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彩画
论日本画对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 ] 毛 泽 东 书信 选 集 [ ] 北 京 :人 民 出版 社 ,9 3 4 M 18 :
1 6, 44 49, 63 3 1 -1 1 .
[ ] 泽 东 选 集 ( 珍 合 订 本 )M ] 京 : 民 出版 社 ,9 9 5毛 袖 [ . 北 人 16 :
[ ] 泽 东传 (8 3 9 9 [ ] 京 : 3毛 19 —14 )M . 北 中央 文 献 出版 社 ,99 19 :
1 —1 8 9.
其次 ,把传 统美德作 为共 产党员 和社会 主 义新 人 的道德标准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 , 特别 是 中国传统美德 是相 当赞许 和肯定 的 ,他经 常引用历 史上 的名 言来 比
50 0
[ ] 泽 东早 期 文 稿 [ ] 沙 : 南 出版 社 ,9 0 44 6毛 M . 长 湖 19 :6 . [ ] 泽 东早 期 文稿 [ ] 沙 : 南 出版 社 ,9 0 44 7毛 M . 长 湖 19 :7 .
或重于 泰山 , 或轻 于鸿毛 ” 共产党人 应该 “ , 大公无 私” , “ 己奉公” “ 克 ,毫不利 己, 门利人 ” “ 专 ,鞠躬尽瘁 , 死而后 已” 开展批评和 自我批评 , , 等等 。这些话许 多直接取 自 于历史文化古籍 , 的经过他用 现代语 言的改造 。 有
要 方 向之一 , 近年来一批工笔重彩 画家 为了建 立现代 中 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作 了不懈努力 , 使工 笔重彩 出现了蓬
勃 发展的新局面 。 日本重彩 画的发展 , 为中国画的发 展
创 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 具体体现在工笔 重彩 画在语 言形 式 的探索方面有 了全方位 的拓展 , 从而使古典 工笔 画向 现 代重彩画转型 。 现代工笔重彩 画由于受 H 绘画的影 本
[word格式]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辨析
![[word格式]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4bef30c1c708a1294a4411.png)
[word格式] 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辨析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辨析爱素圭青开充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辨析口王永刚摘要: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关系的模糊与辩论,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既定认知的挑战,它们都被用来概括工笔画.”工笔”是画法,相对于”意笔”;”重彩”是材料性质突出色彩效果;”岩彩”是材料的出处强调革命性. 正是这些彼此不同的艺术派别,风格与个性,建构着当代中国本土绘画最新的形态.关键词:工笔画重彩画岩彩画十年前的2001年4月的”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8月的”首届中国岩彩画展”,9月的”与世纪同行——20O1工笔重彩艺术精品展”曾密集登场.2011年4月18日,全国”第八届工笔画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又开展了,而”第六届中国岩彩画展”也将于今年的9月在杭州展出.近十年来,又有多少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的单项展和综合展呢?参展的画家们有谁能清楚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名称背后的区别呢?2003年严好好的《生旦净丑》在第二届中国画展上获得金奖,引发了《中国书画报》自2003年10月9日到2004年1月29日连续12期关于中国画的界定标准,品评标准和评审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龙瑞,严好好,徐先堂,陈传席,刘国辉,李宝林,王建梓,甘长霖,赵绪成,胡明哲,郑雅风,喻继高,周积寅,郭西元,位正中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以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的《中国画历史像一条麻绳要不断有新的麻和草续进去》文章为终结.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就这样纠结着,模糊着,发展着.在从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在理论上的探讨更是激烈,在”中国知网”的跨库检索中,关于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方面的论文有800多篇之巨.《美术》杂志在2002年第7期和第11期,分别登载了潘世勋的《”岩彩”作为画种的提法不妥》和胡明哲的《谈”岩彩”命名》两篇文章,就”岩彩”作为画种的名称展开讨论.