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及意义

合集下载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趋势
自 18 世纪后半叶以来 ,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化发展时代。特 别是自 1850 年以来 , 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规模迅速扩大 ,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 急剧增加。 综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CO2 信息分析中心 (CDIAC) 、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 和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EIA) 的数据 [2-4], 自 1751 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 , 全球累积排放 了 1.16 万亿吨 CO2 ( 截止 2004 年 ) , 其中绝大多数的温室气体是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的第 二次工业革命后排放的 , 这一时期开始 (1850 年以来 ) 的累积排放量占 1751 年以来累积 排放量的 99.6% 。 1950 年以后全球 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 , 温室气 体排放量进入了一个更为快速的增 Á 长期 , 这一期间的温室气体累积排 放 量 占 1751 年 以 来 累 积 排 放 量 的 80.75% ( 图 1) 。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工业化程 度密切相关 , 发达国家对全球温室 气体浓度升高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 图 2) 。自 1850-2004 年 , 发达国家 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是发展中国家 的 3.95 倍 , 占 全 球 总 排 放 量 的 图 1 1751-2004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趋势 79.3% 。自 20 世纪中期的第三次技 Fig. 1 GHG emission trend of the world in 1751-2004 术革命开始 , 随着发展中 国 家 经 济 的 起 步 发 展 , 这 一 差 别 有 所 减 小 。 180 160 在 1900 年 , 发 达 国 家 的 温 室 气 体 Á 140
摘要: 温室气体排放的科学定量评价是建立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框架、确定各国合理的减排责 任、部署国际减排行动的基础。通过系统阐述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评价指 标 ( 国别排 放 指 标 、 人 均 排 放 指 标 、 GDP 排 放 指 标 和 国 际 贸 易 排 放 指 标 等 ) , 并 通 过 定 量 评 价 剖析这些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及其局限性。讨论了发展科学、公平和易于广泛接受的新评价指 标的可能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提出了 “ 工业化累积人均排放量”的新指标, 以客观定量评价世界各国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历史累积排放量的当代人均量。新指标的结果 显示, 英美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累积人均排放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 水平。还提出并讨论了人均单位 GDP 排放量、消费排放量、生存排放量等潜在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 全球变暖 ; 温室气体排放 ; 工业化累积人均排放量 ; 人均 GDP 排放量

CDM关于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

CDM关于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

CDM 关于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一、 标准煤的折算标准煤的定义: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kJ )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

计算方法:按照使用燃料的热值折算成标准煤。

计算公式如下:q q G ==使用标准标准使用燃料热值标准煤热值 式中:G 标准:折合成标准煤重量(公斤)q 使用:使用燃料热值(kJ/kg ),部分燃料热值列于表1 q 标准:标准煤热值(kJ/kg ),我国标准煤热值为29306 kJ/kg注:各燃料的热值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p287 页二、 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 1、电厂煤耗估算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选取2006 年全国新建的600MW 机组的最低供电煤耗的前30套机组加权平均值作为商业化最优效率的技术的近似估计,600MW 机组的供电煤耗估计为329.94 gce/kWh ,相当于供电效率37.28%。

燃机电厂(包括燃油与燃气)的商业化最优效率技术确定为200 MW 级联合循环,按2006 年燃机电厂的相关统计,并取实际供电效率最高的燃机电厂作为商业化最优效率的技术的近似估计,燃机电厂的供电煤耗(按热值折算)估计为252 gce/kWh ,相当于供电效率为48.81%。

电厂排放因子计算结果见表22、电网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1)、根据清洁能源机制(CDM )方法论中的规定,电网电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y y y OM OM BM BM EF w EF w EF =⨯+⨯式中:yEF :电网基准排放量 y OM EF :电量边际排放因子 yBM EF :容量边际排放因子OM w BMw :权重系数,默认值为0.5其中:y OM EF :电量边际排放因子定义为,服务于该电网系统的所有发电厂的按发电量加权平均的单位发电排放因子, 其中排除零或低运行成本的电厂(水电、地热、风电、低成本生物质、核电和太阳能发电)。

y BM EF :容量边际排放因子定义为,对选定的有代表性的一组最近建成的电厂, 可由5个最近建成的电厂为代表或以最近新建的发电机组的前20%为代表, 按其年发电量加权求平均的排放因子。

