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的信息。

骨科是一门专注于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医学领域,包括骨折、关节疾病、韧带受伤等。

了解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有助于提供合适的医疗护理和治疗方案。

诊断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伤害发生的方式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骨骼的触诊和活动度评估。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可帮助医生确定骨骼的病变情况。

4.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骨密度检查等,有助于确定病因或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常见疾病和治疗常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科疾病和其相应的治疗常规:骨折- 诊断:通过X射线检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 治疗常规: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

关节炎- 诊断: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确定关节炎的存在及程度。

- 治疗常规: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改善生活方式。

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韧带损伤-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确定韧带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 治疗常规:轻度韧带损伤采取非手术治疗,如休息、物理疗法和短期石膏固定。

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重建韧带。

脊柱疾病- 诊断: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确定脊柱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 治疗常规: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可能采取非手术治疗(如药物、物理疗法、康复)或手术治疗(如椎间融合术)。

结论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是基于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而定的。

及时获得准确的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骨科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课件

骨科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课件
的前提和基础
03
04
辨证论治要求医 生根据患者的症 状、体征、舌象、 脉象等综合分析, 确定病因、病机、 病位、病性等, 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辨证论治强调整 体观念,注重脏 腑、气血、经络、 情志等各方面的 协调平衡,以达 到治病求本的目

因人而异
01 02 03 04
01
患者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治疗方法不同
02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
04
案例:患者张某,50岁,膝关节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经中药内 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治疗后, 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中医诊疗常规的 注意事项
辨证论治
01
辨证论治是中医 诊疗的核心思想, 强调个体化治疗
02
辨证论治包括辨 证和论治两个部 分,辨证是论治
02
患者体质:根据患者的体质,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3
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4
患者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生活 习惯,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的核心思想,强调人 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
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要注意整体观念的运用, 不能只关注局部症状,而要从整体出发,全 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判断病情
02
闻诊: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判
断病情
03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
等,判断病情
04
切诊:通过切脉、按诊等方法,判断病情
05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
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法
01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穴 位,调整气 血,缓解疼 痛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 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 辅助检查:(1)有条件者一定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1. 具有外伤史。

2. 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 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 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 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 急症手术适应证:(1) 开放性骨折。

(2) 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 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 限期手术适应证:(1) 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 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 关节内骨折。

(5)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 对儿童慎重考虑。

4. 手术方法选择:(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鹅颈钉、双翼钉、“γ”钉等。

(2) 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梅花针、钢板等。

(3) 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及其它具有锁定功能内固定器械。

(4) 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骨栓、特形钢板等。

5. 辅助性治疗:(1) 抗生素。

(2) 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 防止并发症。

(4) 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 物理治疗。

(6) 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 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和技术操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

以下是骨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

二、常规诊疗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症状、伴随疾病等。

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包括观察疼痛部位、活动受限情况等。

3. 影像检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4. 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技术操作规程1. 手术准备:对手术室、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查。

2. 麻醉管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麻醉安全。

3.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注意细节,并随时与团队成员做好沟通配合。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引流管理、镇痛等。

5. 康复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安全措施1.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 事前确认患者身份,并进行必要的标识,避免手术患者混淆。

3. 确保手术器械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减少手术操作风险。

4. 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预防术后感染,包括严格控制伤口的护理、使用适当的抗生素等。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请始终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诊疗常规- 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作时间、症状表现、既往治疗情况等。

- 2.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相关部位,包括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

- 2.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2.4 诊断判断: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准确的诊断。

3. 技术操作规程- 3.1 骨折复位:采用手法或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片重新复位,恢复骨骼正常形态。

- 3.2 骨折固定: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内固定或外固定等,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

- 3.3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检查术,观察和诊断关节疾病,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

- 3.4 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操作时需遵循操作规程和消毒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3.5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恢复锻炼、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 注意事项- 4.1 患者安全第一,操作时需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 4.2 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当使用。

- 4.4 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更新骨科诊疗技术和知识。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骨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准。

骨科学诊疗常规

骨科学诊疗常规

骨科学颈椎病(编号 1133)一.颈椎病定义系指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者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者,称为颈椎病。

二.分型及诊断标准1.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继发性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炎,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等。

3.交感型: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史,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1)耳源性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2)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脑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外伤后遗症等。

(4)血管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

(5)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4.椎动脉型:曾有颈椎运动相关的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特别是TIA;5.混合型:上述任何两型或以上合并发生者。