同年6月,王天胜在一次访谈中提出:中国工笔画要想进一步发展,关键有这么几条:第一,要继续学习传统不能放弃,因为放弃传统,工笔画这个画种可能就要变体了,就不能称其为中国工笔画了.中国工笔画不是日本画或其他的什么画种,因为中国工笔画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个固定的画种,它必然受到一定的要求和规范的限制;第二,在此基础上借鉴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先进技术和艺术思想.同年8月,冯远在”首届中国岩彩画展”的序中谈道:着眼于复兴和推动中国当代岩彩画的发展,并拓宽,延伸其表现手法趋于现代化,需要发扬古代岩彩绘画勇于吸纳外来艺术精华的传统精神,发挥其融合东西方艺术表现手法的优势特性,结合当代审美观念来反映现实生活,推进岩彩画表现形态的现代化进程,才能44振兴中国的现代绘画.究竟什么是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它们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工笔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其最早的名称是”细画”.张彦远记述吴道子”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概括其特征为”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谓的”细画”,实际上就是自魏晋以来就已成熟的精细化的色彩绘画,它尚意重型,尽其精微,意境抒情,在经历了唐宋院画的辉煌与繁荣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整体衰微.”工笔画”作为一个规范的绘画品类概念,是在清乾隆时期才被正式提出.清代邵梅臣在《画耕偶录》中记载:”渲染始自王维,右承以前皆钩研法也.工笔用钩研颇难藏拙,老眼更非所宜……闰甫与余同岁,交亦最久.乙未八月六十生日,必欲以余工笔画为寿,不忍拂其意,勉强作此,历二十一日始成.”清代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论朱听泉:”凡工笔写意人物,花卉,巨幛小幅,靡不臻妙.”又论及张大林:”凡工笔,散笔,靡所不能.无分既胜,而用心亦良苦矣.”这时被多次运用的”工笔”概念是相对于”意笔”而言的,”工笔画”要比”工致画”和”工细画”更能与”写意画”相对应;”工笔”不仅能表现线条的特质,也同样能表达”色彩”的特征.晋唐时期成熟的人物画和青绿山水画,两宋时期强盛的白描,花鸟画和青绿山水画,元明清时期贫弱的勾染体山水画,花乌画和人物画等,都能在”工笔画”的概念下获得归宿.工笔又可分为工笔淡彩和工笔重彩,工笔重彩是指设色时以使用矿物色为主所绘制的风格工整细密的作品,是相对于设色时以使用透明植物质颜料为主的淡彩而言的.有史学家认为”工笔重彩”的名称来源于潘絮兹.1991年,潘絮兹在”第二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前言中写道:”工笔重彩画终于走出了低谷,初步走向了繁荣昌盛.”工笔重彩画与重彩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重彩画的发展史与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史是重叠的.薛永年在《重彩画及其语言》中写道: “新时期以来,在中日交流,当代壁画兴起,汉唐绘画出土的交互启发下,随着大国画意识的提出,重彩画在工笔画的复兴中重现生机,以淡化用线的,强化用色的没骨画为突破口,以矿物质颜料和代石色的更多开发与使用为致力点,重彩画的发展日渐兴旺.”重彩画是中华民族绘画的原发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观念更迭产生了不同的创作阐述与风格变化.我国古代最早的重彩壁画大约出自殷商时期,《说苑?反质篇》引《墨子》佚文云“殷纣时期?宫墙文画?,?锦绣被堂”…,可见殷商时曾创作过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庙堂壁画.我国最早关于工艺的专门着作《周礼?考工记》中所述的设色之工就有五种,”丹青”一词也出现于《周礼》中,”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丹青由最初的朱砂与石青颜料逐渐演变为我国绘画的代名词.”重彩”一词源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一章中,写有“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这里张彦远所记载的颜料通过研磨,熔炼,淘汰分出深浅,轻重;胶用漆姑汁煎炼,都作为重采(“采” 通”彩”),通过郁色后使用.清代张式在其《画谭》中提到”石青, 石绿,朱砂,谓之重色”.古人因矿物色色彩艳丽且具有覆盖性,而称之为”重彩”或”重色”.蒋采苹认为”重彩”是因矿物质颜料覆盖力强,与透明的植物质颜料形成对比,故称”重着色”.这种通过反复渲染,多重着色或者使用具有覆盖力的矿物色颜料绘制而成的具有浓重艳丽视觉效果的作品被称为重彩画.在”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理论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翟墨认为重彩画”把?工笔?