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附答案)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画范畴里,笔墨好不好是个基准,笔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黄宾虹先生在画论中表述,“中国画的渊源派别及其章法,必归之于用笔用墨,以植其基”,笔墨的高下影响着画的水平。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虚的,更不是空洞的。
勾勒轮廓是用笔,渲染明暗则是用墨;刚劲挺拔、婉转顿挫在于笔的使用,浓淡干湿、水墨淋漓则在于墨的发挥。
画家因为个性、天赋、学识、眼界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笔墨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笔强于墨者,如倪瓒、沈周、弘仁;亦有墨重于笔者,如吴镇、龚贤、李可染。
用笔过程中的顺逆、顿挫、轻重、缓急、偏正、曲直等变化,全从笔出。
因此,从技法的角度来说,用笔总是首要的。
陆俨少曾说:“所称‘墨分五彩’,笔不好,绝无五彩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
”这也点明了中国画以笔为主、墨为辅的笔墨关系。
南齐谢赫建立起“六法”的理论,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重要的内容。
笔是中国画的骨干,是墨的筋骨,用笔好,“画成方能立得起”(华琳《南宗抉秘》),好的用笔,能够使画面的神韵、风采自然且有变化。
这种丰富变化的“骨气”,自然是归乎用笔,要做到好的用笔,黄宾虹讲要在平、留、圆、重、变五字上下功夫、平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不平就会轻浮柔弱:留则是积点成线,笔意贵留,如书法屋漏痕;圆转如意,恰如书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如折钗股;重不是浊、滞,重如高山坠石,如万岁枯藤,如金重中而取其柔、铁之重而有其秀;八面出锋,顺逆兼施是变,融合古人之法而推陈出新也是变。
笔的变化是通过墨的痕迹来记录的,无墨也就不见用笔之妙,墨是为笔服务的。
墨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泼、惜两字。
泼墨用得好,画面就淋漓烂漫、见骨见肉;在适当的地方再间以惜墨法,泼墨惜墨穿插互用,正如古人所说,“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笔墨俱妙是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的基本准则之一。
2024年保定市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保定市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卷时限: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图书目录(部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
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
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
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
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
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来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着。
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惠州市2024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 页,23 小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名高且风行,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 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指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即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豫园灯会里看“一夜鱼龙舞”商场里随处可见龙主题装饰,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纷纷推出寻“龙”活动……甲辰龙年将至,人们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虽然每年生肖都是农历新年的重头戏,但在中国,民众对“龙”的热情远远超出其他生肖,这是为什么呢?“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神物,其他都是普通的生物。
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龙是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精神象征。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表示,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包含着崇拜之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只有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灵。
如果进一步细究,龙是多种动物的“融合体”。
在众多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于图腾合并。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著名学者闻一多,他在19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这一神圣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等含义,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
