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

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
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一、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这是最常见的初步筛查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HCV 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常用的检测技术。
ELISA 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有限。
CLIA 法则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抗体。
不过,抗体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感染后的“窗口期”,可能还未产生可检测到的抗体,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
此外,抗体检测无法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直接检测血液中的 HCV RNA,能够更早地发现感染,缩短“窗口期”。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是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之一。
RTPCR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定量检测病毒载量,对于判断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的监测以及评估是否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该方法对实验条件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检测成本也相对较高。
三、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了解 HCV 的基因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基因测序法是确定基因型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成本高。
近年来,基于核酸检测的基因分型方法逐渐得到应用,如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法。
这些方法相对简便、快速,能够满足临床对基因分型的需求。
四、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HCV 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检测核心抗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尤其是在核酸检测条件受限的情况下。
但核心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不如核酸检测,可能会出现漏检。
不过,其与抗体检测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五、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一)数字 PCR 技术数字 PCR 是一种新型的核酸定量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病毒核酸,对于低病毒载量的检测和微量残留病毒的监测具有优势。
丙肝病原学基础与检测技术规范

2 第三章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
2.1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解释
3 第四章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4 第五章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
4 HC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不同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 不同,对RNA定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基因型的测定有助 于决定抗病毒疗程和药物剂量。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在1型患 者中,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用药剂量不同对持续 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有明显的影 响,建议疗程为1年,利巴韦林的用量要达到1000~1200 mg/d,尽管如此,其持续病毒学应答仅达到40%~45%;而2 和3型患者,疗程半年,利巴韦林的用量只要800mg/d即可达 到70%~8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延长疗程或增加利巴韦林 的用量都不能进一步提高SVR率。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和患者肝 脏病理学改变情况调整疗程和利巴韦林的用药剂量,可以减 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 的依从性。
制及能力验证 第九章:实验室生物安全。
1.1 第二章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1.1 第二章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规范》依不同检测目的制定了不同的检测 策略:
疫情监测相关的检测策略 临床诊断相关的检测策略 血液筛查相关的检测策略
《规范》在临床诊断中规定了HCV抗体筛查阳性反应后必须进行补充实验 (免疫印迹或NAT)。 《规范》在丙肝临床诊断中引入S/CO比值的使用。 《规范》在血液筛查策略中规定了核酸检测(含pooling PCR)。 《规范》明确丙肝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丙肝病原学基础 与检测技术规范
目录
一、丙肝病原学基础 二、丙肝实验室检测技术 三、丙肝检测技术规范
系统进化树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

论
善 ・
J eR , r0 , 11 o d eA 1V . . 性 丙 型 肝 炎 患 者 HC 基 因分 型 V
王 美霞 徐 斌 段 瑾 金 铭
摘
要 目的 了解 浙 江 省慢 性丙 型 肝 炎 患 者 HC V基 因 型 分 布 情 况 。方 法 参 考 O n h o的 分 型 方 法 , 用 巢 式 R 采 T—P R C