摆脱开来,专门以?重彩?命名画种,这是一种革命,一种扩展,一种自由”,是传统工笔画的开放形态.重彩画又可分为传统工笔重彩和现代重彩,现代重彩将传统的工笔重彩方法与没骨画法,写意以及材料制作等现代绘画语言要素融合在一起,强化绘画的本体特质,更具视觉冲击力.现代重彩画注重作品的立意,强调作品的主题性,在取材和立意上更自由.传统意义上的”人物,山水,花鸟”分类边界已经不再清晰,内涵和外延更加开阔.岩彩画的兴起始于借鉴日本画风与材料的说法,最早见于熊文韵个展(1996中国美术馆)上胡明哲的文章《以岩彩为契机》.部分20世纪90年代留日回国的画家们打出”岩彩画”的旗帜,借助日本画的材料技法和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加入工笔重彩画的复兴运动.20世纪80年代留学日本,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归国的刘新华教授在其《勿忘民族性》一文中谈到岩彩是源于日本画对于石色的称谓.日本画称石色为”岩绘具”,”岩”是岩石,”绘具”是绘画色彩,绘色之意……”岩彩”与“石色”,”重彩”均为同样概念,都是岩石色彩之意,不可厚此薄彼.但是,在思想深层它反映了中国画家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是以中国画还是以日本画为母体的意图.黄宾虹说:”画学有民族性,为遗传性.”以”岩彩画”命名画种,在体现中国绘画的民族性上不够明确.2010年9月在广州的”东方色彩?中国意象中国岩彩画之学术理想研讨会”上,”岩彩画”是否应当被看成是一个新的画种,认同材料划分,强调材料技法及艺术语言自成一体;美术时空ARTEDUCAT1oNRESEARCH还是将”岩彩画”看做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跳出地域和文化以及材料和技法的限制,成为自由发展的艺术表现的命题,再一次被提出来.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清晰明确”岩彩画”精神的内核,即那些与传统文入画,工笔画,宗教壁画等传统绘画有明确承传关系的部分.近3O年的工笔画现代复兴之路,承载着现实与历史的碰撞,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矛盾,呈现出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和图式形态向现代转型的多种可能.当下工笔画所缺少的,是独立的,彼此真正不同的艺术派别,风格与个性,以及现实主义的厚重和对意境美的追求.重彩画从被文人画长期忽视的”色彩”出发,追寻中国绘画本真的意象语言,表现中国绘画情景与语言交融的独特审美.岩彩画的革命性丰富了工笔画的内涵,延伸了文人画的外延.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关系的模糊与辩论,是与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完全同步的一个文化现象,是当代国际文化大背景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解读的必然,是对中国传统绘画既定认知的挑战,是现代中国画中最具革命性的一部分,预示着2l世纪”中国画”发展的主要趋势,建构着中国本土绘画当代最新的形态.参考文献:[1]冯远.中国画如何界定如何评价——《中国书画报》关于第二届中国画展金奖作品的讨论.美术,2004(5).[2]潘世勋.”岩彩”作为画种的提法不妥.美术,2002(7).[3]胡明哲.谈”岩彩”命名.美术,2002(11).[4]陶宇.再创中国工笔画的新辉煌——王天胜访谈.东方艺术,2002 (6).[5]冯远等.首届中国岩彩画展?序——学术研究:继承,借鉴和创新——关于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文艺评论,2002(6).[6]何香久.丹青之约——中国工笔画艺术高层论坛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132.[7]薛永年.重彩画及其语言.美术观察,1998(7).[8]蒋采苹.蒋采苹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73.(作者单位: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编辑伍宝45。
【独家】浅析丁绍光工笔重彩画

浅析丁绍光工笔重彩画丁绍光先生是当今享誉世界画坛的华人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东方人的喜爱,也受到西方人的欢迎。
每一个欣赏者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鸣,被其深深感染,这和他长期研究东西方美术史,各民族色彩心理,色彩搭配原理以及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分不开。
他的作品深沉典雅、浓重悠远,造型富有装饰感,强调线条的运用。
色彩明快绚丽,饱和度高,能够瞬间抓住观赏者的心理,让其产生幸福、美好、神秘的美感。
究其原因,这和在作品中的色彩的独特运用分不开,富有个性特点的色彩搭配,配合独具风格的造型,他将这两者和谐统一在一起,这也许就是丁绍光先生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