后来,“龙”成了帝王的符瑞和标志,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与龙有关。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文化不仅是各民族统治者的符号,各族人民也以龙为吉祥符号。
如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史诗与民俗故事中,龙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与信仰对象。
也因此,龙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符号。
哈师大附中2024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师大附中2024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最近,一些续写经典名著的故事,以有声读物的形式在播放平台上收获了一批拥趸、获得了不俗的关注。
只不过,这些别开生面甚至出乎意料的情节,并非来自令人的演绎,而是出自机器的计算。
随手搜索AI续写的故事,《两小儿辩日》的结果竟孔夫子骗小孩,组织儿童打架;《桃花源记》的结尾,为了保守秘密村民竟然设计陷害到访的渔人……清奇、古怪甚至狗血的剧情,与原作走向大相径庭,冲击着不少读者的想象力。
在消费了一番由AI创作的“奇文"后,不少人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AI续写的东西,常常离经叛道?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遵循着不同于艺术规律却也清晰、可控的技术逻辑。
这种被称作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技术,旨在让机器拥有理解并解释人类语言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的顺畅公。
AI续写的故事,不少来自生成式的自然语言生成(NLG),简单来说就是用大量的文学作品训东模型到成熟,在输入指定需求后模型生成对应的文稿。
现阶段,这种技术“写就”的文本多数还颠三倒四、不合常理,无法与真正的文学挂钩。
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的商业运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10年前,在地震频发的美国加州,洛杉矶时报》便开始研发用新闻机器人生成地震速报。
只需3分钟,人类惊魂甫定时,一篇规整格的地震速报便可以完成写作与发布。
近几年,类似的应用也在国内得到普及,从天气报道到股动态不一而足。
这类高度结构化的硬新闻,不需要太多创作发挥,只需按实情迅速填空,恰好能挥机器的长处。
不止提供事实,更要探路市美,如今,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研究可谓方兴表艾。
从AI绘画、音乐作到舞蹈编排,许多审美活动的逻辑正被科学家不断归纳、总结后教给机器。
那么,会有一天,我所有智慧劳动的产品都可以由机器取代,换言之,作家会因为写作机器人而下岗吗?对此,我们无意在这里展开细密的技术哲学分析,亦难以猜测未来人、技术与艺术的具体走向。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安庆市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
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
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2025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闻栗子香刘丽华板栗熟了。
回到老家的镇子街上,沿街卖着花样栗子——栗子桂花茶、栗子藕粉羹、栗子枣酥饼、栗子罐头……一进村口,山山岭岭的栗树,红瓦白墙的村落,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晒着栗蓬、栗果,一片黄绿,一片褐红。
不远处是收购板栗的货车,栗农们扛着大袋大袋的栗子往车上码,额头冒汗,脸上带笑。
吃过午饭,我们一大家子挑着箩筐,戴上手套、草帽上山摘板栗。
山坡上的板栗树,主干碗口粗壮,树叶浓密,一束束黄绿带刺的栗蓬挂满枝头,挤挤挨挨三个一群两个结伴的,大多笑裂了嘴,露出褐红油亮的栗子来。
一个栗蓬,住着两到四颗不等的栗子,有圆有扁。
“啪”的一声脆响,甚至是“啪、啪、啪”的串响,树下的草丛里,便可见坠落的栗蓬,甚至正在弹跳的栗子。
姨父操起长竹竿打板栗,或一阵猛敲,或一竿扫多个枝丫,栗蓬“哗啦哗啦”地下坠跳弹,跳到杂草丛里还打着滚儿,滚落远处的多是没开裂的栗蓬。
表哥、妹夫爬上树去摇板栗,在树下捡板栗的是表妹、大姨和我,小侄女与邻家伙伴剥果肉吃,咬得“嘭嘭”脆响,嘴一刻也闲不着,还把谜语当歌唱:“开花像柳絮,果子像刺猬。
剥开三层皮,方能吃到嘴。
”“红木盒儿圆,四周封得严。
打开木盒看,装个黄蜡丸。
”没花多少工夫,就收获几箩筐板栗。
挑回家的板栗,先不急着分拣、脱壳,一股脑儿倒在院子里摊开晒上一两天。
若遇阴天,就静置在堂屋待上一阵,等未张口的栗蓬自动裂开,才是分拣之时,对付没咧嘴的栗蓬,用脚踩着来回滚动即可脱壳。
栗蓬、栗荴,栗农都不废弃。
像栗蓬,是一味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药,家人谁受了风寒,可以将干栗蓬粉碎煎水喝。
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柳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根基所在,“人民至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价值理念。
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看,人民至上是一个价值命题,包含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明确的实践要求。
人民至上作为价值命题,其基本内涵是人民在社会(国家)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一切国家权力。
在人民至上中,“人民”是主词,一般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人民至上中的“至上”,指的是人民是社会共同体中至高无上的主体、主人,拥有一切国家权力,没有任何群体、组织、机构与人民处于同等地位,拥有相同权力。
人民至上与中国传统的“民惟邦本”观念、西方“主权在民”观念存在着重大差别。
“民惟邦本”观念即“民本”观念,其基本含义是以民众或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或基础。
这里所说的“民众”并不是指社会的所有成员,而是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黎民百姓。
