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
基层复明工程中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观察

房 内玻 璃 体 剪 切 , 后 房 型 人 工 晶状 体植 入 囊 袋 内 1只 眼 , 将 植 入 睫 状 沟 2眼 。术 后 角 膜 水 肿 8眼 (4 ) 予 以 局 部 应 用 皮 1% : 质 类 固醇 滴 眼 液 , 后 2~5 d消 退 。 术 后 葡 萄 膜 炎 3 眼 术 ( % ) 均 为 合 并 青 光 眼 患 者 , 以 局 部 注 射 地 塞 米 松 , 质 5 : 予 皮 类 固醇 滴 眼 液 滴 眼 及 扩 瞳 治 疗 及 抗 感 染 治 疗 , 7d消 退 。 3~
1 1 一 般 资 料 上 述 时 期 本 院 共 施 行 手 法 小 切 口 白 内 障 手 .
术5 6例 ( 6眼 ) 5 。其 中老 年 性 白 内障 4 O例 , 发性 白 内 障 1 并 6
例 。男 2 6Biblioteka , 3 女 0例 ; 龄 5 年 3~8 0岁 , 均 6 . 平 7 5岁 。 术 前
基层 复 明工程 中应用 手 法小 切 口 白内障手 术 的疗效 观 察
肖 敏
( 北京 市房 山区 良 乡医院 , 京 1 2 0 ) 北 0 4 1
[ 要 ] 目的 探 讨 基 层 复 明 工程 中 手 法 小切 口 白 内 障 手 术 的 应 用 。 方 法 采 用 手 法 小 切 口 白 内 障 囊 外 摘 除 摘 联 合 人 工 晶 状 体 植 入 进 行 白 内障 手 术 5 6例 ( 6眼 ) 对 其 术 后 视 力 和 并 发 症 进 行 临 床 分 析 。 结 果 术 后 视 力 均 有 不 5 , 同程 度 的 提 高 , 眼 视 力 ≥ 0 5者 3 眼 ( 2 5 % ) <0 5 者 2 裸 . 5 6 .0 , . 1眼 ( 7 5 % ) 术 中 术 后 并 发 症 : 膜 破 裂 3 眼 3.0 , 囊 ( . 5 ) 角 膜 水 肿 8眼 (4 2 % ) 葡 萄 膜 炎 3 眼 ( . 6 ) 暂 时 性 高 眼 压 4 眼 ( .4 ) 瞳 孔 轻 度 变 形 5 眼 53 % , 1.9 , 5 3% , 7 1% , ( . 3 ) 人 工 晶状 体 夹持 l眼 ( .9 ) 经 处 理 未 见严 重 并发 症 。结 论 在 基 层 白 内障 复 明 工程 中 , 用 手 法 小切 89 % , 17 % , 采 口 白 内障 手 术 术 后 效 果 良好 , 发 症 少 , 到 了防 盲 治 盲 的 目的 , 并 达 可提 高 白 内障 患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 键 词 ] 小切 1; 内障 手 术 ; 层 复 明 工程 关 3 白 ' 基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3 讨 论
切 口是手术成功 的基础 , 巩膜 外切 口宽 度小 于
后囊 破裂一定 要用力 轻巧 , 吸皮 质时应用 注吸针体 上 抬切 口前瓣并 升高输 液瓶 ; 吸皮质时一 定要达 到正常 前房 深度 , 没有前房就不要进行任何操作 ( 尤其是器械 的移动 ) 1 ; 2点位 的皮质可用专 门的器 械吸 除 , 或从侧 口进 入针头 吸除。后囊破裂后 , 因是环形撕囊 , 晶体植
入后可 以得 到完整 的支撑 , 可用剪刀剪 除部分玻 璃体 或用前段玻切切除玻璃体 , 植人人工 晶体 后缩瞳 , 恢复 圆形 瞳孑 。当上方虹膜有嵌顿时 , L 开一小 侧切 口, 人定
位钩将上方 虹膜 面玻璃 体挑起 , 用剪 刀剪除 。上方虹
膜根部离断 , 口伤及 血管 时可发生 出血 , 以用 肾上 切 可
6m 最好做成反眉 弓, m, 角膜缘后 2m 先用刮胡须刀 m,
片切开巩膜 12 / 厚度 ( 太前不利 于术后密 闭性 , 后不 太 利于 吸皮 质及 术 中维持 前 房稳定 性 ) 可 根据 瞳孔 大 ,
小、 眼位 、 睑裂情况 决定 , 期可 用半月 型巩膜 隧道 刀 早
向前分层切 口达角膜透 明部 , 尽量超过虹膜缘 , 防止术 中虹膜脱 出及器械擦伤虹膜 。作隧道时动作一定 要稳 定, 防止 过早穿入前房及前瓣过薄及隧道 多层面 , 否则 虹膜脱 出 、 根部 离断 、 出血 、 器械 进入 困难等 意外情 况 不断出现。可 补救措 施 为 向外 侧 延伸 切 口, 重新 做 3 m m宽隧道切 口进入前 房 。扩大 切 口时 , 有多种 方式 , 最常用 的是用 3 0穿刺刀侧 刃水 平 向两侧摆 动扩大切 . 口, 这种方 式容易造 成隧 道面不 平 , 内切 口呈反 眉 弓 , 两侧切 口过短而 失去 张力 , 口密 闭性 差及 散光 。先 切 用刀刃呈“ ” 形 向两侧 拖割外 切 口, 八 字 使切 口面始终 保持一平面 , 呈倒 “ ” 向 内外 侧 推进 , 再 八 字 形成 一标 准 的倒梯形隧道切 口 。 用 1 2 核器前要用足够量黏 弹剂 注人 晶体核 与 /劈 角膜 虹膜及囊膜 之 问, 黏弹剂形 成一软壳 保护角膜 用
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
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n=41),观察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对患者随访,术后3d、术后1周的裸眼视力,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
