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

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组成。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它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

血液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供应氧气营养、二是代谢废气废物。在血液中,血红细胞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据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就有大约450万~500万个红细胞

但是微循环障碍时:

一、回心血量减小,各组织供血不足

毛细血管闭塞,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局部的血液灌注减少,灌注压减少,回心血量减少,由心脏泵入全身的血量减少,造成各组织供血不足。

二、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内皮细胞受损,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大:一些蛋白质大分子通过,生成蛋白尿

2.毛细血管硬化可供交换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营养物质缺乏,脏器细胞

坏死,产生一系列恶性循环:肝脏细胞坏死,生成白蛋白减少,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内白蛋白减少,白蛋白减少到3克%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神经细胞坏死可引起肌肉的萎缩,由于神经细胞

不可再生,当脑神经细胞大量坏死后,则其脑功能会受损甚至破坏,可引起偏痰。人类的语言、书写、理解等能力也由相应部位的脑细胞执行,如果损伤了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三、影响组织液的生成(水肿)

1.毛细血管硬化,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加,造成组织水肿。

2.当血浆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肝病而使血浆蛋白减少或肾病引起蛋白尿(血浆蛋白丢失过多),都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过多、回流减少而造成组织水肿。

3.由于约10%组织液是经淋巴管回流入血,故当淋巴液回流受阻(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因素),则受阻部位远端组织发生水肿。

4.若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异常增加,致使部分血浆蛋白漏出血管,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其结果,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引起局部水肿

四、血流动力学改变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会发生舒缩活动,这与局部的代谢物质有关。当代谢物质聚集的时候,可引起毛细血管的开放,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物被血流清除后,毛细血管会关闭。但是当发生微循环障碍的时候,毛细血管的舒缩活动会受到影响,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清除,可造成组织持续缺氧,加快坏死。

总之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好象块块秧田的水渠堵塞,禾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

那么微循环障碍会起哪些疾病呢?

1.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2.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3.消化系统: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当肝微循环障碍时,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4.当肾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5.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

6.妇科系统:有许多妇科病均与微循环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血不通、气滞血淤有关,气滞则痛,血淤则肿。

7.皮肤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微血管减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皮肤营养降低,出现皮肤弹性下降,出现松弛和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眼周过早出现鱼尾纹、眼袋,手足麻木、身体上有蚁走感,全身不适等异常感觉

8.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由于微循环障碍引发多种老年病: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萎缩、老年痴呆、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肩周炎、骨刺形成骨质疏松等症,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通过大量计算机显微血相检测发现:青少年人的血红细胞大都是饱满透亮、大小均匀、分散活跃的;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血红细胞往往干瘪灰暗、结团成串、变异畸型,呈现出脱水衰老的状况。由于缺乏活力、变异粘连的血红细胞很难流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从而造成微循环下降,一方面导致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氧气和营养成份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杂质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种种衰老和病变现象的产生。

可见多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曼新妥:改善微循环

1.扩张病变血管:靶向扩张病变及痉挛血管,增加缺血区供血,防止盗血;在正常血管分

布少,不影响全身的血压。

机理:PGE1+血管平滑肌膜PGE1受体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抑制环氧酶和TXA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TXA2的合成其次,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血管扩张。

2.抑制血小板聚集:靶向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溶解白血栓,不降低血小板计

数,不影响全身的凝血机制。

机理:血小板的聚集需要钙离子,并且TXA2是血小板的生理性致聚剂,所以曼新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为PGE1+血管平滑肌膜PGE1受体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抑制环氧酶和TXA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3.促进红细胞变形:

机理:可促进红细胞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开放,在钠离子游离出红细胞时带出水分,从而缩小红细胞体积,使其具有了变形能力。

有效保护细胞和脏器

健康长寿的杀手--氧自由基:

我们生活在富含氧气的空气中,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当然,直接杀死细胞的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一种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它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危害非常之大。

细胞经呼吸获取氧,其中98%与细胞器内的葡萄糖和脂肪相结合,转化为能量,满足细胞活动的需要,另外2%的氧则转化成氧自由基。由于这种物质非常活跃,几乎可以与各种物质发生作用,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细胞不会遭到这种分子杀手的杀害,这是因为我们人体细胞存在着大

量氧自由基的克星——抗氧化剂,比如,脂溶性的维生素E、水溶性的维生素C及一些酶类等等,这些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与氧自由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氧自由基被彻底清除,而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氧自由基才会致细胞甚至机体于死地。

