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动手做条龙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时间: 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3、学会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夸张变形龙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可拆装的龙造型一至两件、多种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各种废弃物、纸杯、剪刀、裁纸刀、笔、胶等。
五、教学过程:1、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龙的传人》。
师:龙的传人指的是谁呀?你、我、他吗?生:自古就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师:那你们了解关于龙的一些知识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条龙啊?生:了解一些,想。
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2、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那些与龙有关的活动吗?比如:(1).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
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
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
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东周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汩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3).龙风筝。
3、出示课件图片,讲解关于龙的舞龙、赛龙舟、龙风筝的一些知识。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设计

《大家动手做龙》课后反思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注重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动手制作立体造型的龙的形象力,课程设计从孩子身边的传统文化作为入手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分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侵入情感教育,表现艺术教育的人文特色。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示范式、范例借鉴式、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纸杯去实践完成作业练习。
通过图片了解不同材料的不同美感,拓展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认识。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通过视频,歌曲,导入激起、发学生学习意愿。
动手去拼一拼龙都是由那些动物组成的这个,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龙的组成,为后面动手制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延伸到中华民族的由来,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师示范扦插方法,学生直观感受,很好的解决了分工后组合的难度。
团队合作完成纸杯龙的制作,展示了合作精神,在实践中个别学生动手才能较差,无法在课堂上组合完成。
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下节课带来展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模板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a图腾崇拜是龙的起源b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与物品c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赛龙舟等等d立体构成知识2、过程方法:a以一个基本(纸杯、圆台形体)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状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b初步了解剪、刻、粘的方法c多种方法把龙头和龙身连接成整体d能够采用最佳的方法展示小组的作品3、情感培养:a进行爱国主义教育b培养动手能力c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d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e合理利用废弃物,爱护环境f强调竞争意识,激发创造精神二、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来,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四、教具准备:书、纸杯、剪刀、课件、范例、磁带、录音机。
五、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展示自己用纸杯做的龙的教具、龙的剪纸作品,并提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答:龙。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展示课件:龙的图片)就像屏幕上的这条龙一样,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那么大家仔细想一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这种动物呢?答:没有。
教师:可是在龙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其他动物的影子。
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说,在龙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哪些动物的特征呢?学生举手回答:头像骆驼、眼睛像乌龟、角像鹿角、鳞像鱼鳞、爪子像老鹰等等。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对。
由此可见,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它集威武雄健于一身,深受人民的喜爱。
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和龙有关?学生举手回答:赛龙舟、舞龙、二月二剃龙头、属相中的'龙、日用品上龙的图案等等。
教师:结合课件及黑板上的展示,说明龙的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讲解制作方法:教师:同学们在和老师一起了解了有关龙的相关知识后,一定也像自己动手做条龙,那么大家仔细看看老师讲台上放的这条龙是由什么做成的呢?答:纸杯。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1一、教材:龙的形象学生已十分熟悉,并在小学阶段描绘过,本节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
本课为设计应用课,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利用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所以教学目标我们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阐述有三点: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会夸张、变形龙的方法;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
3、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二、教法: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1.直观分析、比较法——课件简要归纳龙的造型特征和内涵。
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龙的制作首先要抓住龙的形象特征,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这一重点。
2.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所以投影仪——示范三种不同材料的龙的主要制作方法。
这三种龙从易到难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让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发挥、让程度低的同学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为设计应用课,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所以大量龙的图片留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在屏幕滚动播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以边参考边设计。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设计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课时:一课时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一、显性目标:1、了解龙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2、学会以一个基本形体纸杯或圆台型体为设计元素,制作工艺龙;二、隐性目标:1、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2、激发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研究龙的造型和结构特点,设计并制作工艺龙;2、感受龙的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1、龙头的造型及整条龙的气势和精神风貌的表现;2、在合作学习中注意每位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2)可拆装的龙造型一件3)制作工具2、学生准备:1)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2)准备一些以龙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和实物带到课堂,以备分析之用;3)一次性纸杯、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等制作工具;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教师提问:色彩的三元素是什么答:色相、明度、纯度教师再问:色彩的三原色什么答:红、黄、蓝导入:播放王力宏的龙的传人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歌曲的名字叫龙的传人教师再问:龙是什么样的现实生活中有这种动物吗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蛇,传说古人常遭蛇的袭击,束手无策,先是恐惧,后又神话,把它当做能免除一切灾难的灵物;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国龙;板书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二、探讨新知:1、龙文化: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龙的造型