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第六讲 方框图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

[注意]:
相临的信号相加点位置可以互换;见下例
X1(s)
X2(s)
X3(s)
Y (s)
X1(s)
X3(s)
X 2 (s)
Y (s)
同一信号的分支点位置可以互换:见下例
X1(s)
X (s) G(s) Y (s)
X 2 (s)
X (s) G(s) Y (s)
X 2 (s)
X1(s)
相加点和分支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互换。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一、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
1、结构图的组成 由四种基本图形符号组成
(1)函数方块
R(s) r(t) G(s)
C(s) c(t)
(2)信号线
R(s) r(t)
(3)分支点(引出点)
R(s) r(t)
R(s) r(t) R(s) r(t)
(4)综合点(比较点或相加点)
R(s)
R
R1Cs
2I
2
(s)
UI (cs)(s)
R2
R1
Uc (s)
U c (s)
I1 (s)
Uc (s)
几点说明:
(1)在结构图中,每一个方框中的传递函数都应是考虑了负 载效应后的传递函数。
(2)描述一个系统的结构图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同的中间变 量得到不同的结构图;
(3)结构图中的方框与实际系统的元部件并非一定是一一对 应的;
X1(s) G(s) X2(s) N(s)
Y (s)
N(s) ? Y (s) [X1(s) X 2 (s)]G(s), 又 : Y (s) X (s)1G(s) X 2 (s)N(s), N(s) G(s)
把相加点从环节的输出端移到输入端: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课件

化简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化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近似处理、线性化等。
误差传递与影响
评估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了解误差传递的方式和程度。
误差补偿与修正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补偿和修正措施,减小误差对系 统性能的影响。
化简后系统的性能分析
稳定性分析
通过化简后系统的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分析系统的 稳定性。
方框图的组成元素
总结词
方框图由输入、输出、转换和反馈四个基本元素组成。
详细描述
方框图由输入、输出、转换和反馈四个基本元素组成。输入是系统接收的信号 或信息,输出是系统输出的信号或信息,转换是系统内部对输入进行处理的过 程,反馈则是系统对输出的反应或调整。
方框图的作用
• 总结词:方框图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性。
04
方框图化简的注意事项
化简方法的适用性
确定化简方法的适用范围
01
不同的化简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方框图,应先判断所
处理的方框图是否适用。
理解化简方法的原理
02
掌握化简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确保正确应用化简方法。
考虑化简后的系统性能
03
在化简方框图时,应考虑化简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稳定性、
动态响应等。
02
通过化简方框图,可以快速识 别故障传递路径和关键环节, 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
03
化简后的方框图可以作为故障 诊断的参考模型,为故障排除 提供指导和支持。
谢谢观看
• 详细描述:方框图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的结构,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组成部分, 便于理解和分析。其次,通过方框图可以明确地表示出系统的功能,即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此外,方框 图还可以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例如信号的传递、处理和反馈过程,有助于揭示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在自动控制原 理中,方框图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方框图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可控性和 可观测性等方面的问题,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自动控制理论传递函数及方块图

因为
G1 (s) X 2 (s) X1 (s)
G 2 (s)
X 3 (s) X 2 (s)
G(s)
X 3 (s) X 2 (s) X 3 (s) G1 (s)G2 (s) X1 (s) X1 (s) X 2 (s)
结论:多个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每个环 节传递函数的乘积。 G(s) = G1(s) G2(s) Gn(s)
R1C2 s
ui ( s )
-
-
1 R1
1 C1s
u (s)
1 R2C2 s 1
uo ( s )
R1C2 s
ui ( s ) -
1 R1
1 C1s
u (s)
1 R2C2 s 1
uo ( s )
16
结构图等效变换例子||例2-11
R1C2 s
ui ( s ) -
1 R1C1 s 1
1 R2C2 s 1
uo ( s )
18
结构图等效变换例子||例2-11
ui ( s ) 1
R1
-
R1 R1C1s 1
C2 s R2C2 s 1
1 C2 s
uo ( s )
ui ( s ) 1
R1
R1C2 s ( R1C1s 1)(R2C2 s 1) R1C2 s
1 C2 s
uo ( s )
uo ( s) 1 G( s) ui ( s) ( R1C1s 1)( R2C2 s 1) R1C2 s
P34 表2-2
1、相加点前移
2、相加点后移
3、引出点前移
4、引出点后移
11
12
13
结构图等效变换例子||例2-11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讲 方框图

06
总结与展望
本讲内容总结
方框图基本概念
