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背景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中国社会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中国社会一、引言二战结束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这场全球性的冲突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改变了国家地位和政治格局,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带来了重大改变。
本文将探讨二战结束后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表现。
二、政治背景1.国共内战: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形成了统一战线,但随着日本投降,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
内战爆发导致中国陷入动荡和分裂局面。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并取得对新中国领土大部分控制权。
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中央人民政府成为全国最高政权机关。
3.台湾问题:二战后,台湾成为连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利益的焦点地区。
1949年底至1950年初,在中美长时期争夺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夺取了台湾的控制权,之后美国对台湾提供保护。
三、经济背景1.战争遗留问题:二战结束后,中国经济饱受战乱和破坏的影响。
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被摧毁,农田闲置不耕种。
2.内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共内战期间,工业生产受限,物资供应紧张,投资流失。
这导致整个经济体系陷入困境。
3.社会主义改革和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重点领域进行了国有化,并通过五年计划推动经济发展。
四、社会背景1.革命理念传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积极传播革命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强大的觉醒潮流。
2.社会结构变迁:二战后,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的推动下,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城乡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和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成为现实。
3.文化变革:在二战后的中国社会中,新文化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文化界开始探讨自由、民主以及个人解放等问题,并促进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对话。
五、总结二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革。
国共内战导致了政权交替和分裂局面,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
写作中的背景设定技巧

写作中的背景设定技巧在写作中,背景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背景设定,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融入故事情节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背景设定技巧。
一、时间和地点设定时间和地点设定是背景设定的基础,它们为故事提供了发生的背景环境。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来描绘故事的发生地和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投入其中。
例如:1. 时间设定:在故事中明确指出年代、季节、具体的日期等,比如“19世纪的伦敦雨夜”、“一个寒冷的冬日早晨”。
2. 地点设定:描述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城市、国家,或者是一个虚构的地方,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北京胡同”、“一个被魔法笼罩的奇幻王国”。
二、社会背景设定社会背景设定是指在故事中明确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社会制度等。
通过合理设定社会背景,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的动力。
例如:1. 社会等级:描绘出不同社会等级的差异,如贵族与平民、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的冲突。
2. 文化背景:描述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三、历史背景设定历史背景设定是指故事发生的历史时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或者是虚构的历史背景。
合理的历史背景设定可以增加故事的故事性和吸引力。
例如:1. 真实历史事件:将故事设定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如二战时期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故事等。
2. 虚构历史背景:创造一个全新的历史背景,设立各种有趣的历史事件和传说,让读者沉浸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
四、科技设定科技设定是指在故事中设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应用,可以是现实世界的科技或者是虚构的科技设定。
通过科技设定,可以为故事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冲突。
例如:1. 现实科技设定:将故事设定在现实世界的科技水平上,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
2. 虚构科技设定:创造出未来世界的科技设定,如时空穿梭机、脑机接口等。
总结:背景设定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合理设定时间和地点、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科技设定,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吸引力。
社会经济背景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背景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晋升机会以及职业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从教育背景、就业机会和社会阶层三个方面探讨社会经济背景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背景家庭的经济状态与教育资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对贫困的家庭通常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这可能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
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公平的提倡,超过门槛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家庭经济条件对于获得更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数据显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更有可能提供孩子高品质的教育资源,这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就业机会社会经济背景也会对个体的就业机会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其中的就业岗位数量和类型。
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往往存在更多机会,而落后地区的就业市场相对狭窄。
此外,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面对就业机会的获取也存在差异。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关系,这为他们进入理想的职业岗位创造了更多机会。
三、社会阶层社会经济背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进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资源分配和权力控制的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机会和地位。
在发达国家,成长在富裕家庭的个体往往能够享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然而,社会阶层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还受到个体的努力和能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教育背景、就业机会和社会阶层是社会经济背景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公平与公正,需要通过改革教育体系、促进机会均等和打破社会阶层壁垒,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新闻背景揭示新闻稿中重要背景信息的四种方法

新闻背景揭示新闻稿中重要背景信息的四种方法当我们阅读新闻稿时,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的信息,很少关注其中的背景信息。
然而,了解新闻的背景信息是深入了解事件本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四种方法,揭示新闻稿中的重要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新闻。
一、历史背景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是揭示新闻稿中重要背景信息的首要方法之一。
历史背景介绍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起因和影响,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更好地把握事态的发展方向。
例如,在报道一次重大事故时,新闻稿中可能会提到类似事件的发生频率以及之前类似事故的原因,这些信息可以提醒读者类似的事故如果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再次发生。
二、社会背景社会背景是指与事件相关的社会环境和情景。
了解事件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社会背景通常包括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等。
比如,报道某个地区突发流行一种传染病,新闻稿可能会提到该地区的医疗资源、卫生条件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读者对事件的传播和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政治背景虽然本文排除了政治因素的讨论,但某些新闻涉及到政治因素时,了解政治背景是揭示重要背景信息的重要途径。