当人体遭受外伤、中毒或者是大手术流血过多等重创的时候,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

1.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

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细胞膜的化学结构是松散的,以使其极富弹性和柔韧性。正因如此,它的电子很容易丢失。一旦被自由基夺走电子,细胞膜就被破坏,丧失其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系统疾病。当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突然发生痉挛的时候,心肌细胞由于缺氧而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心肌细胞内抗氧化剂含量减少,使生成氧自由基的化学反应由于缺氧而相对加快,在冠状动脉痉挛切除的一刹那,心肌细胞突然重新得到血液的灌注,随之而来有大量的氧转化成氧自由基,而同时由于抗氧化剂的相对不足,不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结果使具有高度杀伤性的氧自由基严重损伤心肌细胞膜,大量离子由心肌细胞内溢出,而后者可以扰乱控制心脏搏动的电流信号,引起心室颤动,从而导致死亡

2.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使完整

密封的血管变得千疮百孔,发生漏血、渗液,进而导致水肿和紫癜等等

3.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血清抗蛋白酶是肝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人体内血清蛋白

溶解酶的主要抑制物. 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 会导致活性未被抑制的蛋白酶损害肺脏肝脏。

4.自由基对基因的攻击。自由基可以破坏基因的分子结构,导致基因突变。基因损伤会导

致细胞变异,可引发癌变及肿瘤。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切有机体(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必须寄居在活体内)

★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

细胞坏死: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早期核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最后胞膜破裂,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降解不充分,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另外坏死的细胞裂解要释放出内含物,并常引起炎症反应;在愈合过程中常伴随组织器官的纤维化,形成瘢痕。

细胞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和自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程序性细胞坏死目前是动物体在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细胞死亡类型之一,并且参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发生。

曼新妥有效保护细胞和脏器

1.保护细胞膜,稳定溶酶体膜

①抗脂质过氧化:PGE1可以降低MDA水平,提高了还原型谷光甘肽含量。

②改善细胞膜流动性:脂质过氧化可增加细胞膜微粘度,改变细胞膜流动性,而PGE1可对抗这种变化。

③升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cAMP可抑制磷酸脂酶A2活性,从而稳定质膜,防止细胞坏死。

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ET)明显降低。使用曼新妥后外周血循环脱落内皮细胞(CEC)数量明显减少。

3、抑制氧自由基:曼新妥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PMN)活性,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减少内皮素(ET)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产生。

曼新妥(脂微球载体制剂)制剂特点:

1、靶向性:“魔弹”作用

①在特殊的病理学条件下,被动靶向型制剂能利用通透性增强及滞留效应渗出并定

位于组织间隙内。例如在发炎组织中,炎症部位会释放细胞信号,刺激血管改变以使白细胞通过,结果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微载体在这些部位的聚集。

②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在病变部位释放,对正常组织器官没有作用,例如在急性

脑梗死中,可防止“盗血现象”。而普通的扩血管药对正常血管起作用,对病变血管作用甚微或几乎没有作用,这样使得病变血管的血流很容易流到正常血管,产生“盗血现象”。

③提高疗效:由于只对病变部位起作用,只用较小的剂量就可达到较高的效果。

④降低副作用:由于有脂微球的包裹,并且到达病变部位后才能被释放出来,

所以降低了前列地尔在血管运行过程中对血管的刺激作用。曼新妥不仅可以治愈疾病,而且可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2、持续性缓释作用: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

①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延长作用时间

②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患者顺从性

③作用徐缓,避免了一般制剂频繁给药后,因血药浓度起伏过大而出现有效血药浓度

的忽高忽低,即平稳血药浓度。

④毒副作用较一般制剂小

⑤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3、稳定性,高效性:减小了前列地尔在肺部的灭活,只需用传统剂量的1/10就

可达到很好的疗效。

4、提高药物安全性:静注给予犬最大药物容量未见急性中毒反应。日本临床数百万患者使用后,未见严重副反应

5、低副作用:由于有脂微球的包裹,并且到达病变部位后才能被释放出来,所以降低了前列地尔在血管运行过程中对血管的刺激作用。曼新妥不仅可以治愈疾病,而且可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小。

补充知识

DDS系统以及脂微球优势分析

药物传输系统(DDS)是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主要由微粒状的载体(主要由脂质体或聚合物组成)以及与它们相连的游离药物组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巨大成就促进了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许多应用于临床的生物技术药物由于存在血浆半衰期等问题,不能达到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统一,而药物传输系统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局面。由于它能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同时可作为药物的存储器(如缓释系统),因此在临床上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大大加快并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DDS系统的发展与类型