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关键词】硬核性白内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安全性;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18-02硬核性白内障是眼科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
针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术后散光大、早期视力恢复差的缺点,因此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了解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我院对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采用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1例硬核性白内障的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1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
1.2 方法术前准备:术前给与0.5%托吡卡胺进行散瞳处理,并同时给与0.4%盐酸奥布卡因进行表面麻醉。
手术方法:给予观察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以患者眼部上方角膜缘穹隆基底将球结膜剪开后,灼烧止血,于患者11:30位角膜后缘2mm处行3~4mm的半层巩膜切口,在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内1mm处穿刺直达前房,注入黏弹剂后,于3点钟方向行辅助切口,环形撕囊一周,进行常规水分离,将晶体核劈核后,分为三段后将晶体核从切口娩出,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将前房冲洗后,电凝闭结膜原位;给与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3点位角膜穿刺,注入黏弹剂适量,11:30位做一透明角膜达前房,环形撕囊一周,充分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晶体并吸除皮质,注入黏弹剂适量,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吸出黏弹剂,成形前房。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LUO Gu g- ui an h
u inPe p e S s tlLu in 6 6 0 , hn x a o l pi x a 4 1 0 C i Ho a
【 s a t be t e T v s gt tec ncl f c o l i i o a r t ug r n h c e l f a o . t o a d m ysl t 2 Abt c】0 jci oi et a l i e t f ma c i c t a re a dp a omu ic t n Meh d R n o l e e 1 5 r v n i e h i a e s ln s n a c s y s i i e cd
s l icso esu e-re dya dlw o t Co cuso F rtedfee tst ai n fc tr c ain st h o ead fee ts gc la p o c a e  ̄ mal n iinls s fin l n o c s. n l in o i rn iu to so aaa tp te t c o s i rn u ia p r a hi p f n r h o r n i wi l r lwi m aln iin t mido l t as l icso . h we h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罗定地区的应用疗效分析

参 考 文献
组别 n 人 吸烟 心绞痛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 尿病 家族史 /
[ ] 高润霖. 1 急性 心肌梗死 诊 断与治疗指 南.中华 心血管杂志 ,0 l29 2O ,9 (2 :1. 1 )7 0 [ ] 李 占全. 2 冠状 动脉 造影 与 临床. 宁: 宁科 学技 术出版社,0 2 5 辽 辽 2 0 :3
烟 ( 日超过 2 每 0支) 发病前是否有心绞痛史 , , 是否合并存在高血压 , 血脂异 常, 糖尿病以及 家族史 。观察 2 组患者住 院期间是否 出现心功能不全( ii Kl Ip >Ⅱ )严重心律失常( 级 , 室速 、 室颤、 Ⅱ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 ) 发病 1 , 个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I4 统计学方法 : . 计量数据以 ± 表示 , s 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P<00 .5差异有显著性 。
医学 信 息
・
4 5 ・ 7 0
N .9 2 1 o0 0 1
3 讨 论 .
