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经典书目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古代文学推荐书目古代文学推荐书目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
(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
(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彙评》)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古代文学推荐书目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
(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
古文字学书籍

古文字学书籍
在古文字学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和资料值得一读:
1. 《象形文字学》(《象形文字學》)- 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2. 《殷墟甲骨学》(《殷墟甲骨學》)- 甲骨文的研究专著。
3. 《金文编》(《金文編》)- 金文的研究和整理。
4. 《说文解字》- 论及汉字的形体、意义及发展。
5. 《字源》(《字源》)- 探讨字的源流及形成。
6. 《考古学与文字学》- 探讨考古学与文字学的关系,以及古代文字的解读方法。
这些书籍囊括了古文字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研究和解读,以及汉字的形成演变等。
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国学汉字的书籍

国学汉字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学汉字的书籍: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华书局1963年版。
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这是一部用新的观点系统地研究汉字字形的理论性专著。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这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
此外,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开蒙教育书籍,也是学习汉字和早期识字的好选择。
古代汉语书

古代汉语书
古代汉语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汉语书籍:
1. 《说文解字》:这是一本古代的文字学著作,由许慎所著,对汉字的形状和意义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类。
2. 《庄子》:这是一部由庄子所著的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自由、道德等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3. 《史记》:这是一部由司马迁所撰的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古代兵法著作,由孙武所著,介绍了战争策略、军事思想和指挥战斗的方法,被誉为古代兵器学的经典之一。
5. 《论语》:这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下来的语录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文献。
6. 《诗经》:这是一部由众多诗人所撰写的古代诗歌集合,收录了民间民谣和贵族宴会的赋诗等,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之一。
7. 《红楼梦》:这是一部由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和家族兴衰的风云变幻,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汉语书籍的代表,还有很多其他的古代汉语书籍,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材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材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材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教材:
1. 《古代汉语》(全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这是一部经典的古代汉语教材,被广泛使用。
它系统介绍了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的知识,并附有大量的例句和练习,非常适合学习古代汉语的读者。
2. 《古代汉语教程》张玉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本较为系统的古代汉语教材,内容涵盖了古代汉语的各个方面。
它注重实践和应用,附有大量的例句和练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
3. 《古代汉语读本》郭锡良主编,语文出版社。
这是一本适合初学者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内容较为简单。
它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章,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讲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
4.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中华书局。
这是一本经典的古代散文选集,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古代散文作品。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教材,还有许多其他的古代汉语教材可供选择,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程度进行选择。
古代汉语必备100本书及简介

1.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2.《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3.《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漢儒馬融對其做注。
4.《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
《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释诂——对古代词汇的解释释言——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解释释训——解释连绵词和词组,以及形容词和副词释亲——解释亲属的称呼释宫——对宫室建筑的解释释器——对日常用具、饮食、衣服的解释释乐——对乐器的解释释天——对天文历法的解释释地——对于行政区划的解释释丘——对丘陵、高地的解释释山——对山脉的解释释水——对河流的解释释草——对植物的解释释木——对植物的解释释虫——对动物的解释释鱼——对动物的解释释鸟——对动物的解释释兽——对动物的解释释畜——对动物的解释5.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
以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唐代改称《系本》或《代本》。
该书记载黄帝以来的史事﹐原十五篇﹐有《帝系篇》﹑《王侯世》﹑《卿大夫世》﹑《氏姓篇》﹑《作篇》﹑《居篇》等。
6.逸周书先秦史籍。
本名《周书》,隋唐以後亦称《汲冢周书》。
是周朝古书,其中谥法解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谥法的文献,谥法是周礼的重要部分,结合谥号对我们研究古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7.《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中文系的书单

中文系的书单
中文系必读书单,以下推荐几本:
1、《古代汉语》: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成员编著,王力先生和林焘先生修订并撰写部分章节,1987年获得国家教委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获得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
2、《中国古代神话》:由袁珂著,1950年1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第二次印刷时作者作了少量修订。
3、《诗经》:由程俊英、蒋见元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4、《春秋左传注》:由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5、《论语》:由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6、《老子》:由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
古汉语学习的书

古汉语学习的书八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中,学者们还未找到第二种文字能与我们传统语文比。
它替我们保留了十九世纪以前,人类文明最丰富的纪录。
它保留的总量超过人类文明史上,所有其他文字所保留的总和。
人类知识史上很多学科的“第一部书”,都是用文言文、方块字写的。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学习古汉语必备工具书,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迄今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所谓“古汉语”,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指的是以先秦和两汉的传世文献以及后代“古文家”模仿这些文献的语言而写成的作品为代表那种语言……“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
”透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人和事儿。
我们要掌握哪些古代汉语词汇呢?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完全不相同的词语。
如“池”,现代汉语是“池塘”的意思,古代汉语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有“护城河”和“承溜”等意思。
1.护城河:《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
”《韩非子·存韩》:“筑城~以守固。
”成语有“金城汤池”。
2.承溜: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中。
”“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则是“跑”和“仆人”等意思。
1.跑:《韩非子·五蠹》:“兔~触株,折颈而死。
”2.仆人:《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司马迁再拜言。
”(牛马走: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仆人)一类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的词语。
“罍”(léi):盛酒或水的器具。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
“爨”(cuàn)1.烧火做饭。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zèng)~,以铁耕乎?”(釜甑:做饭瓦器)。
杜甫《空囊》诗:“不~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引:煮,烧。
《论衡·感虚》:“夫熯(hàn)一炬火~一镬(huò)水,终日不能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清王筠《文字蒙求》,中華書局,1962年。
班吉庆《汉字学纲要》,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陳世輝、湯余惠《古文字學概要》,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高明《古文字類編》,中華書局,1980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中華書局,1989年。
胡朴安《中國文字學史》,上海書店,1984年。
黃德寬、陳秉新《漢語文字學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孔德明《通假字概說》,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年。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1985年。
劉翔等《商周古文字讀本》,語文出版社,1989年。
劉又辛《通假概說》,巴蜀書社,1988年。
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北京出版社,1981年。
聶鴻音《中國的文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
石定果《說文會意字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
孫雍長《轉注論》,岳麓書社,1991年。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齊魯書社,1981年。
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寧主編《漢字學概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徐复、宋文明《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
徐中舒主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1年。
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文編》,中華書局,1965年。
周有光《世界文字發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鄒曉麗《甲骨文字學述要》,岳麓書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