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一:请各位老师依照下列内容介绍一下自己:(每位老师必填)

1: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总数及质量、编写教材总数及质量、承担项目总数及项目级别等情况描述。

2:本人所承担的项目、发表的论文、获得的成果和奖励等情况。

3:本人研究方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密切程度及成果等情况。

刘宗棠个人简介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1964-11生,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经学及史学文献研究方向。

自2005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篇,CSSCI5篇,如《江西社会科学》、《求索》、《内蒙古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福建论坛》、《北方论丛》、《船山学刊》以及《广西社会科学》等。

近年来,本人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和风水文化研究方面来,相信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人们生存和生活质量以及建立和谐美好家园等。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简介

一、古代汉语课程基本内容:

1、古代汉语的概念:

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这些材料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其实古代汉语也包括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但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2、古代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3、课程的性质

(1)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

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如说明各类句型的特点,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现象等。

(2)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4、《古代汉语》(郭锡良本)课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主要内容: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分为上、下两册,每一册编写内容体例大致相同:第一部分为若干篇文选,分别来自于古典文献中的经、史、子、集。如《郑伯克段于鄢》、《季氏将伐颛顼》等选自十三经中的《左传》和《论语》等;有的文选来自于古代文集,如《岳阳楼记》以及文选中的唐诗宋词等;有的选自于各类史书,如《越王勾践栖于会稽》选自《战国策》,而《李将军列传》等则选自于《史记》等。

每一单元文选之后专门设立“古代汉语常识”,从古代汉语的词义、语法、音韵、古代汉语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现象以及各类工具书等,详细加以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加综合地、有针对性地认识、学习和把握古代汉语。

(2)课文重点:

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古代汉语常识上,通过学习文选,将古代汉语词义、语法现象以及古代语音知识融合于日常教学中去,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各个因素具有不断发展变异的特点,即古代汉语的文字系统、词义系统、语法系统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其自身演化的规律。学习古代汉语常识虽然是教学的重点,但又不能离开文选的精讲、精读,因为离开了文选的支撑,古代汉语常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文选和常识,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实际上,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正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服务的。

另外,由于古代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使用各类工具书,如《说文解字》、《尔雅》、《释名》、《广韵》、《经传释词》等。(3)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教学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古今文字差异上。作为中文系专业的本科生,不仅要学习繁体字的结构规律,还要了解先秦文字特别是甲骨文、金文以及小篆的形体结构规律。了解古人汉字研究的成果《说文解字》的内容、体例以及使用方法等。二是掌握某些古代汉语词汇的词义,尤其是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某些词汇,而它们正是古代汉语词汇学习的难点所在。三是把握古代汉语语法现象,如修辞手法、各类特殊句式以及词的活用等,尤其是现代汉语已经消失而在古代汉语中颇为常用的语法现象。四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语音系统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和文字、词汇体系一样,语音系统从古至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上古音韵及中古音韵的学习成为古代汉语的不可避免的难点和重点。另外,古代汉语常识中的某些自然知识和特定历史文化现象也是学习的难点。由于古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古代特有的一些物质文化和意识形态,包括各种物质文化名词术语、历史地名、自然地理等文化现象现在已经消亡,无疑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难点。

二、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课程的支撑作用与相互联系、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古代汉语内容复杂、量大以及难度大等,按照古代汉语内容来分,涉及古文字学、音韵学、古代汉语语法学、训诂学以及文献学等多门专业知识,虽然它们属于“小学”范畴,但上述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古代汉语的学习与掌握,也有利于学生日后的自学与深造。

上述各类“小学”科目的知识应在文选学习和古代汉语常识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入并教给学生。如《说文解字》产生的时间、作者、意义、体例,尤其是“六书”说的科学价值等,加之通过学习古文字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体系的表意特点、结构规律以及演化规律等。通过学习《说文》,使学生基本掌握利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引入音韵学基础以及古音学常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押韵特点与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汉语音韵系统演化特点和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现象。

训诂学常识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把握古人研究、注释古典文献时候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训释方法。这样既可以借鉴前人注释的成果,也可以发现他们的不足。《训诂学》教材以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冯浩菲所编写的《中国训诂学》为典范,体例完整,理论和观点亦较新颖。

三、课程必读书目

(列出课程的必读书、重要参考书、相关数据库、课程网址等。)

1、王力《古代汉语》

2、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

3、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杜泽逊《中国古典文献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6、《说文》、《古汉语大词典》等……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语法练习题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 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 3 填空题: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 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尚书·无逸》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诗经·小雅·彤弓》.)指出下列句子中加

点字“殆”的词性2(.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 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 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 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第二节 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相”的用法是 (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 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在下列四句话中,(2).