碳排放计算公式大全

碳排放计算公式大全

碳排放计算公式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碳排放计算是研究碳排放情况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碳排放的来源和数量,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碳排放计算的公式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碳排放计算公式。

一、碳排放计算公式个人碳排放量= 人均碳排放量× 个人生活年限人均碳排放量可以根据国际组织的数据进行参考,并结合个人的生活方式来进行调整。

个人生活年限则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

能源碳排放量= 能源消耗量× 单位能源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单位能源碳排放量则是指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

1. 制定碳排放减排计划:通过对碳排放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制定碳排放减排计划,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 评估碳排放减排效果:通过对碳排放量的计算,可以评估碳排放减排措施的效果,为下一步的减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客观评估碳排放水平:通过对碳排放量的计算,可以客观评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个人的碳排放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排工作。

4. 碳排放交易:通过对碳排放量的计算,可以指导碳排放交易的进行,促进碳市场的发展和碳交易的开展。

总结:碳排放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碳排放情况,制定有效的减排计划,保护环境。

不同的碳排放计算公式适用于不同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公式。

希望以上介绍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此文只是为了举例,具体公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二篇示例:碳排放计算公式大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碳排放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空间内释放到大气中的碳排放量,其中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多种气体。

为了有效监测和减少碳排放量,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计算碳排放量的公式。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概念、计算公式及换算

碳排放概念、计算公式及换算

碳排放宣传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

同时他还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摘要: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概念简述A carbon footprint is "the total set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caused by an organization, event, product or person." 碳足迹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

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表示。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

“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计算方法计算你的“碳足迹”[理念]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转变生活方式,放弃各种“高碳”生活,倡导“低碳”的生活。

[基本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可再生能源电力修正系数;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该飞机的单位客舱人均碳排放;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碳排放概念、计算公式及换算

碳排放概念、计算公式及换算

碳排放宣传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

同时他还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摘要: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概念简述A carbon footprint is "the total set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caused by an organization, event, product or person." 碳足迹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

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表示。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

“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计算方法计算你的“碳足迹”[理念]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转变生活方式,放弃各种“高碳”生活,倡导“低碳”的生活。

[基本公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可再生能源电力修正系数;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该飞机的单位客舱人均碳排放;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

计算碳排放量的基本知识1、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的土地利用划分标准《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做法指南》和《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将土地利用划分为6大类,即林地、农地、草地、湿地、居住地和其它土地,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地类内及其相互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

2、根据GDP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 GDP(换算成万元产值)×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折合为为2.46t。

0.6 t标准煤(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每吨标准煤排放CO2排放量。

2008举例:依据厦门市每年的经济规模,可测算出未来城市的CO2年,厦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0.02亿元,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折合为0.6 t标准煤(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每吨标准煤排放CO:为2.46 t,经计算可知, 2008年CO2:排放量为2245万t。

2005-2008年厦门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为年平均2.56%,而如果在此基础上乘以1.3的系数可达到3.35%,假定以此作为未来CO2排放的惯性发展模式,并且假定未来厦门GDP增长率按年14%的速度发展,2020年GDP总量将为2005年的7.14倍,而单位GDP能耗将降为2005年的60%,2020年C02排放总量可控制在2005年的4.28倍。

2020年,厦门单位GDP能耗可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单位GDP为0.39 t标煤/万元;C02排放总量控制在6 864万t。

3、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为:C=ΣiCi=ΣiEi/E×Ci/Ei×E/Y×Y/P×P (1)式中,C为碳排放量;Ci为i 种能源的碳排放量;E为一次能源的消费量;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P为人口。

从(1)可以分析4个影响碳排放量的变数为:能源结构因素Si=Ei/E,即i 种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份额;各类能源排放强度Fi=Ci/Ei,即消费单位i 种能源的碳排放量;能源效率因素I=E/Y,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因素R=Y/P。

iscc标准里ghg计算要求

iscc标准里ghg计算要求

iscc标准里ghg计算要求在ISCC标准中,GHG(温室气体)计算要求是指对生物质材料或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加工和供应链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规定。

GHG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生物质材料或生物质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程度,以便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生物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GHG计算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内容:1. 温室气体计算方法:GHG计算需要采用特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指南(IPCC)发布的计算指南,例如2006年的《排放因子手册》和2019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手册》。

