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率 约 8 , 因 1型为 4 45 _ 。 由于 HC 具 成 , 却 有 很 高 同 源性 ( O 基 O 0 1 ] V 但 同源性 ≥ 9 ) HC 变 异 5 的 V 有 高度 遗传 异 质 性 , 因 型众 多 , 个 患 者 都 代 表 着 株 群 体 , 为 HC 准种 。 基 每 称 基 因组 分 为 1 495 0 t V 3个 区域 : 非 编码 区( TR) 编码 区( F 及 3 非 5 5N 、 OR )
HC 基 因分型 系统 V
重要 原 因 。最 高侵染 率 可达 6 ~9 , O O 主要 发现 在
直接 、 复地 经 皮 肤 感 染 的人 群 中 , 血 友 病 患 者 和 反 如 静脉 注射 吸毒 者 。据统 计 , 丙型肝 炎 患者 中约 6 转 O 为慢性 肝 炎 , 中 又有 2 的患者 转 为肝 硬化 或肝 细 其 O 胞癌 。 目前 , HC 预 防和 治疗 还 没有 十分 有 效 的 对 V 方 法 。而不 同基 因型 与 HC 感 染后 的病 情 变化 以及 V 干 扰素 的疗效 有一 定相 关 性 。已证 明 HC 的基 因 型 V 能影 响抗 病毒 治 疗 的 效果 , 感染 HC 基 因 1型或 基 V 因 4型 的患 者 对 使 用 干 扰 素 和 病 毒 唑 ( 氮 唑 核 苷 , 三 r a i n 的标准 治 疗反应 较差 , i vr ) b i 至少 需 延 长治 疗期 一 年, 而且 感染 基 因 1型和基 因 4型 的患 者 比其 他基 因 型者能 更快 地 发 展 成 慢 性 肝 病 。最 近 发 现 一 种 新 的 化 合 物—— P G 干扰 素 ( 乙二 醇 化 的 干扰 素 a 2 , E 一 聚 a p g ltditreo — a P G— treo ) 合 病 毒 e yae — efrna2 , E i efr n 结 n n 唑治疗 感染基 因 2型 和基 因 3型 的患 者 , 维 持 反应 其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NS5b研究进展

性 的证 实 , 了解 病 毒 的复 制 及 开 发 抑 制 该 酶 活 性 对
相 当保 守 , 而包 膜 蛋 白基 因 E 和 E l 2变 异最 大 , 有 含 高变 区 ; 因 c和 N 2~N 5的变异 程 度 介 于两 者 之 基 S S
基 因 的变 异 与 病 情 及 干 扰 素 疗 效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变 异 较 大者 常 出 现 明显 的临 床 表 现 , 干 扰 素 治 疗 可 且
能 趋 于失 败 ll 。 8
3N 5 . s b与基 因分 型
性的发挥有 重要的作用 , 突变将使 R P ̄ 其 D d 活性 消
功 能 区 基 序 ( L) 与 N 5 u工 , Sb蛋 白的 溶 解 性 显 著 相 关 , 发 现 MS 可提 高 N 5 还 Sb的 R P活性 , 2 DR Mn 可
部 分恢 复其 活性 , Z 2 抑 制 其 活性 。 而 n 则
2N S . S b的 变异 及 与 干扰 素治 疗
近年 ,o e 等 -也 证 实 , 于 缺 失 突 变 而 缺 Tm i 6 J 由
C端 疏水 区 的 N 5 S b蛋 白 的 溶 解 性 明 显 增 加 。进 一 步 研 究发 现 , 缺 失 区含 有 一 个 由 4 a组 成 的 疏 水 该 a
作一 综 述 。
1N S . S b的位 置 及功 能
失 , R A结 合 活性 仍 然 存 在 。表 明 结合 位 点 与 酶 但 N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痘学分避
生墨 旦箜 鲞蔓
丙 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 因 N 5 S b研 究 进 展
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第48卷 第5期2012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GDAO UNIVERSITATISVol.48,No.5October 2012[收稿日期]2012-04-12; [修订日期]2012-08-09[基金项目]青岛市卫生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0WSZD08)[作者简介]黄艳秋(1979-),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史昌河(1963-),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黄艳秋,史昌河(青岛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
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较高的复制率及变异率,在人体内呈准种分布。
目前根据Simmonds命名系统可将其分为6个基因型。
HCV基因分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病毒载量、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特别在抗病毒治疗方面,HCV基因分型是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预测抗病毒疗效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肝炎,丙型;基因分型;综述[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4488(2012)05-0468-03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病原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可引起肝脏急、慢性炎症,极少数发展为重症肝炎。
输血及血制品曾是丙型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但近年来,随着筛查方法的改进,此种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目前注射、器官移植、血液透析、性传播及母婴传播亦较常见。
人类对HCV普遍易感,而且感染后高达80%的病人转为慢性感染,如果不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抗病毒治疗,有相当比例的病人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
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全球感染率为3%,因此全世界约有1.7亿人曾感染过HCV[1],但各国的感染率不尽相同,我国HCV感染率约为3.2%,属于高流行区。
哈尔滨市丙肝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哈尔滨市丙肝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分型哈尔滨市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得到病毒的基因型并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158例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成功扩增core片段139例,扩增成功率为87.97%。
在139例片段中,HCV 1a型8例,占5.76%;HCV lb型67例,占48.20%;HCV 2a型42例,占30.22%;HCV 3a型11例,占7.91%;HCV 3b型5例,占3.60%;HCV 6a型6例,占4.32%。
