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上海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1、选自《光明日报》。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
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
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
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
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
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通用12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1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2《虎丘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上海高考语文复习(高一至高三重点课文复习)

上海高考语文复习(高一至高三重点课文整)目录高一(上) (1)高一(下) (7)高二(上) (11)高二(下) (13)高三(上) (17)高三(下) (21)高一(上)《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发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重在写景,由景带情,即景生情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结尾用一句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景中寓情,情中言志.下阕:重在抒情,情中见景,缘情设景,情景交融,情志合一。
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当代散文家“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主旨:作者以抒情的笔墨展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动人”、揭示了美丽的真正内涵: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人和人的行为都是美的,只有这样的美才能历久不衰、光照千秋,才能在人类的历史上定格成永恒。
居里夫人: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追求真理,治学严谨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引用名人名言类比:斯托夫人和玛丽居里《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边城》沈从文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绝响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大全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大全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文言文阅读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
想要在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取得好成绩,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关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方法。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等等。
对于这些实词,我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常见释义,还要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
比如“爱”这个字,常见释义有“喜爱”“爱护”“吝惜”“怜惜”等,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是“爱护”的意思,在“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中则是“吝惜”的意思。
文言虚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用法灵活多变。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以“而”为例,它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可以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以表示假设关系,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可以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要掌握这些实词和虚词,需要同学们多读多练,结合具体的文言文篇目进行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整理归纳的方式,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不同用法进行分类整理,加深印象。
二、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判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者,……也”“……,……也”“……者,……”“……者也”以及用“乃”“为”“即”“则”等词表示判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被动句主要有“于”“见”“为”“被”等表示被动的标志词,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统编版(选必上、中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选择性必修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1)2*《大学之道》《礼记》 (3)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 (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5)5《五石之瓠》庄子 (6)6《兼爱》墨子 (7)选择性必修中册 (8)1*《屈原列传》《史记》西汉.司马迁 (8)2*《过秦论》西汉.贾谊 (14)3《苏武传》汉.班固 (19)4《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23)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1*《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大学之道》《礼记》(一)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二)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三)一词多义1.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2.道(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3.修(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四)状语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一、通假字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2.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二、古今异义1.埏埴以为器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上海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门核心科目,对于上海的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它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关系到对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因此,熟悉并掌握语文知识点,对于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上海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类和解释。
一、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在上海高考语文中,文言文阅读与鉴赏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能力来完成相关的试题。
在备考时,应该理清古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并熟悉常见的古代作品和作者,例如《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性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以便于在阅读理解或鉴赏评论中更好地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在上海高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与鉴赏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现代文的能力来回答试题。
在备考时,应该熟悉现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包括理解作者的观点、主题和立意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现代文的常见修辞性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以便于在阅读理解或鉴赏评论中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
三、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一直是上海高考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来回答试题。
在备考时,应该熟悉古代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理解诗词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古代诗词的常见体裁和作者,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唐宋词等。
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和鉴赏,能够提升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文言文写作文言文写作是上海高考语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通过文言文写作来展示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备考时,应该熟悉文言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包括选题、起承转合、结构安排和修辞手法等。
同时,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常见写作题材和表达方式,例如议论文、文章、书信等。
通过对文言文写作的练习,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现代文写作现代文写作是上海高考语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目录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文言文常识整理高考文言文复习全攻略1、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是以叙述性文字为主,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要用心的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
接着审清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言文原文,这样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
2、文言文阅读中考生失分很严重的题型之一,就是文言文翻译。
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再结合上下文来推断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的句式和语序的变化调整,注意译句是否通顺。
最后书写要认真,文言文翻译重在直译,注意要字字落实。
3、很多考生对于文言文的题目,往往都有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作准备,就会发现,高考文言文选材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标准,往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要太着急,越过去先读下文,也许之后就能明白了,也可以去题目中寻找答案。
4、考生在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时候,首先要把对应文段用心精读一遍。
另外,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考生也要多加关注。
在精读原文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选项中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等。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必修下册 (1)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 (1)2*《阿房宫赋》唐.杜牧 (3)3*《六国论》宋.苏洵 (6)4《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1)5《庖丁解牛》《庄子》 (14)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8)7《鸿门宴》西汉.司马迁 (23)8《谏逐客书》秦.李斯 (27)9《与妻书》林觉民 (31)10《促织》清.蒲松龄 (37)11《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45)12《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 (50)13《阿房宫赋》唐.杜牧 (52)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必修下册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三、文言句式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3、尔何如?(宾语前置)4、何伤乎?(宾语前置)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8、尔何如(宾语前置)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12、浴乎沂(状语后置)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15、则何以哉(固定句)16、尔何如(固定句)17、是故哂之(固定句)四、古今异义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五、一词多义(一)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2*《阿房宫赋》唐·杜牧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二、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上海高考语文课内文言
文整理
20XX高考语文复习全攻略:上海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种树郭橐驼传
1.通假字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2.句式
判断句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
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省略句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而卒以(之)祸
苟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而聚之
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
3.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名,名词用作动词,称呼
(2)驼业种树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抓、掐(7)鸣鼓而聚之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4.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
(即使)
虽曰爱之。
(虽然)
故
其土欲故。
(旧)
故不我若也。
(所以)
实
早实以蕃。
(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
(果实)
其实害之。
(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
(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
故不我若也。
(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为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吾又何能为哉(做)
5.古今异义的词
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
2、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
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
病梅馆记
1 古今异义的词语: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智力古:智:智慧力: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习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2一词多义:
(1)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动用法: 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2)欹、疏、曲
梅之欹之疏之曲“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3)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3常用虚词:
(1)以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规范。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把
以求重价来、用来
以五年为期用、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来、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来、用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