因此,在传统的民本观念中,隐含着君王是百姓的主人并为民做主的含义,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主权在民”观念,看起来是认为国家的主权在人民,但这里所说的“民”不是指作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而是指社会中的各个个人。
所谓“主权在民”实际上是主权在个人。
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人民整体,把单个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主人,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至高无上。
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事实命题,而是一个价值命题,既可以表达应然状态,也可以表达实然状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把人民至上确立为根本价值理念并始终加以践行,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至上就从应然状态转变成为实然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媲.(pì)美犄.(jī)角焚膏继晷.(guǐ)压轴.(zhòu)戏B、劲.(jìng)旅笑靥.(yè)茅塞.(sè)顿开麻.(mā)麻亮C、狡黠.(xié)渊薮.(sǒu)命运多舛.(chuǎn)文绉绉.(zhōu)D、埋.(mái)单赝.(yàn)品自怨自艾.(yì) 角.(jué)斗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光碟锱铢必较食言而肥大丈夫能屈能伸B、作秀指手划脚关税壁垒大树底下好遮阴C、扇情节哀顺变虚与委蛇天机不可泄露D、飙升卓尔不群鼎立相助瓜田不纳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汉字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在本民族没有__________为表音文字,传播到外民族中才成为表音文字。
②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已经向我们发出警告:严重的市场__________会危及整个经济秩序。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已经成为人类的公害,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也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演化失范从而B、演变失范因而C、演变失当从而D、演化失当因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然就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必然会好转。
B、一些广告商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在制作广告时打擦边球...,屡屡得手,可称得上是游走边缘地带的“高手”。
C、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D、求人做别的事,我常常会不好意思开口,但求人帮忙弄车,却是张口就来,大.言不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一些贫穷的地区,人们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不得不破坏生态环境,是一种源自贫困的压力;但在其他地区,破坏却主要来自“致富的压力”。
B、虽然嘴上都没说,但刑侦队的几个领导十分清楚:这一次卧底工作对一个初出茅庐的警校毕业生,当然是十分艰巨的,甚至是十分残酷的。
C、在每周一举行的晨会上,当校团委宣布把拍摄校庆的任务交给我们“广角摄制组”的时候,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在我们心头油然而生。
D、安南呼吁:巴激进组织停止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以色列政府也应当保持最大克制,停止对巴人员的法外处决以及对巴财产的蓄意破坏。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龙应台认为,欧洲的现代与传统之间也有一种紧张的拉锯,但在欧洲人眼里,“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
B、北京市前副市长王宝森畏罪自杀,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被开除党籍,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被执行死刑:他们都有了应得的下场。
C、本市江北经济开发区拥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旅游等资源。
D、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快感从何而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希斯试图利用在病人脑部植入电极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精神疾病。
他之所以决定采用这一在当时备受争议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有科学研究发现,对老鼠脑部的“快乐中枢”进行电刺激可以使它们陷入一种狂喜状态。
他在实验中发现,接受脑部电刺激的病人均表示感觉良好,并且不由自主地频繁按动电极控制开关以获得更多的刺激。
不过,希斯注意到,刺激电流一旦被切断,病人的愉悦感就会立刻消失,而且这种电击治疗并不能给病人带来长期的好处。
希斯的电击疗法暗示着人脑中可能存在某种快乐中枢。
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绘制出了这一神秘的快乐中枢在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图,相关刺激信号由被盖区经伏隔核传至前额叶皮质,在这一回路中负责传递信号的化学递质被认为是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物质。
因此,快乐中枢又被称为多巴胺系统。
当时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快乐中枢的功能就是在人或动物实施了具有生存价值的行为后对其进行奖赏,也就是说,使其体验到快感。
不过,最近美国的科学家指出,希斯等研究人员用电极所击中的人和鼠的脑部区域,其实是欲望中枢而并非快乐中枢。
