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野生植物资源学重点

野生植物资源学重点

野生植物资源学重点1、野生植物资源学: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资源。

包括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

就是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贮量、用途、利用方法和持续利用途径的科学。

2、野生植物资源:就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植物的总和。

3、经济植物:在市场上出售,具有商品价值的称为经济植物。

4、种质植物:国家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或是重要栽培植物的野生原种或近缘属种,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社会经济价值的称为种质植物。

5、环境植物或生态植物:在环境保护、培肥地力和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称为环境植物或生态植物。

6、野生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①.植物资源分类系统的研究;②.植物资源种类和用途的研究;③.植物资源有用成分的研究;④.植物资源驯化栽培的研究;⑤.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⑥.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⑦.植物资源调查规划与评价的研究;⑧.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7、影响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的环境因素: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它的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和水分状况的不同。

①.温度的变化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因纬度而不同;②.水分的变化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特点的影响;③.在较大的山地中,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受海拔高度及山地走向和坡向的影响;④.地形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8、自北向南,在水热的共同作用下,依次形成了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其中分布有丰富的适应不同气候特点的野生植物资源,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9、自东向西,在水分主导因子的作用下,依次形成了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生态系统。

其中分布着适应不同水分条件的温带及暖温带野生植物资源,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

植物资源化学重点植物资源化学重点0000考试2010-07-09 23:23:38阅读16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四章纤维素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分布极为广泛。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骨架物质。

含量:木材 40~50%禾本科 40~45%棉花 95~99%苎麻 80~90%苔藓 25~30%纤维素概念:b-D-吡喃型葡萄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D、L和a、b 开链式葡萄糖第一节纤维素的结构纤维素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1、纤维素分子的化学结构(大分子结构)2、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纤维素大分子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元素组成: C:44.4%;H:6.17%;O:49.38%分子式: (C6H10O5)n,基环分子量C6H10O5 = 162。

非还原性端基中间糖基还原性端基由b-D-吡喃型葡萄糖基构成的线型分子;基本重复单元为纤维素二糖。

连接方式:1→4 b-苷键(glycoside linkage)纤维素大分子具有方向性二、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排列情况(聚集状态),即由纤维素大分子排列而成的聚集体的结构。

根据X-射线研究,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体为两相结构。

1、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理论两相结构理论要点纤维素由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交替排列而成。

结晶区分子排列规则、紧密,呈现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谱;无定形区分子排列松散,规则性差,没有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谱。

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逐步过渡。

2、纤维素大分子的氢键氢键:当H以其主价键与负电性很强的原子结合后,再以副价键与另一个负电性很强的原子相连接所形成的键。

形成氢键的条件:a、有一个与负电性很强的原子成共价结合的氢原子(H);b、另有一个负电性很强的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N、O、F);c、相互距离小于2.8~3.0?。

纤维素分子羟基上的“H”原子与相邻羟基上的“O”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植物资源学(复习)

植物资源学(复习)

资源植物学习内容概述一、植物资源的概念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概况4.开发研究动态:药用野生植物: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区,对主要资源进行药理和疗效试验;防癌抗癌植物资源筛选;治疗疑难疾病获得显著效果。

保健品开发:苦丁茶、青草药制品、野生果用资源方面:探明其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食疗效果植物农药:杀虫植物:苦参、毛茛等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盐、皂甙,黄酮及挥发性物质;杀菌植物:菊科、松科等植物中提取挥发性油,亦可直接用于病害防治。

食用植物色素:越桔红、玫瑰茄红、栀子的多种制品,紫胶色素等也研制成功。

5.我国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破坏严重:砍树、砍枝、摘果、采叶,甚至、挖根、剥皮等杀鸡取卵的采集办法。

未完善加工工艺技术:多为半成品或低品位的产品,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盲目开发:在未探明社会需要量、社会购买力水平和资源生产量的情况下,一哄而起。

忽视综合开发与利用:忽视植物多功能综合利用,许多植物含有几种特殊的有效成分,只利用其中的1、2种,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对策野生植物资源普查:评价资源利用价值,制定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野生植物产品的深、精加工:加工工艺,要提高测试手段和有效成分的分析技术。