( )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2 解释名词术语:(1)名词的使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 3 判断题:(1)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 (2)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 问答题: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有那些? 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汝狗白 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下》 (2)孟柯,邹国人,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作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书》、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第一讲绪论 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例如…

古代汉语标点符号练习现代汉语考试必看[1]

试题:1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原文: 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龏于宋,卒相中山;①范睢折胁折齿②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翻译: 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试题:2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56612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共15卷,后世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意的文字学著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根据形体结构分为540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有些还注明字音。其确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对古形音义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还记载了古代丰富的文化资料。 说文四大家 清代是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对《说文》进行全面研究的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朱峻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其中,前三位文字学家及作品都是注疏《说文》的,旨在探索、阐发许慎的原意,以阐明字的本义为目的,紧扣许书,为许声张,代许立言;而朱俊声则专从假借和引申来研究《说文》,他打破了许慎的540部首的顺序,按照古韵18部排列,全书分为说文、通训、定声三部分,另辟稀径。 许叔重 许叔重即许慎,许慎字叔重,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有“五金无双许叔重”之誉。历经21年写成《说文解字》,15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按540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字学著作,推究六经之义,十分紧密,是研究上古语言汉字文化的重要资料。另著有《五金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现已失传。 《经传释词》 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全书共释虚词160个,以单音虚词为主;在编排上用音序法中的古声母排列法,按36字母编次;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不限形体;该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解说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尔雅》 《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全书分19篇,是我国第一部通释词义的训诂专著。该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词语和名物的释义汇编,是用当代通用的语言来解释古语词和方言词。其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后来的“雅书”都仿照这个体例;是一部故训汇编,保存了很多先秦古训,为阅读古树和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历来对其评价很高,被纳入《十三经》中,但其释义采用多义单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往往是不明确的。 《方言》 西汉扬雄所著,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13卷,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专著。该书用当代通用的语词来解释当代或前代的方言词;从词的地域性来研究汉语词义,对词的解释更精细;在以通语释方言的同时还注重以今语释古语,从词的时代性来研究汉语词汇的演变;使用“转语”记载了某些方言同义词的语音联系,为方音研究、古音研究和语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采用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汉代词汇语音提供了资料。 《释名》 东汉刘熙著,8卷27篇,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该书用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事物得名的由来;全书的名物语词都采用声训来解释,这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进了古代韵书的产生;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字,不侧重文言语词而侧重于日常生活名物类,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解释很精当。但是,解释错了的占据多数,此外,这部书对研究汉代的词汇、语音和社会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书 六书是研究汉字结构的理论,是后人研究大量汉字后得出的制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六书”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具体内容最初见于班固、郑众、许慎三家的解说,清代以后“六书”理论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尽管六书理论也有缺陷,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汉字,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权威的理论,是古代文字学的一种理论体系。 9.形符和声符 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类别的部分叫做形符,表示读音的部分叫做声符。例如桃字,形符是木,声符是兆。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摘要: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文言和古白话。虽然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本文主要是简单地讨论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以及运用中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想学好古代汉语,我们必须要多念古文,做到字、词、句落实,并逐步升华到理性上去理解。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 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相对,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从时间上说,“五四”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是它的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所谓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的语言,也指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文言写成的作品称为文言文。所谓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也指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称为古白话文。 现代汉语,这里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在,古代汉语已被现代汉语取代了,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专门跟古籍打交道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古代汉语写成的典籍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批判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 也许有人会间: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呢?一方面,在某些场合,我们还很有读写古文的必要,例如游览名胜古迹,常常接触到文言,写对联,常常要用到古代汉语。另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借鉴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包括中国古代人的研究成就,这需要我们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从而也就需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再者,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有继承,有发展。要想高效率地学习和运用好现代汉语,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要想深人研究现代汉语,也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作者: ————————————————————————————————日期: ?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题目:论古代汉语中的“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的比较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摘要:“者”“所”是古代汉语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词语, 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主要是与其它成分结合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它们在词性、功能、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两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本文不能全部列出,仅选取其中一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本文从语法功能、结构的构成特点以及结构的性质三个方面尝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者”字结构“所”字结构语法功能构成特点构成性质 一、从语法功能上看 从语法功能上看,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中“者”和“所”字都是特别的指示代词,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语法功能,即指代作用;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即不能独立进入句子,充当句子成分。但二者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者”字的作用都是“指”指别而“代”代替 ,因此,“者”字的后面不会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所”字一般是“指”而“代”,但有时是指”而不“代”。指而代时,所字结构后面不

