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历史文化
红领巾寻找五邑传统文化

第四站:开平
农历二月初二日,开平称为社日,俗称土地诞,又称稷主诞,即古代的 中和节。祀土神,亦叫祀土地爷。祀土神,以祈求五谷丰登,故亦称为 “祈年”,也有击鼓逐蛟的活动,商家亦以祀土神祈求财运亨通。传说 土神是天上神仙派下来把守村庄和水口关,能驱邪逐怪,确保村里人畜 平安,故民间极为敬仰。每逢此节,村民做糍、宰杀三鸟,具三牲焚诚 拜土神,祈求得到保护。清明节 古时为春祭时间,作祭扫坟墓活功, 简称扫墓,俗称“拜山”。开平地区的扫墓时间,有两种情况,沙塘、 苍城、龙胜、大沙、马冈等地多在清明节扫墓,其他地区则在清明节前 (一般由农历正月十五日后开始)扫墓。扫墓的祭品,主要有猪肉、烧猪、 熟鹅、熟鸭蛋、烧饼、糯米饭、甘蔗、烟洒等,还有仙香、蜡烛、纸钱、 纸花、鞭炮等。扫墓回家后,还需拜祭历代祖先,以防漏掉拜祭的先人。 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机关团体和学校都利用清明节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 或纪念碑,祭品以花圈、鲜花为主。
第五站:台山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风俗与教化、风俗与政治的关系,而在风俗 之中,节令风俗又特别受重视。而在台山,几乎月月有节。正月最重要 的节日,莫过于春节。春节期间,五邑侨乡处处喜气洋洋,街头巷尾, 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各种民间传统艺术也轮番登场, 热闹非凡,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其中台山的浮石飘色 格外引人注目。飘色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 色柜上,由人扛抬,辅以乐曲在街上进行表演。飘色源远流长,具有630 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飘色艺术的代表之一,融雕塑、绘画、音乐、锻 造、文学等多种艺术于风姿。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台山人习俗称春节 为过年,并分为年前、过年和年后三个阶段。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 前一天为年前阶段,这段日子为过年做好一切准备。台山民间有这样的 歌谣:二十三供灶,二十四供猪槽,二十五洗净盘碗兼打扫,二十六妇 女搽油染发又洗头,二十七趁圩买年肴,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华侨移民和发展史以及爱乡情怀摘要:五邑地区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五邑地区又经历了几次移民高潮,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有海外国内两个“江门”之说,五邑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侨乡。
关键词:移民,海外发展史,爱乡情怀近代初期的中国,积弱贫困,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为了寻找出路,五邑地区很多人选择了下南洋或者到旧金山淘金等。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重走了一次“移民路”。
刚走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根在五邑”这四个金色大字,给人一种暖暖的乡情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物馆一楼有一艘模仿正在海上航行的运送华工的木船。
走进里面,暗暗的,给人一种恐惧感,而当时华工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被运往未知的远方的。
在船的角落里坐着几个蜡像做的华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状况,我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到丝毫的兴奋和向往,而是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只身到一个除了知道名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和家人相见无期,还有最糟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呢。
由于中国的积弱贫穷,五邑华工在国外的地位极低,处处受到排挤,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排华法案。
有些地方甚至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安排做一些最重、最危险的活儿,如修铁路、开垦荒地,挖矿等,有许多人都死在了这些工作上,或者落下了终生残疾,却人没有可怜他们。
面对着外国的排华法案和种种非人的待遇,五邑华工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斗争着。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终能闯出一片天地。
五邑华工是坚韧的,智慧的。
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是我在参观博物馆唐人街时的感受,五邑华工们依靠自己的手艺在异乡开始自己创业,如开理发店,开药店,开酒家等。
甚至不少知识分子经营报社,为身在他乡的同胞服务,后来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五邑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包括了端州、高要、四会、封开和广宁五个县市。
五邑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就是“金山伯”。
本文将探讨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以及其现代价值。
金山伯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五邑地区,当时这一地区所拥有的金山成为了重要的经济资源。
当地人民将金山视为大山伯,认为金山伯保佑他们得到丰收和财富,因此将金山伯奉为保护神。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山伯的形象被渐渐地塑造出来,成为了一个形象可爱的老人,手拿一只金鸟。
金鸟象征着财富和好运,金山伯的形象也因此被赋予了帮助人们寻找财富和保佑他们幸福的寓意。
在明清时期,五邑地区出现了风靡一时的“金山伯戏”,这是一种以金山伯为主题的地方民间戏曲。
金山伯戏通常由一群本地人民自发地组织演出,通过歌唱、舞蹈和杂技等形式,表达对金山伯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金山伯戏的演出不仅在五邑地区受到了欢迎,也吸引了附近地区的观众前来欣赏,对当地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五邑地区政府和文化界开始重视对金山伯的保护和发展。
