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磊高中物理全册200讲.doc
单摆和受迫振动

网络课程内部讲义单摆及受迫振动教师:宋晓垒 “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第5讲 单摆及受迫振动一、知识要点1.弹簧振子(1)周期:km T π2=,与振幅无关,只由振子质量和弹簧的劲度决定。
(2)恢复力:在水平方向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的弹力;在竖直方向上振动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
F = −kx2.单摆(1)单摆的恢复力: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的切向分力,不能说成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
在平衡位置振子所受回复力是零,但合力是向心力,指向悬点,不为零。
(2)单摆的周期:当单摆的摆角很小时(小于5°)时,单摆的周期gl T π2=,与摆球质量m 、振幅A 都无关。
其中l 为摆长,表示从悬点到摆球质心的距离,要区分摆长和摆线长。
(3)等效摆:小球在光滑圆弧上的往复滚动,和单摆完全等同。
只要摆角足够小,这个振动就是简谐运动。
这时周期公式中的l 应该是圆弧半径R 和小球半径r 的差。
(4)摆钟问题。
单摆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利用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制成摆钟。
在计算摆钟类的问题时,利用以下方法比较简单:ll g f n 121∝=∝π二、典型例题例1.摆长为L 的单摆做简谐运动,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取作t =0),当振动到32L t gπ=时,摆球具有负向最大速度,则单摆的振动图像是( ) “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例2.图(a )为单摆的振动图象,图(b )为单摆简谐运动的实际振动图示,试在(b )图中标出t 时刻摆球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例3.如图为一单摆的振动图象,设t 3=3π/2秒,则单摆的摆长为 米,其动能变化的周期为 秒,速度变化的周期为 秒。
三、单摆练习题1 1.关于回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回复力是指与位移大小成正比的力B .回复力是指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C .回复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是弹力,也可以是重力或摩擦力,还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D .回复力的实质是向心力图 1 图2 图3 “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2.某一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判定质点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加速直线运动C .匀减速直线运动D .简谐运动3.一弹簧振子在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当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不一定相同的物理量( )A .速度B .加速度C .动能D .弹性势能4.关于单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摆球运动的回复力是由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的B .摆球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点的速度是不变的C .摆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D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为零5.右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在t 和t ′时刻这个质点相同的物理量是( )A .加速度B .速度C .位移D .回复力单摆练习题21.振动着的单摆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它受到的回复力( )A .指向地面B .指向悬点C .数值为零D .垂直摆线,指向运动方向2.对于秒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摆长缩短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时,频率是1 HzB .摆球质量减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时,周期是4 sC .振幅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时,周期是2 sD .如果重力加速度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时,频率为0.25 Hz图4 图5 “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3.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4,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上后,此钟分针一整圈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是( )A .14hB .12hC .2hD .4h4.下列单摆的周期相对于地面上的固有周期变大的是( )A .加速向上的电梯中的单摆B .在匀速水平方向前进的列车中的单摆C .减速上升的电梯中的单摆D .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中的单摆5.一绳长为L 的单摆,在平衡位置正上方(L —L ′)的P 处有一个钉子,如图6所示,这个摆的周期是( )A .2/T L g =B .2/T L g ′=C .2//T L g L g ′=+D .(//T L g L g π′=+6.用空心铁球内部装满水做摆球,若球正下方有一小孔,水不断从孔中流出,从球内装满水到水流完为止的过程中,其振动周期的大小是( )A .不变B .变大C .先变大后变小回到原值D .先变小后变大回到原值7.一单摆的摆长为40cm ,摆球在t =0时刻正从平衡位置向右运动,若g 取10 m /s 2,则在1s 时摆球的运动情况是( )A .正向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B .正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C .正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D .正向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图6 “在线名师”→ 资料室 免费资料任你下载8.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增长B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缩短C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增长D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缩短9.一个单摆挂在电梯内,发现单摆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可见电梯在做加速度运动,加速度α为( )A .方向向上,大小为g /2B .方向向上,大小为3g /4C .方向向下,大小为g /4D .方向向下,大小为3g /410.如图7所示,为一双线摆,二摆线长均为L ,悬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摆球A 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振动,当A 球从平衡位置通过的同时,小球B 在A 球的正上方由静止放开,小球A 、B 刚好相碰,则小球B 距小球A 的平衡位置的最小距离等于____________11.将单摆摆球拉到悬点后由静止放开,到摆线伸直的时间为t 1,将摆球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从静止放开摆球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为t 2,则t 1∶t 2=____________.12.A 、B 二单摆,当A 振动20次,B 振动30次,已知A 摆摆长比B 摆长40cm ,则A 、B 二摆摆长分别为________cm 与________cm .13.将单摆A 的摆长增加1.5m ,振动周期增大到2倍,则A 摆摆长为_______m ,振动周期等于___________s .14.将一摆长为L 的单摆放置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各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减速上升时,单摆的周期各为多大?图7 “在线名师”→ 答疑室 随时随地提问互动参考答案二、典型例题例1.D例2.D例3.9.86 3.14 6.28三、单摆练习题11.C2.D3.A4.D5.B单摆练习题21.C2.ACD3.C4.C5.D6.C7.D8.C9.D10.2πsin 2L α 11.22π12.90 5013.0.514.2L T g a =+ 2L T g a=−。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是一本针对高中物理学习的讲义,由著名物理学
