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统计(2019)
cic碳指标

CIC碳指标1. 什么是碳指标?碳指标是衡量企业、行业或个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度量标准。
它通常以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当量排放量来衡量,用于评估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
2. CIC碳指标介绍CIC(Carbon Intensity Coefficient)碳强度系数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需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CIC碳指标反映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低碳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3. CIC碳指标计算方法CIC碳指标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公式:CIC = 温室气体排放量 / GDP其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GDP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计算CIC碳指标,需要准确测量和统计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结合GDP数据进行计算。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包括能源生产、消费、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领域。
4. CIC碳指标的意义和作用CIC碳指标在低碳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4.1 评估经济可持续性通过衡量单位GDP所需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CIC碳指标可以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较低的CIC值表明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较为平衡,经济发展更加环保可持续。
4.2 制定低碳发展战略CIC碳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
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地区的CIC值,政府可以确定重点领域进行调整和改进,推动经济转型向低碳方向发展。
4.3 监测环境效益CIC碳指标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效益。
随着CIC值的下降,单位GDP所需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表明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环境效益得到提升。
4.4 国际合作与交流CIC碳指标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碳排放水平和低碳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通过计算和公布CIC碳指标,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哪个现在大家都提倡低碳生活,因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希望你们喜欢。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第1名:中国。
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但是,从人均排放量来看,中国的排放量并非最多。
第2名:美国。
美国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达到59亿吨。
此外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每年19.58吨,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全球第2。
第3名:俄罗斯。
俄罗斯自1999年至2005年大规模扩大工业化生产,因此其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至17亿吨,排名第3。
不过,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日前承诺,到2020年俄罗斯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25%。
第4名:印度。
印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9亿吨,其人均排放量仅有1.2吨。
鉴于印度的发展水平,任何降低碳排放量的举措都会导致贫困加剧。
第5名:日本。
因经济危机导致工业能源需求量下降,日本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2.47亿吨,仍排名全球第5。
这一数据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3%。
第6名:德国。
德国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6亿吨,位居全球第6。
德国长期以来注重风力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绿色能源扶持计划。
但因为工业化水平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仍排在世界前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第7名:加拿大。
加拿大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1亿吨。
加拿大政府承诺到2020年在2006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0%,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
不过,加拿大已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他们的减排能否实现,存在疑问。
第8名:英国。
英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为5.86亿吨。
英国政府于2008年颁布实施《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9.05.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施行日期】2019.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现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2019年5月29日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大型活动,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场所内开展的较大规模聚集行动,包括演出、赛事、会议、论坛、展览等。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碳中和,是指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第四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本指南指导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典型案例的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
第五条鼓励大型活动组织者依据本指南对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社会监督。
鼓励大型活动参与者参加碳中和活动。
第二章基本要求和原则第六条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大型活动,其组织者应结合大型活动的实际情况,优先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再通过碳抵消等手段中和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第七条核算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
第三章碳中和流程第八条大型活动组织者需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碳中和实施计划,在举办阶段开展减排行动,在收尾阶段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抵消措施完成碳中和。
第九条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应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边界,预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减排措施,明确碳中和的抵消方式,发布碳中和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1.03.28•【文号】环办气候〔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对气候变化正文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20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要求,为准确掌握发电行业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的相关数据,夯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完善配额分配方法的数据基础,扎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运行相关工作,现将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范围工作范围为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具体行业子类见附件1)的2013至2020年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重点排放单位)。
其中,发电行业的工作范围应包括《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确定的重点排放单位以及2020年新增的重点排放单位。
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温室气体排放未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或因停业、关闭或者其他原因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不再排放温室气体的,不纳入本通知工作范围。
二、工作任务请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排放单位报送温室气体排放相关信息及有关支撑材料,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
组织行政区域内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见附件2),通过环境信息平台(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网址为)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填报工作。
碳中和不能依赖种树,但林业碳汇是门大生意

种一棵树可减少多少碳排放?答案不一,但有时候是负数。
在通往“碳中和”的道路上,各国和各大企业都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al-based Solutions, Nbs)” 作为必选项。
例如,蚂蚁集团、苹果公司,以及众多高耗能企业在制定碳中和实施计划时,都宣称要使用NbS来解决无法减排的部分。
但是,Nbs有诸多使用限制,其抵消碳排放的整体作用不大,并且在其自然衰亡的过程中,最终还将净排放出二氧化碳。
根据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的标准,Nbs是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经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
IUCN 倡导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项社会挑战。
在实现气候环保目标时,Nbs指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方式,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最典型的做法即植树造林,增加林业碳汇。
碳汇一词源于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意为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广义的林业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更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将目标作为手段,目标就将难以实现。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关注Nbs的人士认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对减少碳排放的作用有限,仅依靠植树造林等Nbs手段难以实现碳中和。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日前公开抨击了夸大Nbs功能的现象。
他说,一提碳中和,森林碳汇就热情高涨,有喧宾夺主之势。
然而,森林等生态系统都是气候中性碳,依靠栽树推动碳中和是不切实际的。
Nbs不仅难担碳中和大任,其涉及的技术、经济,以及社会伦理方面的难题挑战也不容小觑。
不过,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在碳排放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林业碳汇等Nbs路径的确是一门有潜力的生意,可实现低成本减碳,也可将其做成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钢铁工业炼铁工序绿色低碳技术浅析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282022年5月下 第10期 总第382期0. 引言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t,以56.7%粗钢占比位居全球第一。
同时,我国钢铁行业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8%以上,为碳排放量最高的非电行业。
另外,我国废钢利用率不足,短流程电炉炼钢占比仅为10.4%,而全球电炉钢平均占比为33%,这从根本上造成国内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
中国生产每吨粗钢排放1859kg CO 2,分别高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生产每吨粗钢所排放的1100kg CO 2、1300kg CO 2和1450kg CO 2,钢铁行业急需对CO 2进行大幅度减排。
近年来,尽管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上付出了很大努力,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体量大和工艺流程的特殊性,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碳中和”目标下,钢铁行业将成为重要试点工业。
1. 钢铁工业节能低碳技术作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钢铁工业在烧结球团—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巨量的能源,其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16%。
然而,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能耗不断降低,2018年钢铁工业协会会员生产企业总能耗为26417.01万t 标煤,吨钢综合能耗为555.24kg 标煤/t,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钢铁工业能效提升的两大途径是生产过程高效用能和末端余热回收利用。
目前,随着关键性节能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如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低热值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必然继续下降,达成绿色钢铁转型升级目标。
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 2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已经提前实现了“国家自主奉献”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然而,由于钢铁长流程拥有的高碳消费与排放属性,其CO 2排放量所占全国CO 2排放总量的份额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依旧任重道远[1]。
温室气体统计 范围1 范围2 范围3