针对金山伯戏的传承问题,一些学者和艺术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和创作,推动其向广大群众传播。
还举办了一系列金山伯文化节活动,包括金山伯艺术展览、金山伯戏演出、金山伯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金山伯文化。
金山伯作为五邑地区的文化符号,具有现代价值。
金山伯代表了五邑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
通过对金山伯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金山伯也是五邑地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通过开发和宣传金山伯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金山伯戏等相关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增加人们的娱乐和文化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金山伯作为五邑地区的文化符号,经历了悠久的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保护和发展金山伯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江门五邑书画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商周时期,那时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文化、有艺术修养的大商人和官僚,在他们的支持下,书画刻印艺术在五邑地区得到了空前发展。
五邑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南岸,由江门、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构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发祥地之一。
五邑书画文化由于受到南岳、中原、闽南等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
这里所说的书画文化,指的是文化、美术、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深度发展。
在书画方面,五邑地区先后产生了叶浅予、叶恭绰、吴作人等一批知名书画家,其中叶浅予被誉为“五洲巨笔”,对五邑书画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邑书画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社会政治环境的支持。
这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枢纽,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市场繁荣,文化氛围浓厚。
明清两朝,五邑地区因为其向东面临海洋和南海,开通了许多海上贸易航线,这些航线将五邑地区和海上世界连接在一起,使五邑地区的商贸文化不断壮大,这也为五邑书画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五邑地区历史沉淀深厚,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也为书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中,台山是五邑书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唐代以来便是著名的书画之乡。
历代书画家对其赞誉无数,被称为“画士之府”,这也促进了台山文化的发展。
在清朝乾隆年间,台山提倡“文石一体”,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画风格和艺术特征,而且台山的篆刻艺术、民间木雕等都是五邑文化的瑰宝。
在开平,古时便是广东书画活动的中心地带,明朝时,海上商贸转移到开平,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使得书画品种也随之增多,如梅公等一批书法名家被广为传颂。
至今开平的书画家仍为广东书画艺术发展提供精彩的篇章。
总之,五邑书画文化因其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而备受瞩目,它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五邑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从传统领域逐渐转向互联网信息化领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五邑书画文化将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民族性、国际性。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作为广东省五邑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金山伯承载了五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他是一个具有丰富寓意的形象,在五邑地区人们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分析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以及其现代价值。
一、金山伯的演变历程1、起源:金山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相传宋仁宗时期,五邑地区的一位忠臣王文正被冤杀在金山,并被封为伯爵。
他被尊称为“金山伯”,成为五邑地区的文化象征。
2、传承:金山伯的形象在五邑地区得到广泛传承。
他被塑造成一个英勇正直、忠贞不渝的形象,被人们崇拜和景仰。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民间传说中,金山伯都是一个有故事的形象,他的品行和事迹被广大民众称赞和传颂。
3、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山伯的形象逐渐与五邑地区的历史、风俗、地理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他不仅代表了五邑地区的勇者精神和民族气质,更成为了五邑人民对故乡、对乡土文化的情感寄托和认同。
4、现代:金山伯的形象今天仍然广泛存在于五邑地区的文化场景中,他成为了五邑文化的标志之一。
在五邑地区的节庆活动中,金山伯的形象经常出现,既有实际的金山伯扮演者,也有金山伯的雕塑、画像等形式。
金山伯的形象还被运用在旅游营销、文化产品等方面,成为五邑地区吸引游客和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资源。
二、金山伯的现代价值1、文化传承:金山伯的存在和传承,使得五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弘扬。
他象征着五邑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将五邑地区的文化气息传递给后代。