家宋晓垒撰写而成。
讲义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开始,例如力和运动,继而深入介绍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等物理学知识。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还
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讲义中还提供了
大量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掌握物
理知识。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被众多学生和老师所熟知,其精辟的分析,易懂
的语言,丰富的实例,以及详实的习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更容易
理解概念。
宋晓垒高中物理讲义是一本经典的物理教材,是高中学生
学习物理的必备资料。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1)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40)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高中物理必修二宋晓磊精华学校

高中物理必修二宋晓磊精华学校
高中物理必修二宋晓磊精华学校视频简介: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
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
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
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
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
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
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
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
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
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
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
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
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
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
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力学(下)

v a f
F
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 W=Fxs 计算,不能用 W=Pxt 计算(因为 P 为变功率) 。 要注意两种加速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的区别。
5. (09 广东理基卷·9)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 v − t 图像如图 4 所示,则( A.在 0—1s 内,合外力做正功。 B.在 0—2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C.在 1—2s 内,合外力不做功 D.在 0—3s 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
6. (09 宁夏卷·21)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0 < μ < 1) 。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
F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 3t0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
5 F02 t0 m 15F02 t0 m
F
3F0
B. 3t0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C.在 t = 0 到 3t0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23F02 t0 4m 25F02 t0 6m
F0 O t0
D.在 t = 0 到 3t0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和宋老师一起做高考题】 1. (02 年上海卷)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通常,列车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 Ff=kv2.列车要跑得 快,必须用大功率的机车来牵引. (1)试计算列车分别以 120 km/h 和 4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机车功率大小的比值(提示:物理学中 重要的公式有 F=ma,W=Fs,P=Fv,s=v0t+
2t0
宋晓磊高中物理全册200讲_高中物理教

高中物理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过程与方法:1、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2、能运用全反射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全反射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问题。
教学用具:烧杯、硬币、光学演示仪、光导纤维演示仪、电脑。
教学过程:引入:今年春晚,刘谦的小魔术火了一把,下面我也给同学门表演一个小魔术。
实物投影上放一个硬币,将一个装水的烧杯放在硬币上,通过投影从烧杯侧面观察:看不到硬币。
将硬币沾点水,重新观察:看到了硬币。
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全反射,产生的特殊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的全反射现象。
一、全反射现象1、知识复习(1)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2)弦的比值叫这种介质的折射率2、知识储备:两种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4、提出问题,引发猜想:如图:既然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当折射角θ2 为90°时,会发生什么5、实验验证:NNN'实验现象:(1)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越来越强,折射光线越来越弱;(3)当折射角增大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八 机械能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机械能新人教版动量能量综合。
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教学目标: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功1、功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1)按照定义求功。
即:W=Fsco s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当时F做正功,当时F不做功,当时F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2)用动能定理W=ΔEk 或功能关系求功。
当F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各是多少?θLmF⑴用F缓慢地拉;⑵F为恒力;⑶若F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A、 B 、C、 D 、【例2】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球的质量是0、1kg,线速度v=1m/s,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恰好是半个圆周。
那么在这段运动中线的拉力做的功是()A 、0B、0、1JC、0、314JD、无法确定【例3】下面列举的哪几种情况下所做的功是零()A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的功B、平抛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C 、举重运动员,扛着杠铃在头上的上方停留10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D 、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例4】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满分冲刺课程讲义册子