本文从最基本的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三方面分别谈谈丁绍光先生工笔重彩画的用色特点。
1 色相是吸引欣赏者的第一要素色相,又叫做色彩的相貌,通俗地讲就是色彩给人的第一印象。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因相貌不同而构成色彩斑斓的世界。
“远观色,近观形”,色彩对一个物象非常重要,人眼的生理特点决定,人先感知色彩,后识别形状。
因此色彩对一个物体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人眼快速识别对象,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效应,影响人的情感。
丁绍光先生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曾经他的作品在日本展出时,有一位患者看到他的作品后,内心被深深感动,感觉立马恢复了健康。
虽然这说得过于夸张,也许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的确可以影响人的心情,当作品的形式美和色彩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会产生这种奇妙的效果。
每种色彩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每个国家和民族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同。
丁绍光先生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蓝色是一个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熟知的颜色,因为天空的色彩是蓝色的,占地球绝大多数面积的海洋是蓝色的,没有蓝色,人类简直无法生存。
所以在他的画作中,蓝色是他作品的主要支撑色彩。
通过蓝色渲染出来一种神秘悠远的意境,不同的蓝色营造出不同的作品氛围,有的给人以少女般天真无邪的浪漫,有的给人虔诚遥远的静谧,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设色问题研究

王英Wang Ying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文化馆 山东 临沂 276200Mengyin County Cultural Center, Linyi Shandong 276200摘 要:传统形式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其染色方式奉行“随类赋彩”的主题宗旨,发展到如今,当下工笔重彩花鸟画在应用色彩方面逐渐打破了这一定义,画家们使用通过新兴技术提取出来的矿物质色及其他许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色彩,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纹路特效。
本文结合中华传统绘画,谈论笔者创作时的探索与由此产生的拙见。
文中详细介绍了工笔重彩花鸟画创作过程,并阐述作品的创作理念,目的是为工笔重彩花鸟画找寻一种新的创作语言。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设色;创作语言Abstract: In traditional painting, the dyeing methods of heavy-color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in fine brushwork are all about the core concept of pursuing per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 Today's fine-brush and heavy-color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are all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and gradually break the "according to the class". The definition of "color",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mineral colors, green plant colors and many modern colors, create a variety of texture eff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talk about my humble opinions and explorations in my cre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the meticulousheavy-color flower-and-bird painting in detail, and expounds the creative concept of the work, so as to find a new creative language for the meticulous-colored flower-and-bird painting.Keywords :fine brushwork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coloring;creative language一、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概述1.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历史渊源中国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历代画家的艺术结晶代代相传,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富。