DDS系统的概念和涵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扩展。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称之为剂型,如简单加工的膏丹丸散、片剂、注射剂、胶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剂型这一概念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于是人们就以药物传输系统(DDS系统)来阐述,如缓释、控释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和体内自动释药系统等。DDS系统形式多样,按形态可分为液体型、固体型、半固体型等;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固体分散型和气体分散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经胃肠道给药系统和非经胃肠道给药系统两大类;而按作用方式主要有非靶向型和靶向型两大类,进一步细分又可将靶向型分为被动靶向型和主动靶向型。

二、DDS的特点及其机制

DDS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改善游离药物特性这一方面,人们在归纳其特点时对其中所涉及的机制也进行了不断探索以加快DDS系统的成熟和完善。

1. 提高药物溶解性

对于亲水性药物,溶解度并不能称为限制性因素,而对于疏水性药物,这一点却至关重要,因为疏水性药物在亲水性环境中可能会产生沉淀现象。在DDS中像脂微粒与脂质体能同时提供亲水以及疏水环境,从而提高疏水性药物在水溶液中及机体内的稳定性。

2.降低游离药物的组织毒性

一些游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时会伴随副作用的发生,采用DDS注射时,可大大减少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其主要原因为:(1)与脂质体相连提高了靶向性。例如肿瘤药物阿霉素易在心脏部位积累引起针对心脏的毒性,但是当其与脂质体连接后,毒性降低了50%-70%,但是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且增加了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2)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游离药物在体内循环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偶然的外渗引起组织毒性,而诱导型DDS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部位,从而降低此类副作用;(3)不引起补体反应。临床上游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静脉注射后的超敏反应,可能是由激活补体引起的,这种症状往往通过放慢药物注射的速度或减慢病人术前疗法的速度来减轻,但是在反复注射DDS时这种情况并不常

见。由此可见,应用DDS系统可大大降低游离药物对组织的毒性

3.防止药物在体内迅速失活

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日益成熟,蛋白质类药物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多肽及酶类药物在生物体内不稳定,易被蛋白水解酶和免疫系统识别而降解,在生物体内的半寿期较短,而且绝大部分不利于口服给药。DDS系统的出现,却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方法主要有将药物蛋白质与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白蛋白偶联、包裹入微球体或微囊或者连上一个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这些方法均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性,防止其在体内迅速失活。

4.增加药物的靶向性

靶向型DDS系统因其定位准确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它可以提高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富集,从而减少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以及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下面分别对主动靶向

DDS和被动靶向DDS进行阐述。

(1)被动靶向性

这种类型的制剂主要包括静脉乳剂、脂质体、微球、(毫)微囊等制剂。它们本身对靶细胞并无识别能力,但可经血液循环到达它们不能通过的毛细血管床,并在该部位释药。而在特殊的病理学条件下,被动靶向型制剂能利用通透性增强及滞留效应渗出并定位于组织间隙内。例如在发炎组织中,炎症部位会释放细胞信号,刺激血管改变以使白细胞通过,结果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微载体在这些部位的聚集。在固形瘤中也基本如此,当肿瘤的生长所需的氧气和营养不足时,它们会释放出细胞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以诱导新的血管在肿瘤发生处生长,而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往往不如大多数正常组织中的血管那样紧密,而该部位的淋巴排泄能力较弱,因此载体在肿瘤组织能够大量富集,浓度也随之增加(10倍或更多)。(2)主动靶向性

相对于被动靶向型制剂,主动靶向型制剂更高级、定位更精确、也更复杂,并且它还能到达游离药物无法到达的部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通过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很难到达大脑,限制了药物的作用范围。利用嵌合肽技术制备的载体介导型的药物传输系统,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系统中,药物通过化学键、亲和素-生物素技术、PEG或脂质体与转运载体(这种载体往往是修饰过的蛋白质或是受体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连接起来,经过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作用进入大脑,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现在较新的主动靶向型制剂主要有将单克隆抗体连接于含药的脂质体表面、叶酸脂质体以及糖蛋白载体等受体型靶向制剂;回避巨噬细胞吞噬的免疫脂质体等。

5.调控药物释放

药物释放的速度和部位与药物的疗效息息相关。在DDS系统中,药物与聚合物或脂质体等载体相连以保护药物不被降解,但此时药物是非生物利用型的。一旦DDS到达作用位点,药物必须从载体上释放出来以发挥其疗效,如果药物不能及时从载体上释放出来,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当前改善药物可利用度的速率和部位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开发新型的纳米材料来设计各种诱导释放系统,例如在载体和抗肿瘤药物之间连接一段对PH值敏感的肽链,这段肽链在中性PH下是稳定的(即在血液中很稳定),当药物到达肿瘤部位时,无论在肿瘤细胞外的微酸性环境中还是通过内吞作用到达肿瘤细胞的核内体的酸性环境中,肽链就会断裂,这样药物就从载体上释放出来,发挥其抗肿瘤活性。此外,通过作用位点的温度或磁场变化,或者是利用对生物相容性的化学药物和酶、光或辐射频率的敏感性,药物就可从脂质体、环境应答性聚合物或水凝膜上释放出来。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例如胃内滞留型控释给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等。现在研究较多的是脉冲式给药系统,即依据人体生理节律变化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设计的新型给药系统。它主要通过植入型DDS系统将诊断感应器等同药物一起植入机体内,利用速度控制程序、活性调节以及反馈调节等方法,达到根据