临床 医学
物 治疗 。
1 2 冠状 动脉 造 影 方法 及 结 果 判定 :3 . 2 5例 患 者 均 在 A 后 7 MI d至 1 d 4 A 多 为严 重 动 脉 粥样 硬 化 继 发 斑 块 破 裂 , 性 血 栓 形 成 导 致 冠 状 动 MI 急 接受 冠 状 动 脉 造 影检 查 。采 用 J kn 法 行 冠状 动 脉 造 影 , 给 予 常 规 多 体 脉 完 全 闭塞 ,A 可见 明确 的狭 窄 病 变 或 血 管 完 全 闭塞 。 目前 认 为 冠 状 动 u is 并 CG 位 投 照 。采 用 目测 直 径 法 判 断 , 状 动 脉 造 影 未 见 病 变 或 狭 窄 程 度 小 于 脉 不 稳定 斑 块破 裂 诱 发 血 栓 形 成 是 A 的 主 要 发 病 机 制 ¨J 冠 MI 。但 临 床 所 见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的临床体会

膜 隧 道 刀 与 眼球 壁平 行 向前 小心 潜 行 分 离达 透 明角 膜 内约 1 mm,
占1 . % 0 5 . 者 1 4 , 5 0 5 4 1 , . ~0 9 眼 占7 %, . 以下 者2 眼 , .%, 正视 力≥ 1 O 3 眼 ( 8 2 ) o 5 . 者 1 1 7 . % 。 明 4 1 占1 9 矫 0 . 者 5 1 .% , . ~0 9 4 眼( 3 4 ) 无
底 的 结 膜 瓣 , 膜 面 烧 灼 止 血 , 膜 缘 后 约2 m处行 一 字 型或 反 巩 角 a r 眉 弓状 切 1 , 约 6 m, 别达 7 5 mm , 1 2 5 长 1 a r 个 . ~8 达 / 巩膜 厚 度 , 巩 用
成 本 等指 标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出 结论 为 : 超 声 乳化 小 切 口E C 得 非 C E
通过 对P ao 小切 口E E 种 术 式 的 术 中并 发 症 、 h c与 CC 2 内皮 细 胞 丢 失率 、 术前 及 术后 前 房 蛋 白 定 量分 析 、 后 患 者 满 意 度 以 及 手 术 术
肌 缝 线牵 引。 角 膜缘 剪 开 1 :0 2 0球结 膜 , 以 上 穹隆 为基 沿 00 ~1 :0 作
临 床
医
学
白内障 非超 声 乳 化 小切 口手 术 的临床 体会
庞世 名 邱 华 明
( 东 省 化州 市人 民 医院 五 官科 广 东 化州 5 5 0 广 21 ) D 【 要 】目的 分 析非 超 声 乳化 小 切 口 白内 障手 术的 临床 效 果和 特 点 。 法 回顾 性 分 析 1 例( 眼) 摘 方 5 1 白内障行 小切 口非超 声 8 9 2 乳化 囊 外摘除 联 合人 工 晶体植 入 术(C E IL 的 术 后视 力 , 中 , 后并 发症 及其 防 治 。 果 术 后 1 , 眼视 力≥ 1 0 2 眼 , E C +O ) 术 术 结 周 裸 .者 7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不同位置切口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5月第26卷第14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4May 2019·五官医学·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病,且是世界首位致盲疾病[1]。
该病主要因辐射、中毒、外伤、免疫及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老化等原因诱发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浑浊变性所致。
其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视力逐渐降低,最终可导致视力丧失,是临床致盲的重要病症因素[2-4]。
其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5]。
目前,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且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微创小切口技术应用临床,并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但术后视觉质量受到手术切口诱发角膜散光的影响,因此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手术质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6]。
本研究主要就不同手术切口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3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不同位置切口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何碧华仙桃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湖北仙桃433000[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不同位置切口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112只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
对照组于颞上方巩膜做切口;研究组手术切口于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并做一穿透性切口于对侧180°角膜缘内。
术后观察两组角膜散光度(SIA)、裸眼视力。