良种选育、配套的生产技术。

开发重点:地方特色的名、特、优野生药用、果用。

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蔬菜栽培与开发利用。

三、国外对植物资源研究的概况1.基础研究欧洲:对芳香植物的研究较深入。

日本: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特别对抗癌植物的筛选研究。

美国:筛选出与地中海地区野生的长角豆中所含半乳甘露聚糖胶相同成分的瓜尔豆,保证了美国在二战期间造纸工业的正常生产,促进了美国石油工业和糖业工业的发展。

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在食用菌研究上成果突出。

第一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六、参考华东师范大学马炜梁的《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的分类,将野生植物资源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饲料植物;有毒及毒品植物.后面我将按照这一分类系统介绍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_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_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_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 (三大宇宙作用)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补充大气中的氧。

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植物与环境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美化环境。

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植物资源分类知识点考点

植物资源分类知识点考点

1.裸子植物特点:①孢子体特别发达: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枝条有长枝和短枝之分。

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除买麻藤纲外,木质部只有管胞而无导管和纤维,韧皮部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

②胚珠裸露: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称孢子叶球。

孢子叶球通常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每个小孢子叶的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的小孢子囊。

大孢子叶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胚珠裸露。

③配子体退化,具有颈卵器:配子体退化,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大多数种类雌配子体中尚有结构简化的颈卵器。

雌配子体在近珠孔端产生颈卵器,其结构简单,埋藏在胚囊中。

颈卵器内有一个卵细胞和一个腹沟细胞,无颈沟细胞。

④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花粉粒由心上方形成花粉管,进入胚囊,使精子与卵细胞受精。

从授粉到受精的过程,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约2~3年。

⑤具多胚现象:是由于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形成多胚,或者由于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为几个胚,即裂生多胚现象。

⑥只产生种子,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由于胚珠裸露,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

⑦种子的胚具有2~多个子叶,因此又称多子叶植物。

⑧胚乳丰富,为单倍体。

2.裸子植物分几个纲,各个纲有什么特点?答: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

(1)苏铁纲:仅有苏铁科,苏铁属,均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常见有苏铁(铁树) (C.revolota Thunb.)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常不分枝。

叶革质,螺旋排列,营养叶很大,羽状深裂,集生于树干顶部。

异株,雌雄孢子叶球,分别生于茎的顶端。

(2)银杏纲:仅有银杏目(Ginkgoales),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Ginkgo),银杏(Ginkgo biloba)一种,为我国特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乔木,有长短枝。

叶扇形,二裂,二叉脉序。

孢子叶单性,异株。

(3)松柏纲:常绿或落叶乔木,很少是灌木;常具有树脂道。

植物资源学整理 完整版

植物资源学整理 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经济植物2.自然资源包括哪些主要类型?有何特点?3.什么是植物资源学?4.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容是什么?5.植物资源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6.植物资源学的重要性?7.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概念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根据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的观点,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形成的可供给人类生活与生存的物质与能源(包括生命和无生命部分)。

他又根据自然资源的转化、属性和动态特征,将自然资源分为三个部分(1)生物资源:是一类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

例如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

这类资源的特性都是具有生长、繁殖、发育和调节的能力。

(2)矿物资源:是一类无生命资源,不具备生长、繁殖和再生能力。

一般认为它是一类非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随着不断地消费,越来越少,直到耗尽。

(3)生态环境资源:是在一定地区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恒定资源,而且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结合形成的,或称之为生态资源。

例如热量、光能、风、山地、水分,以及此类因素共同形成的生态环境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

二、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植物资源本身的特性,不同的学者对植物资源的理解有所不同。

我们根据国一些著名学者对植物资源的定义,将这些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概念两种。

狭义我国著名学者吴征镒院士对植物资源定义如下: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统称为植物资源。

广义植物资源是指一切植物的总和,中国植物资源是指中国土地上的一切植物总和。

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是指某一地区的一切植物总和。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资源。

Wickens (1990)将经济植物定义为: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前者是指满足人类或家畜并维持其生存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植物;后者则是指可被驯养的、工业用的、保护环境或被人喜爱的植物。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复习资料 (1)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复习资料 (1)

第一章绪论观赏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总称。

包含:有观赏及应用价值的草本及木本植物(与广义的花卉概念一致)。

观赏价值:器官水平---观花、果、叶、芽、茎、根;植物个体乃至群体水平---观株、势、姿、色、昼夜节律、季相变化及品其芳香。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是指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观赏植物的遗传物质的总称,包括具有各种遗传差异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和人工栽培类型。

种质资源的特点: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热带生态性、地区特有性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以观赏植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起源与演化、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方法、种质搜集与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科学。

