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革命
10第十章 边际革命

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10.1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一、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 二、边际效用学派思想渊源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一、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最大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最大 的一个学派,是这一时期以边际分析为核心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流派 的统称。 缓和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劳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当时经济 生活的主题,边际革命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发生的。 1871年是边际革命的发端。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分 1871年是边际革命的发端。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分 别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 别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边际革命出现后,迅速风靡资本主义世界,成为经济理论领域 的宠物。 在英国,边际主义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及其 改良主义要求。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五、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㈠时差利息论 时差利息论的基本观点是: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 利息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等量的同一商品,在现 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 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高于未来物品的原因有三个 方面: 1.需要和需要的供应之间的差别。 1.需要和需要的供应之间的差别。 2.低估未来。 2.低估未来。 3.现在物质技术上的优越性。 3.现在物质技术上的优越性。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经济学说史
第十章 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二、教学重点
边际效用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戈森定律;奥地利 学派的方法论特点及价值理论;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杰文斯经济学方法论特点;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帕雷托的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克拉克的边际生产 力分配理论及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的成长 第十二章 边际革命

(二)边际效用(MU) 边际效用(MU)
边际——增量 边际——增量 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增加的效用 商品 Mu TU 商品 Mu TU 1 10 10 5 2 30 2 8 18 6 1 31 3 6 24 7 0 31 4 4 28 8 -1 30
U TU
0 MU
Q
(3)边际效用价值论 (3)边际效用价值论 价值: 价值: 人们为获得商品(商品效用) 人们为获得商品(商品效用)愿意支 付的代价。 付的代价。 当商品数量极少时, 当商品数量极少时,商品用于满足 最紧迫的用途,人们愿意支付的代价高; 最紧迫的用途,人们愿意支付的代价高; 当商品数量极大时, 当商品数量极大时,商品可用于次要的 用途,人们愿意支付的代价低。 用途,人们愿意支付的代价低。
——马克 斯考森: ——马克.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 马克. 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年版, 程》,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182
边际学派对施穆勒的另一次嘲弄:
在伯尔尼的—次统计学会议上, 在伯尔尼的—次统计学会议上,施穆勒听 到帕累托说到“经济学的自然规律” 到帕累托说到“经济学的自然规律”,施穆勒 打断了他,告诉这个来自洛桑的小人物说: 打断了他,告诉这个来自洛桑的小人物说: “先生,并不存在任何经济学的自然规律。” 先生,并不存在任何经济学的自然规律。 帕累托于是问施穆勒是否很熟悉伯尔尼, 帕累托于是问施穆勒是否很熟悉伯尔尼,施穆 勒说; 当然。 帕累托问: 勒说;“当然。”帕累托问:“你是否知道有 家餐馆可以不必为吃饭付钱, 哪—家餐馆可以不必为吃饭付钱,施穆勒几乎 感到可怜这个穷人了: 没有,当然没有。 感到可怜这个穷人了:“没有,当然没有。不 过有便宜的。 怕累托说: 过有便宜的。”怕累托说:“哈,你在此就有 了经济学的自然规律。 了经济学的自然规律。” ——[ ——[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 亨利·威廉·斯皮格尔: 想的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P369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亚当斯密-边际革命-凯恩斯革命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在近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三次大的“革命”和三次大的“综合”(蒋自强、张旭昆,1996)。
其中,每一次“革命”都提出了和之前的经济学理论完全不同的研究范式,而每一次“综合”则把前后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统一在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中。
这种以范式“革命”和范式“综合”交替形式出现的理论创新模式,事实上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库恩,1962)。
就经济学而言,这种“革命”和“综合”的创新,既反映了人类经济历史不断前进的步伐,也反映了人类思想历史不断深化的过程。
近现代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1776)为标志,突破了自古希腊和中世纪以来只注重财富管理分析的前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确立了以财富生产分析为主要目的的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
这一范式革命和转换,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启(18世纪60~70年代)时期,反映了以机器生产和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对家庭经济和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革命性替代。
近现代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以约翰·穆勒(John Mill)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为标志,对前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进行了理论综合,把财富的管理和财富的生产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使之成为经济学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两大研究范式。
这种范式的综合,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19世纪中叶)时期,反映了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社会精英分子可以以更为包容的心态对待人类科学和文化发展的历史遗产。
近现代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所谓的“边际革命”,其标志性的人物和代表作分别包括赫尔曼·戈森(Hermann Gossen)的《人类交换规律和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1854)、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利昂·瓦尔拉斯(Leon Walra)的《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和威廉·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
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一、产生及发展1、边际主义概述是19世纪70年代初同时出现于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影响最大的新流派。
边际学派最初是以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而出现的。
奠基者是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三位经济学家:英国的W.S.杰文斯、奥地利的C.门格尔和法国的L.瓦尔拉斯。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大支派:一个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是奥地利学派的 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人;另一个支派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以英国的W.S.杰文斯、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斯和瓦尔拉斯的继承人V.帕累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
2、继承与批判边际学派也是以19世纪中期以前传统经济学的反对派面目出现的。
对抗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但在方法论上,他们却是传统经济学的拥护者和发展者。
19世纪的80年代就曾出现了发生于门格尔和新历史学派领袖施密尔之间的关于方法论的一场大论战。
然而边际学派的影响在于他们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来否定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和19世纪初叶以后的成本价值论,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时差利息论”、“边际生产力论”等主观的分配论,以否定剩余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在19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
与J.-B.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物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例如一杯水对井边的人而言,倒掉也毫不在乎,这时,这杯水只有效用而无价值;但对沙漠旅行者而言,水壶中剩下的最后一杯水,有了它如获甘泉玉露,没有它则不胜口渴的痛苦,于是这杯水就产生了价值。
它承认这是主观价值,并认为经济学上讲价值就应该只指这种主观价值。
市场价格无非是根据这种主观价值所作的估价而形成的。
3、方法论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边际革命的产生及其影响

