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pdf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pdf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2. 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3. 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读写方法;4. 利用数轴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正确地读写算式。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以及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数轴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现象,如购物时找零、计算班级人数等,引发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
2. 讲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通过数轴模型,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3. 示例讲解:以一道具体的加法或减法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思考和操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老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
5. 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读写方法:教学生如何正确地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2. 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3. 加法和减法算式的读写方法;4. 利用数轴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10个200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 请列出5个200以内的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PPT、教学板书、教具(小贴纸、计算器)学生:练习册、铅笔、橡皮擦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问题:小明有5支铅笔,他又买来了8支铅笔,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
2.让学生报出答案,并进行讨论。
3.教师用小贴纸将8支铅笔粘在教学板上,然后再拿出5支铅笔粘在教学板上,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4.学生回答:13支。
5.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可以利用加法来计算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Step 2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通过类似的问题引入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加法的符号。
2.教师通过小贴纸和计算器等教具进行示范讲解,详细解释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尝试在练习册上解答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教师逐一点评和指导。
4.学生再次尝试解答加法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Step 3 加法练习(25分钟)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加法练习。
2.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加法题目,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3.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相互协作,完成加法的计算,然后计算出答案并互相核对。
4.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Step 4 引入减法(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入减法的概念。
2.以小组形式进行减法问题的解答。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想一想如何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4.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的符号表示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进行示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的加法运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借一当十。
2. 万以内的减法运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借一当十,退一作十。
3.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2.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过程,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运算。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讲解加法运算:讲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
3. 讲解减法运算:讲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
4. 练习加减法运算: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加减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即兴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当场计算,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熟悉程度和计算速度。
3.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竞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题目最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
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一)复习旧知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的加法运算:将两个万以内的数相加,得出结果。
2. 万以内的减法运算:从万以内的数中减去一个数,得出结果。
3. 进位与退位的理解: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在实际运算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讲解与演示: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分组讨论解题方法。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案剩余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即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正确率。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如小球、水果等,用于直观演示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图片:如数字卡片、算术题图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教学软件:如电子白板、教学课件等,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进行直观演示和课堂练习。
2. 第3-4周: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范文(三篇)小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
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方面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安排两位数加两位数………………………………… 1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根据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万以内的加法计算法则及应用。
2.万以内的减法计算法则及应用。
3.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千以内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讲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强调计算法则的重点和难点。
4.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重点内容:加法计算法则、减法计算法则、混合运算3.示例: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计算过程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针对全体学生,巩固计算法则。
2.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3.思考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3.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4.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关于购物找零的小故事,让学生回顾千以内加减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7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1、板演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口算6+8+2= 5+7+9= 3+7+5= 6+7+4=1+4+9= 3+5+5= 4+8+6= 8+9+2=8+7= 7+6= 5+8= 4+6=9+5= 7+5= 3+8= 4+7=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4、小结引出新课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1)出示袋子图(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3)教计算方法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2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连续进位加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基础训练口算:9+6=5+5=6+8=8+6+1=8+2+1=6+5+1=笔算:求36与4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思考: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2.导入新课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二、教学例11.学生尝试 (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先加哪一部分,你是怎样想的?预设: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2.教师小结: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4.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5.独立完成计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6.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7.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 85+68 5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指名板演)2、口算:600+800 900+100 1000+1003、估算:599+800 900+101 989+112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3.巩固发展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预设: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4.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课本第19页1.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2.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3.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4.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5.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80-7=35-8=63-4=26-7=42-5=43-6=32-9=65-9=2.竖式计算。
(学生板演)54-21=79-37=65-2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 教学例题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预设: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并指名板演,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思考: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 教学例题2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后小结: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师:哪一位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预设: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小结: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
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第五课时教学内容: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78=80-()87=()-()99=()-()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574+200 453-300 456+198725+79 748-97 356-299女生组:574+200 453-300 456+200-2725+80-1 748-100+3 356-300+1预设: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
(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3.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一)教学加法的简便计算1.出示例1:113+59(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13+59= 113+60-1=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
过渡: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出示例2:276 +98(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76+98=()(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276+97 = 276+100-3 = 373(4)为什么减去3?板书:多加3要减3。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4.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156+87=156+90 ○□=□74+198=74+200 ○□=□5.过渡: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二)教学减法的简便计算1.出示例3:165-97(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2)想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多减3要加3)(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
165-97=165-100+3=68(4)如果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师板书:多减2要加2 多减1要加1(5)想:165-100+1=165-()(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三)看书质疑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二、巩固练习1. 填空:例:+89看作(加90减1)+198看作()-97看作()2. 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a:126+68=126+70-2b:98+67=67+100-2c:253-99=253-100-13. 想一想、填一填276+()=276+200-3435-()=435-300+2197+98 98+299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加法与减法简便算法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