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治课件

合集下载

持续性植物状态预防和措施PPT

持续性植物状态预防和措施PPT
持续性植物状态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持续性植物状态? 2. 为何需要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3. 如何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4. 何时需要干预? 5. 何以衡量预防效果?
什么是持续性植物状态?
什么是持续性植物状态? 定义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是一种临床状态,患者在此状态下失去了意识 ,但仍保留某些基本的生理功能。
为何需要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降低医疗成本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长期护理和治疗的需求, 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高昂的长期照护费用对社会和家庭都是巨大 的经济负担。
如何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如何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早期识别
对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可以帮助及 时采取措施。
使临巨大的情感和经济压力。
为何需要预防持续性植物状 态?
为何需要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减少患者痛苦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者遭受的 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
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为何需要预防持续性植物状态? 减轻家庭负担
预防PVS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在照顾和心理上的 负担。
家庭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 和焦虑。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整体康 复水平。
何以衡量预防效果?
何以衡量预防效果?
临床指标
通过临床指标,如意识恢复程度、功能改善等, 来评估预防效果。
定期记录相关数据可以帮助分析治疗方案的有效 性。
何以衡量预防效果?
患者及家庭满意度
通过患者及其家庭的反馈来评估护理质量和满意 度。
满意度调查可以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脑损伤发生后的24小时内进行干预是至关 重要的。

持续植物状态课件

持续植物状态课件

意识与觉醒机制
意识
是人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感知,包括视 觉、听觉、触觉等。
觉醒
指保持意识清醒的状态,与睡眠周期 交替。
睡眠与觉醒的调控
01
02
03
睡眠
是身体和大脑恢复精力、 修复细胞、整理记忆的时 间。
觉醒
是大脑保持警觉,进行信 息处理和决策的时间。
调控
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 的相互作用,维持睡眠和 觉醒的平衡。
分类
根据病因不同,持续植物状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是指由于严 重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伤直接导致的持续植物状态;继发性则是指颅脑损伤后由于严重并发症 或后遗症引起的持续植物状态。
临床表现与评估
临床表现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睡眠-觉醒周期基本保留,但无意识活动;四肢呈去皮质强 直或肌张力增高;可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睁眼动作。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通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 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实施。
特殊疗法与新进展
一些特殊的疗法如电刺激、高压 氧等也被用于持续植物状态的治
疗。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经 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也 逐渐应用于持续植物状态的治疗
详细描述
该病例讲述了一名因脑外伤导致持续植物状态的 10岁儿童的康复历程,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治疗 、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
这个案例强调了家庭在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康复过 程中的重要性,需要给予孩子和家庭全面的支持 和护理。
病例三:意识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与支持
总结词
意识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与支持展示了家庭在持续植物状 态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