结论哈尔滨市HCV基因型主要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与中国其他地区HCV基因型的分布比较一致。
【关键词】:RT-PCR;丙型肝炎病毒;测序;基因分型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Gene Classification in Harbin 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genotyping of hepatitis C virus(HCV)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in Harbin. Methods The serum samples of 158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for study, and were amplified using the rever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andpurified for sequencing analysis. Sequencing results and reference sequenc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phylogenetic tree to obtain the genotype of the virus and analyze it. Results in 158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139 cases of core fragment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87.97 %. Of the 139 cases, 8 were HCV 1A, accounting for 5.76 %; 67 cases of HCVlb type, accounting for 48.20 %; 42 cases of HCV2a, accounting for 30.22 %; 11 cases of HCV3a, accounting for 7.91 %; 5 cases of HCV3b, accounting for 3.60 %; 6 cases of HCV6a, accounting for 4.32% Conclusion The genotype of HCV in Harbin is mainly type 1B, followed by type 2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CV genotype in other parts of China.[Keywords]: RT-PCR; Hepatitis C virus; Sequencing; Gene typing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肝炎类型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菌。
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疗法

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疗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
长期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幸运的是,近年来,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1.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是近年来丙型肝炎治疗的重大突破。
与传统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相比,DAAs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
DAAs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不同基因型的差异丙型肝炎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药物。
例如,对于基因型1的患者,苏巴韦和阿巴韦韦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而对于基因型3的患者,达卡他韦和阿索帕韦是更有效的选择。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准确确定患者的基因型是非常重要的。
3.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基因型、病毒载量、肝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个体化治疗在丙型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相关指标的评估,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
4. 新疗法的出现除了传统的DAAs,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疗法。
例如,RNA干扰疗法可以通过靶向病毒基因组的RNA分子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疫苗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疫苗接种可以预防丙型肝炎的感染,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迅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以及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药物的研发,使得治愈丙型肝炎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时,个体化治疗和新疗法的不断发展也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们仍需持续努力,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系统进化树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

论
善 ・
J eR , r0 , 11 o d eA 1V . . 性 丙 型 肝 炎 患 者 HC 基 因分 型 V
王 美霞 徐 斌 段 瑾 金 铭
摘
要 目的 了解 浙 江 省慢 性丙 型 肝 炎 患 者 HC V基 因 型 分 布 情 况 。方 法 参 考 O n h o的 分 型 方 法 , 用 巢 式 R 采 T—P R C
2a g n t pe e o y s— ba e s d, mu tp e g o y e O— e s i ha a t rs i li l en t p s C xitng c r c e itc. Ke y wor He tts v r s; y ds pa ii iu C t pe; n t pe; l g ne i r e Ge o y Po y e tc t e