2、地方认同:金山伯成为了五邑人民对故乡的情感寄托和认同的象征。
他代表着五邑人民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珍视,激发了人们对五邑地区的地方归属感和自豪感。
3、文化创意:金山伯的形象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被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传媒等方面。
可以将金山伯的形象设计成吉祥物、LOGO等,用于品牌宣传和城市形象推广。
4、旅游推广:金山伯是五邑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文化之风土人情【摘要】: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称。
作为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风俗,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社会各界名人、各种习俗和美食等。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一步理解五邑侨乡。
【关键词】:侨乡五邑方言节日风俗【引言】: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很多具有侨乡特色的风俗。
而作为一名五邑人,我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同时让身在我们侨乡的外地学子对我们的风俗与方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侨乡风俗与方言的研究之旅。
【正文】五邑方言与五邑节日风俗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的侨乡,肯定有很多它的特别之处,如特有的地区方言、节日风俗等,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它吧!五邑方言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
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代以来由于新宁话(即台山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宁话逐渐成为五邑话的代表。
五邑话通行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等地。
可分为新会话、新宁话、开平话和恩平话。
【1】对于五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五邑话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2】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阿人”(嬷嬷)、“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3】。
当然,五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五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五邑话语音和标准粤语一样,五邑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精编版

广州的标志-----五羊
广州
广州中山立交桥
广 州 高 楼
广州城市风景
广州的发展现状
广州和江门都受到岭南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 有相似之处,但是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而且总体形象比较突出,具 有自己特色城市标志——五羊。
广州的经济发达,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比江门要早。
观看影片
中国最美丽的侨乡-----江门五邑
五邑的历史由来
1、五邑的演变。
五邑----江门、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 江门----五邑侨都。
2、“金山阿伯”的由来。
(1)唐代(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农民起义军 自福建、江西挺近广州、新会,当时不少新会人---随阿拉伯商船---前往南洋---苏门答腊—等地避难。
(2)南宋末年—宋元新会崖门大海战,皇帝赵昺 蹈海殉国,南宋灭亡,为逃避元军追杀,大批新会 人---再次流亡海外。
五邑的历史由来
(3)明末清初,新会曾发生多起起义,而每次起 义失败------的余部差不多都随---木帆船----远渡重洋 -----去到南洋群岛谋生。
(4)清康熙年间为防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之子 郑径,-----清廷曾两次下令“迁界”----五十海里内 的居民必须尽迁内地,-----五邑又有不少人---外出 谋生。
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台山国华台电被评定为全国工农业族
游示范点;新会小鸟天堂、恩平凤凰生态乐园被评定为广东
最美乡村旅游区(点),恩平歇马村歇马举人村、那吉镇石
头村和开平自力村被评定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
范区(点)。新会古井镇等四个村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广东
省旅游特色县镇村”称号,鹤山双桥村等7个村镇被授予 “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
[汇总]五邑历史文化
![[汇总]五邑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f3a7b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c.png)
五邑历史文化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藉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
可以说,现在祖国内地江门市行政区域的确立,是建立在海外“四邑”籍侨胞的认同上,逐渐为国内政区划分所认可,并最终定型的。
雍正十年(1732年)划新会县遵名都、新化都、古劳都等三都和开平县双桥都、古博都址山等地,新建鹤山县。
显见,鹤山也是由新会县、开平县两县析地而置,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鹤山的。
同理,赤溪厅是从新宁县地析出,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
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多认为“四邑”与“五邑”有别,那是因为江门地区存在两种粤语系当地口音,一是广府话、一是四邑话。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恰恰在鹤山邑以外的台山邑、新会邑、开平邑、恩平邑,因此定名为“四邑话”。