结果研究组术后不同时段的SIA 值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于角巩膜缘上选择手术切口入路比常规颞上方巩膜切口更具优势,对患者术后的视力及散光度作用效果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也不断更新,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手术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效果观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它通过超声波将白内障组织分解成微小颗粒,然后将颗粒吸出,最后在原位植入人工晶体。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效果稳定等优势,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乳化手术能够快速清除白内障混浊物质,术后视力提高较快,效果明显。
患者在手术后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超声乳化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超声波能量对眼部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对一些眼部疾病患者,特别是青光眼等患者,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治疗难度。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需要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超声乳化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来说,对眼部组织的损伤更小,对患者的创伤更轻,更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微小的切口,通过特殊的器械将白内障组织剥除和抽吸,然后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恢复期更快。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期短,较少出现术后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更加安全和可靠。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更加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
由于手术器械的特殊性,手术成本较高,对医院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各有优劣,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1-04-18T09:02:51.5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于淼
[导读]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容易控制前房深度。
于淼(黑龙江省五常市中医医院 150200)
【中图分类号】R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160-02
【摘要】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容易控制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少,散光程度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在广大基层医院得到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
白内障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病,占其发病率的80%以上,对于白内障尚无特效药,治疗仍以手术最为有效。
现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以切口小、不缝线、手术时间短及术后视力恢复好而广泛被国内外眼科界认可。
现将2007年9月-2008年3月我院所做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术150例(158眼)临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158眼),男59例,女91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71岁;老年性白内障149眼,其他9眼视力光感/20cm-0.3,晶状体硬度:0级核28眼,1级核104眼,2级核19眼,3级核7眼。
【术前准备】
术前用CanonRK-2型电脑验光仪测出角膜曲率,用AuToREF-KERATOMTER AB超测出眼轴及人工晶体度数,术前常规测眼压,冲洗泪道,美多丽散瞳。
常规术前准备,1%丁卡因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作11-1点以上弯隆为基底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3.2mm钻石到做巩膜隧道切口,于前房切开前以1mm宽前房穿刺刀与原切口约成90度的角膜缘内0.5-1mm作角膜旁切口,注入角膜粘弹剂,用自制的截囊针行直径5-6mm环型撕囊,用冲洗针头行水分离、水分层,注水圈套器经隧道取核,抽取残余皮质,前房注入粘弹剂,扩大巩膜隧道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片,调整人工晶体位置,冲洗清除前房粘弹剂。
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5mg,单眼包扎。
【手术方法】