Re ut HCV RN p st ert s5 % ( 3c ss n6 eu .Ge oy e1 2 3 , ba d6 xse nte3 eu a ls a sl s A oiv aewa 5 i 3 ae )i 0 srms n tp b,a,a 3 n aeitdi h 3s rm smpe , —
q n e e er d t ue c d r f r e o Ohn t d The c o d s qu n e r h n b a t d a d g n t p d by u i g Cl s a w a e n po y e e i r e. o S me ho . l ne e e c s we e t e l s e n e o y c s n u t l b s d o l g n tc te
P lg nt e ayi o V Geoy ei hj n rvn e Wa g Mexa, n, a n,i ig Be ig Y u nHoptl oye ei TreAn ls f c s HC n tp nZ ei gP o ic. a n ii XuBi Du n f JnM n . in o a si , i j a
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丙肝病毒(HCV)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
HCV目前已知有7种基因型和数百个亚型,这些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均。
在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中,HCV的分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一、HCV基因分型的意义HC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密切相关。
由于HCV的基因型和亚型分布不均,不同的基因型和亚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所不同。
因此,HCV的基因分型对于合理治疗和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此外,基因分型也对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HCV基因分型研究方法1、序列比对法序列比对法是基于先前已知HCV序列,通过测序分析新的HCV标本,比对其序列的方法。
将新序列与已知序列比对后,可以判断其基因型和亚型。
2、基于引物的多重PCR法PCR技术能够扩增HCV基因组,通过设计一系列引物扩增不同区域的基因序列,从而得到标本中的基因组序列。
此方法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分型方法之一。
3、序列共有分析法序列共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HCV基因组序列共有区域的分型方法,可以将不同基因型和亚型的序列分别分到足够的统计学群体中,判断其分类归属。
三、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各地区的HCV基因分型和亚型分布存在差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知的HCV基因型有1-7型,其中以1、2、3型最为常见。
众所周知,1b型与肝癌的关联度最高,且对标准干扰素基础治疗的反应最不理想。
然而,亚型的分布更加细致,目前已知的HCV亚型达数百种之多。
四、HCV基因分型对治疗的影响HCV感染后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药物的抗病毒治疗。
不同基因型对于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1型HCV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而2、3型HCV的治疗响应相对较高。
此外,HCV基因型的分型也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有关。
总之,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是进行丙肝治疗和疫苗研发的前提,对研究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学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C we r e e n r o l l e d a n d s u b j e c t e d t o s t a n d a r d r e g i me n o f r i b a v i r i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p e g y l a t e d i n t e r f e r o n d 一 2 a . Re a l — t i m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p o l y m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 P CR) wa s p e r f o r me d t o c o n d u c t HCV- RN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g e n e s e q u e n c i n g
关键词 : 肝 炎病 毒 , 丙型 ; 基 因型; 利 巴 韦林 ; 干扰 素 ; 治 疗 结 果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1 . 0 l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1 - 2 8 2 3 — 0 2
( S V R) 。结 果 1 7 9例 丙 型 肝 炎 患 者 中 , HC V 1 b型 占 7 9 . 3 , HC V 2 a型 占 8 . 4 , HC V 3 b型 占 5 . 0 , HC V 6 a型 占 2 . 2 ,
HC V I b 、 2 a混 合 型 占 1 . 1 , 其他 型 占 4 . 0 。 HC V 2 a型 患 者 获 得 S VR 率 明 显 高 于 HC V l b型,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f 一 4 . 9 5 6 , P一0 . 0 2 6 ) 。结 论 该 院 HC V 基 因型 主 要 为 HC V 1 b和 Hc V 2 a型 , Hc V 1 b型 患者 对 标 准 治疗 方 案 的疗 效 较 2 a型 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感染肝炎常见的一种病毒,目前其分为6型,其亚型已经超过100个,由于其复制依赖的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易发生突变,这也是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分型的基础。
其分型的命名因为采取的标准及使用的分析方法不一样也有不同的命名系统。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检测方法很多,但是不简便经济,而且其与丙型肝炎有很大的关系。
标签: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进展研究在如今生活中,除了乙肝是常见肝病外,丙肝患者的比例越来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丙肝的感染途径不了解,未对丙肝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①输血及血制品,尤其是反复输血及使用血制品者,据统计,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