政治背景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地区民众的政治态度以及各方政治立场等。
对于一些涉及政府的新闻事件,例如改革政策调整或者外交关系调整,了解政治背景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四、人物背景新闻往往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相关人物的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真实含义。
人物背景包括个人经历、职业背景、社会关系等。
通过了解相关人物的背景,可以更好地衡量他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比如,在报道一场大规模抗议活动时,新闻稿中可能会介绍一些领导者的背景信息,这将帮助读者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影响。
总之,新闻稿中的重要背景信息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事件的本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政治背景和人物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国家全面改革开放,打破铁饭碗,国家不再公办工厂,完全推行市场经济。
A、智力投资:1、学校太少:国家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三万人的镇只设一所初中,导致很多僻远地方的子弟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校,造成住校或陪读现象出现。
2、收费太高:小孩子上托儿所、学英语、学钢琴的费用不少,而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就要一万多,远远超出一个人的年均收入。
B、升学压力:各省指标不统一,各种学校都下录取通知,无法甄别哪些学校的好坏,骗人的太多,很多学校只发文凭。
C、就业压力:毕业前就思考如何就业,毕业后还在思考。
高不成低不就。
大学生遍地都是。
D、工作压力:面对今天节奏快捷的社会环境,每天都在拼命工作,面对薪资相对悬殊的现况,每人的压力不言而喻。
F、结婚压力:纯真的爱情在现实面对显得苍白无力,每个男人都在为房子、车、结婚宴而奋斗!G、生子压力:现在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真的是高的吓人,奶粉都是几十、几百一桶,叫我怎堪重负。
H、生病压力:医院进不得,一个感冒可以花掉你几百元,有理没理输液再说。
本来现在各种病就多,非法医院也多,误导人的广告更多,叫我怎么辩别。
I、养老压力: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什么时候才能善始善终。
J、收入与支出不等的压力:每赚一分钱要花出去两分,叫大家怎不心焦。
各种费用都在大幅涨价,而工资是半年也不见动静。
K、创业的压力:没有背景、没有人脉。
去政府窗口办事排队出不见得会轮到你,加上钱不多,底气不足,糊口容易,养家难啊!但上一辈的人总你摆他们那时多累,没东西吃。
但他们可能没想过,那时大家都一样,你工作一天得五分,我也得五分。
没有什么大的悬殊啊!。
社会文化背景对领导风格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领导风格的影响领导风格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
这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认知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探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领导风格,展示社会文化是如何塑造领导者的。
东亚文化背景下,尊重和倾听是领导风格的关键特点之一。
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尊重长辈和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因此,东亚领导者常常以温和而谦逊的方式领导,与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并倾向于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
这种领导风格强调谦虚和和谐,以及对团队成员的关心和照顾。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竞争的价值观更为突出。
在美国和欧洲等地,领导者通常更加自信和直接。
他们强调个人责任和追求个人目标。
这种领导风格更加权威和决策导向,领导者往往会采取强硬和果断的方式来推动工作进程。
他们鼓励员工发扬个人优势,追求卓越,并为团队的成功而奋斗。
此外,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也会对领导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文化下的领导风格强调虔诚和慈善。
穆斯林领导者常常以说服和慢慢指导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激情和责任感。
他们强调道德和公正,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展示虔诚和诚信。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部落和家族的概念在领导风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领导者被视为家族或部落的代表,他们注重建立亲密的关系和信任。
这种领导风格强调集体价值观和团队合作,并倡导公民道德和共同利益。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社会文化背景对领导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的领导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事方式和价值观。
了解和尊重这些不同,有助于促进跨文化领导和合作。
在全球化的时代,了解和运用不同文化的领导风格,是提高管理与领导力的重要因素。
尽管社会文化背景对领导风格的影响不可否认,但个人的教育背景、个性以及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对领导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每个领导者都应该借鉴不同文化的优点,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领导风格,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团队需求。
描写社会背景的词语

描写社会背景的词语1、成何世界:算作什么社会。
用來指斥社会风气不良,腐败不堪。
2、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弊绝风清:弊:坏事;清:洁净。
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
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4、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5、除残去暴:残:残暴。
暴:残暴,比喻恶势力。
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6、不通世务: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7、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8、瓜葛相连: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附在别的物体上。
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
也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9、道路传闻:在道路上传播听到的消息。
指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消息。
占山为王系统中不存在“占山为王”,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系统中不存在“逢山开道,遇水造桥”,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恩重丘山系统中不存在“恩重丘山”,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叠石为山系统中不存在“叠石为山”,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众煦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
同“众煦漂山”。
众煦飘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
同“众煦漂山” °众煦漂山煦:吹气。
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
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渊停山立喻人品徳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义海恩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喻恩情道义深厚。
移山造海移动山岳,造出大海。
比喻人类征服口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
指仙术法力高超。
现多比喻人类征服口然、改造口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跨海移动山岳,跨越大海。
比喻力量ti大。
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
比喻力量乜大。
移山回海移动山岳,旋转大海。
比喻竭尽全力,克服乜大困难。
移山拔海移动大山,拔起大海。
形容力量乜大。
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
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活着中的社 会背景与人物命运

活着中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命运《活着中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命运》余华的《活着》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以朴实的文字描绘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主人公福贵充满苦难却又坚韧不屈的一生。
故事发生在中国的近现代,这是一个历经了巨大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从民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再到解放战争以及后来的土地改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民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然而,他年少轻狂,挥霍无度,沉迷于赌博,最终输光了家产,从一个富家少爷沦为了贫苦农民。
这一身份的巨大转变,正是当时社会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一个缩影。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
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福贵被迫带着家人四处逃难,忍受着饥饿、疾病和战争带来的恐惧。
这个时期,生命变得无比脆弱,人们的命运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解放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运动展开。