机体内的生理变化来控制药物的释放的目的。这一新型的DDS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

三、DDS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DDS作为药物新剂型,利用其对游离药物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DS技术既能完善一些已有成熟药用指标的药物的特性,消除了新药开发中的风险。伴随着化学合成药物及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制药的日趋成熟,发展更加成熟、完善的DDS 也势在必行。如何发展新的DDS以适应新的要求,已成为现在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1.提高其定位精确性

现在的研究正努力通过将DDS与能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受体的配体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相连提高DDS的主动靶向性。抗体与药物相连的一大好处就是作为靶向部分信号抗体与DDS相连的细胞毒素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和加成作用。在载有抗体的脂质体给药系统中,为防止PEG可能影响到脂质体与靶细胞相连,往往采用将抗体与PEG末端相连的方法。目前,免疫脂质体、免疫聚合物、抗体导向酶的前体药物治疗现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此外,靶向药物因其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并能通过振荡磁场对磁珠产生影响而控制药物释放等特点,也已成为靶向研究的主流。

2. 作为核苷酸的载体

DNA疫苗、反义寡核苷酸或RNAi现在已成为基因治疗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它们在体内循环半寿期和靶向性也正处于研究中。目前人们正大力开发DDS作为基因治疗的质粒或下调目标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或RNAi的载体,一般是采用由带正电的脂质体或聚合物(如聚赖氨酸)与DNA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配体连接到带正电的脂质体或聚合物上,再与DNA结合,就可定位于靶细胞,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体介导方法。例如,将带有半乳糖残基或甘露糖残基的大分子作为配体,连接到聚赖氨酸上后再与DNA结合,就可将DNA定向导入肝细胞或巨噬细胞中。最近,靶向定位于扩增性原癌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在提高表面神经、延长半寿期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动物模型中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其确实有抗肿瘤药效.

3. 带动中药新剂型的发展

化学药物传输系统发展很快,但是中药因其成分的复杂性,其DDS系统发展相对落后。虽然现在从目前研究来看,中药的新制剂研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对于中药有效部位,尤其是中药复方研究很少,中药中的一些毒性药、用于慢性病治疗的药物,都适于应用到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以及更新型的制剂中,以促进中药传输系统的发展。DDS由于制药学上和经济学上存在的问题———复杂性、费用高、储存稳定性差以及知识产权等———而受到过指责。目前这些问题大体都已解决,例如脂质体和PEG-蛋白质偶联物产品已被商业界所认可。这些产品无论是液体或冻干制剂,其稳定性均可保持两年或更久。虽然使用DDS治疗的费用可能高于游离药物,但是如果将总费用(包括治疗药物副作用的费用)计算入费用分析,那么DDS与游离药物相比还是很有竞争力的。系统的复杂性对商业生产以及规范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意识到这些挑战将有利于更快实现DDS制剂的商业化。

四、脂微球制剂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DDS)是现代药剂学中新制剂和新剂型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该系统无论在理论系统、新型制剂和制备工艺的设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主要包括口服缓控释系统、透皮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

脂微球制剂特点:

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肝、脾网状内皮系统的被动靶向性。用于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防治。如肝利什曼原虫药锑酸葡胺脂质体,其肝中浓度比普通制剂提高了200~700倍。

2、缓释作用: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3、降低药物毒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心脏毒性。

4、提高稳定性:如胰岛素脂质体、疫苗等可提高主药的稳定性。

脂微球制剂说白了就是载药脂肪乳剂,比较典型的有已经上市的有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丙泊酚注射液(静安),由于剂型特点显著,临床使用方便使得脂微球制剂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国内外临床使用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已有多年历史,生产工艺成熟,安全性好。Jeppsson 等在1970年就已开始研究载药脂肪乳剂,将其作为给药系统的载体来开发;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制备工艺不断优化,使乳滴粒径达到纳米级别,并由此衍生出新型的载药系统——脂质纳米球(即脂微球)。

这种载药系统能使药物在炎症部位、血管内皮系统、动脉硬化部位、网状内皮系统、尤其像肝脾等吞噬细胞发达组织、巨噬细胞有特殊的亲和性,通过这种作用能在亲和部位发挥药效,药被摄取聚集产生效果,并能发挥长效作用而备受瞩目。近年来还有地塞米松棕榈酸酯(Limethason)、氟吡洛芬(Lipfen)等商品上市,临床应用良好。

