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化设计

合集下载

国家电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

国家电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

国家电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电动汽车的充电和换电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因此,国家也逐渐制定了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充换电。

首先,国家制定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充电效率,增加充电设施的标准化和兼容性,促进充换电设施的普及和推广。

这样就可以解决充电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充电效率低、充电时间长、充电设施不齐全等。

其次,国家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和充电模式。

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充电机和充电桩等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检测的相关技术规范。

充电模式则分为直流快充、交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三种。

其中,直流快充可以在15-30分钟内将电池充满,适用于远程高速行驶或急需充电的情况;交流快充可以在2-4小时内将电池充满,适用于日常城市使用;交流慢充时间更长,通常需要6-8小时,主要适用于长时间停放的情况。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换电标准,主要是针对电池寿命和使用效率进行考虑。

换电标准主要包括换电站的设计、制造和管理等相关规定。

同时,国家还规定了车辆和电池之间的配对关系,确保电池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防止电池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最后,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加大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设施布局;企业需积极研发新技术,提高设施的兼容性;社会各界需加强宣传,增加大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只有这样,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得到更加标准化、便捷和普及化,真正满足人们对于绿色出行的需求。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直流充电设备专用部件2019年10月28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目录1.概述 (3)2.设计标准 (3)3.技术要求 (3)3.1.充电控制器 (3)3.2.充电模块 (5)3.3.A型开关模块 (7)3.4.B型开关模块 (8)3.5.C型开关模块 (9)3.6.计费控制单元 (10)3.7.液晶显示屏 (11)3.8.读卡器 (12)3.9.状态指示灯 (13)3.10.电子锁控制板 (13)3.11.散热系统控制板 (14)4.设计方案 (14)4.1.充电控制器 (14)4.2.充电模块 (20)4.3.A型开关模块 (25)4.4.B型开关模块 (29)4.5.C型开关模块 (33)4.6.计费控制单元 (35)4.7.液晶显示屏 (38)4.8.读卡器 (40)4.9.状态指示灯 (41)4.10.电子锁控制板 (42)4.11.人机界面 (43)1.概述本设计方案通过对直流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器、充电模块、开关模块、计费控制单元等专用部件的功能性能、接口定义、结构尺寸等要求进行统一规范设计,实现不同供货厂家专用部件兼容互换。

2.设计标准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2-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NB/T 33001-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Q/GDW 1233-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Q/GDW 1591-2014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Q/GDW 11709.1-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1部分:技术条件Q/GDW 11709.2-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2部分:与充电桩通信协议Q/GDW 11709.3-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3部分:与车联网服务平台通信协议Q/GDW 11709.4-2017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第4部分:检验技术规范3.技术要求3.1.充电控制器如图3-1所示,直流充电控制器由充电主控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1 总则1.0.1 为适应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推广电动汽车使用,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XXX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本标准不适用于低速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三轮车等车辆的充电设施建设。

1.0.4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XXX市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2 符合防火安全、用电安全、环境保护、人防工程的要求;3 采用节能、环保、免维护或少维护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促进技术创新。

1.0.5 充电设施建设应满足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并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便利、绿色环保。

1.0.6 新建建筑的充电设施应与建筑整体统筹设计。

充电设施宜采用整体建成交付的方式,也可采用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方式进行建设。

1.0.7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XXX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 术语2.1.1 充电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相关设施的总称,包括集中或分散布置的充电桩等。

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计量系统以及相应配套设施。

2.1.2 充电设备可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备,一般包括非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

2.1.3 非车载充电机安装在电动汽车车体外,能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

2.1.4 交流充电桩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

2.1.5 供配电系统为充电设备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2.1.6 监控系统应用信息技术,对充电设施内设备运行状态和充电设备建设场所环境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9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特制定本指南,期限为2015-2020 年。