方框图的绘制方法
介绍了方框图的基本元素,包括方块、箭 头、分支点和交汇点等,以及它们在控制 系统中的含义。
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选择合适的方块和连接方式,绘制出 清晰、准确的方框图。
方框图的分析方法
方框图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介绍了方框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包括前 向通路、反馈通路、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 传递函数的计算等。
梅森公式介绍
01
梅森公式是一种用于求解复杂控制系统方框图传递函
数的数学方法。
梅森公式应用步骤
02 首先找出所有前向通道、回路和不相交回路的传递函
数;然后按照梅森公式计算系统的总传递函数。
梅森公式在化简复杂方框图中的优势
03
能够简化计算过程,避免繁琐的代数运算,提高求解
效率。
实例分析:典型系统方框图化简过程
05
方框图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稳定性分析:通过方框图判断系统稳定性
01
稳定性定义
系统受到扰动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
02 03
稳定性判据
通过方框图中各环节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判断系统是否稳定。若极点 全部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统稳定;若有极点位于复平面的右半 部分,则系统不稳定。
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实践
通过实际工程问题,将所学的方框图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学习与自动控制理论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如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 制等,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方框图的作用
方框图是一种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各 环节间相互关系的图解表示法,它简 洁明了地表示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方框图等效变换和信号流图——《自动控制原理-理论篇》第2

G1 G2
x2
x1
G1 1 G1G2
x2
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 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入 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当G2(s)=1时,称为单位反馈系统。
(4)分支点(引出点)的移动:
分支点前移:
x1
G1
G2 G3
(6)各分点或合点之间互移
x
x1
x2 x3
x x
x
x x
x4
x1
x3 x2
x4
相邻分点可互换位置、可合并 相邻合点可互换位置、可合并
方框图等效变换基本规律
1、分点前移则函数相乘;分点后移则函数相除; (信息取出点等效变换) 2、而合点前移则函数相除;合点后移则函数相乘; (信息注入点等效变换)
方框图等效变换和信号流图
——《自动控制原理-理论篇》第2.5节
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制
2015年11月
一、方框图的组成和绘制
方框图表示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方法。 “方框”是对加到方框上的输入信号的一 种运算函数关系,运算结果用输出信号表 示。元件的传递函数,通常写在相应的方 框中,并且 用标明信号流向的箭头将这些 方框链接起来。这样,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就清楚地表示了系统中各个元件变量间关 系。
4. 按照系统中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次将各元部件的 结构图连接起来,便可得到系统的结构图。
方框图的特点
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系统中各环节的功能和相 互关系,以及信号的流向和每个环节对系统性能 的影响。更直观、更形象是针对系统的微分方程 而言的。 ② 方框图的流向是单向不可逆的,也没有负载效应。 ③ 方框图不唯一。由于研究角度不一样,传递函数 列写出来就不一样,方框图也就不一样。 ④ 线性叠加性:多个输入同时作用的结果等于各个 输入单独作用得到的结果之和;输入增加多少倍, 输出也相应的增加同样的倍数。
自动控制理论结构图

22
2.4 线性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复杂系统的化简:
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层层嵌套
例2.8
R
G1
G2
G3
G4
Y
G1−1G4−1
G1−1G4−1
R
G1G2
G3G4 Y R
G1G2 1+ G1G2
G3G4 Y 1+ G3G4
23
2.4 线性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复杂系统的化简:
G3 Y (s) R(s)
H
G1 +1 G2
G2G3 Y (s) 1+ G2G3H
(a)
(b)
R(s) (G1 + G2 )G3 Y (s)
1+ G2G3H
20
2.4 线性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复杂系统的化简:
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层层嵌套
例2.6
方法2: 2后移至3
G1(s)
R(s) 1
+2 -
G2(s)
+3
4 G3(s)
Y(s)
R
H(s)
G1
+
+G2
Y G3 G2H
图2-17 输入补偿型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
G(s) = Y (s) = (G1 + G2 )G3
R(s) 1+ G2G3H
21
2.4 线性系统的结构图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例2.7 两输入单输出系统结构图
扰动 D(s)
La J m
d
2ω m (t)
dt 2
+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

X o ( s) GB ( s) X i ( s)
