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
是学习几何形成良 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空
一类突出的错误就是学生常常把非本质的
, _ 『. ^ _ .
,’ 三 。 ^,^ ^ 。 l H ’、 ’ ., r^ /
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 ,才能使 中学数 学
课程改革能够深入 下去 ,使新 的中学 数 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 实施 ,并达到预 期 的 目的。
一
准备
首先 , 教师思想观念要更 新 , 认识 到 课程改革 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教 师要 摆 脱 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 , 树立正确 的人才观 、 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 次, 教师知识结构要更新 , 从课程 改革来 看, 新的高 中数学课程标准 中 , 加了很 增 多新 的知识 内容 。有些 内容是教 师学 过 的, 也有些 内容是教 师没有学过 的。为了
数学 改革 教学 课程 的 教师角 转变 色的 季 粪 Leabharlann 萋河南省濮阳市一中 赵红霞
关键词 : 转变 角色 提高 能力 探索和理解 的气氛 ,为学生提供 有启发 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 并 在加深理解 的基础 上对不同 的答 案展 开
讨论。要 引导学生分 享彼此的思想成果 , 并重新审视 自己的想法。教 师要 善于抓 住学生 的想法 ,不 断引导学生关 注问题
是说数 学教师不仅精 通自 专业知 己的 识,
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
解。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 会更加复杂化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 习心理学和教育学 ,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
来支撑 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 中新 内容的增设 ,也要 求教师
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 ,
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张春田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33期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些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的。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第三,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等。
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引导者 和合作者 。” 新 课程 以学 生发展 大纲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 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 、
应有 以下的转变 。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统 的教 学模式 中 , 教师讲 , 学 生听 , 使 课堂死气 沉沉 。 新
即“ 学生 倾听教 师 ” 转 位 桶水 。 ” 直到现 在 , 我 们也不能说这 句话是错 误的 , 只是带有 课程 改革 强调一种 互动 的师生 关系 , 某种传统 的灌输式的教育 思想 。 值得 我们思考 的是 , 一桶水 到 “ 教 师倾听学 生” 。 在 学生交流他 们探究结果 的过程 中 , 通过 倾 底有多少碗 ?即使再大 的桶也是有 限量的 , 决不会 是“ 取之不 听学生 ,教 师常常能轻 易地辨别 出哪些学生 具有 更高的悟性 尽, 用之不竭 ” 的 。怎么办?教师 只有转变观 念 , 转 变角色 , 从 和理解 力 , 也 能发现 学生 理解上 的偏差 、 学生 的疑 惑 , 从而 判
1 教 师应成为学 生个性张扬 的的促进者
中心 , 通过相矛盾 的事物 引起学 生认识 的不 平衡 , 引导 学生完
成解决问题的活动, 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 , 参与学生开放式探
新 教材 倡导 学生主 动参 与 , 乐 于探 究 , 勤 于思考 , 善于 动 究 , 引导 学生掌握真 正研 究方法和 步骤 。在教 学 中 , 教师要 当 手, 这 就要求 教师 调整 改变教 学行 为和策 略 , 转变 角色 , 不再 好组 织者和 引导者 ,帮助 学生积主动地 利用教材 为 自己的学 是知识 的 占有者 、 传递 者 , 应成为学生 学习的促 进者 。教 师要 习服 务 , 教师不在缠 绵于知识 点的微观课程结 构之 中 , 倾心于 帮助学 生解决适 当的学 习 目 标, 并 确认和 协调达 到 目标 的最 教学 情况设计 , 教学 资源的组织者 。教师的指 导要做到适 时 、 佳途 径 , 指导 学生 形成 良好的学 习习惯 , 掌握 学 习策略 , 发 展 谨慎 、 有效, 以追求真正 从探 究 中有所 收获 。 首先 , 教 师在指导过 程 中要控制 讲话时 间 , 一 般不要 超过 认知能 力。创设 丰富的教学情 境 , 激 发学生学 习动机 , 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鼓励学 生将 自己掌握 的各种知 识 、 实践经验 带 1 O 分钟 , 这样可给 学生 3 O 分钟 活动时 间。如果教师 每个阶段 到数学 课堂 中, 促进 自主学习 , 使学生能够 自己去实 验 、 观察 、 讲话 2 ~ 3分钟 , 学生 每个 阶段活 动探 究 7 ~ 8 分钟 , 那么, 这 样 探究、 研讨 , 使 他们 身心全 部投入 到学 习活动 之 中 , 在愉快 中 的探 究式课堂教 学才算真正摆 正了学生 在课堂教 学 中的主体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 情感 上讲 , 教育 学 生 也确 实 像 培养 花 朵 , 要 经 常浇 水 、 肥 、 需 施
松土 等 。 然而 , 如果数 学教 师 是 园丁 , 么 学 生 的发 展 类 型 和 阶段 基 那 本上 是 不变 的 , 师 的作 用 只是 辅 助其 生 长 , 教 而学 生 的发 展 是有
・
l8・ 9
跨世纪
20 0 8年 9月 第 l 第 9期 6卷
CosC nu Spe b r 0 8 V l 6 o9 rs et ̄,etm e 2 0 。 o .N . 1
数学 课 程 改 革 与教 师 角色 的转 变
苏子松
( 西钦州 市钦北 区平 吉 中学 , 广 广西 , 州 ,3 0 8 钦 55 1 )
识, 创造 意识 , 有得 到充分 的体现 。 没
教师 浇水 、 施肥 、 剪等 。与 “ 程师 ” 比, 园丁” 修 工 相 “ 角色 重视 学生
的生 长 性 : 既考 虑 了学 生 发展 的共 同规 律 , 照顾 了学 生 个体 发 又 展 的差 异性 。而 且 , 考 虑 到 了教 育 的过 程性 而 不 仅 仅 是结 果 , 也
数 学教 师 的一个 主要特 点就是 以解 题 为 中心教 育 学生 , 生 要是 学
碰 到 什 么数 学上 的困难 问题 , 一道 数 学题 不 会 解 , 一 反应 便 是 第 问老师 。而实 际上 , 师 并 不能 解 决学 生 提 出 的 所有 问题 , 时 老 有
挥 , 而影 响教学 的实 际效果 。 进
Hale Waihona Puke 课改, 一方 面继 承 了我 国数 学 教 育优 良传 统 , 基 础 知识 和 对 基本 技 能给予充 分 的关 注 , 同时对 内容进 行 了大 的调 整 。增 加 了 联 系生 活 , 反映 数学发 展 的 新 内容 , 新思 想 , “ 与 代数 …‘ 间 以 数 空
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语 感 是 通 过 学 生 反 复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 ,丰碑 ” “ 是什么?为何 较平淡 。老师巧说 雪 覆 盖 下 的军 需 处 长 是 一 座 晶莹 的 “ 丰 思索地说” 小鬼毫不犹豫地说 ”学生 一 或“ , 作为教师 , 必须 创造学生语 碑” ?这里 的“ 丰碑” 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 下子就 明白了 : 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 言实践 的机会 , 让学生充分 能加深学生 的理解 , 升华学生 的情感 , 感悟 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 地读书 、 感受 , 在此基础上 , 到军需处长 的伟大。 再给予有针对性 的指导 , 帮