论现代重彩画的表现材料——金属材料的运用

金属 颜 料
历史 悠久 和较 为广泛 的,主要 是 由于佛 教传 人 ,宗教 兴盛而得到 发展 。同时战
乱频 繁 ,社会充满 悲苦和灾难 ,人 们厌 恶 战争 ,纷纷逃避 现实 ,寻求解脱 ,佛 教 因此兴盛 ,佛教 美术也得到发展 。同
特 的华 丽富贵之 美 ,这种独特的视 觉形 式不仅博取 历代画 家的青睐 ,也迎合现代人 的审美情趣 。随着重彩 画的复兴 ,金属颜 料 被 更广泛地应用 于画面,其表现技 法层 出不穷 ,本文 阐述金属颜料运 用于重彩 画 中的相 关技 法,并 总结前人 经验 ,更具体地说 明金属颜料 的性 质特征 ,力求表现 其在创作 画面中的最佳视 觉效果 。
彩。所用 的色彩并 非胶所调 ,而是用鸡
棉 布为依托材 料 ,且常用金粉 和石色作 佛像 及菩萨 。绘制 唐卡 的方法可 能在宋
以前 即由印度传人 当时 的吐蕃和我 国。
蛋 清加两倍水调 制的颜色 。待颜色 到八
成 干时 ,用 自制 不同粗细 的竹签 ,根 据
花纹所 需之线条 , 用竹签将线条拨 出来 。
寿尚慕廖 步后 ”都变成了阳去。 ( 6)阴 入 ( k t 一 、一 ):普 通 话 第
一
ig的 变 音 : 大 多 数 变 成 前 鼻 音 n
i,如 “ 明凌经应 丁邢 井宁景幸荆”。 n 平
eg的 变 音 :大 多 数 变 成 前 鼻 音 n e ,如 “ n 郑腾 成邓程耿 曾” ;少数变成 了前鼻音 a ,如 “ n 彭孟盛冷 ”;还有些 变成 了另一个 后鼻 音 o g n ,如 “ 凤封 冯 蓬蒙丰翁 ”。
于生命 力强 的艺术来说 ,每一 次重新关
当代岩彩画的发展与推广的新途径——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新形式

当代岩彩画的发展与推广的新途径——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新形式□雷艳玲摘要:该文探讨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岩彩为基础的综合材料绘画与数字绘画的结合,以期更好地将岩彩画推向大众。
关键词:岩彩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绘画岩彩画源于中国,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先民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洞窟壁画上,推动了传统矿物色绘画这一从自然中取色的画种的发展。
之后,这一画种不断发展,并影响了日本的绘画艺术。
20世纪8年代,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一些艺术家根据这一画种的材质将其命名为岩彩,推动岩彩画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复兴。
但在绘画史上经历了断层的岩彩画,在中国被部分人视为新兴画种。
笔者认为,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岩彩画发展应具有新的形式,使其能快速地拓展影响力,以推动岩彩画这一古老又优美的绘画形式在当代得到进一步传播。
一、岩彩画简介1定义画种的分类主要依据绘画使用的材料和绘画技术、绘画的题材内容和作品形式。
20世纪8年代,中国艺术家王雄飞及其友人以绘画使用的材料和绘画技术为基准,将矿物质颜料称为岩彩,岩彩画的概念就此产生。
2.岩彩画的魅力近代岩彩主要包含天然矿物色和近年来因发展岩彩画而衍生出的人造新岩和水干色。
岩彩画的魅力主要来自材质的运用,不同大小颗粒叠色后底层的若隐若现。
岩彩画以胶为黏合剂调和材质,是绘制在麻纸、绢、金属、生宣等材料上的绘画。
现代人的审美主要偏向于质感和色彩,岩彩画如沙子般的肌理之美,如宝石一般晶莹剔透的色彩,结合金箔、银箔的华丽与折射感,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这进一步推动了岩彩画的发展二、岩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绘画的起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主要为岩画、陶瓷器纹饰、玉器纹饰、青铜器纹饰、服饰、砖瓦石画像、漆绘、壁画、卷轴画等形式。
而大部分的艺术品制作是用有色土为颜料涂绘的。
因此,从绘画材料上看,中国绘画的起源与中国岩彩绘画有直接关系。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岩彩画发展至顶峰,以其千年不褪色的稳定性向人们展示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风光(图1)。
日本“冷军”画少女人体,野性妖娆,性感逼真!