二、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示推广应用工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部分大型央企外, 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4 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 座,交直流充电桩3.1 万个,为超过12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在现代社会,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交通工具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电动汽车使用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GB/T 20234-2015)中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要求,包括充电接口、充电设备、充电接口的安全要求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其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充电设施的
位置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的地方,便于电动汽车主人前往充电。

同时,充电站的布局应合理,避免因为设施建设不当导致交通拥堵或其他安全隐患。

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

应选择
具备高效率的充电设备,确保电动汽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考虑充电设施的配套设施,如太阳能充电板、储能设备等,以便实现更加环保的充电方式。

此外,为了保障用户的权益,建设单位还应提供充电设施的相关信息和服务,
包括充电费用标准、充电站位置查询、充电设备使用说明等内容,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充电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使用者便
利性和安全性,提高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同时保障用户的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交通的普及。

国网104

国网104

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标准化设计通信规约分册文档编号:SG-EVOMS-DS-V1.0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1年9月版本信息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加快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工作,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由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等单位参与,以浙江示范工程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工作。

(二)标准编制过程1)4月底成立了由营销部领导,两院两公司及浙江公司共同参与的标准化设计工作组;2) 4.24日工作组组织了第一次集中封闭,认真研讨和分析技术规范及浙江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并开始标准化设计讨论稿编写;3)为进一步了解浙江公司系统的需求,4.26 – 4.27日工作组组织了由信通公司刘建明总经理带队的调研组前往浙江杭州,实地调研和讨论了浙江公司系统现有的运营模式和功能需求;4) 5.3日开始,工作组组织了第二次集中封闭,对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进行认真分析和编写;5)配合信息化工作部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标准编码的编写和设计工作;6)为验证标准化设计的各项成果,营销部于5.20 –5.21日组织了各网省的相关专家,对标准化设计的各项成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讨,提出了很多较有建设性意见,为标准化设计工作的开展及思路调整提出了宝贵的意见;7)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设计工作,在营销部领导的组织下,工作组于5.22日派出编写小组前往杭州,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编写工作,在浙江公司相关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和共同参与下,详细、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浙江公司现有的系统及需求,认真校正和完善了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工作成果,初步完成了标准化设计的各项工作;8) 6.3日工作组完成了标准化设计的各项成果编写,并提交营销部审核;9) 6.7日启动了标准化设计的功能精化设计工作;10)6.29日营销部组织专家对标准化设计成果进行审查。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 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2023最新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 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2023最新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 总体要求 (3)5 设计 (3)6 施工 (7)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第2部分:设计与施工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20052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9316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9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575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1249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T 51313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NB/T 3300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 3300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NB/T 33007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DB52/T 1715.1—202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第1部分:规划3 术语和定义DB52/T 1715.1—20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2023最新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2023最新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接入系统条件 (4)4.1电网概况 (4)4.2充换电设施概况 (4)5一次系统设计 (5)5.1一般原则 (5)5.2充换电设施负荷及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 (5)5.3接入电网原则 (7)5.4接地方式 (8)5.5无功补偿 (8)5.6潮流和短路电流计算 (8)5.7主要设备选择 (9)5.8电能质量 (10)6二次系统设计 (11)6.1一般原则 (11)6.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1)6.3通信及自动化 (11)6.4电能计量 (12)1总则1.0.1为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1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计。

建于用户内部(包括电源用户)的充换电设施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1.0.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定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7。

2术语2.0.1配电站distribution station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并将10(20)kV变换为380V电压的供电设施的总称。

2.0.2接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连接处。

3基本规定3.0.1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设计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可靠原则,设计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0.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所需线路走廊、地下通道、配电站址等供电设施用地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配电网规划相协调。

3.0.3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应考虑电动汽车及充换电技术发展趋势,满足用户便利出行的需求。

4接入系统条件4.1电网概况4.1.1电网概况内容应包括电网现状和负荷现状。

4.1.2电网现状分析应包括充换电设施拟接入电压等级电网的接线方式、充换电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配网设备负载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