的语感情景 , 能使学 生不 由 文思想 内容和语言形式 的基础上进行 。其 受海滨小 城的美丽景色 。描 写海滨部分主 自主地调动多种 感官 , 积极 中最 基本 的是对文章 中词 句的理解 。一 些 要是通过 色彩美来表现景 色美的 ,如课文 地进行相应 的课 堂活动 , 词语 比较 生僻 , 为 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 , 用 第一 自然段 写道 :天是 ( )的 ,海也是 可 “ 蓝 进行语 感 训 练创 设 最佳 条 直观演示 的形式来释义 。如讲 《 锡林郭勒大 ( ) , 蓝 的 海天交接 的水平 线上 ,棕色 ) ( 的机
一
、
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 以 “ 学生 的发展 为 求中学数学教师要 了解数学史 ,了解数学文 ・ 维过程。 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 教 本” 的教育观念 。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 化的教育价值 ,了解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 的 : 问题 , 就必须在平 时的教学 中将问题解决的 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 、 积极互动、 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 自己的 : 共 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 使学生
数学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

数学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也在发生转变。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到现代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数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学科素养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和解题为主要方式,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师的学科素养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上,数学教师仅仅需要掌握数学知识,然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引导。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上下级的关系,教师的话语权较大,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然而,现代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问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师的评价方式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也面临着改革。
数学教师不再只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高一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发展

高一数学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发展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与发展的重要性及具体表现。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高一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科技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逐渐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知识供应者,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组织者。
二、教师角色的发展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者:教师不再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 辅导者: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难点。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评估者: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有效。
4. 教研者: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和教材改革。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研究课题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5.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开展数学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师角色转变与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发展对高一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和辅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困难,个别辅导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颖性 。 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就必 须在平时的教学 中将问题解决 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 暴露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从中学会 问题解决的思路 探索方法。 根据新 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 的重点是以轴对称 图形为切人点 ,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 础上 , 通过学生 观察猜想 , 自主探究 , 证明等方式学 习, 获取新知识。 本课 笔者采用 “ 目标—— 问题——探索—— 反 思” 的教学思路 , 采用 “ 创境激 疑——设 问探 索—— 目的 。 问题解决——延伸迁移” 的教学程序 , 知识获得的过 新 课 程 改革 中的 师 生 关 系及 教 师 的 作 用 程并不是 简单 的“ 师传生受 ” 的过程 , 而 只能 由学 生 课 程改 革的深入 要求教 师具 有全新 的教育 观 依据 自身 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 以建构 ,在这 念。 教师应树立 以“ 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育观念 。 建 个建构过程中 , 学生是教师 主导下的主体 , 是知识意 立完全平等 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 义 的主动建构 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表现在把学生 往、 积极互动 、 共同发展 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特别要 带入建立 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上 的 “ 问题情境 ” 体现在 引导学生思考 ,寻找 当前问题 与已有知识经 后 , 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 交流, 主动地 建构完 验的联 系, 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 的气氛 , 为学生 善 的认知结构。 