2020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满分冲刺课程讲义册子第1讲以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为例,讲高中物理解题的技巧、方法题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初速度v0=4 m/s,加速度a=2 m/s2,求它在第三秒内的位移s3。
(至少用三种方法)题二:把一小球以初速度v0=40 m/s竖直上抛,求它在第1秒内的位移s1,第2秒内的位移s2,第3秒内的位移s3……题三:在同一竖直线上,让一小球从高H处自由下落的同时,另一小球自地面竖直上抛。
为使它们在空中第2讲匀变速运动的解题方法题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连续经A、B、C三点,已知AB=BC,且知质点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 m/s,求质点在A、B、C三点的速度。
题二:小球自高5 m处自由落下,落地后又被弹起,每次碰地反弹后的速率是反弹前刚要触地速度的7/9,求从开始下落至静止于地面所经历的时间t。
题三:在距地面h高度把一小球以v0=4 m/s的速度竖直上抛,小球落地前1秒内位移的大小为3 m,求高度h及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题四: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6 m/s。
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1=3 m/s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2=4 m/s2,乙车司机反应时间为0.5 s,求为保证两车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思路、方法题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A点,从某时刻起对物块施一向右的水平拉力F1,经t时间物体运动到B点。
此时把力F1撤掉,同时施一向左的水平拉力F2,又经t时间,物块到达最右端C点后,又回到原出发点A。
求:F1 : F2;s AB : s BC;v B : v A′。
题二:一平板车,质量m=100 kg,停在水平路面上(不考虑路面摩擦),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h=1.25 m。
一质量为m=50 kg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端的距离b=1 m,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晓磊高中物理全册200 讲(宋晓磊高中物理全册200 讲(宋晓磊高中物理全册晓磊高中物理全册200 课程分类:高中物理关键词 TAG :宋晓磊课程主播:宋晓磊播放次数: 118045200 讲( - 附讲义)课程标题:宋讲( - 附讲义)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分享到:QQ空间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更多(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步步为“赢”—衔接初高中) 1-1 讲了解电路(上) 1-2 讲了解电路(下) 2-1 讲电路分析(上) 2-2 讲电路分析(下)3-1 电与磁 3-2 电与磁 4-1 几种常见的力 4-2 几种常见的力 5-1 力和运动 5-2 力和运动 6-1 机械功和机械能 6-2机械功和机械能7-1 声、光、热专题 7-2 声、光、热专题(步步为“赢”—必修1)第 1 讲运动学基本概念精析(上)第1 讲运动学基本概念精析(下)第2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上)第 2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下)第3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上)第 3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下)第4 讲运动学图象问题分析(上)第 4 讲运动学图象问题分析(下)第5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第 5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下)第6 讲追及和相遇问题(上)第6 讲追及和相遇问题(下)第 7 讲重力、弹力分析(上)第7 讲重力、弹力分析(下)第 8 讲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上第8 讲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下)第 9 讲物体的受力分析(上)第9 讲物体的受力分析(下)步步为“赢”—必修 1(下)第1 讲力的合成与分解(上)第 1 讲力的合成与分解(下)第 2 讲牛顿第一定律(上)第 2 讲牛顿第一定律(下)第3 讲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第 3 讲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下)第4 讲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及应用(上)第 4 讲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及应用(下)第5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上)第 5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1)(下)第6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上)第 6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下)第7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3)(上)第7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3)(下)第8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4)(上)第 8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4)(下)必修2(上) 1-1 曲线运动基本概念分析必修 2(上) 1-2 曲线运动基本概念分析必修2(上) 2-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必修2(上) 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必修 2 (上) 3-1 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必修2(上) 3-2 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必修2(上) 4-1 匀速圆周运动基本概念理解必修 2(上) 4-2 匀速圆周运动基本概念理解必修2(上) 5-1 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必修 2(上)5-2 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必修 2 (上) 6-1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分析必修2(上) 6-2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分析必修2(上) 7-1 行星的运动必修2(上)7-2 行星的运动必修2(上) 8-1 天体运动必修2(上) 8-2 天体运动必修 2(上) 9-1 卫星运动必修2(上) 9-2 卫星运动必修 2(下) 1-1 曲线运动综合问题分析 ---1 必修 2(下)1-2 曲线运动综合问题分析---2 必修 2(下)2-1 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一)---1 必修 2(下) 2-2 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一) 2 必修 2(下) 3-1 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必修2(下) 3-2 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二)必修2(下) 4-1 功和功率必修 2(下) 4-2 功和功率必修 2(下) 5-1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一)必修2(下)5-2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一)必修2(下) 6-1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二)必修2(下) 6-2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 (二 )必修 2 (下) 7-1 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2(下) 7-2 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 2(下)8-1 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动力学问题必修2(下)8-2 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动力学问题步步为“赢”——新课标_选修 3-1 第 1 