标题:深入探讨温室气体统计:从简到繁,逐层深入解析在当今的社会中,温室气体统计一直备受关注。
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温室气体的统计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简到繁,逐层深入,全面解析温室气体统计这一重要领域。
一、温室气体统计的基本概念我们来了解温室气体统计的基本概念。
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长波辐射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温室气体统计即是对这些气体在特定范围内的排放量和浓度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
确立了基本概念后,我们进入了对温室气体统计范围1的深入探讨。
二、温室气体统计范围1的分析在温室气体统计中,范围1是指直接来自于组织或机构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过程中的甲烷排放等。
在进行温室气体统计时,范围1的排放量必须被准确测算并记录,以便对温室气体的总量进行评估。
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研究温室气体统计的范围2。
三、温室气体统计范围2的详细解析范围2包括间接排放,即源自于所生产的消费物或服务而非直接由组织或机构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排放通常来自于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如电力和热能的生产。
在进行温室气体统计时,范围2的排放量也需要被准确估算和记录,以便全面评估温室气体的总体负荷。
我们将深入探讨温室气体统计的范围3。
四、温室气体统计范围3的深度剖析范围3是指组织或机构活动以外的间接排放,包括员工通勤、供应链中的排放等。
这些排放通常难以准确估算,但同样需要被纳入温室气体统计范围之内,以便对温室气体的整体影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在总结概述部分后,我们来谈一谈我对温室气体统计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温室气体统计,我个人认为应该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只有准确测算和记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也认为公众需要更多的参与和了解,共同努力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
2019年度温室气体GHG盘查表

R-404A
1 F111
19
员工洽公商务旅行
燃料 (汽油、柴油..等)
3 T1 1 1
20
员工自用通勤车辆
燃料 (汽油、柴油..等)
3 T1 1 1
21
租赁车
燃料 (汽油、柴油..等)
3T
自行评估 自行评估 自行评估 自行评估 自行评估 自行评估
第 2 页,共 2 页
原燃物料名称
燃料 (汽油、柴油..等)
燃料(燃料油)
范畴 别
排放 型式
CO2
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种类 CH4 N2O HFCs PFCs SF6
对应子窗体 NF3
3 T1 1 1
自行评估
3 F111
自行评估
备注
16
废弃物委外掩埋处理
CH4
3T
1
17
外购原物料运输
燃料 (汽油、柴油..等)
3T
1
18
冰箱/空调
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种类 CH4 N2O HFCs PFCs SF6
11
对应子(宿合+厨房)
液化石油气
1 E1 1 1
使用记录
3
天然气(锅炉)
天然气
1 P1 1 1
使用记录
4
机动叉车
柴油
1 T1 1 1
采购记录
5
公务车
汽油
1 T1 1 1
发票收据
6
运输车辆
柴油
1 T1 1 1
XXX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温室气体边界暨排放源鉴别表
组织边界: 厂区/宿舍 盘查单位: XXX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填表人:
填表日期: 盘查年份(公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序 排放 数据产生 温室气
号 类型
活动
体种类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排放源数 排放量 排放源数
(吨) KW.H量(用电(吨量))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CO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总量统计(吨)
164.07
173.33
176.94
179.34
169.79
152.02
146.70
127.73
120.62
78.93
70.22
67.80
合计/月平均
1627.49
135.6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排放源数 量
排放量 (吨)
1
间接排 放
生产生活 用电
CO2
2551415 109.49 耗2油382量821KG125.60 2632323 133.75 2709305 132.81 2539252 123.84 2196258 105.76 2108569 101.1427 1772525 83.42979 1686681 78.90496 1012265 43.35649 912005 38.07178 903325 37.61426
2
车辆使用 汽油
CO2
18938.2 40.83 每1月572人3.7数33.90 14623.4 26.52 13523.5 29.15
13231 28.52
13112 28.27
13025 28.08
12835 27.67
12642 27.25
11253 24.26
10423 22.47
9987 21.53
40
₂₂制冷剂逸散5源自(空调/冰柜 CCl F 0
制冷系统)
0.16 泄漏20量 0.08
0
0
0
耗油量KG
15
0.06
0
0
23
0.09
0
0
0
0.00
0
0
0
0.00
0
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6
发电机使 用柴油
3
化粪池
CH4
2587 13.60 充装261+7新购13(.75具)3160 16.61
3290 17.29
3315 17.42
3422 17.99
3325 17.48
3164 16.63
2752 14.46
2152 11.31
1842 9.68
1647 8.66
4
直接排 放
二氧化碳 灭火器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