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助词

合集下载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

• “吧”表示说话者犹豫不决,为难的心理,不要 求对方回答。 • 这个事吧,双方都有责任,都应该受到批评。
• “嘛”自己有明确而肯定的态度,说给对方听, 有时用于劝说对方。 • 他说的话嘛,也可能有一些水分。
语气助词 呗
• 1,说话者认为原因、道理显而易见,不用多解释。 • 都八点了,肯定是不来了呗。 • 为什么不来?肯定是人家嫌钱少呗。 • 不懂就好好学呗。
反问句和语气助词
• 一,什么是反问句 • 无疑而问,不需要对方回答,用以强调。 •

பைடு நூலகம்
你不是说你知道吗?
你不做难道让我做吗?

句子格式
• 1,不是.....吗?、没.....吗?

• •
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
没告诉你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问了三四遍。 没看见我忙着吗?一会儿再说
• 2,使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为什么、干 • 什么、有什么、怎么,虽然有疑问词,但不需 • 要回答。比较随便,一般用在口语中。
• 2,常用格式“就.....嘛” • 表示应该的语气 • 喜欢就买嘛,管它多少钱呢。 • 让你吃就吃嘛,客气什么? • 修不好就买一辆新的嘛。
• 3,引出话题,停顿后说明自己的观点。 • 这件事嘛,我还没考虑好。 • 这个问题嘛,解决起来有点麻烦。 • 你的意见嘛,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注意: • “呢、吧、嘛”都可以引出话题,停顿后表示自 己的观点,但语气不同,后边的小句也不同。 • 呢”:说话者还没有决定怎么做,想争取对方的 额意见;或者表示奇怪,询问听话者。 • 这个问题呢,比较复杂,不容易解决,你认为呢。
• 6,结合上下文,用于名词后表示“在哪儿” • 或者“怎么办” • • 怎么你一个人在家,妈妈呢? 你去外地打工,你妈妈呢?谁来照顾?

表示好的四字语气助词

表示好的四字语气助词

表示好的四字语气助词
壮志凌云铿锵有力语气坚定大喜过望心平气和平心静气暴跳如雷心有余悸惊魂未定心安理得心如刀割心如死灰心驰神往心旷神怡心乱如麻心胆俱裂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心悦诚服心惊肉跳心花怒放心慌意乱心烦意乱心惊胆战心猿意马心潮澎湃乐不可支乐以忘忧百感交集感慨万端欢天喜地欢欣鼓舞悲痛欲绝忧心如焚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欣喜若狂怏怏不乐胆战心惊柔肠寸断悔恨交加惊喜交集喜不自胜喜出望外愤愤不平悲喜交集提心吊胆悲不自胜悲愤填膺痛不欲生痛心疾首痛快淋漓痛哭流涕义愤填膺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

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

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逊:谦让,有礼貌。

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

语气助词吧的用法

语气助词吧的用法

语气助词吧的用法一、语气助词吧的用法简介语气助词“吧”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助词,多用于口语交流中,具有表示建议、征求意见、推测、询问等语气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说话人表达态度和观点的力度,使得交流更具有情感色彩。

本文将从不同使用场景出发,介绍“吧”的具体用法。

二、表示建议与请求在日常交流中,“吧”常被用来表达建议或请求,给予对方一种友好、温和的引导作用。

比如:1. “我们去看电影吧。

”这句话中,“吧”起到了征求对方意见的作用,暗示说话人希望对方能够同意去看电影。

2. “你回家休息吧。

”这句话则表达了说话人对对方健康和休息的关心,并给予了一种建议性指导。

不同情境下,“吧”的使用方式可能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当运用该语气助词。

三、表示推测与询问除了表示建议和请求外,“吧”还可以用来表达推测或询问,并且能够增加语句的疑问或推测色彩。

比如:1. “他没来了吧?”这句话中,“吧”表示说话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表达出一种猜测的态度。

2. “你吃过饭了吧?”这句话则通过“吧”将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过饭。

通过使用“吧”,语气更加委婉,可以避免直接提问或强制性命令,给予对方更多自由和选择权。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适用范围:作为一种口语助词,“吧”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日常口语交流或非正式场合。

在正式文体中较少出现。

2. 程度把握:使用“吧”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关系程度进行把握。

过分频繁地使用会产生一种不自然或强迫的感觉。

3. 语调变化:与口头语气紧密关联的“吧”,其发音也就随之而改变。

因此,在实际发音上需要特别注意将声调抬高并加重最后一个字母“ba”的读音。

以上是对语气助词“吧”用法的简要介绍。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加交流的情感色彩,这样更能准确传达出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

在合适的场景下运用“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表露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篇一: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语气助词,常常用于表示疑问、询问、质疑等语气。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谁”、“什么”、“哪里”、“怎么”、“为什么”、“吗”、“呢”、“吧”、“是不是”等等。