边际革命的产生及其影响一、边际革命的产生人们对于边际革命的定义通常是这样的:19 世纪70 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与法国的莱昂·瓦尔拉差不多同时但分别在曼彻斯特、维也纳与洛桑且各自完全独立地提出了一种主观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此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
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被公认为边际革命的奠基人,他们在各自的代表作《国民经济学理论》(1871)、《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和《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中,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新古典理论的全部理论命题和基本分析方法,构筑了新古典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着李嘉图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的终结和现代经济学的开始。
事实上在此之前,曾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自己的著作里运用和阐述过边际原理。
如杰文斯的劳动论几乎完全是戈森的劳动论的翻版,他们得出的结论极为相似,只不过杰文斯的表述方式更精确一些。
杰文斯表示自己受益于拉德纳(Lardner)的《铁路经济学》一书,而拉德纳用图表阐释的垄断理论正是来源于古诺。
杰文斯最后也承认,边际原理甚至边际效用论并不是他的新发明。
他写道:“很明白,我不能再说这个理论的主要特色是新发明的。
有许多部分是屠能的,其余又还有大部分是戈森发明的。
”。
门格尔曾经说过,他研究的范围“有不少部分是德国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所得的财产”。
瓦尔拉还在1900 年出版的《纯粹经济学要义》的《第四版序言》写道:“我完全承认,关于效用曲线,戈森的论述在我之先,关于交换中最大效用方程,杰文斯的论述在我之先。
但这些经济学家的论著都不是我思想的根源。
我的关于经济学说的一些基本原则,系得自我父亲奥古斯特·瓦尔拉的教益;关于在这一学说的钻研中使用函数演算的观念,系出于古诺的启发。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第七章 边际革命 经济学说史课件

耐久物品利息举例
• 假定一台机器能正常工作6年,时差率为5%,它第1年 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为100,那么第2年的服务在开始使 用时应看作是未来的服务,俺现在的评价只值95.23 (100/105%),依此类推,机器的价值不是600而是: 100+95.23+90.70+86.38+82.27+78.35=532.93
• 是对门格尔的“缺少法”的补充和发展
维塞尔的要素收益自然归属论
X+Y=100 2X+3Z=290 4Y+5Z=590 • 如果把按这种方法计得的归于各个生产要素的收
益称为“生产贡献”,那么,所有生产贡献之和 恰好分尽总收益的价值。
庞巴维克的边际对偶论和时差利息论
• 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öhmBawerk, 1851-1914)是奥国学派理论的集 大成者。
• 古典学派的自由竞争思想又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古典 经济学进入了新古典阶段。
戈森定律举例
戈森的理论
• 劳动者要从劳动中得到最大享乐,应当在劳动产品 的最后享乐等于劳动的最后痛苦时停止劳动。
• 交换应当进行到使其中每一种物品的“最后一个原 子”给每个人提供等量效用,双方都得到最大享乐 量时为止
制竞争”(完全竞争)等各种不同条件下的价格决定, 都作出了数学上的解答。
古诺的经济思想
• 在无限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局部产量的生产费 用,在生产成本会随产量而变动的情况下,它就 是最后一单位产量的生产费用,即边际费用。
• 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由最大利润生产变为最 大满足的追求,由如何创造更多资源变为如何将既 定资源加以最佳配置以获取最大的效用总量。
第二节 奥国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革命
什么是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
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
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相继二、三十年,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
他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先后出版了各自的代表作,并不约而同地讨论了同一个问题,即价值由什么决定。
[编辑]边际革命的重要内容
边际革命包含着两项重要内容,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在杰文斯看来,价值由“最后效用”决定,门格尔认为价值由“最小重要的用途”决定,瓦尔拉指出价值由“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这也就是说在他们的代表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边际效用”这一概念,但他们都认为价值是由物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而效用是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
以物的最终效用去衡量价值,可谓“边际效用价值论”,这种理论强调物对人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完全是主观的感觉,因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主观主义的价值学说。
从这一点上说,它是不科学的。
但必须指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使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消费领域,因为物的效用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评价。
英国著名的经济思想史专家埃里克·罗尔指出,“边际效用的概念不仅被看做是经济…工具箱‟的一种补充,并且还被看做是经济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革新。
”因此,每一个学经济学的人都应该了解边际效用学派的思想。
经济学的研究进入消费领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本主义经过了三、四百年的发展,竞争加剧,生产矛盾比较突出,而市场问题集中呈现在供求关系上,供求反映了人们的消费和欲望,所以经济学的研究不能不从人们的消费和欲望出发。
门格尔曾经指出:“一切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类的欲望本性。
没有欲望,就没有经济活动,就没有社会经济和以它为基础的科学。
对欲望的研究是经济学的关键”。
所以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
边际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也就是运用数学中的微积分去观察经济问题。
但是这一方法开始还不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甚至门格尔对在经济理论中使用数学的方法都表示怀疑。
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理论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科学,不可能用数学方法去“精确”测定,只能用演绎法或归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研究的实践,特别是经济资源“稀缺性”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方法,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去观察经济问题。
“稀缺论”认为,财富的增长,人类福利的增进不是经济增长的自由展现,而是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不是一切增量投入都是可取的,只有把增量投入与增量产出联系起来分析才是可取的。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在以后的经济研
究中,经济学家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边际消费倾向等范畴,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所以,边际分析的广泛使用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