持续性植物状态课件

持续性植物状态课件

3、促使轴索发生新的侧支,建立新 的轴突联系。 4、激活上升性网状激活系统。
(二)治疗方法 国内一般取0.25MPa 氧压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2次,10~ 20次为一个疗程,总疗根据病情决定, 一般多在50次以上。
1、南京脑复苏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附一 院、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等用高压 氧综合治疗PVS200余例,有效率在80%左 右。 2、PVS不是不治之症,应积极治疗。 3、PVS应采取以高压氧为主,结合药物、理 疗、中医等的综合措施。 4、高压氧治疗应及早进行,并坚持足够长的 疗程。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脑活素、辅酶A、 ATP等。 3、物理疗法、输液等。
(一)HBO的治疗原理
1、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加大 氧弥散范围,使部分可逆状态的受损脑 细胞恢复。 2、增加血氧供应,改善组织代谢,降低 血液粘度,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脑水 肿,降低颅内压。
各国尚不统一,我国急救医学会于 1996年制定的PVS诊断标准如下。 1、认识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 能执行指令。 2、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3、有睡眠—觉醒周期。
4、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5、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 6、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 7、丘脑下部及功能基本保存。 8、以上七条持续一个月以上。 PVS应与浅昏迷、深昏迷、脑死亡、 去皮质状态相鉴别。
(Persitent Vegetative State,PVS)
又称植物性生存。PVS患者对自我和环境 完全没有意识,但伴有睡眠周期,仍保留 着生长、发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 碍,常由昏迷过渡而形成。
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创伤性脑损伤:如脑外伤、产伤 所效。 2、非创伤性脑损伤:如缺血、缺氧 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以及 肿瘤等。 3、代谢与畸形所致脑损伤。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治PPT讲稿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治PPT讲稿
收缩
• ② 角膜下颌反射:轻触角膜引起闭目,并反射
性地引起翼外肌收缩使下颌向对侧移动
• ③ 吸吮反射:轻划唇部出现口轮匝肌收缩,上、
下唇噘起作“吸吮”动作 ,多见于额叶病变
2020/9/2
功能障碍平面
2020/9/2
预后判断
• 平面越低,病情越重 • 皮层与皮层下损害平面病死率甚低,预后良好 • 延脑平面损害病死率几近100% • 中脑平面损害病死率猛增,可视为预后的临界
2020/9/2
脑死亡诊断标准
• ⑴ 深昏迷 • ⑵ 自主呼吸停止 • ⑶ 脑干反射消失: • ①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 ② 角膜反射消失 • ③ 头眼反射消失 • ④ 眼前庭反射消失 • ⑤ 咽反射消失 • ⑥ 咳嗽反射消失 • ⑷ EEG、脑干诱发电位协诊
2020/9/2
*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根本区别在于无睡眠-睁眼周期及 自主呼吸,特别是无脑电、脑干诱发电位
2020/9/2
瞳孔的生理变化
•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生理状态、屈光、外界
环境等因素有关
• 1岁以内的婴儿瞳孔最大,其次为儿童和青少年时
期,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变小
• 近视眼瞳孔大于远视眼 • 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惊恐不安、疼痛时,瞳
孔会扩大
•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深呼吸、脑力劳 动、
• 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 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 有睡眠---醒觉周期 • 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 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 • 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 • 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以上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持续性植物状态
2020/9/2
重型颅脑伤后出现的持续性植物状态发生率可 高达14%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科普知识课件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科普知识课件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科普知识 课件
目录 植物的持续性状态 冬眠 夏眠 干眠 种子休眠
植物的持续性 状态
植物的持续性状态
持续性状态的定义:植物进入一种 休眠或延长生命周期的状态
持续性状态分类: - 冬眠:在寒冷季节停止生长,
以减少能量消耗 - 夏眠:在高温季节停止生长,
以避开极端炎热 - 干眠:在干旱条件下停止生长
,以节约水分 - 种子休眠:种子在特定条件下
暂停发芽,等待适合的生长环境
冬眠
冬眠
概念:植物在寒冷季节进入休眠状态
特点: - 生长减缓,停止光合作用 - 活动代谢降低 - 防止受冻,增加生存能力
冬眠
示例:松树在严寒的冬季进入 冬眠状态
夏眠
夏眠
概念:植物在高温季节进入休眠状态
特点: - 生长停止,减少蒸腾作用 - 避免极端炎热条件下的伤害 - 节约水分,增加生存能力
夏眠
示例:仙人掌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中 进入夏眠状态
干眠
干眠
概念: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
特点: - 停止生长,封闭气孔 - 保持水分,减少蒸腾作用 - 能耐受干旱环境,增加生存能力
干眠
示例:仙人球在干燥的沙漠地 带进入干眠状态
种子休眠
种子休眠
概念:种子在特定条件下暂停发芽 特点:
- 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生长 - 等待适合的时机发芽 - 增加种子的生存率
种子休眠
示例: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经过一 段时间的休眠才能发芽
谢谢您的观聆听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7
鉴别诊断
昏迷 损害部位 意识 上行性脑干网状激活系统 无意识内容、无觉醒水平 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 PVS 双侧大脑皮层 无意识内容、觉醒 水平基本正常是一 种特殊的意识障碍 能睁眼、有眼球活 动、有睡眠觉醒 周期
临床表现
无睁眼、无眼
鉴别诊断
闭锁综合症 损害部位 双桥脑腹侧、双皮质脊髓 束、双皮质脑干束 PVS 双侧大脑半球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1
PVS国内研究概况
1972年Jennett和Plum在《柳叶刀》杂志上首先提出PVS以来,国内多以
植物人命名进行研究。 1989年—人体胎脑移植治疗植物人(陆建智报道)。 1990年—胞二磷胆碱加功能锻炼治疗植物人(冯淑珍报道)。 1991年—开展了脊髓脊柱刺激治疗植物人(裴柏枫报道)。 1994年—利用经络导平治疗植物人(张绪珍报道)。 199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南京会议召开有关植物状态的专题会议上, 提出了植物状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1996年—利用音乐、光电刺激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杨树发报道)。 1998年—高压氧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王传民报道)。 2001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南京召开全国脑复苏会议上再次审定并 通过PVS的诊断标准。 截止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医院对PVS进行了研究报道,仅2000年至2006 年9月国内PVS文献共186篇。
ppt课件
3
病因和流行病学资料

病因:急性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性及代谢性疾病、发育畸形。
中国临床报道 病例数:1104 脑外伤:835(75.63%) 脑血管病:122(11.05%) 脑瘤术后:28 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 58 中毒:45