三.住院检查1 非手术治疗患者检查(1)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心电图(3)颈椎正侧位,伸曲位X片(4)颈椎CT或MRI2 需手术治疗患者检查(1)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4)凝血功能(5)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位,伸曲位X片(7)颈椎MRI,必要时加照CT3.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心肌酶,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未出现运动障碍的脊髓型颈椎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先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再手术这一基本原则。

骨科诊疗常规-胫腓骨干骨折

骨科诊疗常规-胫腓骨干骨折

骨科诊疗常规-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病史采集】
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外处理情况。

【检查】
1. 检查足趾背伸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排除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

2. 若小腿肿胀明显,应同时注意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

3. 摄小腿正侧位X线片。

4.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
1. 有外伤史,伤腿肿痛、活动受限。

2. 具有骨折的专有体征,对小腿上段的骨折,应详细检查血管、神经情况。

3. 清晰的小腿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情况。

【治疗原则】
1. 无移位或经整复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行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2. 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等不稳定性骨折,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取骨牵引、石膏或夹板、手术内固定或外支架等方法,或联合使用。

3. 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应根据伤情及骨折部位污染情况,清创后选用骨牵引或即时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患肢无疼痛,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复查X线片示骨折功能复位,•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骨折功能复位。

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骨科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骨科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骨科骨性关节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多发生于老年以后,以负重关节多见,可继发于创伤、畸形、关节不稳等。

2.多数有典型的静止痛,在休息或清晨感到关节疼痛。

3.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常表现为开始活动时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过多又加重。

严重者出现肿胀、关节积液和畸形,部分出现关节游离体。

关节活动时常有粗糙的摩擦感和响声。

【体格检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常表现为开始活动时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过多又加重。

严重者出现肿胀、关节积液和畸形,部分出现关节游离体。

关节活动时常有粗糙的摩擦感和响声。

【辅助检查】拍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观察呈囊性变,边缘部常呈唇样增生,部分可见关节内游离体。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并结合X线征像,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治疗着眼于减缓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增加关节稳定性及延缓病变的发展。

1.非手术疗法:(1)应用抗炎止痛药以镇痛;重者可定期适量关节内注射强的松龙类药物。

(2)适当的休息,保护受累关节,勿使过度负重。

(3)物理治疗,可用红外线灯照射,热敷及按摩。

2.手术疗法:(1)骨赘阻碍关节活动或关节内游离体影响功能者行关节清理术。

(2)关节己发生畸形者可行截骨术矫治。

(3)疼痛重、破坏大、畸形严重者,可分别选用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1.好转:病情基本稳定,关节疼痛缓解,X线片显示关节及关节软骨下骨质无进行性破坏,关节活动部分受限或不受限。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3.凡达到好转标准者可出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外科、骨科专业诊疗指南目录一、锁骨骨折.。

、、。

、。

.。

、.、.。

..、。

、。

、。

、.。

.。

、。

2二、肱骨骨折。

、.、、。

.、、、。

、、.。

.。

、。

、、、。

、、。

、、。

4三、尺桡骨骨折.。

..、..、。

...。

、.。

.。

、、、、.。

、。

、。

、10四、股骨颈骨折。

、、.。

.、。

.、、、、、。

.。

.、、、、、。

.、。

....、13五、股骨骨折。

、、..、。

.、.、、。

..。

、、。

.、。

、。

.。

.、、、、。

16六、胫腓骨干骨折、.。

、、.、。

.、、。

、、。

、..、、。

、。

、.。

.、20七、踝部骨折。

、、。

.、。

.、、、、、.、。

、.。

、.。

、.、、。

.。

、.。

、23八、跟骨骨折、.。

..。

.、.、、.。

、。

、....。

、、.。

、。

、、。

.、25九、肩关节脱位.。

、。

.、.、、。

..、、、...。

、、...。

...。

.、、28十、髋关节脱位.、。

、。

、。

.。

、。

.、、、.、、、。

.。

、、、、.。

30 十一、颈椎病、。

、.。

.。

、、、、、.。

、、。

、。

、。

、.、。

、、。

. 32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

、、。

、、。

....、、、、、.。

.。

、.。

35 十三、骨性关节炎。

、。

、.、。

.。

、。

、、。

.。

、...、.。

.、.。

、. 39十四、骨软骨瘤。

、、、。

、、.、。

、。

、、。

...、。

、、.、。

.、41十五、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

.、、。

、。

..、、、。

、.。

、、、43 十六、小儿股骨干骨折。

、..、、。

.、..。

、.。

、。

、。

、。

....。

、45 十七、小儿胫腓骨骨折。

、..。

、。

、、、。

、。

、.。

、、.。

..、.。

47 一、锁骨骨折【病史采集】1. 及时完成病史得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内容应包括受伤得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得经过、【检查】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尤其注意就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得损伤、3、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必要时行CT、MRI检查。