2a g n t pe e o y s— ba e s d, mu tp e g o y e O— e s i ha a t rs i li l en t p s C xitng c r c e itc. Ke y wor He tts v r s; y ds pa ii iu C t pe; n t pe; l g ne i r e Ge o y Po y e tc t e
Re ut HCV RN p st ert s5 % ( 3c ss n6 eu .Ge oy e1 2 3 , ba d6 xse nte3 eu a ls a sl s A oiv aewa 5 i 3 ae )i 0 srms n tp b,a,a 3 n aeitdi h 3s rm smpe , —
q n e e er d t ue c d r f r e o Ohn t d The c o d s qu n e r h n b a t d a d g n t p d by u i g Cl s a w a e n po y e e i r e. o S me ho . l ne e e c s we e t e l s e n e o y c s n u t l b s d o l g n tc te
P lg nt e ayi o V Geoy ei hj n rvn e Wa g Mexa, n, a n,i ig Be ig Y u nHoptl oye ei TreAn ls f c s HC n tp nZ ei gP o ic. a n ii XuBi Du n f JnM n . in o a si , i j a
丙型肝炎病毒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型的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型的研究孙南雄;张永祥;杜绍财;范晓峰【期刊名称】《江苏医药》【年(卷),期】1999(25)7【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分型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
以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HCV的5’-非编码区第28至284区段(HCV -J株),并以复合限制性内切酶水解的方法按Simmonds基因分型的标准,将HCV分为6型和若干亚型。
结果:检测标本38份,均为1b型,与以往的检测结果类似。
【总页数】3页(P481-483)【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Simmond基因;酶切分型【作者】孙南雄;张永祥;杜绍财;范晓峰【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研究室;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肝病研究所;HealthScienceCenter,SchoolofMedicine,SaintLouisUniversity,1402South GrandBlvd,StLouisMO63104,US【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21【相关文献】1.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酶切分型研究 [J], 刘芳华;田庚善2.基于核心基因、非结构基因5B序列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法与线性探针技术对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的比较 [J], 蔡庆贤;洪春霞;张晓红;赵志新;高志良3.新疆阿克苏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酶切分型研究 [J], 吴放涛;刘海英4.丙型肝炎病毒基因NS5区酶切分型研究 [J], 朱水山;余戎;叶如美;刘晶美5.丙型肝炎病毒基因NS_5区酶切分型研究 [J], 朱水山;余戎;叶如美;刘晶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

有 限公 司 ) 1 8 0 g皮下注 射 , 1次 , W , 利 巴韦林 片 ( 温 州第 四
制药厂 ) 8 0 0 mg ~1 2 0 0 m g / d分 次 口服 , 治疗 4 8周 。
研究发现 , 约2 0 %慢性 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 硬化 , 约2 . 5 % 最终罹患肝癌 。 以干扰 素为基础 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居 于主 导地 位 , 特别是 聚乙二醇 干扰素 ( P e g — I F N) 联合利 巴韦林 的 应用使病毒学应答率明显提高l l l 。 为了解不 同基 因型 H C V感
染 者 在 抗 病 毒 治 疗 过 程 中 的病 毒 学 应答 情 况 , 以对 不 同 基 因
1 . 3检 测方法 采用 E L I S A法检测抗 HC V( 珠海丽珠生 物工 程有 限公 司 ) ;采 用荧 光 定量 R T — R C R法 检测 H C V R N A ( R o c h e A MP L I C O R , H C V MO N I T O R T e s t , V 2 . 0 ) 。换 算 公 式
为: I U / m l = O . 8 5 4×c o p i e s / m l + 0 . 5 3 8 ;采 用 S i mm o n d s 基 冈分 型
法进 行 H C V基 因分 型 ,第 一步 为 5’ 一 N C P基 因 片段 的扩 增: 取血清 5 0 l , 以异硫 氰酸胍提取 HC V R N A。以 A M V酶 逆转 录为 c D N A。对产物进行第一轮扩增 。扩增条件为 9 4 ℃
Wa n g L i z h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i s e a s e s ,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l a ,E z h o u 4 3 6 0 0  ̄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 【 Ke y wo r d s 】 H e p a t i t i s C ; Vi r a l g e n o t y p e s ; S u s t a i n e d v i r a l r e s p o n s e
102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K a e De e ton o ep ttsB iusD NA n s r n ko S. t c i fh a ii v r i e um by
p lmeaec a .Ap lai o l i ldg oi [ ] oy rs h i n pi t n frci c i s J . c o na n s
彭 文 伟 . 染 病 学 [ ] 4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传 M . 北 人
20 00: 4 30 1 .