②不正规注射。
③伤口未护理。
④性接触。
⑤母婴传播。
在这几种传播途径中,①④⑤最易感染丙肝。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以免感染丙肝。
1 HCV的结构
HCV的RNA大约有9500-10000bp组成,其5′非编码区有319-341bp,3′非编码区有27- 55bp。
在5′非编码区下有一开放阅读框(ORF),其基因排列顺序为5’C-E1-E2-p7-NS2-NS3-NS4-NS5-3,能编码多聚蛋白前体(一长3014个的氨基酸)。
经宿主细胞及自身蛋白酶作用可裂解成三种结构蛋白,其分别为核心蛋白、糖蛋白、非结构蛋白三种。
HCV基因标记有很多种,如GP72,其基因标记为E2/NS1。
其糖蛋白能产生抗HCV的中和作用。
还有NS2、NS3、NS4等基因标记。
NS2和NS4的功能可能与细胞膜紧密结合在一起。
NS3参与解旋HCV-RNA 分子,具有螺旋酶活性,以辅助RNA复制,NS5参与HCV基因组复制,依赖于RNA的聚合酶活性。
2 HCV的分型及地理差异
目前HCV分型尚无统一的定论,这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及研究的位置不一致,因而出现了很多基因分型,这些基因分型没有同一的标准。
综合各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大致上可分为6型,其亚型很多。
而且HCV感染有很大的地域差异。
比如欧洲国家主要是HCV-Ⅰ型感染,亚洲国家主要感染Ⅱ型。
在我国,很多患者为Ⅱ型感染,其次为Ⅲ型感染,但是有些地区Ⅲ型感染率超过Ⅱ型感染率,从这里来看,丙肝感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跟地区有很大的关系。
3 HCV基因检测方法
关于HCV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分子学方法和血清学方法两种,其中分子学方法占主要方面,其有:①直接测序法;②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③特异性探针杂交法;④基因芯片;⑤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方法;⑥型特异性引
物PCR法;⑦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的解离曲线分析法;⑧引物特异的延伸分析法;⑨异源分子迁移率分析(HMA)法。
而血清学方法有:①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②酶免疫试验(EIA)。
其中第②种已经被第一种取代。
4 HCV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HCV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没有直接及明确的证据,但是目前普遍认为HCV与重型肝炎有关,与肝硬化、肝癌也有一定的关系,肝移植术后易复发的患者HCV 感染率也很高。
在这一层次上来讲,HCV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疾病的进展,可能在肝病的患者损伤肝细胞,从而导致患者肝功能持续下降,产生严重的后果。
5抗HCV药物及疫苗制备
5.1抗HCV药物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又称为长效干扰素。
临床用药试验研究表明,使用长效干扰素对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明显比普通A-干扰素明显。
在临床上,对于丙肝患者首选聚乙二醇干扰素。
5.2疫苗制备像很多疾病一样,丙肝的疫苗不容易研制[1~5]。
这与HCV基因的高度变异性有关,HCV基因其复制依赖的酶缺乏校对功能,这样很容易产生免疫逃逸,而且其基因具有高度异源性,这为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尝试使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研制疫苗,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当一种疫苗研制出来后HCV基因已经产生变异,这种疫苗就失去了其临床价值,这样不仅花费了财力,还消耗了研究人员很多精力,结果并不理想。
所以,如果相关部门不投入大量的财力是无法继续研究疫苗这项事业的。
6结论
对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远远还没有结束[6~10],虽然其基因具有显著异源性和高度变异性,其检测方式既不简便也不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分型有进一步的突破性研究,但是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不能止步,對其疫苗的制备不能停止,因为研究HCV基因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丙型肝炎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可以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有关的丙肝疾病疫苗的制备提供依据,本着对人类健康负责的态度,预防丙肝的爆发流行,我们要继续为丙肝基因的研究付出努力,为人类战胜丙肝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琰,朱新宇,王霞,等.太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2):109-111.
[2]叶莺,严延生.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细胞模型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7):664-667.
[3]解莹,谢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470-474.
[4]刘剑荣,黄永建,夏洪娇,张勇.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特点及流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347-1348.
[5]李峥,高玉红,张桂前,等.NS5B区核酸序列测定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550-552.
[6]黄艳秋,史昌河.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5):468-470.
[7]黄超群,王福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5):3529-3535.
[8]张晋会,王微.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798-6800+6794.
[9]梁业勤.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51-53.
[10]乔斌,汪明,袁乐永,等.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823-2824.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