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指而不代时,所字结构后面另外出现名词。例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大者王,小者侯。(汉书·高帝纪) 此二句的“者”,王力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此二句中的“者”,王力认为是语气词。 君子所贵于道者三。(论语·泰伯)这一句中的“者”,王力认为仍是指示代词,但指示作用由“所”承担,“者”主要表称代。 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史记·匈奴列传)中“所”为指而不代。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两个“所”恰好说明“所”字不仅可以指而代,有时也可以指而不代,前一个“所”是指而不代 ,后面另外出现“室 ,以示指别之对象 ,后一个“所”是指而代。正因为所字有指而不代的情况 ,因此可以出现“所……者”的结构,这时, “所”是指别, “者”是代替。如: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礼记·大学)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告子上) 二、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 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跟“者”、“所”结合的通常是谓词性成分。其中,“所”一般只跟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其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所+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二)所+动词+者,例如: 狄人之所欲者, 吾土地也。(孟子·梁惠王下) (三)所+介词+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者字结构则由形容词、动词、数词或动词性短语加“者”构成。例如: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者不惧。(论语·宪间) (3)此五者, 邦之蠹也。(韩非子·五蠹) (4)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战国策·齐策四) 在固定结构里,“者”字放在组合词之后,所字放在组合词之前,这种词序、语序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它们共同的指代功能 ,恰恰相反,由于“所”的虚化较“者”更强,“所”在实施指代功能并使整个结构名词化的过程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往往求助于“者”构成“所…者”结构,从而巩固和加强其语法意义。 三、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者字结构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征意义的实体,如动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动态特征的实体,形容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性状特征的实体。 (1)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公孙丑上) (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史记·游侠列传) (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4)治国能使贫者富。(商君书·去强) 以上四例,(1)、(2)例为动词(短语)加“者”,分别表示具有“为此诗”、

(完整版)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

简答题 1. 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见编排和检索方法。 答:(1)音序法。是根据汉语语音系统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它包括韵部排检法、注音字母排检法、汉语拼音方案排检法三种。如:《广韵》按206韵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籑(zhuan,第四声)诂》等按平水韵106韵排列。杨树达的《词诠》按照注音字母排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排检。 (2)形序法。是按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等。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按部首排列,全书分为540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是采用笔画排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四角号码排检。 (3)分类法。是根据工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书目索引、类书政书、年鉴手册等多按此编排。如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19类。 2. 简述隶书的特点。(存疑) 答: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也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隶书于篆书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偏旁简化,形体合并;二是将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可以说,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山岭,即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 3. 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答: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来的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同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又如“来”,本义是小,借作来往的“来”。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囊橐(tuo 第二声),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