⽇本“冷军”画少⼥⼈体,野性妖娆,性感逼真!⽇本艺术家Osamu Obi(⼩尾修)⼩尾修(Osamu Obi),他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学。
1965年9⽉4⽇⽣于⽇本神奈川县的⽇本画家。
1988年毕业于Musashino艺术⼤学,他的作品主要是肖像⼈像作品为主,和描绘⼈物的细节和情感。
他⽬前在同⼀所⼤学的讲师,他参加过多次不同的艺术展览,并多次获奖。
⼩尾修画的⼤多是少⼥每⼀个美⼥的眼神精髓都刻画出来了这不得不让⼈感叹⼩尾修的这种⼯匠精神笔下的美⼥任何⾓度⽆死⾓的美许多⽹友为他的画技纷纷感叹真的跟冷军有得⼀拼!“⼩尾休”⽐中国的油画⼤师“冷军”⼩两岁他同样是从九⼗年代初期开始在画坛崛起与冷军的发展路程⾮常相似不管是绘画风格还是绘画的⼿段都和冷军有着共同之处,都是以写实油画为主⼩尾修的作品⼈体油画则是为了展现⼈物的某⼀个姿态⼤多也都是画少⼥⼈体画但⽐冷军的画作更加开放⼤胆⽐如上图中,画室中⼀位少⼥在沙发上躺着看向光源之处,也便是窗外在⼩尾修的作品中,他以及其普通的场景展现出不同少⼥不同的天性,或忧郁,或开放他的油画真正的达到了纤毫毕现,细腻逼真!是⽇本画坛的中坚⼒量在⽇本的油画艺术界有着⾮常⾼的影响⼒同时⼩尾休被认为是⽇本写实油画可以与冷军抗衡的画家社会对他的评价⾮常⾼根根发丝清晰可见每⼀丝⼀毫,仿佛在呼吸、颤动作品达到了似真⾮真的效果美⼥裸体,体态妖娆,婀娜多姿画家把肌肤刻画得珠光般柔亮光润有时头发蓬松,眉宇间散发青春风韵有时⼜天真未泯⽽健康成熟散发着⼀种野性的单纯丝丝⼊扣他是⼀位油画魔法师⼀⽣只爱这⼀件事⼩尾修,⼤概在亚洲超写实绘画领域⾥⾯他的⼤名也是覆盖⽇本全岛了2017年,他将《沉默之声》步骤图分享在Facebook上3天内收获了超过87000的粉丝《沉默之声》作画过程,让⼈过⽬难忘▼他的作品很耐看若隐若现还看到⼀丝丝笔触相信很多⼈跟⼩编⼀样被他的作品给惊艳到了神态⾃如的表情,特别是他画的美⼥更是把细节刻画到极致可能⼤家很疑惑,画家⽤什么技法绘制?原来他的这种⽅法叫做油画透明罩染技法他的题材和国内画家相近,但透明罩染技法的视频,国内少见。
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的比较及二者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研究

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的比较及二者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的比较及二者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状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史料资料法等方法,通过从历史演变、绘画材料、造形方式、绘画语言等角度,结合对当今中国在岩彩画和工笔重彩画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及其代表画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岩彩画和工笔重彩画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它们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岩彩画;工笔重彩画;比较;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岩彩画”一词反复被提及,并在中国逐渐呈现较热的趋势,人们对于岩彩画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画者将其作为自己艺术的呈现方式来进行创作,有更多的艺术院校或艺术社会机构开设了岩彩画课程。
但伴随在岩彩画身边的争议并没有消失。
解释清楚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并且对当今美术创作及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的概念“岩彩画”是20世纪末出现在中国美术界的一个新的绘画概念。
中国岩彩绘画的名称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老师提出的,她以创作媒材的角度为其命名:“被拓展的传统矿物色”为“岩彩”;相关的作品为“岩彩画”。
岩彩绘画是把彩色的岩石研磨成粗细不同的颗粒,用胶调和,涂绘在纸、布、木板、墙壁、金属等物体上的平面绘画。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工整细腻,施以重色的中国画。
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画面艳丽华贵,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每遍施以薄色,层层加深,使得画面色彩沉着、厚重。
多使用绢布、熟宣进行绘制。
二、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的来源岩彩画与工笔重彩画在中国早期的发展属于一脉相承,但是后期发展产生了分割。