]
核糖 核 酸 聚合 酶 ) HB Ag HB A , 这 些 标 志 物 是 病 毒 存 在 , c , e g但
] ] ] ]
二 l ]
王 颖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检 测 乙型 肝 炎 病 毒 表 面抗 原 的 . 影 响 因素 E ] 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 ,0 9 6 1 : 8 J. 2 0 ,( )5 . 程 钢 , 蕴 韶 , 新 宇 . 光 定 量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检 测 乙型 何 周 荧
暖霉圜
1 2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型 肝 炎 病 毒 基 因 分 型 结 果 分 析 0
黄 永 建 , 剑 荣 , 洪娇 , 凤 中 , 刘 夏 李 杨 剑 ( 西 省 萍 乡 市人 民 医 院 3 7 5 ) 江 3 0 5
【 要 】 目的 分 析 了解 萍 乡地 区慢 性 丙 型肝 炎 患 者 的 丙 型 肝 炎病 毒 ( V) 因 分 型 情 况 , HC 诊 断 和 摘 HC 基 为 V
191 . 3 — 41
陈灏珠. 实用 内 科 学 [ . 0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M] 1 北 人
1 8: 3 276 99 26 .
广西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型和治疗分析

1 1 诊 断标准 根据 20 . 0 4年 中华 医学会 肝病 分会 、
中华 医学会传染病 与寄生虫病学 分会修 订 的《 型肝 丙 炎防治指南》: C H V感染 超 过 6个 月 [ C N H V R A阳性
和 ( ) H V阳性 ] 或发病 日期 不 明、 或 抗 C , 无肝 炎史 , 但 肝脏组织病理学 检查符 合慢性 肝炎 , 据症 状 、 根 体征 ,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 可诊断 。 亦 12 入 选和排 除标准 . 人选标准 : 符合慢性 丙型肝炎 诊断标准 ; 年龄 1 8 5~ 0岁 。排 除标 准 : 合并 有其 他肝 炎病毒感染 , 药物 中毒 , 自身免疫 、 酒精 中毒 、 遗传所致
的肝 炎 、 硬 化 。 肝
长 1 %。广西 地 处 西 南 边 界 , 射 吸毒 人 员 不 断 增 5 注 多 ,O世纪 9 2 0年代有调查 , 脉吸毒人 员抗 一H V阳 静 C 性率 为 9 . 7 ” , 7 1% 献血员抗 一H V阳性 率为 4 5 % , C .8 肝病患者抗 一H V阳性率为 1 .5 。丙肝 患者起 C 16 % 病 隐匿 , 慢性 肝炎 的概率 高达 到 5 % ~ 5 , 转 0 8 % 因此 丙肝患者 常在 不 知不 觉 中发展 成 肝硬 化 , 至肝 癌 。 甚 目前 , 球 治 疗 慢 性 丙 型 肝 炎 的 共 识 是 以 干 扰 素 全 (F ) IN 为基础 联合利 巴韦林 的抗 病毒标 准疗方 案 。治 疗 的效果常 与患者感染丙 型肝炎 病毒( C 的基 因型 H V) 等多种 因素有 关。我们 国家在 “ 十一 五” 间设 立 重 期 大科技攻关专项课题 , 对丙肝进行专项 研究 , 以进 一步
年 龄 >3 1 1岁 的 丙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C we r e e n r o l l e d a n d s u b j e c t e d t o s t a n d a r d r e g i me n o f r i b a v i r i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p e g y l a t e d i n t e r f e r o n d 一 2 a . Re a l — t i m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p o l y m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 P CR) wa s p e r f o r me d t o c o n d u c t HCV- RN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g e n e s e q u e n c i n g
关键词 : 肝 炎病 毒 , 丙型 ; 基 因型; 利 巴 韦林 ; 干扰 素 ; 治 疗 结 果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1 . 0 l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1 - 2 8 2 3 — 0 2
( S V R) 。结 果 1 7 9例 丙 型 肝 炎 患 者 中 , HC V 1 b型 占 7 9 . 3 , HC V 2 a型 占 8 . 4 , HC V 3 b型 占 5 . 0 , HC V 6 a型 占 2 . 2 ,