古代汉语下字词

第三讲:《庄子》北冥有鱼《庄子·内篇·逍遥游》 二、字、词、语法难点分析 (一)字: 通假字:冥(溟)有(又)辩(辨)辩(变)邪(耶)决(趐)培(凭)而(能) 古今字:志(誌)反(返)知(智) 异体字:飡(餐) (二)词:1、词与非词:扶摇、夭阏——连绵词、羊角;词尾——然。果然、泠然、犹然、数数然 2、语气词:也 1)句中语气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语之后,表示提示、停顿2)句中语气词: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帮助表达判断。 三、语法: 1、双宾句:芥为之舟 2、语序:宾语前置: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彼且奚适也——动词宾语前置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彼且恶乎待哉——介词宾语前置 3、判断句:此小年也。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四、多义词辨析: 1、之:1)代词:2)连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连词:主谓之间相当与名词性结构。风之积也不厚。 惯用句式:其……耶(邪),其……耶(邪)表示选择问句。其——委婉语气词,耶(邪)——句末语气词 2、而:1)连词,用语状中之间。怒而飞。决起而飞。 2)连词,表顺接。三飡而反。 3、以:1)介词,去以六月息者也。——谓语后以八千岁为春。——谓语前 2)连词,以游无穷。 《庄子》之《北冥有鱼》: 一、掌握下列词义: 怒:振奋(翅);志:志,记载;抟:环绕着飞向上空;厚:深;覆:倒;培(风):凭借,依赖;决:迅速的样子;抢:突过;适:到……去;年:寿命;知:智慧;劝:鼓励;境:界限;待:依靠。 御风而行:乘 御御六气之辩:乘—顺应 介词:鲲之大;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此亦飞之至也。 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去 之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 人称代词:众人匹之;犹然笑之;举世而非之。 “之”当介词有哪三种用法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后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 一概论 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 1,定义: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 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 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 (二),现代汉语 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 (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 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 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 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 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 (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 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 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 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 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北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试题总汇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考研试题总汇 现代汉语试题篇 2005年 一、声母和辅音各自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9) 二、用国际音标列出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并说明四呼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中的作用。(10) 三、用严式音标给下列儿化词语标音(若有其他应变现象一并标出),并说明儿化的音变规律。(10) 1、一点儿 2、草稿儿 3、毛驴儿 4、树枝儿5花瓶儿 四、用严式音标给汉字注音,说明/u/的音位变体和分布条件。(8) 1、水 2、福 3、问 4、够 五、给下列语音单位分类并回答。(12) 肃不德大箱子天作之合雷声大雨点小 敲竹杠红纸刘备招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语素是否是词汇的构成单位?为什么? 2、熟语与自由短语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六、根据词典释义,分析下列词语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10) 1、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2、理事: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情的人 3、浪潮:指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 4、舟楫:<书>船只 5、承办:接受办理 七、辨析同义词。(12) 1、藏——躲藏 2、典型——榜样 八、举例分析“厚”与“薄”可在哪些义项上构成反义关系,在哪些义项上没有构成反义关系,并进一步解释造成二者义项对应差异的原因。(9) 九、指出下列各组词在语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 1、市民——晚上 2、矫健——中型 3、现在——正在 4、但——却

十、观察短语然后 1、分别指出这些短语的结构类型(10) 2、分析指出在构成手段上,汉语的短语和符合此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 爹妈他们()把这个()解放以前() 木头似的()约他来()吃食堂() 拉住不放()踹一脚()这个()说笑() 十一、分析下列句中主语的句法、语义构成情况,归纳并指出汉语主语的句法、语义构成特征(5) 1、我吃完饭了。 2、件件都做得很好。 3、村子里很肃静。 4、他来是对的。 5、靠西墙是一堆杂物。 6、饭已经吃光了呀! 十二、从下列句子中挑出连动词,然后归纳汉语连动句和结构特征(15) 1、豆芽炒了吃吧。 2、他看完了信,出去了。 3、老王高高兴兴地说:“你们去吧。” 4、他瞪着眼睛看我。 5、老汉拽着我的胳膊不放。 6、你马上骑车去看他。 7、他念书年的很好呀! 8、你一定有时间办妥这件事。 9、大家都希望这件事是真的。 十三、下面是有关汉语复句、紧缩句问题的说法,清分别判断正误(10) 1、在结构上,汉语的复句实际上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所以,复句应属于超句体的范畴。() 2、关系词语是用来连接复句内各小句、标明语义关系的词语。所以在语法类别上,关系词语未必就是连词,在长度上,关系词语不一定都是词。() 3、汉语复句分类的原则是,根据关系标记即关系词语来给复句分类。() 4、汉语的复句和单句之间的对立主要体现在意义上。() 5、所谓紧缩句,就是通过全部或部分删除复句内部的关系词语而得到的句子。 十四、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中,和变换分析法相比,语义特征分析法有哪些特点?(5) 2004年 语音题 一,现代汉语拼音中有多少各浊辅音,用国际音标标出它们的读音。 二,列表分析“穷”的音节结构,并说明其韵母是四呼中的哪一种。 三,对下列例句中出现的音变词语用国际音标注音,并说明普通话中的音变类型。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 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