常规麻醉,软化眼球,上直肌吊线,制作结膜瓣,电凝止血,在角膜缘后1.0mm做长约6.0mm直线型巩膜板层切口,厚约1/2巩膜厚度,用半月形刀向角膜方向做扇形板层分离,过角膜缘血管弓达透明角膜内约2.0mm,用3.2mm刀穿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写成环形撕囊,直径约6.5mm,水分离,水分层,扩大内口,使内切口大于外切口,转核,脱核入前房,晶体前后注入粘弹剂,用三明治法[2]娩出晶体核(如核较大,劈核后分次取出),吸净皮质,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吸净粘弹剂。
如切口不漏水,无需处理;如切口漏水,在隧道两侧的角膜基质内注入少量的灌注液,使角膜层间轻度水肿,结膜电凝关闭切口。
【一般情况】
术后第一天结膜角膜创口均愈合良好,角膜内膜轻度水肿占9.49%,术后2-5天恢复透明,Kp(-),Tynall’s(-),人工晶体位中正。
2例出现前房积血,系因患者不慎外伤碰撞术眼,述后剧烈活动所致,经治疗、休息后痊愈。
【讨论】
白内障是现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眼病,白内障盲占盲人总数一半,仅我国就有400万因白内障而致双眼盲的患者(不含单眼盲),而且每年还将新产生白内障患者约40万人。
已有资料报道我国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以西藏和新疆为最高,分别为1.62%和0.33%,上海、北京、广东次之(0.25%,0.24%)。
在老年人白内障中,61岁-80岁是患者发病最集中的年龄段,约占79.4%,目前,对于白内障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仍以手术最为有效。
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已经成为现代白内障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由以上病例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非超乳小切口术优点很多:①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角膜切口长度内外口大小一致,切口通常为120度,弧长2mm,小切口手术只需5-6mm即可将晶体核吸出,植入人工晶体。
②由于不需缝线,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少。
③术后短期恢复视力和日常生活。
术后仅需盖术眼1-3天,避免了过去结膜缝线,术眼须包扎遮盖5-6天,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非超乳小切口手术可以使患者早期离床自由活动。
④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由于切口小,极少出现驱逐性出血,一般也不会发生角膜散光,虹膜脱出现象。
由于手术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为10min,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⑤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和超声乳化手术相比,它不依赖于昂贵的设备,不需要很大投资,因此成为发展中国家白内障手术的重要方法之一。
【手术技巧】
初学者手术切口应做经典巩膜隧道切口,这种切口自封闭性良好,对角膜损伤小,失败后容易补救手或改变术式;规范完整的撕囊不仅保证人工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而且可增加非超乳小切口手术的稳定性及成功率,初学者撕囊成功的关键是选择红光反射,瞳孔足够大、前房深度维持正;水分离、水分层和脱核至前房,用注水圈套器经隧道取核是小切口手术的重要步骤,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是一种理想的白内障摘除手术,但它也是一种技术要求高的手术方式,在初学的过程中,均会发生此常见的并发症,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医师也不例外。
因此,初学者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规范化操作、逐步熟悉掌握手术技巧、正确处理并发症。
【手术要点】
①控制前房深度。
巩膜隧道切口是目前稳定性高的切口,对于前房深度的维持起到很好的防渗漏作用。
②灌注液的应用。
加500ml平衡演溶液加入1%肾上腺素0.5%ml,以保证术中瞳孔充分散大,便于手术操作。
③水分离述和水分层术。
用装有平衡盐溶液的冲洗针头于6点或12点前前囊下注入,使围绕晶状体形成一个流动的液体腔,再行水分层使晶状体的内核与外核层分离。
④用注水圈套器经隧道取核时边灌注、边下压巩膜床、边缓慢后撤圈套器。
⑤术前充分准备散瞳和术中保持瞳孔散大。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角膜内皮水肿:a:b.使用粘弹剂;c.避免晶体碎核对角膜内皮的损伤,避免内皮损伤严重引起角膜内皮失代偿。
②前房积血:术前控
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及碰撞术眼。
总之非超乳手术的发明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它给广大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个快速,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93-497.
[2]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606.
[3]肖瑛,王静,李镜海,等.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国际眼科杂志 2005;5(6):1178-1179.
[4]谢立信,黄钰森.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3;11(4):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