总的来看,脂微球制剂具有以下优势:(1)有较高的载药量;(2)能在人体循环中存留较长时间(要求靶向到网状内皮系统的除外);(3)粒径要求很小,以利于穿透血管壁到达靶部位;(4)最好能主动靶向;(5)到达靶组织、靶细胞后能主动释药;(6)能够携带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满足这些条件的脂微球才能真正发挥“魔弹”的作用。

组织水肿形成的原因

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 、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④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2、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肾的滤过和重吸收来调节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体液总量和组织间隙液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99%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约1%从尿中排出。若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率保持这个比例,就不致发生水、钠潴留,称为肾小球-肾小管平衡。但是,任何原因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并未减少,或肾小球滤过率没有明显变化而肾小管重吸收明显增强,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同时出现,都会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平衡失调,从而引起水、钠排出减少,在体内积留。 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②肾小管重吸收增强这是大多数全身性水肿引起水、钠积留的重要环节。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增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醛固酮和抗利尿素增多,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它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因此,当醛固酮增多时,就能引起钠积留。钠积留又使血液中晶体渗透压增高,反射性地刺激垂体后叶,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份的重吸收,这样过多的水积留于体内。 3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①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 过敏反应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

去水肿的方法

去水腫的方法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时,有明显的凹陷。 全身性水肿按照病因可分为: (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郁血性心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症候群等。 (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l缺乏症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性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库欣氏综合群等。 (8)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 (9)药物: 药物引起的水肿,是因为服用消炎止痛剂影响肾脏排泄机能,或类固醇制剂"美国仙丹"伤害到肾上腺机能所导致的。 (10)其它如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包括有: (1)静脉阻塞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阻塞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肤炎等。

很多人水肿的发生是体质性的,不需要任何治疗。但最好能在发生时,请医师作简单的心、肝、肾及肾上腺的筛检,以确定病因,做到早期治疗,或长期观察追踪。千万记得,不要因为找不到原因,而到处看诊或滥用利尿剂。 水肿主要可举下列几项例子给你看: 1.肾水肿. 2.脑水肿. 3.脚水肿. 4.下肢水肿. 5.阴囊水肿. 6.淋巴水肿. 7.孕妇水 1.肾水肿: 一旦输尿管被结石阻塞,阻塞端的输尿管会先扩张来适应,如果阻塞的问题未获得改善,则可能引起肾水肿或并发尿毒症等问题. 肾水肿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除非合并感染,才会出现有血尿,腰痛,明显的敲痛,及发烧的情况。 2.脑水肿: 这是组织受到伤害的正常反应,组织一旦受伤,附近血管立刻开始涨大血液增加,人体意图去对抗坏死的组织,将之消耗。这时患部就会红、肿、热、痛出现发炎的现象。正像军队企图包围叛军一样的作战情形。水肿带来更多的组织破坏,接着又引起下一波的水肿,如此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 3.脚水肿: 其成因有多种,除了创伤发炎引起的肿胀,都与心肾有关。 脚有水气是很容易发现的,手指压一压脚背无法弹起来,是一般人很容易注意到的情况,有些病人还可观察到鞋子变紧了,袜子的压痕变深了。 水肿的形成原因众多,首先必须先看是单脚还是双脚。单脚水肿是局部的问题,如静脉栓塞、静脉曲张、蜂窝性组织炎、关节炎,还有一些是外伤手术之后,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不良而引起的。局部的问题和全身其它器官通常没有关系。至于双脚都有水肿,当然也要考虑两侧同时发生的局部问题。 水肿的分级一般分为四级:一、二级为下肢的水肿,第三级除了下肢、还有脸及手有水肿,第四级是全身性的水肿,除了以上的部位还有腹部。 对于疾病引起的水肿,一定要针对疾病的治疗才是治本之道。而非疾病引起的水

(完整版)缺血-再灌注损伤习题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单选题 1.p H反常是指() A.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 H降低 B.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 H降低 C.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 D.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 E.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 2.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肺 D.肾 E.胃肠道 3.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活性氧() A.O2-。 B.H2O2 C.O H· D.1O2 E.L˙ 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自由基() A.O2-。 B.H2O2 C.O H· D.L O O˙ E.C l˙ 5.膜脂质过氧化使() 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B.饱和脂肪酸减少 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 D.膜流动性增加 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 6.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 A.血管平滑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心肌细胞 D.肝细胞 E.白细胞 7.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 A.N a+ B.C a2+