意义:观赏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生态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和意义。

观赏植物资源搜集:种子、苗木、枝条、花粉或组织和细胞。

保存: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库保存。

引种驯化:指将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引入到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以外栽培。

(1)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很广,只采取简单的措施就能使其适应新的环境,能够生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

(2)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或必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

植物的边缘效应(1)含义:指不同植物群落边缘生物的变异和密度有增加的倾向。

(2)原因:A. 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致有高的生物多样性;B. 边缘地带可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特殊需求的物种散布和定居,从而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居群个体觅食和躲避自然灾害的能力,允许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学复习重点

植物资源学复习重点

★什么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那些原则?有几个层次?各层次开发的手段、目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植物资源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即遵循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与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挖掘野生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

原则:植物资源增长量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量相一致;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效益;寻找开发新资源,提高资源商品利用率;摸清资源家底,立足发挥本地优势;着眼长远发展,保护和利用并举。

层次: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资源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新成分、新产品的三级开发。

一级开发:(手段:侧重于农学和生物学方式。

)(目的:不断提高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例子:中华猕猴桃的驯化栽培;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等)二级开发:(手段:侧重于工业生产方式,因资源开发目标而异。

)(目的:用途的多元化。

)(例子:人参(含人参甙)主要以根入药,已开发出人参茶、人参烟等;蕨菜的袋装、罐装产品,延长了保鲜期和保质期。

)三级开发:(手段: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目的:发掘新资源、开发新原料、发现新成分、开发新产品等。

)(例子:西洋参在北美(加拿大)的发现。

)关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

一种新资源的发现,需要通过生产出产品,才能推向市场,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料供应。

反过来,为了扩大原料来源,除增加栽培面积、进行良种选育外,也需进一步寻找新的原料资源及种质资源。

总之,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

因此,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科学支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稳定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那些原则?有几个层次?各层次开发的手段、目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植物资源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即遵循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与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挖掘野生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

原则:植物资源增长量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量相一致;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效益;寻找开发新资源,提高资源商品利用率;摸清资源家底,立足发挥本地优势;着眼长远发展,保护和利用并举。

层次: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资源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新成分、新产品的三级开发。

一级开发:(手段:侧重于农学和生物学方式。

)(目的:不断提高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例子:中华猕猴桃的驯化栽培;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等)二级开发:(手段:侧重于工业生产方式,因资源开发目标而异。

)(目的:用途的多元化。

)(例子:人参(含人参甙)主要以根入药,已开发出人参茶、人参烟等;蕨菜的袋装、罐装产品,延长了保鲜期和保质期。

)三级开发:(手段: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目的:发掘新资源、开发新原料、发现新成分、开发新产品等。

)(例子:西洋参在北美(加拿大)的发现。

)关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

一种新资源的发现,需要通过生产出产品,才能推向市场,一个好的产品需要优质的原料供应。

反过来,为了扩大原料来源,除增加栽培面积、进行良种选育外,也需进一步寻找新的原料资源及种质资源。

总之,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

因此,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科学支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稳定保障。

★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有那些?系统研究法与民族植物学法在理论依据、特点和要求及工作程序上有何相同和相异点?方法:系统研究法;民族植物学法;其他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法:(理论依据:利用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相关性,即利用近缘属种植物成分的相似性特点,发掘新资源的方法。

)(特点:目标明确,研究周期短。

)(要求:⑴实验设施和技术手段要精良。

⑵目标化合物要有重大开发价值或潜力。

⑶要对植物区系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工作程序:(1)研究目标的确定;(2)研究方法的制定;(3)研究结果的评价。

)民族植物学法:(理论依据: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文化和现状、特别是种类及其用途和利用方法。

)(特点:目标植物明确,研究周期短;但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等现象。

)(要求:对原植物准确定名。

)(工作程序:(1)描述研究阶段;(2)解释研究阶段;(3)应用研究阶段。

)★扩大植物资源产量的方法和途径有那些?(1)引种、驯化与栽培(2)生物技术的应用(3)通过合成、半合成有用成分。

★什么是引种、驯化?有哪些理论?引种成功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其工作程序有哪些?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理论:(1)达尔文学说;(2)气候相似论;(3)生态历史分析法;(4)区系发生法;(5)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引种成功的判断标准:(1)生物学标准:既能正常生长发育,又能成功地繁殖后代。