注意:我们所指的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反馈回路的 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都是针对一个闭环系统而 言的。它们都是闭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闭环传递 函数是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看一个传递函数是什 么具体类型,要从定义出发,而不能只看其符号。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b.分支点之合并与拆(chai)分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注意: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不具有上述等效规则
8.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等效规则
X 2 ( s)
X 1 ( s) X 1 ( s) X 2 ( s) X 1 ( s) X 2 ( s)
( Ls R) I a (s) Ed (s) U a (s)
Ed (s) kd (s)
Js( s) M ( s) M L ( s)
M ( s) km I a ( s)
1 I a (s) [U a ( s) Ed ( s)] ( Ls R)
U a ( s)
km
M ( s)
M L ( s)
1 Js
( s )
kd
E (s)
d
1
M L ( s)
-1
1 ( Ls R )
I a (s)
km
M ( s)
M L ( s)
1 Js
( s )
kd
Ed (s)
1 Js
M L ( s)
( s )
Ed (s)
kd km Ls R
M L ( s)
M ( s)
U a ( s)
注意:我们所指的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反馈回路的 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都是针对一个闭环系统而 言的。它们都是闭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闭环传递 函数是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看一个传递函数是什 么具体类型,要从定义出发,而不能只看其符号。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b.分支点之合并与拆(chai)分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X (s)
注意: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不具有上述等效规则
8.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等效规则
X 2 ( s)
X 1 ( s) X 1 ( s) X 2 ( s) X 1 ( s) X 2 ( s)
( Ls R) I a (s) Ed (s) U a (s)
Ed (s) kd (s)
Js( s) M ( s) M L ( s)
M ( s) km I a ( s)
1 I a (s) [U a ( s) Ed ( s)] ( Ls R)
U a ( s)
km
M ( s)
M L ( s)
1 Js
( s )
kd
E (s)
d
1
M L ( s)
-1
1 ( Ls R )
I a (s)
km
M ( s)
M L ( s)
1 Js
( s )
kd
Ed (s)
1 Js
M L ( s)
( s )
Ed (s)
kd km Ls R
M L ( s)
M ( s)
U a ( s)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讲方框图

【例6】二阶RC电气网 络
1)建立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2)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改写 成合适的形式。
3)依次将各元件的方框图按照变量的传递顺序连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P48 2—9
2、信号引出点(线)/测量点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和传递方向。同一信号线上引出的信号, 其性质、大小完全一样。
3、函数方框(环节) 函数方块具有运算功能
4、求和点(比较点、综合点) (1)用符号“”及相应的信号箭头表示 (2)箭头前方的“+”或“-”表示加上此信号或减去此信号
注意符号!!
相邻求和点可以互换、合并、分解。 代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求和点 引出线 信号线 函数方框 函数方框
三、方框图的运算规则
1、串联运算规则 几个环节串联,总的传递函数等于每个环节的传 递函数的乘积。
例:隔离放大器串联的RC电路
并联运算规则 同向环节并联的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的环节传递 函数之和。
反馈运算规则
四、方框图的等效变换 1、基于方框图的运算规则
【例1】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C ( s ) G ( s ) G ( s ) 1 2 R ( s ) 1 G ( s ) G ( s ) G ( s ) G ( s ) H ( s ) 1 2 1 2 1
【例2】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方法1:
引出点后移
求和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二、方框图的画法
画出各个模块的方框图。 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 中各元件间的相互关 系及其功能以及信号 在系统中的传递、变 换过程。
依据信号的流向 ,将各 元件的方块连接起来组 成整 个系统的方块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二、方框图的画法
画出各个模块的方框图。 画出各个模块的方框图。 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 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 中各元件间的相互关 系及其功能以及信号 在系统中的传递、 在系统中的传递、变 换过程。 换过程。
依据信号的流向 ,将各 元件的方块连接起来组 个系统的方块图。 成整 个系统的方块图。
脱离了物理系统的模型!! 脱离了物理系统的模型!!