C.M g2+ D.F e2+ E.K+ 8.O2-》与H2O2经F e n t o n反应生成() A.1O2 B.L O O C.O H D.H2O E.O N O O-。 9.呼吸爆发是指() A.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 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 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 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 10.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主要自由基是() A.O2- B.H2O2 C.O H· D.1O2 E.L00˙ 11.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 A.抑制磷酸化 B.氧化巯基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增加蛋白质分解 E.促进蛋白质糖基化 12.自由基损伤细胞的早期表现是() A.膜脂质过氧化 B.蛋白质交联 C.糖键氧化 D.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E.减少A T P生成 13.再灌注时细胞内钙升高最主要是因为() 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B.线粒体内钙释放 C.肌浆网钙释放 D.N a+/C a2+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增强 E.N a+/H+交换增强 14.再灌注时激活细胞N a+/C a2+交换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内高N a+ B.细胞内高H+ C.细胞脂质过氧化 D.P K C活化 E.细胞内高K+

七个护理案例

第一个一、门诊护士如何送患者如病区? 患者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侧下肢不能站立行走,右侧上肢持物不稳,神情乏力,门诊诊断为脑梗死,所以应采取轮椅法送患者入病区 轮椅运送法 交接 你好,这是xxx,今天下午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侧下肢不能站立行走,右侧上肢持物不稳,神情乏力,来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脑梗死,收入我院 好,(转向病人)你好,我叫xxx,是你的责任护士,你有事可以找我,请跟我来 二、病区护士应如何做好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基护17-18页) 病区护士接到通知后,根据患者病情准备床单位,即备用床(基护24页) 入院护理 (1)迎接新患者,迎接患者至指定床位,并妥善安置患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为患者介绍邻床病友、扶助患者上床休息。在接触过程中,一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例:xxx,这是你的床位,我叫xxx,是你的主管护士,入院期间有任何不舒服或者其他事情都可以叫我,这位是你的邻床病友,他人挺好的,空闲时你们也可以相互聊聊天,遇到事情也可以相互帮助,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叫医生来为你检查 (2)通知负责医生诊查患者必要时,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体检、治疗 (3)为患者测体重及生命体征 (4)通知营养室为患者准备膳食 (5)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 a 用蓝黑钢笔逐项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表格眉栏项目 b 用红钢笔将患者入院或转入时间众行填写在当日体温单相应时间的40-42℃横线之间 c 记录首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体重 d 填写患者入院登记本、诊断卡、床头卡 (6)介绍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床单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指导常规标本的留取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例:xxx,我现在要给你介绍一下病区环境,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等,x号床是你的床位,床头有呼叫铃,有事可以按这个铃;这个床呢是可以摇高摇低的,开关在床尾;衣服,棉被等可以放进属于你的衣柜里;床头柜上的东西随时摆放整齐;这个是你的热水瓶,每天会有护工阿姨给你换的,那边是盥洗室,有热水的,可以洗澡;晚上睡觉时注意安全,把床栏拉起来,尽量穿防滑的鞋子;贵重物品自己保管好;护士长叫xxx,主管你的护士叫xxx,主管你的医生叫xxx,大概就这样,你好好休息吧 (7)如有入院医嘱则及时处理并给予紧急护理措施 (8)入院护理评估(内科615页) A 病史 a 起病情况:询问起病的时间、方式,有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和伴发症状 xxx,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有哪些地方不舒服呢 b 病因和危险因素: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有无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请问你几岁了,那你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前有没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过呢(即一过性的黑蒙,雾视,眩晕,头晕等) c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注意是否饮食营养摄入不合理和缺乏体育锻炼,如是否长期摄入高钠盐,高动物脂肪饮食,有无烟酒嗜好,有无家族脑卒中病史

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教学教材

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 点

浅述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水肿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一.全身性水肿 1.肾源性水肿 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各种肾脏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其临床特点:水肿多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足踝部开始,以晨起时最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而后逐步扩展致全身水肿;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凹陷性水肿。肾性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等其他肾脏疾病表现。 2.心源性水肿 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均可引起全身性水肿,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包疾病、冠心病、心肌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源性水肿是因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下午后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水肿常从下肢逐

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静脉压测定明显升高,常有心脏病病史和心脏病体征。 3肝源性水肿 主要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肝癌等。肝病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降低所致,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水肿特点为凹陷性,常先出现踝部,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形成顽固性腹水。患者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 4.营养不良性水肿 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如长期腹泻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吸收的慢性痢疾、肠结核、婴儿幽门痉挛或梗阻、胰蛋白酶缺乏、脓胸、肺脓肿、严重弥漫性肝脏疾病、大量腹水、大量失血和外科伤口大量引流及重度烧伤等使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致低蛋白血症等均可产生全身性水肿。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水肿出现前常有消瘦、肌肉松弛,贫血,面部、皮肤苍白,四肢无力,怕冷,精神不振或易激动等症状。 5.药源性水肿 引起水肿的常见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睾丸酮、雌激素、胰岛素、萝芙木、大剂量甘草等。药源性水肿是药物引起体液平衡紊乱,细胞外液量增多,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或致血管内、外液