持续性植物状态讲课PPT课件

持续性植物状态讲课PPT课件
认知功能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进展
科研成果:发现植物状态患者大脑活动与意识恢复的关系 临床试验: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研究 科研成果:植物状态患者大脑活动与意识恢复的关系 临床试验: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研究
国际合作:多个国 家共同开展研究, 分享经验和资源
学术交流:定期举 办国际会议,交流 最新研究成果和进 展
高压氧治疗:通 过提高氧气浓度, 改善脑部供氧, 促进神经细胞修
复和再生
神经调控治疗: 通过电刺激、磁 刺激等方法,调 节神经活动,改 善植物状态患者
的意识状态
药物治疗:使用 抗癫痫药物、抗 抑郁药物等,改 善植物状态患者
的意识状态
康复治疗:通过 物理治疗、言语 治疗等方法,帮 助植物状态患者 恢复身体功能和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如电刺激、磁刺激等。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如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心理辅导、家庭项 目,共同推进研究 进展
国际合作平台:建 立国际合作平台, 促进各国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
研究植物状态患者的预后和康复策 略
研究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机 制
研究植物状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 存质量
社会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关注和 支持
诊断标准:患 者处于昏迷状 态,对外界刺 激无反应,但 生命体征稳定
鉴别诊断:与 昏迷、脑死亡、 植物人状态等 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方法:脑 电图、脑血流 图、脑代谢图
等检查
治疗方法:药 物治疗、物理 治疗、心理治