CHANG’AN UNIVERSITY
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 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任何系统都可以由信号线、函数方块、 任何系统都可以由信号线、函数方块、信 号引出点及求和点组成的方框图来表示。 号引出点及求和点组成的方框图来表示。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注意符号!! 注意符号!!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相邻求和点可以互换、合并、分解。 相邻求和点可以互换、合并、分解。 代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代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求和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求和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2、综合点(比较点)的移动 、综合点(比较点)
1)综合点前移 x1 x3 2)综合点后移 G(S) X2 X3 X1 G(S) 1/G(S) X2 X3 x2 x1 x3 x2
G(s)
G(s) G(s)
X1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隔离放大器串联的RC电路 隔离放大器串联的RC RC电路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并联运算规则 同向环节并联的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的环节传递 函数之和。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例1】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6】二阶RC电气网 二阶RC电气网 RC 络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1)建立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2)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改写 )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成合适的形式。 成合适的形式。
3)依次将各元件的方框图按照变量的传递顺序连 )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作
业
1、P48 2—8 、 2、P48 2—9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一、方框图的组成要素
1、信号线 带有箭头的直线, 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 传递方向, 传递方向,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 数或象函数。 数或象函数。
2、信号引出点(线)/测量点 信号引出点(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和传递方向。同一信号线上引出的信号,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和传递方向。同一信号线上引出的信号, 其性质、大小完全一样。 其性质、大小完全一样。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3】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4】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5、公式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只有一条前向通道的多回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第六讲 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
主要内容 一、方框的组成要素 二、方框图的画法 三、方框的运算规则 四、方框图的等效变换和化简 五、物理系统的方框图绘制方法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结构方框图
输入量
输出量
比较
控制器
被控对象
测量电路
求和点 引出线 信号线 函数方框 函数方框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三、方框图的运算规则 1、串联运算规则 几个环节串联,总的传递函数等于每个环节的传 递函数的乘积。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例2】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方法1: 引出点后移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方法2: 引出点前移 方法
方框图
3、引出点的移动 、
1)引出点前移 X1 X1 G(S) X2 X1 G(S) 1/G(S) X1 X2
2)引出点后移 G(S) X2 X2
CHANG’AN UNIVERSITY
X1
X1
G(S) G(S)
X2 X2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4、综合点互换
x3 x1 x2 Y x1 x2 x3 Y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五、物理系统的方框图绘制方法 1)建立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 2)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改写 )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成合适的形式。 成合适的形式。 3)依次将各元件的方框图按照变量的传递顺序连 )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CHANG’AN UNIVERSITY
方框图
反馈运算规则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四、方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CHANG’AN UNIVERSITY
-正反馈
+ 负反馈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5】公式法求取传递函数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6、代数法求系统传递函数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相邻综合点之间可以随意调换位置
注意: 注意:相邻引出点和综合 点之间不能互换! 点之间不能互换!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4、方框图简化法求系统传递函数的一般步骤 (1)观察系统中是否存在相互交错的局部反馈回路; )观察系统中是否存在相互交错的局部反馈回路; (2)通过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消除交错回路; )通过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消除交错回路; (3)先求出并联环节和具有局部反馈环节的传递函 ) 然后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数,然后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3、函数方框(环节) 函数方框(环节) 函数方块具有运算功能
4、求和点(比较点、综合点) 求和点(比较点、综合点) 用符号“ (1)用符号“⊕”及相应的信号箭头表示 箭头前方的“+”或 (2)箭头前方的“+”或“-”表示加上此信号或减去此信号
Φ( s) = GA (s) 1 + ∑ (±)GBi ( s)
i =1 n
G A (s) 闭环系统输入量到输出量间的串联环节的总传递函
数即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
GBi (s) 闭环系统中各交错反馈或多环局部反馈的开环传递
函数即每个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的乘积。
n 闭环系统所具有的反馈回路的总数 i 各反馈回路的序号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二、方框图的画法
画出各个模块的方框图。 画出各个模块的方框图。 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 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 中各元件间的相互关 系及其功能以及信号 在系统中的传递、 在系统中的传递、变 换过程。 换过程。
依据信号的流向 ,将各 元件的方块连接起来组 个系统的方块图。 成整 个系统的方块图。
脱离了物理系统的模型!! 脱离了物理系统的模型!!