(2)资源学标准:通过栽培能正常生长,同时原有的经济性状保持不变。

工作程序:①准备阶段;②试验阶段;③推广阶段。

★何谓仿生栽培、合成与半合成。

仿生栽培: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合成:指采用化学工程手段直接生产有用成分。

半合成是指利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的半合成前体化合物,合成有用成分的方法。

★简述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①资料的收集分析;②调查工具的筹备;③人员组织与责任分配;④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2)调查工作阶段。

(3)总结工作阶段。

★取样的原则是什么?有几种取样技术和方法?各有何有缺点?什么是最小(样地)面积?原则:①2个步骤:先踏查,后详查。

②3个一致: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③5个接近: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

取样技术:(1)主观取样(优点是迅速简便,缺点是随意性大,对经验要求高。

)。

(2)客观取样(优点是取样具有代表性,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

):①随机取样;②规则取样;③分层取样。

取样方法:无样地取样;有样地取样。

取样面积:指调查中样方面积的大小,一般根据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原则确定。

最小面积:指能表现出群落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野生植物资源贮量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①最精确的计算方法:贮藏量=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分布面积;②一般使用的方法:贮藏量=单株平均产量×单位面积平均密度×分布面积;③最快捷的方法:贮藏量=1%盖度产量×平均盖度×分布面积。

★什么是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生态效率?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总消耗量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收量★怎样撰写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1)前言①调查的目的和任务;②调查范围(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总面积);③调查工作的组织与工作过程;④调查内容和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⑤调查方法。

(2)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3)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4)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5)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6)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见或建议。

(7)调查工作总结与展望。

(8)各种附件资料★名词解释:保护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生境生境片断化。

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包括陆地、水域和海岸。

就地保护: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迁地保护:在其适宜生存的区域建立植物园进行人工保护的措施。

生境:指物种或物种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保护区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如何命名?可分为那几个功能区,其作用是什么?标准:①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天然生态系统类型保存较好的地段,应首先考虑:有些地区天然生态系统类型已经破坏,但其次生类型通过保护仍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区域,也可考虑。

②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

③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珍稀植物的原生地或集中分布地区。

④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天然和文化景观的地区。

⑤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

⑥在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区域。

命名:一般可实行三名制,即保护区所在省、县名+保护区所在地名+保护区类型名组成。

功能区及作用:(1)核心区:作为一个物种资源库,研究生态系统基本规律和监测环境。

(2)缓冲区:一方面是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影响的破坏,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用于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科学试验研究。

但不应破坏其群落环境,如植被演替和合理采伐试验实验研究等。

(3)实验区:主要开展一些经营性生产,如群落多层多种经营、野生经济植物仿生栽培和野生经济动物仿生饲养等。

(4)旅游区:作为旅游场所开发利用,但应注意自然保护区的宗旨是保护。

★我国有多少个国家级保护区?你所在省份有哪几个著名的保护区?主要保护什么?国家级保护区截止到2007年8月为303个。

山西(5个):①阳城莽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②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统。

)③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和暖温带亚高山针叶林。

)④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物。

)★简述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的一般特点(举例说明)。

(1)种质资源高度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3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7%以上。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

(4)栽培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中国更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和分布、中心,果树种数居世界第一位。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就生态系统来说,中国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类型,且每种包含多种气候型和土壤型。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中国山地垂直高差大,汇集了各种走向。

★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是十分宝贵的植物资源?裸子植物有近百种可供药用;有许多种类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和世界公认的良好庭院树种;有些种类种仁含油率较高,是很好的油脂植物;有些种可提取树脂、鞣料、芳香油等;因此,裸子植物是十分宝贵的植物资源。

★中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主要分布在那里?其中有哪三个特有现象中心?主要分布于秦岭一大别山一线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东南部地区。

三个特有现象中心:①川东一鄂西一湘西北中心,这里的被子植物特有木本属几乎均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具有温带性质;②川西一滇西北中心,即横断山脉南段,这里的草本属在全部属中占的比例较高,被子植物的木本属几乎全为落叶乔木或灌木;③滇东南一桂西中心,其乔木特有属中几乎一半为常绿植物,特有藤本属全部为木质藤本植物。

★什么是药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主要范围有哪几个方面?如何进行分类?药用植物资源: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研究范围:(1)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合理采收方法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利用。

(3)研究药用器官形成与更新,种群与群落的生境及演替规律、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地道药材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评价,保护与发展种质资源,提出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方法。

(4)寻找与开发植物性药材的新品种与新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