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 并 合作学习的 目标是通过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荣 在加深理解 的基础上对不 同的答案展开讨论 。要引 誉感 , 掌握与人 沟通 的技 巧 , 培养学生 学会 做人 、 学 导 学 生分 享 彼 此 的 思 想成 果 ,并 重 新 审视 自己 的想 会合作 、 学会生存 , 形成 良好地人际关系 。让学生做 法。 教 师 要 善 于 抓住 学 生 的想 法 , 不 断 引 导学 生 关 注 教学 中的主人 , 充分发挥学生 的“ 主体” 作用 , 精心设 问 题 的 重要 方 面 ,及 时捕 捉 那 些 出 现 在学 生 中 的新 计合作 , 创建学习情景让学生做一做 : 每个学生拿 出 颖的 、 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 早 已准备好的三边不等 的三角形纸 片,鼓励学生试 二、 教 师 施 教 能 力 的提 高 试, 通过折叠 , 剪一次 , 是否可以剪 出一个 等腰三 课 程中新 内容的增设 ,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 角形 呢?分小组合作 , 看有何发现?全班学生都动 了 神 。新课程 中, 增设 了“ 数学建模 , 探究性问题 , 数学 起来 , 再由小组推荐学生回答其发现的规律 , 从而引 文化” 这三个模块式 的内容 。这些 内容 的增设 , 其主 导学生去探索。 师生共 同提 出问题 , 寻找解决 问题 的 要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这些内容要求教师 方法 , 让学生很 自然地获得 了新知识 , 通过合作交流 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 ,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 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感受到等腰 三角形三线合一 。 知识的结论 , 更重要 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 。 教学 的 目 这样学生 印象深刻 , 真正地做到提高学生发现 问题 、 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 ,最重要的是将 习得 提出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从 而使学 生学会学 习 , 的知 识 迁 移 到新 情 境 中 ,也就 是 要 学 生 创 造性 地 解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决 问题 。 英 国哲学家认 为, 人类 大脑 中的知识分 为明 本 节 课 所 研究 的性 质 ,处 处 给 人 以对 称 美 的 感 确知识和意会知识 。 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 的, 可以用 觉。在利用折纸的方法得 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的 文字来表述的知识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 的 性质 , 这是顶角和底边有关的三条线段的性质 , 接着 重结论 、 轻过程的教学 , 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 知识 不 拘 泥 于课 本 , 安 排 一 组讨 论探 究 题 , 与底 角 和 腰 有 相对应 的稳定的产生式 , 即一看到条件信息 , 相关 的 活动就会 自动产生 。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 , 关的三条线段是不是也有这些性质?让学生动手 画 折纸、 分 类讨 论 , 在 等腰 AA B C中 , 移动D、 E 两 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 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 中, 教师 图 、 点 ,得 到一 组 变 化 的 图形 , ( 1 ) B E、 C D为两 底 角 的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就要充分揭示思 ( 2 ) B E 、 C D 为两腰上 的高 , ( 3 ) B E、 C D 为两腰上 维过程 。首先 , 充分揭示 概念 的形成过程 ; 使学生经 分线 , 的中线( 4 ) 在两腰 上任取两点使A D = AE 。 历 比较 、 抽象 、 概括 、 分设 、 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 从而猜想 “ 等腰三角形两腰 上的对应线段相等” 念形成过程 ,从中学 到研究问题和提 出概念的思想 是等腰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 的必然结果。 这 方法。其次 , 要充分揭示结论 的发现过程 ; 让学生经 的性质 , 历曲折的实验 、 比较 、 归纳 、 猜想和检验等一 系列探 样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 知识发 提高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这 索过程 , 不仅使学生 了解结论 的由来 , 强化对定理的 生过程的教学活动 , 体现了动态 的数学观 , 不是把 数学教 理解和记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样 的教学设计 , 题的能力 , 为今后 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 。再次 , 充分 学作为一种存在 的事实或结果 的教学 ,而是把数学 揭示问题解决 的思路探索过程 ;从数学教育 的角度 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着力揭 示知识 来说 ,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 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 的发生和发展 ,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 新意识 的, 不在乎这一解决 曾有别人提出过 , 而关键在于这 提供 了平 台和载体 。 ( 作 者单 位 : 广 西陆 川县 古城 镇 初 级 中学 ) 解决这一 问题及其解决对解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发表时间:2012-01-19T15:00:07.73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干燕萍[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干燕萍四川夹江县二中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
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
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
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
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
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
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
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
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分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
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
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说,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乎这一解决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解决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解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
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