经典兽医临床诊断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基本检查方法与程序 一名词解释: 1?理学诊断法即基本检查法,就是兽医人员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对病 畜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嗅诊等。 2?捏粉状也称面团状,特征是稍柔软,手指按压如同压于生面团上,留有指痕, 手指挪开后指痕缓慢平复,多无热无痛,见于体表的水肿(浮肿)。 3?坚实感特征是有坚实致密感,硬度如肝,是组织间细胞浸润或结缔组织增生 的结果,见于炎性肿胀。 4?冲击式触诊冲击式触诊是用并拢的手指或拳头抵住被检部位,作连续数次短 而急促的冲击,常用于确定腹腔是否积液,若有液体,强力冲击时,可引起震动发出拍水音。5?问诊问诊就是以询问的方式,听取家畜所有者或饲养、管理人员关于病畜发 病情况和经过的介绍。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平时的饲养、管理及使役或利用情况等。6?清音清音也叫满音,是叩诊音的一种,其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强、清脆。 如叩打正常家畜肺区中部所发出的声音,表明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二.填充题: 1、临床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嗅诊。 2、触诊的症状学也叫触感,主要有:捏粉状;波动感;坚实感;硬固感;捻发样等。 3、三种常见的基本叩诊音为:浊音;清音;鼓音。 4?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饲养、管理及使役或利用情况。 5?对就诊病畜一般应按:病畜登记;病史调查;现症检查以及病历书写等顺序进行检查。 6.举出三种牛的常规保定法:牛鼻钳保定;六柱栏保定法;牛头角根保定。

三问答题: 1?试述视诊的一般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答:观察病畜时,不要先急于接近它。可先站在动物的左侧前方2-3米的 位置,观看其全貌。然后绕病畜一周,从前向后、边走边看,有顺序地观察全身各部,到病畜后方时,稍停一下,观察尾部、会阴部、臀部,同时对照两侧胸腹部及臀部的状态和对称性;由右侧走到前方。最后牵遛动物,观察运步情况。如发现病畜某一部分或系统有异常现象,再侧重详细检查。视诊时的注意事项主要 包括:①刚到的病畜,让其休息后再检查。②自然状态下视诊,不要未作观察而先保定。③最好在自然光照的场所进行视诊。 2?问诊中关于现症病史主要询问哪些问题? 答:询问现症病史即了解动物本次发病的情况与经过。其中重点了解: (1)发病的时间与地点,生病有几天或多少小时,发病与饲喂、使役有否关系等,有助于了解病因、推断病性及病程。 (2)病畜的主要表现,有关疾病的表现,如腹痛不安、咳嗽、喘息、便秘、腹泻或尿血等。这些常是提出假定症状诊断的线索。必要时可提出某些类似的症候、现象,以求主诉人的解答。 (3)疾病的经过,病势的变化情况,治疗情况等。可做为诊疗的参考。 (4)病因的初步估计,有些病因可能主诉人知情。 (5)流行病学调查,畜群的发病情况,是单发还是群发,畜群的饲养规模、发病数、死亡数;同种家 畜有否类似疾病的发生,附近场、村最近是否有什么疾病流 行等情况,可作为是否疑似为传染病的判断条件3?接近动物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答:①接近前观察动物的的神态、了解病畜性情,若有恶癖格外注意;要胆大、心细、温和、沉着,注意安全。②从侧前方慢慢接近,不宜从正前方和直后方贸然接近。③接近后用手轻轻抚摸动物的颈

水肿PBL案例

问题导向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上海中医药大学PBL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水肿的中医经典) 案例名称:时隐时现的水肿 撰写人:须冰黄芳张熙 审定人:陈咸川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 编制:2013年2月3日

课程名称及编号中医内科学 课程类别及教学对象 学生应具备的背景知识 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内经》《金匮要略》学习目标 案例简介 时间安排 第一次讨论课程:** 学时 主题:如第1幕案例呈现,头脑激荡, **分钟 主题:如第2幕案例呈现,头脑激荡,**分钟 主题:如归纳小结,**分钟 第二次讨论课程:** 学时 主题:如汇总查询资料,**分钟 主题:如深度讨论,**分钟 主题:如第3幕案例呈现,讨论,**分钟 主题:如归纳,**分钟 第N次讨论课程:** 学时 主题:如讨论、反思,**分钟 主题:如评价,**分钟 主题:如回馈(教案设计人参与),**分钟 主题:如延伸讨论,**分钟

