,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体,主要成分是甲基乙烯硅油,硅胶的屈光指数为1.41~1.46,比重为1.0,较PMMA轻。

优点:稳定性好、抗老化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高温加热消毒,能折叠以适应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

缺点:硅胶材料容易产生静电,因而使眼内的代谢产物粘附于人工晶体光学部表面,成为钙化斑;硅胶材料更容易引起后发障;硅胶的屈光指数低,容易被YAG激光损伤。

3、水凝胶(Hydrogel)水凝胶(Hydrogel)即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它具有网状空间结构,由于羟基而具有吸水性,制成的人工晶体为三片式。

优点:具有亲水性,水分子物质可通过,可折叠,耐高温,可高温加热消毒,同时化学稳定性好,韧性好,不易折断,其屈光指数为1.43,以水凝胶为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植入时可折叠或脱水植入。

缺点:主要为“毒性晶体综合症(Toxic Lens Syndrome)”,由于水凝胶的网状结构,使眼内组织的代谢产物可进入并沉积于其中,有些蛋白质还会与水凝胶材料发生紧密结合,而改变了人工晶体的光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透明度降低。

4、丙烯酸酯(Acrylic)丙烯酸酯为PMMA的衍生物,是苯乙基丙烯酸酯和苯乙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

丙烯酸酯是目前临床最好的可折叠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Lenstec的SOFTEC可折叠人工晶体系列,AMO公司的Sensar可折叠人工晶体等。

丙烯酸酯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

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化学交联共聚结合而成,其亲水表面给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提供了合适的基质,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其表面增生的发生率较高,但宿主抗异体细胞反应较轻,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沉积发生校少。

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导致后发障的发生率较高,但也有报道此材料改成直角方边后,后发障发生率并未明显提高。

此人工晶体对硅油的粘附很少,可用于玻璃体硅油手术。

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由苯乙酸酯和苯乙基丙烯酸甲酯的多聚物组成,有质量较轻、相对随性、柔韧性的特点,其屈光指数相对较高(1.44~1.55),因此它比硅凝胶更薄。

但是高折射率使患者术后眩光等不良光学现象增加。

研究表明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能抑制后发障的的产生。

丙烯酸酯对硅油的粘附要远少于硅凝胶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1、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度数白内障手术时,植入人工晶体的目的是矫正去除晶体后的无晶体状态。

因此每位手术者在植入人工晶体前均应清楚所植入的人工晶体将起的光学作用。

否则,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能导致高度的屈光不正,从而失去植入人工晶体的意义。

为此,手术前对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和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手术前通过准确得生物测量,并结合患者的实际工作和生活需要,选择合适度数的人工晶体,手术后才能达到或接近患者手术前希望的屈光状态,甚至可以通过人工晶体矫正手术前原有的屈光状态。

2、计算公式20世纪80年代初,Sanders、Retztaff、Kraff等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回归分析了数以千计用理论公式计算后植入人工晶体患者手术后的数据,并找出了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与人工晶体度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即SRK公式:P=A-2.5L-0.9KP为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A为人工晶体常数(生产厂家所用的材料决定)L为眼轴长(眼科A超测定,一般为23.5mm左右)K为角膜屈光度的平均值(角膜屈率仪测定,一般是44左右)对有高度近视或者远视的患者,用SRK公式按正视眼计算屈光度时不正确,鉴于此,Sanders等改良了SRK公式,即SRK-II公式。

SRK-II公式为:P=A1-2.5L-0.9KA1=A+3,当 L<20A1=A+2, 当20≤L<21A1=A+1,当 21≤L<22A1=A, 当 22≤L<24.5A1=A-0.5, 当 AL≥24.5人工晶体发展趋势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的成熟,以及与白内障手术的完美结合,使得人工晶状体性能越来越向接近理想的自然晶状体方向发展。

以单纯解决“目标视力”(远视力或近视力)为目的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力的要求,迫切希望有适合各种特殊要求的人工晶状体问世。

1、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主要有3种: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如Verisyse ) 和后房型人工晶体(phakic PC人工晶状体),用于眼内屈光手术。

2、专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目前有UltraChoice110 ( Thinop tx)和Acri Smart (Acri. Tec. German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