HC V I b 、 2 a混 合 型 占 1 . 1 , 其他 型 占 4 . 0 。 HC V 2 a型 患 者 获 得 S VR 率 明 显 高 于 HC V l b型,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f 一 4 . 9 5 6 , P一0 . 0 2 6 ) 。结 论 该 院 HC V 基 因型 主 要 为 HC V 1 b和 Hc V 2 a型 , Hc V 1 b型 患者 对 标 准 治疗 方 案 的疗 效 较 2 a型 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Simmonds P , Bukh J , Combet C , et al . Consensus proposals for a unified
system of nomenclature of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s. Hepatology , 2005 , 42∶9622973. 3 邱国华 ,杜绍财 ,孙南雄 ,等. 丙型肝炎病毒非编码区 ABC 程序酶切 分型研究.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04 , 12∶2372239. 4 Germer JJ , Majewski DW , Yung B ,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invader assay for genotyping hepatitis C virus. J Clin Microbiol , 2006 , 44∶3182323. 5 Antonishyn NA , Ast VM , McDonald RR , et al . Rapid genotyping of hepatitis C virus by primer2specific extension analysis. J Clin Microbiol , 2005 , 43∶515825563. 6 Nguyen MH , Keeffe EB. Chronic hepatitis C : genotypes 4 to 9. Clin Liver Dis , 2005 , 9∶4112426. 7 刘志英 ,魏红山 ,戴旺苏 ,等. 北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 毒基因分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5 ,26∶1482149. 8 张帆 ,王小红 ,王宇明 ,等. 重庆地区 HCV 基因亚型的分布状态. 第 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5 , 26∶125321256. 9 Lu L , Nakano T , He Y, et al .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被划分到新基因型 3 , 原基因型 6 、7 、8 、9 、11 合并为新基因型 6 。
HCV 基因型在新 、旧命名法中的变化见表 1 。
表 1 新 、旧命名法中基因型变化对比
新命名法 基因型 2
原命名法
新命名法 基因型 6
原命名法
2k
2j
6c
7d
2j
2lLeabharlann 6d7b2n
2e
6e
7a
2o
4fΠ2f
6f
2. 型特异性 RT2PCR 方法 通过对套式 RT2PCR 引物设计
作者单位 :100039 北京 解放军第三 ○二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病毒 性肝炎研究室
的优化 ,使扩增片断大小不同 ,达到分型目的 。改良后的方法 可将 6 个基因型完全分开 ,并可以区分混合感染 。该方法的优 点是成本较低 ,不需要特殊设备 ,缺点是有时会出现较弱的扩 增条带 ,难以判断 。
3. 型特异性探针杂交法 通过将生物素或荧光素标记型 特异性探针固相化在膜或芯片上 ,与 RT2PCR 扩增的病毒产物 进行杂交后 ,经扫描判读出 HCV 基因型 ,代表性试剂为 Inno2 LiPA II。该方法准确性和灵敏性较高 ,在国外报道的 HCV 基因 分型研究中常用 。
4. 基因芯片法 近来开发的新方法 ,与测序法的符合率在 90 %以上 ,适用于大量样本的检测 ,需要专用检测分析设备 。
5.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 RFLR) 法 利用限制性酶识别 RT2PCR 扩增的特定区域 (5′UTR、core 和 NS5B 区) 的型特异的切 割位点 ,分解为长短不同的若干片断确定分型 。邱国华等 [3] 经 过对方法的改进 ,建立了 ABC 酶切三步法 ,适用于我国感染人 群检查 。该类方法的不足是技术流程相对比较复杂 。
HCV 各基因型感染对 IFN2α治疗应答率之间差异的分子基 础还不太明确 。HCV 基因组序列的变异以及潜在的蛋白结构 和功能的改变可以解释对于 IFN2α治疗敏感性的差异 。