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上)(1) 第 1 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上) (2) 第 2 讲库仑定律(上)标清第 2 讲库仑定律(下)标清第 3 讲电场强度(下)(1) 第 3 讲电场强度(下)(2) 第 4 讲电势能和电势(上)第 4 讲电势能和电势(下)第 5 讲电势差(上)第 5 讲电势差(下)第 6 讲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上)(1) 第 6 讲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下)第7 讲电容器与电容(上)(1) 第 7 讲电容器与电容(上)(2) 第 8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 (1) 第 8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2) 第 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下)(1) 第 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下)(2) 第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上)标清第 10 讲电场习题课(上)标清第 10 讲电场习题课(下)标清选修 3-1 (恒定电流)( 1-5 )第 1 讲电场力的性质分析及应用(上)选修 3-1 (恒定电流)(1-5 )第 1 讲电场力的性质分析及应用(下)选修 3-1 (恒定电流)( 1-5 )第2 讲电势电场能的性质(上)选修 3-1(恒定电流)( 1-5 )第2 讲电势电场能的性质(下)选修 3-1(恒定电流)( 1-5 )第 3 讲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器的应用(上)选修3-1(恒定电流)( 1-5 )第 3 讲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器的应用(下)选修 3-1 (恒定电流)(1-5 )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选修 3-1 (恒定电流)( 1-5 )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下)选修 3-1 (恒定电流)( 1-5 )第4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下)选修 3-1 (恒定电流)( 1-5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上)选修 3-1 (恒定电流)(6-9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下)选修 3-1 (恒定电流)(6-9 )第 6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部分电路及欧姆定律(上选修3-1 (恒定电流)( 6-9 )第 6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部分电路及欧姆定律(下选修 3-1(恒定电流)( 6-9 )第 6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部分电路及欧姆定律(上第 1 讲磁场及其描述(下)标清第 1 讲磁场及其描述(上)磁场第 2 讲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标清第 2 讲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下)标清第 3 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上)标清第 3 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下)标清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1) 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2)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下) (1)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下)(2) 第 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上)(1) 第 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上) (2) 第 7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上)(下)标清第 7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下)(上) (1) 第 7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下)(上)(2) 第 8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下)(下)标清3-2 第 1 讲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 2 (1) 第1 讲电磁选修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 2 (2) 第2 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 第2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第 3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训练(上)第 3 讲法拉第电磁感应习题分析 1 第 3讲法拉第电磁感应习题分析---2 第 4 讲电磁感应问题综合应用---1 第 4 讲电磁感应问题综合应用---2 第 5 讲互感和自感---1 第 5 讲互感和自感---2 第 6 讲涡流---1第6 讲涡流 ---2 (1) 第 6 讲涡流 ---2 (2) 第 7 讲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1 第 8 讲交流电的描述 1 宋晓磊物理新课标选修 3-2 第 8 讲交流电的描述 ---2 第 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上)第 9 讲电容、电感及变压器---2 第 1 讲电场的性质分析(上)第 2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2) 第 2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训练(1) 第 2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训练(2) 第 3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上)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电学专题训练(上)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上) (1)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上) (2)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下)训练(上)第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下)第6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上)训练(上)第7 讲电子仪器类问题分析(下) (1) 第 7 讲电子仪器类问题分析(下) (2) 第8 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下)(1) 第8 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下)(2) 第5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上)(下)(上)(1) 第5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上)(下)(上)(2)第 6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下)(下) (1) 第 6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下)(下) (2) 第 7 讲电磁感应综合应用——图像问题(下) (1) 第 7 讲电磁感应综合应用——图像问题(下) (2) 第 8 讲交流电的产生、描述及规律(下) (1) 第 8 讲交流电的产生、描述及规律(下)(2) 第9 讲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问题(下)(1) 第 9 讲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问题(下)(2) 第 1 讲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宋晓磊物理新课标选修3-2 (1) 第 1 讲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宋晓磊物理新课标选修3-2 (2) 第 1 讲电磁感应现象(上)标清第 2 讲传感器的应用(一)(1) 第 2 讲传感器的应用(一)(2) 第 2 讲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上)第 2 讲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下)电学专题训练(下)(1) 第 2 