这些语气词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例如,当作者在文章中使用“谁”来询问某个人物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疑惑和关注;当作者使用“哪里”来询问某个地方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不确定和探索欲;当作者使用“怎么”来询问某种情况或做法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困惑和不满等等。

除了用于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之外,还有一些语气词还可以用于表示其他情绪或情感,例如感叹、鼓励、讽刺、批评等等。

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气词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体特点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除了语气词之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可以用于表示疑问或质疑,例如“么”、“得了”、“了”等。

这些语法结构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疑问或质疑,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总之,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语气助词,其使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绪。

在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体特点,灵活地使用各种语气词和语法结构,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篇二:标题: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正文: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有很多种,常见的有"What?"、"How?"、"Why?"、"Do you know?"、"How come?"等等。

这些语气词通常用于表示疑惑、不满、好奇等情绪,常用于对话、文章、演讲等语言环境中。

"What?"是最常用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之一,通常用于询问对方所说的具体内容或事件。

例如,“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或者“你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How?"也常用于表示疑问,用于询问对方的方法和技巧。

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

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

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一、语气助词的概念与作用A. 语气助词的定义B. 语气助词的功能与作用二、肯定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A. “是”、“的确”、“当然”等表示肯定语气的常见词汇1. “是”的用法与例句2. “的确”的用法与例句3. “当然”的用法与例句B. 肯定语气助词的区分1. 各个肯定语气助词之间的差异a) 程度上的区别b) 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三、否定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A. “不”、“没”等表示否定语气的常见词汇1. “不”的用法与例句2. “没”的用法与例句B. 否定语气助词在特殊情况下的变化形式及其区分。

四、疑问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A.“吗”、“呢”等表示疑问语气的常见问句末尾标点符号的使用。

1.“吗”的用法与例句2.“呢”的用法与例句B. 疑问语气助词在特殊疑问句中的运用以及区分。

五、感叹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A. “多么”、“真是”等表示强调感叹的常见表达方式1. “多么”的用法与例句2. “真是”的用法与例句B. 强调感叹语气助词的区别及其使用范围六、祈使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A.“吧”、“请”等表示祈使语气的常见方式1.“吧”的用法与例句2.“请”的用法与例句B. 不同祈使语气助词之间的差异七、总结本文主要讨论了中文中常见的语气助词的用法及其区分。

首先对于肯定、否定、疑问、感叹和祈使语气助词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每种类型下常见的表达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

其中,肯定语气助词如“是”、“的确”、“当然”,否定语气助词如“不”、“没”,疑问语气助词如“吗”、“呢”,感叹语气助词如“多么”、“真是”,祈使语气助词如“吧”、“请”,分别列举了其用法和例句,并对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说明。

最后,通过总结对不同类型的语气助词进行了综合概述,强调了正确使用语气助词对于表达准确意思和适应不同情境的重要性。

掌握好这些常见的语气助词的用法与区分,将有助于提升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并使沟通更加流畅有效。

文言文语气助词

文言文语气助词
如:
3.业根,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惹祸的东西,该死了!
4.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要被 他俘虏了!
如:
5.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赤壁之 战》)——如果这样(曹操败后北还),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增强,天 下三分的局面就形成了。
语气词分类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
(一)陈述语气
1.也
“也”表示陈述语气,有句尾 和句中两种位置。
用在句尾,有以下三种情况: ,用在判断句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时和“是……的”相当。
如: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就是杀了我,(宋国)也是不会停止防守的。
4.耳、尔
“耳、尔”用法相同:
一、表示限止语气,和现代汉语的“罢了、而已”相当。如: 1.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说:“普通人发怒,只不过摘了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2.荆州之民附操者,偪(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一时迫于武力威胁而已。
“诸”是合音词。在介词部分说过“诸”是“之于”的合音,“诸”还可以是“之乎”的合音。“之于” 的合音用在句中,“之乎”的合音用在句尾。句尾“诸”等于一个代词“之”加一个语气词“乎”。如: 7.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 ——晋公子重耳有三件与众不同的事,上天或许将立他(为君)吧?“诸”=代词“之”+语气词“乎”:“之” 代晋公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乎”表示猜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
如: 1.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语气助词有哪些

语气助词有哪些

语气助词有哪些语气助词有:呀、的、以、了、来、给、不、故、一样、家、就是、吧、么、吗、也、而、连、阿、然、呢、且、盖、哪、与、则、夫、其、呗、哇、啦、啊、咧、哩、哈、虽、乎、罗、惟、罢了、喽、价、维、斯、呵、般、耶、否、哉、罢、呕、呐、咯、哟、嘛、焉、噢、呦等。

语气助词是助词的一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

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1、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

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

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度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征求意见。

2、祈使语气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3、感叹语气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耶,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4、肯定语气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

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5、停顿语气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语气词的用法

语气词的用法

语气词的用法语气词是指表达说话人情感和态度的词语,是语言交际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感性和具有说服力。

在中文中,语气词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感叹词、助词、叹词、词语等,其用法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气词的用法。