参考文献
1 Simmonds P. 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2215 years on. J Gen Virol , 2004 , 85∶317323188.
7e
2p
2f
6f
7c
2q
2k
基因型 3
6g
11a
6h
9a
3k
10a
基因型 4
6i
9b
6j
9c
4r
4a
6k
8b
4n
4 alfa
6l
8a
4o
4 beta
二 、HCV 基因分型检测方法 (一) 核酸检测方法 1. 测序法 采用特异性 PCR 引物扩增部分病毒基因组区
域 ,联合多部位的测序结果进而描绘系统进化树 。直接测序法 的优点是可提供被测区域的全部信息 ,包括病毒基因组内部的 多态性 ,并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变异形式 ,缺点是操作繁琐 ,成本 较高 ,对混合感染不易确定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肝脏 2006 年 12 月第 11 卷第 6 期
·417 ·
因分型的“金标准”。 三 、HCV 基因型的地理分布特征 HCV 基因型分布存在地理性差异[6] 。基因型 1a 是第一个
·416 ·
Chinese Hepatology , Dec. 2006 , Vol 11 , No. 6
·讲 座·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意义
王琳 徐东平 张玲霞
全世界约有 1. 7 亿人受到丙型肝炎病毒 ( HCV) 感染 ,我国
HCV 感染率为 3. 2 % ,感染者约 3 800 万 。HCV 基因分型与病程
因型 1a[9 ,11] ;基因型 4 感染易引起失代偿性肝脏并发症 ;基因型 3a 感染与肝脏脂肪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持续病毒学 应答 (SVR) 。治疗结束后血清中 HCV RNA 完全清除 ,持续 6 个 月随访过程中无复发 。临床研究观察到 HCV 各基因型之间对 于 IFN2α的治疗存在差异 ,同样的治疗进程 ,基因型 2 、3 感染患 者对干扰素的 SRV 率是基因型 1 感染患者的 2~3 倍[12] 。与基 因型 1 感染患者相比 ,低剂量的利巴韦林联合 PEG IFN2α治疗 对感染基因型 2 、3 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较好 ;基因型 1 感 染经 PEG IFN2α治疗 24 周后的复发率 (60 %) 显著高于非基因型 1 感染 (33. 3 %) [13] 。有研究报道 , IFN2α+ 利巴韦林治疗 4 型感 染的 SVR 类似或低于感染基因型 1 患者的 SVR ;基因型 5 的续 病毒学应答接近于基因型 2 和 3 ; IFN2α+ 利巴韦林治疗基因型 6 感染获得的 SVR 介于基因型 1 感染与基因型 2 、3 感染之间 [6] 。
四 、HCV 基因型与疾病发展和治疗应答的关系 目前 HCV 基因型对于肝损伤 、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影响尚有 不同观点 。但已有不少研究结果提示 ,基因型 1b 感染与肝炎的 慢性化进程和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推测这与型特异变异基因 编码的蛋白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有关 。日本 HCV 患者中 HCC 发生率较西方国家高并且早 ,可能与基因型 1b 感染在日本更为 普遍有关 。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 ,基因型 1b 在慢性肝炎 、肝硬 化和肝癌中占绝大多数 (80 %以上) ,同时多表现为血清 ALT 升 高 ,提示易导致肝细胞损伤 。另有研究表明 ,HCV 基因型 1a 、2a 合并 HBV 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大部分 (74 %) 急性肝炎患者为基
7. 引物特异的延伸分析 (PSEM) 法 利用 taq 酶在引物 3′末 端发生错配时无法继续延伸 ,借助荧光测量仪检出错配峰出现 的频率达到分型目的 。其优点是准确度较高 ,还可以区分低比 例的 (3 %以上) 混合基因型[5] 。
8. 异源分子迁移率分析 ( HMA) 法 用已知基因型的参考 DNA 与待测 HCV DNA 退火形成的同源 或 异 源 双 链 分 子 , 在 PAGE 胶中的迁移速度不同来鉴定基因型 。
HCV 基因分型命名法进行了修改 ,统一了 HCV 系统命名标准 ,
建立了国际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开放检索的一致性数据库 [2] 。
新命名法将 HCV 分为 6 个主要的基因型或称为进化枝 (clade) ,
它是基于病毒基因组中至少 2 个相对保守区域的序列同源性 ,
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证实的分类系统 。与原命名法相比 ,新命名 法中的基因型 2 、3 、6 中呈现出更多的基因多样性 ,原基因型 10a
6.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的解离曲线分析法 为半自动 化检测分析方法 ,经第一步核苷酸扩增后 ,利用带有型特异的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FRET) 探针的动力学 PCR 技术联合专用酶 的切割 ,分析仪采集到荧光信号后交由解离曲线软件自动处理 分型 。其优点为允许较低 HCV RNA 载量 (102 ~103 ) 的血清样 本 ,并可在扩增后 1 个小时内完成分型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