这些指南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排放因子,用于确定不同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 数据收集和监测:GHG计算需要收集和监测相关数据,包括生物质材料或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和供应链信息,以及能源消耗和废弃物处理等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企业内部数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第三方认证机构验证的数据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正确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关重要。

3. 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GHG计算中的核心参考内容之一,用于将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转化为标准单位(例如CO2当量)。

排放因子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活动的性质和分类来确定,并应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数据。

例如,针对生物质燃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使用IPCC提供的标准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4. 清算范围:在进行GHG计算时,需要明确清算的范围和边界,即确定计算所涵盖的生产和供应链环节。

清算范围的确定涉及到界定活动中所有相关过程和排放源,以避免重复计算和遗漏。

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按照ISO 14064标准中的规定,将温室气体排放划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5. 报告和验证:GHG计算的结果需要进行报告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透明性和准确性。

报告可以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源的分布和重要性、清算范围等信息。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能源消耗量、能源效率提升、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

1.能源消耗量计算公式:能源消耗量=能源用量×能源单位成本其中,能源用量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的能源数量,如电力用量、石油用量等;能源单位成本是指单位能源的价格。

2.能源效率提升计算公式:能源效率提升率=(原能源消耗量-改进后能源消耗量)/原能源消耗量能源效率提升率表示能源消耗量通过技术改进或设备更新等手段降低的程度。

一般来说,能源效率提升率越高,节能效果就越好。

3.排放因子计算公式:排放因子=排放量/能源消耗量排放因子表示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关系。

不同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也不同,如燃煤排放因子高于天然气。

4.排放强度计算公式:排放强度=排放量/GDP排放强度表示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评估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

排放强度越低,代表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温室气体排放越少。

在实际的节能减排计算中,以上公式通常会结合具体的能源类型、行业和测量单位等因素进行修正和改进。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如能源转换效率、能源价格波动等。

因此,节能减排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助于评估各种节能措施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策略。

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节能减排计算公式,可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二氧化碳排放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燃料的活动数据 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 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 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
E过程=E熔剂+E电极+E原料
E
熔剂
44 E燃料 ADi EF = NCV FC ( CC OF ) i i i i i 12 i 1 i 1
n n
E燃料 ADi EFi NCVi FCi CCi OFi
E过程=E熔剂+E电极+E原料
E熔剂 Pi DXi EFi
E原料
M
i 1
n
i
EFi
为外购生铁、铁合金、直接还原铁等其它含碳原料消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含碳原料的购入量 第i种购入的含碳原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E电力=(AD购入电-AD输出电)×EF华中
消费的电力消费排放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的购入电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的外销电量 华中地区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华中地区0.5257)
tCO2/t
tCO2 t tCO2/t
tCO2 t tCO2/t
tCO2 MWh MWh
tCO2 GJ GJ tCO2/GJ GJ t ℃
GJ t kJ/kg
tCO2 t tCO2/t
E电极 P电极 EF电极
E原料 Mi EFi
E电力 AD购入电 AD输出电 EF华中
E热力 AD购入热 AD输出热 EF供热 AD热量 Maw Tw
AD蒸汽 Mast Enst
R固碳 AD固碳 EF固碳
44 E燃料 ADi EF = NCV FC ( CC OF ) i i i i i 12 i 1 i 1
E热力=(AD购入热-AD输出热)×EF供热 AD热量=Maw×(Tw-20)×4.1868×103 AD蒸汽=Mast×(Enst-83.74)×103
热力消费对应的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的购入热力 核算和报告期内的外销热力 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 热水的热量 热水的质量 热水的温度


n
P
i 1
i

DX
i
EF
i
熔剂(石灰石、白云石等)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粉剂的消耗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粉剂的平均纯度,% 第i种熔剂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E电极=P电极×EF电极
电极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电炉炼钢和精炼炉等消耗的电极量 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电极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蒸汽的热量 蒸汽的质量 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
R原料 AD固碳 EF 固碳
i 1
n
固碳产品隐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i种固碳产品的产量 第i种固碳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单位 tCO2 GJ tCO2/GJ GJ/t或GJ/104NM3 t或104NM3 tC/GJ
tCO2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