古代汉语字

古代汉语字、词、句 ?异体字(异形字,是相对于“正”字而言的)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庄子·天运》 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史记·周本纪》 迹与跡只是形体的不同,但所代表的音和义则完全相同。音同,义同,形体不同,就是异体字。 异体字在形体结构上的四种情况:1、结构类型不同。 泪(会意字)和涙(形声字)、繖(形声字)和傘(象 形字)。2、结构类型相同,但偏旁构件不同。迹与跡、唇与脣。3、结构类型相同,偏旁构件也相同,但位置不同。胸与胷、阔与濶、秋与秌。4、某些笔画略有细微的变异。朵与朶、污与汙。 异体字的相关解释 ?1、有些字,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在起初是完全相同的,对于那一个时期,它们是异体字,但到后来,用法和意义逐渐有了分工,那就不再是异体字而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了。喻和谕 ?2、有些字,读音相同,并具有相同的义项,但有些义项并不相同,这也不是异体字。预和豫 ?3、异体字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们的存在会造成一些负担。因此,现代汉语里已经整理了异体字,只是古代汉语已是既成事实,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了解和认识。 古今字 1古今字:不是汉字书体上说的古文字和今文字。而是指用字代词的一种情况。说与悦辟与闢、避、僻。和“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有关。 2两大类(一类是造字构形具有相承关系,一类是没有关系)(加注意符:辟与闢、避、僻或改换意符:说与悦)身与娠疲与羆不与柎 3大多数异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取与娶弟与悌知与智赴与讣等,但也不全是:奉与捧俸采与彩採綵不与否柎 4古今字的认定、及和异体字的区别 通假字 ?明明是甲字,却当做乙字来用。换句话说,本来应该写乙字的,但写成了甲字。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汉书·苏武传》畔同叛。 古书中,这种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做用字通假。所借用的那个字就是通假字(蚤和畔),被通假字所代替的字一般称之为本字(早和叛)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 ?同音替代(通假字和本字需相同或者相近) 完全同音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赵威后问齐使》。振通赈,救济的意思。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的意思。 声母相同(双声通假)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纳。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莫通幕 韵母相同(叠韵通假) 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即合纵,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趣和促怡和嗣 通假和假借古今的联系与区别 1假借和通假(依声托事,借音表意义)造字假借用字通假 2通假和古今古今是历时现象通假是共时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点

古代汉语语法点汇总 一、现代汉语中的介词与古代汉语中的介词有什么区别? 1.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除表示处所的以外,一般只作状语;而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大都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例:古代汉语“赵氏求救于齐”,现代汉语则为“赵国向齐国求救”,由补语改成了状语。 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可以作定语,如:朝南的房子冬天暖和,而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却不作定语。 2.现代汉语中,宾语总是放在介词的后面,而古代汉语中介词宾语有时却可以前置。例如:何以战?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一般名词作宾语也前置却是介词结构所特有的。 3.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但是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却有省略的情況。例如:客从外来,与坐谈。 二、连词“而”的用法 “而”主要用来连接谓词、谓词性词组或分句、主语和谓语。 1.表示并列:前后两项的关系是对等的,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可以译为“又…又……”、“而又”等。例如:“美而艳”、“任重而道远” 2.表示承接:前后两项在时间方面先后相承,意义方面密切相关,可以译为“就、便”等。例如:“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3.表示递进:前后两项在意义方面后项比前项有进一层的意思,