CHANG’AN UNIVERSITY
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 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任何系统都可以由信号线、函数方块、 任何系统都可以由信号线、函数方块、信 号引出点及求和点组成的方框图来表示。 号引出点及求和点组成的方框图来表示。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注意符号!! 注意符号!!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相邻求和点可以互换、合并、分解。 相邻求和点可以互换、合并、分解。 代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代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求和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求和点可以有多个输入,但输出是唯一的!!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2、综合点(比较点)的移动 、综合点(比较点)
1)综合点前移 x1 x3 2)综合点后移 G(S) X2 X3 X1 G(S) 1/G(S) X2 X3 x2 x1 x3 x2
G(s)
G(s) G(s)
X1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隔离放大器串联的RC电路 隔离放大器串联的RC RC电路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并联运算规则 同向环节并联的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联的环节传递 函数之和。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例1】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6】二阶RC电气网 二阶RC电气网 RC 络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1)建立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2)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改写 )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成合适的形式。 成合适的形式。
3)依次将各元件的方框图按照变量的传递顺序连 )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作
业
1、P48 2—8 、 2、P48 2—9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一、方框图的组成要素
1、信号线 带有箭头的直线, 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 传递方向, 传递方向,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 数或象函数。 数或象函数。
2、信号引出点(线)/测量点 信号引出点(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和传递方向。同一信号线上引出的信号,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和传递方向。同一信号线上引出的信号, 其性质、大小完全一样。 其性质、大小完全一样。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3】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4】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5、公式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只有一条前向通道的多回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第六讲 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
主要内容 一、方框的组成要素 二、方框图的画法 三、方框的运算规则 四、方框图的等效变换和化简 五、物理系统的方框图绘制方法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结构方框图
输入量
输出量
比较
控制器
被控对象
测量电路
求和点 引出线 信号线 函数方框 函数方框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三、方框图的运算规则 1、串联运算规则 几个环节串联,总的传递函数等于每个环节的传 递函数的乘积。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例2】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
方法1: 引出点后移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方法2: 引出点前移 方法
方框图
3、引出点的移动 、
1)引出点前移 X1 X1 G(S) X2 X1 G(S) 1/G(S) X1 X2
2)引出点后移 G(S) X2 X2
CHANG’AN UNIVERSITY
X1
X1
G(S) G(S)
X2 X2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4、综合点互换
x3 x1 x2 Y x1 x2 x3 Y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五、物理系统的方框图绘制方法 1)建立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 2)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改写 )将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成合适的形式。 成合适的形式。 3)依次将各元件的方框图按照变量的传递顺序连 )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接起来,绘出系统的图。
CHANG’AN UNIVERSITY
方框图
反馈运算规则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四、方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CHANG’AN UNIVERSITY
-正反馈
+ 负反馈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例5】公式法求取传递函数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6、代数法求系统传递函数 、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相邻综合点之间可以随意调换位置
注意: 注意:相邻引出点和综合 点之间不能互换! 点之间不能互换!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4、方框图简化法求系统传递函数的一般步骤 (1)观察系统中是否存在相互交错的局部反馈回路; )观察系统中是否存在相互交错的局部反馈回路; (2)通过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消除交错回路; )通过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消除交错回路; (3)先求出并联环节和具有局部反馈环节的传递函 ) 然后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数,然后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 院
自动控制理论
方框图
3、函数方框(环节) 函数方框(环节) 函数方块具有运算功能
4、求和点(比较点、综合点) 求和点(比较点、综合点) 用符号“ (1)用符号“⊕”及相应的信号箭头表示 箭头前方的“+”或 (2)箭头前方的“+”或“-”表示加上此信号或减去此信号
Φ( s) = GA (s) 1 + ∑ (±)GBi ( s)
i =1 n
G A (s) 闭环系统输入量到输出量间的串联环节的总传递函
数即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
GBi (s) 闭环系统中各交错反馈或多环局部反馈的开环传递
函数即每个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的乘积。
n 闭环系统所具有的反馈回路的总数 i 各反馈回路的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