讲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下)电学专题训练(下)(2) 第 3 讲传感器的应用(二)---2 (1)第3讲传感器的应用(二)---2 (2)第3讲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结合(下)(1)第3讲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结合(下)(2)第4讲电磁感应与力学结合(下) (1) 第 4 讲电磁感应与力学结合(下)(2)第7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2) 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3) 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4) 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5)第7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6)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7) 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8)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 (9)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0)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1) 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2)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3)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4)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5) 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 (16)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 (17)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 (18)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 (19)第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 (20) 宋晓磊高中物理全册 200 讲( - 附讲义) - 课程简介讲义下载地址:/cK8cX3gzpTULR(提取码: 8187 )(步步为“赢”—衔接初高中) 1-1 讲了解电路(上)1-2 讲了解电路(下)2-1 讲电路分析(上)2-2 讲电路分析(下)3-1 电与磁3-2 电与磁4-1 几种常见的力4-2 几种常见的力5-1 力和运动5-2 力和运动6-1 机械功和机械能6-2 机械功和机械能7-1 声、光、热专题7-2 声、光、热专题(步步为“赢”—必修 1)第 1 讲运动学基本概念精析(上)第 1 讲运动学基本概念精析(下)第2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上)第2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下)第3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上)第3 讲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下)第4 讲运动学图象问题分析(上)第4 讲运动学图象问题分析(下)第5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第5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下)第 6 讲追及和相遇问题(上)第6 讲追及和相遇问题(下)第7 讲重力、弹力分析(上)第7 讲重力、弹力分析(下)第8 讲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上第8 讲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下)第9 讲物体的受力分析(上)第9 讲物体的受力分析(下)步步为“赢”—必修1(下)第 1 讲力的合成与分解(上)第1 讲力的合成与分解(下)第2 讲牛顿第一定律(上)第 2 讲牛顿第一定律(下)第3 讲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第3 讲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下)第4 讲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及应用(上)第4 讲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及应用(下)第5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上)第5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下)第6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上)第6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2)(下)第7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3)(上)第7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3)(下)第 8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4)(上)第8 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4)(下)必修2(上)1-1 曲线运动基本概念分析必修2(上)1-2 曲线运动基本概念分析必修 2(上) 2-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必修 2(上) 2-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必修 2(上) 3-1 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必修 2(上) 3-2 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必修 2(上) 4-1 匀速圆周运动基本概念理解必修 2(上) 4-2 匀速圆周运动基本概念理解必修2(上) 5-1 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必修 2(上) 5-2 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必修 2(上) 6-1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分析必修 2(上) 6-2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分析必修 2(上) 7-1 行星的运动必修 2(上) 7-2 行星的运动必修 2(上) 8-1 天体运动必修 2(上) 8-2 天体运动必修 2(上) 9-1 卫星运动必修 2(上) 9-2 卫星运动必修 2(下) 1-1 曲线运动综合问题分析---1必修 2(下) 1-2 曲线运动综合问题分析---2必修 2(下) 2-1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一)---1必修 2(下) 2-2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一) 2 必修 2(下) 3-1 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必修 2(下) 3-2 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应用分析(二)必修 2(下) 4-1 功和功率必修 2(下) 4-2 功和功率必修 2(下) 5-1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一)必修 2(下) 5-2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一)必修 2(下) 6-1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二)必修 2(下) 6-2 动能定理分析应用(二 )必修 2(下) 7-1 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 2(下) 7-2 机械能守恒定律必修 2(下) 8-1 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动力学问题必修 2(下) 8-2 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动力学问题步步为“赢”——新课标_选修 3-1 第 1 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上)(1)第 1 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上)(2)第2 讲库仑定律(上)标清第2 讲库仑定律(下)标清第3 讲电场强度(下) (1)第3 讲电场强度(下) (2)第4 讲电势能和电势(上)第 4 讲电势能和电势(下)第5 讲电势差(上)第5 讲电势差(下)第 6 讲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上)(1) 第 6 