一、感叹词1. 哎呀“哎呀”是一种表示惊讶、关心、担心或悲伤的感叹词。

它通常用于紧急或紧张的情境中,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情感色彩。

例如:“哎呀,你怎么这么马虎啊!”、“哎呀,今天的天气怎么这么热啊!”2. 啊“啊”是一种表示惊讶、惊喜、疑问、叫唤或领会的感叹词,通常结合语调或语气变化使用。

例如:“啊,好漂亮的花啊!”、“啊,你竟然考了满分啊!”、“啊,原来是这样啊!”3. 哇“哇”是一种表示惊讶、赞叹、羡慕或惊喜的感叹词,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特征。

例如:“哇,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哇,你的新发型真是太酷了!”、“哇,这个故事真是太感人了!”二、助词“啦”是一种表示兴奋、愉快、放松等情绪的助词,通常用于口语交流中。

例如:“我们一起去唱歌吧,啦啦啦!”、“今天天气真好,啦啦啦!”、“我好开心,啦啦啦!”“吧”是一种表示推测、疑问、建议或请求的助词,通常用于在陈述后面表示确认的语气。

例如:“这道题答案是3吧?”、“你想去看电影吧?”、“我想下车吧,到了那里就打车回家。

”“呢”是一种表示询问、追问、反问或强调的助词,通常用于加强语气和语意的表达。

例如:“你在干什么呢?”、“我告诉你了呢!”、“你确定不想去的呢?”1. 呜呜“呜呜”是一种表示惋惜、悲伤或痛苦的叹词,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悲惨遭遇。

例如:“我失败了,呜呜!”、“那只小狗在雨中流浪,呜呜!”。

“嘘”是一种表示禁止、警告或保密的叹词,通常用于在宴会、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中。

例如:“嘘,这里要安静!”、“嘘,别让别人听到!”、“嘘,别告诉别人。

”四、词语1. 真是“可惜”是一种表示遗憾、惋惜或失望的词语,通常用于表达对事物或人物不如意的抱怨和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气助词简介语气助词属于助词的一种。

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

现在汉语,语气助词有很多,如"阿、啊、啦、唉、呢、吧、了、哇、呀、吗、哦、哈、哟、么"等,在古时候,由于书写的不方便,只有"啊","者","也","焉","矣","乎","尔","否","耶","之"十个语气词,解释时有"古今同义"与"古今异义"两种: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

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

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

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折叠常用词一、【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二、【乎】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三、【乃】1.于是,就。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⑵才,这才。

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⑶却。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⑷是,就是,原来是。

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四、【其】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代词:他(她)的①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五、【焉】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六、【也】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过秦论》)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二)句中语气词。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因为"。

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七、【尔】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罢了、而已"①新妇所乏唯容尔 (《世说新语‧贤嫒》)②其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

(《盐铁论‧论功》)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在句末叠用充当语气助词,表示"而已"。

①政以东宫无,而臣身处之,体不宜尔尔。

(《南齐书‧豫章文献五传》)折叠举例啊:古今同义,表疑问,反诘,感叹或惊异。

者:古今异义,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后,形成名词性结构,表人、事、物、时等助词: [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的事情"]: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代词,用在数词后[译为"个、样"]: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行之。

3.语气助词:一用在时间词后[不译]: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二表停顿,引出后文的判断、说明[不译]: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三放在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四五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何者?上下之分也。

也:古今异义,1.表判断:死生,昼夜事也。

2.表肯定: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3.语气助词:一表疑问:公子畏死耶?何泣也?二表感叹: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三句中表停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焉:古今异义,1.语气助词:一用于句末,不译: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二表反诘[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三句中表停顿[不译]: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2.代词:①相当于"之"[译为"它、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语气助词②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且焉置土石?兼词[译为"于此"]:积土成焉,风雨兴焉。

3.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

矣:古今异义,1.语气助词:一表陈述,陈述句尾[译为"了"]: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二表感慨讥讽赞叹[译为"了啊"]:甚矣,汝之不惠。

三表疑问语气[可不译]:人问公子,年几何矣?2.表请求劝勉[译为"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乎:古今异义,1.语气助词:一表疑问[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二表惊异[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三表感慨[译为"啊、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四表停顿[不译]:胡为乎惶惶欲何之?2.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词尾[不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折叠用法熟悉rap的人都应该已经习惯于那些嗯嗯阿阿哼哼yeah之类的助词,于是乎,自己DIY的时候免不了依样画葫芦,念上几句便哼哈一阵, 今天的教学,就是要纠正大多数人的错误认识,"This is Wrong Way!!!!".使用语气助词的确对于歌曲的气氛有着很好的烘托,但一个真正的rap选手不会一直无病呻吟,语气助词的使用,通常只是在段首和结尾处,长度不会超过2个词,由于rap的即兴特色,歌手通常在开头的时候用2个词的时间作创作准备,注意,只有2个词,时间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