可以译为“并且、而且”。例如:“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表示转折:前后两项意思相反或不相协调,可以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5.表示目的:后项是前项的目的,可以译为“来、以便”,也可以不译。例如:“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6.表示因果:前项表示原因,后项表示結果,可以译为“因而、所以”。例如:“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7.表示假设:前项表示假设,后项表示推论,可以译为“假如,如果”。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表示偏正:前项是状语,后项是谓语。例如:“吾尝終日而思矣。” 三、《诗经》古今韵部的不同 1.古代押韵,现在也还押韵。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雎、洲、逑、流、求”等。 2.古代押韵,现在不押了。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的“得、服、侧”等。 3.古代不押,现在反而押韵了。如《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会把“荑”看成同“异、贻”押韵,而不是看作同“美”押韵。 这是因为语音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诗经》距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上古的语音和现代的语音差别是很大的。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

古代汉语名词

一、文字部分 1、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铜铭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 4、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 5、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 8、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10、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11、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13、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14、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5、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16、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17、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 18、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通假字:用来代替某种意义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古今字: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义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21、异体字:完全同音同义,只有字形不同的字,也叫重文。 22、重文:即现在所说的“异体字”。《说文解字》中指与小篆相对的“古文”、“籀文”等异体字。 23、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主要著作有《五经异议》、《说文解字》等。 24、《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说解字义、字形、字音的字典,并首创了部首检字法,分540部首,共收字9353个和1163个重文。对后代的语言文字研究影响十分深远。 25、《说文》四大家:清代以研究《说文解字》著称的四位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河南南召一中翟杰(邮编474650) 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内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状谓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 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 2、偏正关系

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例如:壮丽山河 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部分 一概论 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二、普通话和方言 (一)汉民族共同语 (二)口语和书面语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北方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四)推广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 二语音 一、汉语语音概说 (一)基本概念 1、音素 2、音节 3、声母、韵母、声调 (二)汉语语音的特点 1、辅音的特点 2、元音的特点 3、声调的特点 (三)汉语拼音方案 1、方案的基本内容 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三)声母总表 三、韵母(一)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 (二)复元音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三)鼻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 (四)元音α, e , i , u 的发音变化(五)韵母总表 四、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二)普通话的四声 (三)五度标记法 五、音节 (一)汉语音节的结构 (二)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三)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 六、语流音变和语调 (一)汉语的语流音变 1、轻声 2、儿化 3、变调 3.1 上声的变调 3.2 “一”“不”的变调 4、“啊”的变调 (二)汉语语调 1、重音 2、句调 3、停顿 七、语音规范 (一)语音规范的标准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 三词汇 一、汉语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 (二)词汇单位 1、语素 1 . 1 什么是语素

2、词 2 . 1 什么是词 2 . 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 3、固定词组 3 . 1 专名 3 . 2 熟语 二、汉语词的构造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 1、单音词 2、复音词 (二)词根和词缀 1、词根 2、词缀 (三)单纯词 1、什么是单纯词 2、单音节单纯词 3、多音节单纯词 (四)合成词 1、什么是合成词 2、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2 . 1 复合式 2 . 2 附加式 2 . 3 重叠式 (五)简称 1、什么是简称 2、简称的方式 三、词义 (一)什么是词义 (二)词义的性质 (三)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 2、色彩义 (四)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1、单义词 1 . 1 什么是单义词 1 . 2 单义词的种类 2、多义词 2 . 1 什么是多义词2 . 2 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 3、同音词 3 . 1 什么是同音词 3 . 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联系与区别 (五)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 1 . 1 什么是同义词 1 . 2 同义词的辨析 2、反义词 2 . 1 什么是反义词 2 . 2 反义词的类型 四、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熟语 1、熟语及构成 2、成语 2 . 1 什么是成语 2 . 2 成语的特点 3、惯用语 3 . 1 惯用语的构成 3 . 2 惯用语的特点 4、歇后语 4 . 1 歇后语的构成 4 . 2 歇后语的特点 (三)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消亡 3、词义的演变 五、词典 (一)词典的种类 (二)词典的使用 六、词汇规范化 (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二)词汇规范化的内容 (三)异形词的整理 四语法 一、汉语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