讲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下)第 7 讲电容器与电容(上)(1)第 7 讲电容器与电容(上)(2)第 8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1) 第 8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2) 第 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下)(1)第 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下)(2)第 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上)标清第10 讲电场习题课(上)标清第10 讲电场习题课(下)标清(1-5 )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下) (1)(1-5 )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上)(下) (2) (恒定电流 )—第 2 讲电势电场能的性质(上)标清第 1 讲电场力的性质分析及应用(下)标清第1 讲磁场及其描述(下)标清第1 讲磁场及其描述(上)磁场第 2 讲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标清第 2 讲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下)标清第 3 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上)标清第 3 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下)标清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1)第 4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2)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下) (1) 第 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下) (2) 第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上) (1)第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上) (2)第7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上)(下)标清第7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下)(上) (1)第7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下)(上) (2)第 8 讲电荷运动类仪器的分析(下)(下)标清选修 3-2第1讲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 2 (1) 第 1 讲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 2 (2)第2 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第2 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第3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训练(上)第3 讲法拉第电磁感应习题分析 1第3 讲法拉第电磁感应习题分析 ---2第4 讲电磁感应问题综合应用 ---1第4 讲电磁感应问题综合应用 ---2第5 讲互感和自感 ---1第 5 讲互感和自感 ---2第6 讲涡流 ---1第6 讲涡流 ---2 (1)第6 讲涡流 ---2 (2)第7 讲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1第 8 讲交流电的描述 1 宋晓磊物理新课标选修3-2 第8 讲交流电的描述 ---2第9 讲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上)第9 讲电容、电感及变压器 ---2第1 讲电场的性质分析(上)第 2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2)第 2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训练(1)第 2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训练(2)第3 讲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下)(上)第4 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电学专题训练(上)第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上) (1)第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上) (2)第5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下)训练(上)第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下)第6 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上)训练(上)第 7 讲电子仪器类问题分析(下)(1)第 7 讲电子仪器类问题分析(下)(2)第 8 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下)(1)第 8 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下)(2)第5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上)(下)(上) (1)第5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上)(下)(上) (2)第6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下)(下) (1)第6 讲电磁感应与功能关系结合(下)(下) (2)第 7 讲电磁感应综合应用——图像问题(下)(1)第 7 讲电磁感应综合应用——图像问题(下)(2)第 8 讲交流电的产生、描述及规律(下)(1)第 8 讲交流电的产生、描述及规律(下)(2)第 9 讲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问题(下)(1)第 9 讲变压器原理、远距离输电问题(下)(2)第 1 讲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宋晓磊物理新课标选修3-2 (1) 第 1 讲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宋晓磊物理新课标选修3-2 (2) 第 1 讲电磁感应现象(上)标清第 2 讲传感器的应用(一)(1)第 2 讲传感器的应用(一)(2)第 2 讲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上)第 2 讲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下)电学专题训练(下)(1) 第 2 讲法拉第地磁感应定律(下)电学专题训练(下)(2) 第3 讲传感器的应用(二) ---2 (1)第3 讲传感器的应用(二) ---2 (2)第 3 讲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结合(下)(1)第 3 讲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结合(下)(2)第 4 讲电磁感应与力学结合(下)(1)第 4 讲电磁感应与力学结合(下)(2)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2)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3)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4)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5)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6)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7)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8)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0)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1)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2)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3)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4)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5)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6)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7)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8) 第 7 讲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上)(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