医学课件持续植物状态

医学课件持续植物状态

199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意识障碍研究专业 组” 一致认为其命名应该与国际接轨,称为植物状 态,其定义为: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 主要表 现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 能睁眼,有睡 眠-觉醒周期, 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植物状态分三类:
一过性植物状态(不超过一个月); 持续性植物状态(超过一个月); 永久性植物状态,是指不可恢复的植物状态,
3.丘脑坏死 有时是最显著的表现。1994年Kinney报 道,从持续植物状态病人的脑病理检查发现,丘脑 是最主要的病变所在,认为丘脑对意识和感知是非 常主要的,而对觉醒的意义则属次要。1997年 Reider报道,植物状态可能与尾状核灰质的损害有 关,并认为除弥漫性轴索损伤外,某些局灶性缺血 改变也非常重要。 植物状态下脑干、小脑等一般没 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6. 可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运动 病人有时出现 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无智能活动,木僵状 态。
7. 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病人低级神经 中枢的功能尚存,而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已经 丧失;有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 心跳和呼吸节律不规则,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等。
(二)美国神经科学会诊断标准
变性及代谢性疾病
成人 Alzheimer病
MID Pick病 Creutzfeldt-Jakob病 Parkinson病 Huntington病
儿童 神经节苷脂贮积病 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病 器质性酸尿 线粒体脑病 灰质变性病
发育畸形
无脑畸形 积水性无脑畸形 无脑回畸形 前脑无裂畸形
脑膨出 脑裂畸形 先天性脑积水 严重小头畸形
植物状态的脑部病理变化:
• 1.弥漫性轴索损伤 往往是急性颅脑外伤 的后果。由于外伤后皮层下白质存在广 泛的轴索损伤 ,结果使皮层与脑的各部分 的联系中断 ,来自周围神经的冲动无法传 导到皮层。严重的弥漫性轴索损伤也可 以累及脑干,导致脑干的损害。如合并 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则可并发弥漫性 皮层层样性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
①单眼瞳孔缩小提示早期颅内压增高,瞳孔侧为病变侧 ②单眼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提示颅内高压发展期,瞳
孔侧为病变侧 ③单眼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颅内高压,瞳孔侧为病变
侧 ④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提示高颅压晚期 ⑤双眼瞳孔缩小,提示桥脑损伤 ⑥瞳孔大小多变,变化无常,提示脑干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② 角膜下颌反射:轻触角膜引起闭目,并反射 性地引起翼外肌收缩使下颌向对侧移动
③ 吸吮反射:轻划唇部出现口轮匝肌收缩,上、 下唇噘起作“吸吮”动作 ,多见于额叶病变
17.01.2021
功能障碍平面
17.01.2021
预后判断
平面越低,病情越重 皮层与皮层下损害平面病死率甚低,预后良好 延脑平面损害病死率几近100% 中脑平面损害病死率猛增,可视为预后的临界
17.01.2021
脑死亡诊断标准
⑴ 深昏迷 ⑵ 自主呼吸停止 ⑶ 脑干反射消失: ①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② 角膜反射消失 ③ 头眼反射消失 ④ 眼前庭反射消失 ⑤ 咽反射消失 ⑥ 咳嗽反射消失 ⑷ EEG、脑干诱发电位协诊
17.01.2021
*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根本区别在于无睡眠-睁眼周期及 自主呼吸,特别是无脑电、脑干诱发电位
关于持续性植物状Persistentive Vegetatives State)的诊治
神经外科 曾高
17.01.2021
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1)自身无意识,对外界无反应 (2)对视、听、触及有害刺激无精神行为反应 (3)无交流表达能力 (4)睡眠-睁眼周期存在 (5)脑皮质功能丧失,下丘脑、脑干功能存在 (6)大小便失禁 (7)颅神经及脊髓反射存在,但易变动 (8)脑电活动、脑干诱发电位存在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生理状态、屈光、外 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1岁以内的婴儿瞳孔最大,其次为儿童和青少 年时期,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变小
近视眼瞳孔大于远视眼 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惊恐不安、疼痛时,
瞳孔会扩大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深呼吸、脑力劳
动、睡眠等,瞳孔会变小
17.01.2021
*延髓功能指标: 自主呼吸诱发试验:清理呼吸道,呼吸机给予纯氧10min, 停止呼吸机使用3~5min,监测自主呼吸及氧分压 阿 托 品 试 验 : 静 注 阿 托 品 2mg , 监 测 用 药 前 和 用 药 后 10min内心率/min增加次数
*脊髓活动不是脑死亡必须评估的指标,脑死亡时肌腱 反射、腹壁反射以及颈以下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可以消失, 也可以存在
据中华医学会脑复苏专业组 1996年制定
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有睡眠---醒觉周期 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 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 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 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以上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持续性植物状态
17.01.2021
重型颅脑伤后出现的持续性植物状态发生率可 高达14%
额顶颞叶联合区、脑干上行网状结构轴索损伤 所致,与认知功能的解剖学基础符合
头颅MRI可见大脑半球内多发性软化灶,可伴 发脑积水(交通性)、硬膜下积液
*PVS醒觉的恢复可能性很小,VS在6个月以上 者,仅6%恢复清醒的可能性
17.01.2021
鉴别诊断
植物状态首先必须与长期昏迷及脑死亡相鉴别 昏迷时间在 1个月之内的称 “持续状态”,持 续昏迷1个月以上称为长期昏迷 *与植物状态不同的是睡眠-睁眼周期、呼吸功 能不同程度受抑制
17.01.2021
患者无认知功能,无遵命动作,但有反射活动 可有无意识睁眼、瞬目、磨牙、哈欠、吞咽 有睡眠-觉醒周期,脑干功能存在 *植物状态在3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持续性植物 状态(Persistentive Vegetatives State)” 超过 1年的称“永久性植物状态”
17.01.2021
平面
17.01.2021
17.01.2021
PVS的生存基础
一、是心肝肾肺的功能相对完好
17.01.2021
生理反射(一)
① 睫脊反射:刺激锁骨上区皮肤引起同侧瞳孔 扩大
② 额眼轮匝肌反射:用拇指向外上方牵开患者 眉梢外侧皮肤,并用叩诊锤轻叩拇指引起同侧 眼轮匝肌收缩
③ 眉间反射:以叩诊锤轻轻叩击两眉之间的部 位,可见两眼轮匝肌收缩两眼睑闭合
④ 垂直头眼反射:头俯仰时双眼球与头的运动 方向呈反方向上下垂直运动
平移动 ⑨ 眼心反射:压迫眼球引起心率减慢
17.01.2021
瞳孔对光反射
原理:光刺激由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 侧视束到达顶盖前区的双侧艾—魏核,发出的 冲动沿两侧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至两侧 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程度描述为:灵敏、迟钝、消失
17.01.2021
瞳孔的生理变化
17.01.2021
PSV功能障碍平面
自上而下分为
皮质—皮质下平面 间脑平面 间脑—中脑平面 中脑平面 桥脑平面 延髓平面
17.01.2021
损伤平面 皮质—皮质下平面 间脑平面 间脑—中脑平面 中脑平面 桥脑平面 延髓平面
脑干反射 掌颏反射 睫脊反射 额眼轮匝肌反射、垂直头眼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下颌反射 角膜反射、嚼肌反射、水平头眼反射 眼心反射
17.01.2021
双侧瞳孔散大持续时间90min接近意识不可逆时限 注射甘露醇后一侧或双侧瞳孔缩小,存活率极大 单纯颅内血肿所致的瞳孔散大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所致的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高,存活者生存质量差
17.01.2021
病理反射
① 掌颏反射:轻划手掌大鱼际区引起同侧颊肌 收缩
17.01.2021
常用的脑干反射评分
全部存在
5分
睫毛反射消失
4分
角膜反射消失
3分
眼脑及前庭反射消失 2分
上述反射消失
1分
17.01.2021
生理反射(二)
⑤ 瞳孔对光反射:光刺激引起瞳孔缩小 ⑥ 角膜反射:轻触角膜引起闭目 ⑦ 嚼肌反射:叩击颏部引起咬合动作 ⑧ 水平头眼反射:头左右运动时双眼呈反方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