以文化的独特性而言,“四邑”的说法不能抛却,如果太多地强调“五邑”,很容易造成四邑方言的矮化,失去江门地区独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
“四邑”代表的是江门市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广宣五邑之说呢?!若有不同之心,纵“五邑”亦不能使同;如有团结之心,言“四邑”亦不致分。
今天的江门区,县级行政区已经不只五个。
包括县级市四个:台山、开平,恩平、鹤山。
县级区三个: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
而却没有改用七邑之说,似乎五邑大学的名称赶不上江门行政区域的调整,倒不如称为四邑大学,更能体现江门市所独有的地域文化。
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之中分出,就不应该认为“四邑”没有包含鹤山的可能性。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历史文化
(1732
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
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
因此定名为“四邑话”。
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
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
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
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侨、楼、泉、风”,雷铎用四个字来概括江门五邑的文化特色。
他建议,江门要深刻解读、大力弘扬其中的内涵。
雷铎说,“侨”是江门最大的优势,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历史上,江门的华侨文化在广东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文化特色需要江门大力弘扬,其意义值得认真挖掘和推广。
楼,顾名思义,是指江门的碉楼文化。
雷铎说,他在很多年前就曾呼吁过,要保护江门的碉楼,现在,看到江门的碉楼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认为,保护碉楼的意义,除了在建筑领域,更重要的还是在精神层面上。
每一座碉楼都见证着在南中国曾经发生过的往事。
雷铎建议,应加强对碉楼文化历史内涵的研究。
泉,是指温泉。
雷铎说,江门地下温泉资源丰富,被称为“温泉之乡”。
温泉除了其物质的意义以外,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挖掘,“温泉之下是地震带,热流不停地涌动;五邑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富于激情、勇于创新的人物,历史上,陈白沙、梁启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唤起五邑人像地泉一样的能量与创新热情。
”
风,是指风气。
雷铎说,历史上的五邑是个十分富庶的地方,曾出产过品类繁多、质地优良的土特产,有“小澳门、小广州”之称,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人物。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五邑也不甘落后。
雷铎认为,江门要特别重视教育,掀起浓烈的“向学”之风,这是建设先进文化、振兴本土文化的根本。
在人文思想方面,江门人的思想很受明代哲学家陈白沙的思想影响:“自得”、“自然”、“主静”。
白沙之学无论哲学的心学和文学的诗学都本自然而求自得,求独创性。
而这种自然自得的素质,必须通过至静无欲始能培养。
无欲则静,至静始乃体验天理
由于江门人受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影响,江门人比较低调、顺其自然、不会刻意追求,心境也比较平和。
至于饮食文化,江门人爱吃,什么饮食文化都能得到融合,什么地方的饮食文化也能找到。
而江门的食市也兴旺,到达了三步一餐厅,五步一饭管的地步。
而家居饮食侧以岭南饮食习惯为主。
五邑具有许多特色文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开平的碉楼啦,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位于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
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开平碉楼有避盗防涝、抗日据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丘陵平原。
该村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民居和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全村现有农户63户、179人,海外侨胞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
村民朴实大方,乐观开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
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其中,最精美的铭石楼高6层,第1层为厅房,第2至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
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自力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
恩平的帝都温泉,锦江温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冬日泡在热腾腾的温泉其中,吃吃在终年恒温泉水中泡出来的滑嫩嫩的温泉蛋,欣赏周围的风景如画,在游览之余当然也不可放过其中的美食,比如是山坑螺啦,山坑鱼,这些也是恩平的特色菜哦,更值得一提的当然是那勒菜啦!勒菜,因身上长着许多刺勒而得名。
恩平当地人会做成猪肝肉片窝勒菜、豆豉蒜子窝勒菜或勒菜肉粒煎蛋等多种菜式 .勒菜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有股浓浓的味儿。
每个去恩平的都不会忘记吃上一碟的哦,可见那是多么受欢迎的啦!
还有一个叫“慕仙”的活动,在农历七月七日。
家家户户都是将供品放在阳台上呀,门口这些地方(家附近露天的地方),好像是拜祭天神,七仙女什么的,祈求平安,快乐,当然,也不乏给闺女求姻缘的。
供品是一式七份,用小碗装,或者叫鬼节,在十五的时候也会进行祭祀,晚上十点左右就要睡觉了,尽量不要上厕所,迷信的老人认为会沾染一些邪门的阴气,会行不了好运的。
还有将香炉呀,烂果呀将屋子或者是门口周围的楼梯都围满了,插上清香,我不晓得那是为什么,只晓得有一个这样的习俗,叫kang hiang(开平话谐音),也是在七月,但是在最末的一天才做的,我只晓得那天是地藏王菩萨的诞辰。
能在五邑大学之中感受浓郁的五邑文化,是我大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部分资料摘自江门日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