4、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得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三项、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与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1. 有明确得外伤史。

2。

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得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

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

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检查得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

也可根据患者得要求施行手术,常规使用锁骨重建钢板、3.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4.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得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得剂量,在应用抗生素得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得方法,将脓性液排除、6。

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14 种。

7、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促骨生长药1种。

8。

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无痛下功能锻炼,物理治疗。

【疗效标准】1。

骨折愈合:8周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消失。

2、延迟愈合:4~8个月摄X线片复查,骨折线仍清晰。

3、不愈合:8个月摄X线片骨折线仍清晰。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门诊随访。

二、肱骨骨折【病史采集】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检查】1. 医师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对肱骨干中下1/3•骨折要特别注意就是否伴有桡神经损伤、对肱骨髁上骨折尤其就是严重移位者应注意就是否伴有肱动脉损伤;对开放性肱骨干骨折,应注意出血情况、上止血带时间、桡动脉搏动情况。

2. 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

对多发性损伤应摄全肱骨X线片,以免遗漏肱骨解剖颈、外科颈、肱骨髁上、肱骨内外髁、肱骨髁间及肱骨小头骨折。

3、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感染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得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三项、输血前三项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与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1. 明确得外伤史。

2。

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痛阳性。

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肱骨远端骨折可出现肘关节功能受限。

3。

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4. 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对疑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摄胸部X线片、【治疗原则】1。

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1) 无移位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保护患侧上肢,或将患侧上臂贴胸壁固定。

(2) 有移位骨折,可在臂丛麻下手法复位,用超肩关节固定,或用甩肩疗法。

(3)若移位明显得骨折,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患者又有较高要求,骨折不稳定,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选择锁定钢板,重建钢板。

(4)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5)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6)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得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得剂量,在应用抗生素得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得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7)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1种。

(8)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促骨生长药1种。

(9)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无痛下功能锻炼,物理治疗。

2。

肱骨干骨折:(1)无移位得骨折,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6~8周。

(2)有移位得骨折,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也可用悬垂石膏、肱骨干开放性骨折或皮肤缺损需要换药者,可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

(3)对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满意,不稳定得粉碎性骨折,或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在手术探查时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钢板选择锁定钢板,重建钢板,交锁髓内钉,DCP、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4)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5)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6)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得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得剂量,在应用抗生素得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得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7)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1种。

(8)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促骨生长药1种。

(9)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无痛下功能锻炼,物理治疗。

(10)如肱骨干属开放性骨折,则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防止感染十分重要、应在急诊输液时即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行清创术时仍持续静滴。

此外,在手术前,清创后,及第一次换药拔引流条时,均应常规做一次细菌培养及药敏。

治疗开放性骨折首选先锋素类,一期缝合无感染迹象得可在术后3至5天停药,创口未一期缝合者,用药时间则持续至二期处理以后。

用药剂量则以治疗量为原则。

3、肱骨远端骨折:(1)无移位得肱骨髁上骨折、内外髁骨折、髁间骨折、肱骨小头骨折,可行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

对髁上骨折,伸直型应功能位固定,屈曲型应伸直位固定。

(2)对有移位得上述骨折,手法复位成功率较低,应及时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钢板可选择双钢板,解剖钢板。

(3)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4)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得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得剂量,在应用抗生素得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得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6)如肱骨远端属开放性骨折,则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防止感染十分重要。

应在急诊输液时即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行清创术时仍持续静滴。

此外,在手术前,清创后,及第一次换药拔引流条时,均应常规做一次细菌培养及药敏。

治疗开放性骨折首选先锋素类,一期缝合无感染迹象得可在术后3至5天停药,创口未一期缝合者,用药时间则持续至二期处理以后、用药剂量则以治疗量为原则。

(7)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1种。

(8)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促骨生长药1种。

(9)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无痛下功能锻炼,物理治疗。

【疗效标准】1。

骨折愈合:4个月内愈合。

2、延迟愈合:4~8个月、3、不愈合:超过8个月骨折线仍清晰、(1) 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致程度不同得肩关节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