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和龙有关的事物呢请同学们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龙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做一个展示好不好学生展示回答,教师归纳演示课件1)玉龙—远古时期的龙造型2)青龙瓦当—建筑艺术中的龙造型3)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工艺美术中的龙造型4)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雕塑艺术中的龙造型5)舞龙—民俗活动中的龙造型6)龙纹剪纸、鞋垫—民间艺术中的龙造型学生欣赏中国不同艺术中的龙造型,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中丰富多彩的龙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中国民间还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民俗和竞技活动,如:元宵节点龙灯,扎草龙;还有北方广泛流传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可见龙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更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2、龙的形象:今天我们要制作一条龙,首先来研究龙的造型;教师提问:1)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了龙的形象通常说的“九似”指的是什么2)龙的造型分为那几个部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演示课件,欣赏、分析龙造型的图片我们的祖先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把各种动物的器官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中国龙的形象;龙的造型整体上是长长的、弯弯的;它和我们常见的动物一样,有头部、躯干、四肢及尾部四大部分;龙的九似是指头似驼,角似鹿,眼似龟,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龙的精神可以从这些方面体现:眼睛:睁大;嘴:张开;头:高高抬起;身体:弯曲;爪:伸出;尾巴:翘起;这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和精神;3、纸杯龙的制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纸杯龙的制作方法;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来,将老师做好的这条龙分解,找到制作龙的方法;1)龙头的制作方法强调写意夸张2)龙的身体和腿的插接方法边拆龙边展示,引导学生探讨3)龙尾的制作方法启发学生自我探究4)强调龙的支撑点和龙的精神的表现;学生拆卸教师范例,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步骤讲解龙的制作,把立体构成的知识贯穿于龙的制作过程中;三、学生实践:1、教师布置作业: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工艺龙;每个小组内有不同的分工,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哪些人做龙头,哪些人做龙身,哪些人做龙尾;看看哪个小组做的更漂亮,更有新意;2、学生积极讨论、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强调:注意龙头和龙身的衔接注意龙的精神的表现,如:眼睛睁大、嘴巴张开、尾巴翘起等注意龙身上的装饰四、作品展示、评价:教师挑选作业完成较好的小组到台前展示并陈述制作感受;1)学生间互评:2)教师评价:评价要点:能否根据讲解的构成知识在制作中进行手脑并用的制作;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发挥创造力;能否在制作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作品;下面找十位同学上来,排成一队,第一位同学把龙头举起来,后面的同学把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前面的同学慢慢蹲下,再慢慢站起,大家共同组成一条长长的中国龙;一边表演,一边播放龙的传人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龙文化,研究了龙的造型结构特点九似并以纸杯为例制作了工艺龙;在制作中感受了龙精神,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跟我一起读:“龙为华夏族,龙是华夏魂,我为龙后代,自有龙精神”六、宣布下课:板书设计:大家动手做条龙1、龙文化2、龙的造型特征九似3、龙的制作方法:剪刻、插接、粘贴。
《大家动手做条龙》示范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方案教材解析1.本课为设计•应用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内容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知识。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主,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以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同时还把“纸造型”的知识和方法也融合在这一课中,并结合废弃物的利用采用了课本中的纸杯,以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为教学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本课让学生学习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纸杯、其他废旧物品、可以利用的替代品或自制的材料,抓住龙的基本特征,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通过运用不同的设计材料,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创作和装饰龙的造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中国龙文化的丰富内涵。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龙形象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材料特点进行立体造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插接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真查找资料,积极参与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通过自学、欣赏、讨论、实际创作等方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动手制作一条龙的作业。
3.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龙文化的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和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和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掌握插接等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和制作一条立体的工艺龙。
教学难点立体工艺龙整体结构、造型的设计和气势、美感的创造。
教学环节一、导入猜谜:腾云驾雾上青天,呼风唤雨在人间;长长胡须鹿茸角,身披鳞甲最耀闪。
师提问:对于龙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被称为“龙的传人”,请问:为什么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师: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很敬仰龙,希望继承龙之精神。
大家动手做条龙美术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

大家动手做条龙美术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1、大家动手做条龙美术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家动手做条龙美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
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
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的重点: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解决重点的要点: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
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分小组讨论,通过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一)学习材料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龙的文化背景介绍。
2. 学习简单的纸龙制作技巧。
3. 小组合作完成纸龙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学会制作纸龙。
2. 教学难点:纸龙的制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龙文化相关资料、纸龙制作图纸、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各种龙的形象,引导学生讨论龙的起源和文化意义。
1.2 学生分享对龙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内容(10分钟)2.1 教师讲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
2.2 学生观看纸龙制作视频,学习制作技巧。
3. 动手制作(10分钟)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纸龙图纸。
3.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纸龙。
3.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5分钟)4.1 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纸龙,分享制作心得。
4.2 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最具创意、最具观赏性的纸龙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了解中国龙文化、提高动手能力等。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0分钟)6.1 教师展示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进行研究。
6.3 学生分享研究成果,介绍所选民间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七、课堂小结(5分钟)7.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龙的文化意义和纸龙制作的技巧。
7.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作业(家庭作业)8.1 学生完成纸龙制作图纸的复印,以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制作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