所以导致二者来源各异,工笔重彩画主要出自卷轴,体现出的是含蓄、雅致的一面;岩彩画主要源自壁画,体现壁画风侵雨蚀、烟熏火燎等自然的破坏因素所带来的色变、破损颜色多变的表现性一面。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岩彩绘画据考察证实世界上最早的绘画艺术基本都是由岩彩颜料绘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表示出“日本画”的形成过程中,当时社会形态的变革起了极大的作用。
明治维新的宪法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武士的幕府和大名的封建割据,实现了四民平等都对日本画表现形态的综合变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走向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岩彩画
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社会全球化的进度加剧,后现代思潮的凸现,给立足于东亚文化背景上的现代重彩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笔者在此向做一些分析研究,探讨在新世纪里现代岩彩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1.立足于国际性的现代岩石彩画的定位
追溯古典重彩画的渊源,是南亚大陆的印度佛教壁画,甚至于还要涉及与键陀罗艺术相关联的古希腊、罗马和波斯的壁画艺术。
它曾流传于土耳其、叙利亚等西亚诸国和阿富汗等中亚各国,并借助于横跨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伴随着佛教的东渐,经古代安息、大月氏、唐居、于等西域古国到达吐鲁番和唐王朝,随后又继续随佛教向东到达高丽和日本。
得益于当时作为国际文化的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形成了阿陀、克孜尔、敦煌和法隆寺等折射着各国各族文化光彩的岩彩壁画艺术。
它既有东亚文化的共性,又有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时,不同程度的融会了当地本土的文化与审美意识,呈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征和表现特点。
因此,可以说自古以来岩彩画就具有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的特性。
明治维新和二次大战后,重彩画在日本获得了一次比一次更为迅速的发展,并接纳西方当代绘画的诸多造型要素,在保持东方传统式的画材和表现特性的同时,有一些前卫的制作方式已具有公认的现代绘画的特点。
在当今后现代主义凸现的时代,摒弃以欧美文化为中心,强调各种本土文化都具有自身的不同替代价值,提倡多元文化的国际理解理念已经成为潮流,它的兴起和扩展是和信息社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行和发展的,因此,作为具有跨文化背景和异文化诸多因子的现代岩彩画,它既有表现语汇的国际化兼容性,又有本土文化强烈的色彩,相信在后现代的今天,只要各国的岩彩画关注当代的审美特点和表现出自身本土文化的特质,就必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就现代重彩画采用的矿物色、胶而言,由于岩彩画面所具有的闪闪发光的迷人魅力,往往给作者带来了一种麻醉药般的陶醉感,以致于容易产生误入局部,忘却整体的效果。
于油画相比,矿物色由于自身媒材的特殊关系,调色性较弱,倘若按照自然主义的描绘方法缺乏某种色彩描绘就难以进行。
所以对画家必须有相关的随类赋彩变通要求。
但是,由于岩彩和水在画面的流动。
并国定在表面上呈屋漏痕状的粗细颗粒,使这种自然的画面肌理具有某种材质感的触觉效果,倘若提升和这种材质直接对话的性质,在描写对象的同时又在画面营造联系主题的材质肌理变化的新的造形要素,就会使人感受到一种迷人的艺术魅力,采用这种手法的现代岩彩画,常常给世人留下唯美主义的印象,恐怕也是其精巧地运用了材质的对比美感效果的缘故吧。
然而,这种迷人的材质感,是源于东亚佛教壁画的系统,自然朴实,具有东方人文的精神。
但是,今天的现代日本画和中国、韩国的一些岩彩画,由于已吸取了西洋绘画中的部分造型要素精华,融入了当代各国社会平民的人文精神、审美索求与传统的文人画(封建士大夫特权阶段绘画的延续)的意趣已大相径庭了。
此外,现代岩彩画的材质触觉感,与现代艺术的视觉审美特点一一强调新的自然材质的视觉经验有许多共同点。
而这些材料:岩彩、金属箔等,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各国已有数千年悠久的使用岁月。
可以说,现代重彩画它既是国际的,又是体现东亚各国文化价值的,并具有当代后现代环境下凸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