在对老鼠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他们发现,除去老鼠体内的多巴胺成分或是阻断多巴胺信号的传递,并不会影响到它们对快乐的体验,但却能抑制它们的某些欲望。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大学的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更有可能为类鸦片物质,而不是多巴胺。
在以老鼠为对象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与母亲分离而情绪低落的幼鼠与母亲重新团聚后会分泌出类鸦片物质。
而给母亲不在身边的幼鼠注射类鸦片物质也能使它们平静下来。
此外,神经学家也曾发现,类鸦片物质对人的饮食快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当人体内的类鸦片物质生成受到抑制时,人的饥饿感不会发生变化,但食物给其带来的快感却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处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快感反应区,它就是位于眼眶后面、靠近大脑表层的被称为眶额皮质的脑部组织。
这一发现表明,快感的产生不仅涉及到大脑的深层组织,大脑表层结构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以上种种最新的研究发现,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快感产生的新模型。
他们认为,位于大脑深处的腹侧苍白球和相对来说更靠近大脑表层的眶额皮质应该是脑部快感系统的核心。
此外,扣带皮质、体觉皮质等其他脑部区域也与快感的产生有密切的关联。
而在大脑中广泛存在的类鸦片物质则取代了多巴胺,成为传递快乐的关键物质。
7、下列有关“快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人脑特定区域进行电刺激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并可使人陷入一种狂喜状态。
B、刺激“欲望中枢”并不能给人快感,虽然人们基本上都喜欢快乐这种感觉。
C、现代研究表明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不是多巴胺,因此,快乐中枢不能被称为多巴胺系统。
D、现代研究表明,眶额皮质区域的脑部组织对快感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新发现。
8、对“快乐中枢的功能就是在人或动物实施了具有生存价值的行为后对其进行奖赏”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多巴胺”的电刺激,可使人或动物在实施了具有生存价值的行为之后,获得快感。
B、快乐中枢对人或动物的有价值行为进行奖赏,从而使人或动物产生快感,快感是为生存价值服务的。
C、快乐中枢只能对具有生存价值的行为进行奖赏,其方式是对“多巴胺”进行电刺激。
D、人或动物实施具有生存价值的行为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快乐中枢发射相关刺激信号,从而体验快感。
9、关于“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更有可能为类鸦片物质”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母亲分离而情绪低落的幼鼠与母亲重新团聚后会分泌出类鸦片物质,情绪不再低落。
B、除去老鼠体内的多巴胺成分或是阻断多巴胺信号的传递,并不会影响到它们对快乐的体验,但却能抑制它们的某些欲望。
C、给母亲不在身边的幼鼠注射类鸦片物质能使它们如同与母亲团聚一般的平静下来。
D、当人体内的类鸦片物质生成受到抑制时,人的饥饿感不会发生变化,但食物给其带来的快感却大打折扣。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希斯之所以大胆采用当时备受争议的电击疗法,是因为他推测人脑中也应该存有快乐中枢。
B、因为病人过于频繁的按动电极控制开关,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展,从而直接导致希斯实验的失败。
C、新模型与旧模型相比,其重要突破在于认为大脑表层结构是脑部快感系统核心的组成部分。
D、如果阻止类鸦片物质在大脑神经回路中传递信号的工作,会极大地影响人们对快乐的体验。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涕泣,蹇蹇②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至于..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竭愚。
”王辟左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尝与.寝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
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89;略有删改)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 刺:指责 B 、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机:时机 C 、今去不得,阳狂..恐知 阳狂:刚强勇猛 D 、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谏争:上谏书争取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贺动作..多不正B 、愿赐清闲..竭愚 C 、王说其谄谀.. D 、唯得所言,以至于是..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至于..颠覆,理故宜然 B 、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 、尝与.寝处,唯得所言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D 、卒以.淫乱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皇上哀痛未尽,他却每天和一班大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意识到侯得溜须拍马的严重后果,就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昌邑王疏远侯得,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也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最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