福贵分到了土地,本以为生活会逐渐好转,但接踵而至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人们盲目追求高产,虚报粮食产量,导致了严重的饥荒。
福贵一家再次陷入了困境,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秩序混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复杂。
福贵和家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他们在政治运动的浪潮中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福贵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先是失去了家产,然后父亲离世,母亲也在他被抓去当兵期间病故。
他的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被过度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在分娩时大出血去世;妻子家珍因长期劳累和疾病缠身,最终也离开了他。
就连女婿二喜在工作中意外身亡,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撑死。
命运似乎对福贵格外残酷,一次次地夺走他身边的亲人,让他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孤独。
然而,尽管命运多舛,福贵却从未放弃过活着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专业”设置社会背景与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专业中的核心专业,随着新疆旅游业迎来大发展的时机,我教研室特对该专业设置的社会条件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增设“旅游管理”专业符合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旅游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2011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93万亿元人民币,国际旅游收入0.31万亿元人民币,入境旅游规模居世界第四位,国内旅游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旅游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国,从而进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我国旅游产业发达,但旅游从业人员匮乏,2011年底全国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000万人,现有从业人员,远不能适应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专业教育、学术研究相对滞后,缺少懂市场有专业的人才。
因此,在我校增设“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符合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增设“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是贯彻落实新疆发展决策的重要举措
新疆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多民族的省份。
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同国内旅游大省相比,各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且新疆由于面积过大,区情行情独树一帜,无法完全借鉴他省经验。
为使新疆旅游业有大的发展,自治
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我区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总数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旅游人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旅游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旅游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吸引力弱,旅游行业的人才集聚能力亟待提高,旅游人才教育培训支撑不足,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还未形成,人才资源开发投入还不能满足要求,人才效能发挥不够等。
大力发展旅游业教育,缩小新疆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新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贯彻“科教兴疆”战略,全面推动新疆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3年4月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旅游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旅游人才的优先发展支撑新疆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并提出新疆旅游人才培养提出具体目标: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占人才总数的70%以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占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人才全员培训率逐年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及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增设“旅游管理”专业是新疆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我国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已由亚洲的旅游强国向世界旅游强国冲刺,新疆的旅游业也在由西北的旅游大区向着西北的旅游强区挺进,旅游业的收入占全区GDP的7%以上,旅游业已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成长势头最旺、发展潜力最大的一
个新兴产业。
目前,新疆已有旅行社300多家,星级酒店达400多家。
新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新疆必然需要一大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这就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旅游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显示:2010年,自治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饭店业占73%,旅行社占9.4%,景区占17%,旅游管理机构占0.6%),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旅游人才达到7.8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1.2%(饭店业、旅行社、景区的人才比例分别为30%、60%和10%)。
人才素质不断提升,行政管理人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92%以上,旅行社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4%,景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44%;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占从业人员的38%。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旅游人才在行业从人员中所占比例仅有三成。
若以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疆新的支柱产业,作为新疆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的设想来衡量,我区旅游业人才比例甚低,极不能满足新疆旅游业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而目前我区普通高校和高职类院校每年培养出的毕业生仅有1000人上下。
尚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升级和更新的需要。
在这样的利好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满足和适应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提供人才资源。
旅游文化教研室始终遵循着一条“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学生第一的服务思想,非常重视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目前新疆教育学院职教分院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加入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作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单位之一,旅游管理专业不单获得了更大范围的
社会认可,也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对外联系更加紧密,专业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和社会的的供求关系更加趋于一致。
在此基础上我教研室加强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毕业学生须考取导游资格证(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须英语导游资格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等多项社会需要的实用技能证书。
这些证书结合自身的旅游业从业素质,为我专业学生的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专业每年学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96%以上,工作岗位遍及天山南北旅游行业的各个领域,有的已成为旅行社的部门经理。
四、增设“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2000年初,自我院获得普高招生资格以来,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办学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大的跨越。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办学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思想的师范性、地方性、民族性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在地方性专科院校专业学科逐步调整的阶段,随着学院专业的发展,为了服务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为新疆旅游业培养人才,为了创建多学科多种类的高等院校,于2001年增设“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符合我院长远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规划。
旅游文化教研室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