导学 实施日期______ 课时数______学时Tutor _______ 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分钟) PBL学习简介; 本案例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方式; Tutor自我简介。 分组(分钟) 简述分组形式,组织分组; 小组成员自我介绍,相互认识,记录联系方式,推荐小组长和记录员。 协商和约定本小组学习行为规则。

第一次讨论课程 实施日期______ 课时数______学时Tutor _______ 第一幕―――――――――――――――――――――――――――――――――― 小鲍是同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废寝忘食,复习迎考,终于结束了最后一门 课程的期终考试,一身轻松,值周末,与同学相约去了嘉年华痛痛快快玩了一天。 没想晚上回家突然下了场大雨,小鲍没带伞,下了地铁打不到车,只能淋着雨一 路小跑冲回了家。第二天下午开始感觉浑身没力气,有些怕冷,喉咙有些干痛, 头胀,心跳也有些快,测了测体温,39.3℃,知道淋了雨感冒了,找出家里备用 的克感敏和清开灵胶囊吃了。次日早上起床上厕所,发现解出来的小便颜色特别 深,吓了一跳,赶紧跑去医院看病了。 在护士站测了体温,还是有38.9℃。 诊室里,轮到小鲍看病了,医生看了他一眼,说:“你的眼睛有点肿嘛,怎 么不舒服了?”医生不说还没感觉,说了小鲍才感觉今天的确感觉眼皮有些胀胀 的,脸也有些紧绷感,于是他把自己淋了雨感冒了、小便颜色突然象浓茶叶水一 样等等一股脑都和医生说了,医生给他测了一下血压,140/90mmHg,以前小鲍的 血压可是都正常的,医生又按了按小鲍的两侧踝关节,居然一按一个小坑,“腿 也有些肿”,医生一边说一边开始开具化验单。小鲍心里嘀咕了,怎么越看病越 多了?―――――――――――――――――――――――――――――――――――――――关键词: 淋雨 怕冷 发热 尿色深 浮肿 高血压 学习重点: 水肿的临床症候特点

内环境稳态—组织水肿及其发生机理(带例题)

内环境稳态—组织水肿及其发生机理 一.知识概述 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水肿不是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水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与某些疾病相伴随的病理过程。水肿可发生于局部,称局部水肿,如肺水肿、脑水肿;也可波及全身,称全身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心性水肿、肾病或肾炎时的肾性水肿、肝脏疾病时的肝性水肿和营养不良时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另外还有的全身性水肿至今原因不明,称“特发性水肿”。 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种恒定的维持,是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 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与血液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由两方面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种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即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渗透压;另一种是促使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即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这两种力量对比决定着液体的滤出和回流时的方向和速度。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回流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据测定,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3.33kPa,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压平均为4kPa,毛细血管静脉端的血压平均为1.6kP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约为2kPa,组织液静水压为 1.3kPa。因此,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效滤过压4+2-[3.33+1.3]=1.37kPa,由于其滤出的力量大于回流的力量,液体自毛细血管滤出;毛细血管静脉端相反,有效滤过压为1.6+2-[3.33+1.3]=-1.03kPa,由于回流力量大于滤出力量,大部分组织液又回流入毛细血管内,另一小部分则通过淋巴管回流入大静脉。这样,血管内外液体就保持了平衡。当然,淋巴回流具有强大的代偿性,对防止组织液在组织间隙内积聚具有重要意义。如组织液静水压由-0.86kPa至0kPa时,淋巴回流量可增20~25倍,从而保证组织间隙液的恒定. 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尤其是白蛋白含量。因为白蛋白量多,分子小,吸水力强,对渗透压影响极大,所以当血浆蛋白总量低于5g/100ml(正常为 6.7~7.9g/100ml)或白蛋白含量低于 2.5g/100ml(正常为 3.8~4.8g/100ml)时,即可发生水肿,消化道疾病时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摄取不足;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肾病综合症时的丧失过多等,都会引起水肿;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

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题

试题三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我国目前疾病谱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传染病增多,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 B.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减少 C.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增多 D.传染病减少,恶性肿瘤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减少 2、关于化生正确的是: A.化生是分化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B.化生对人体有害无益 C.通常上皮细胞只能化生为上皮细胞,间叶细胞只能化生为间叶细胞 D.化生可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 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玻璃样变性? A.风湿病时风湿小结内的红染颗粒状、块状物 B.肝细胞胞浆中的Mallory 小体 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 D.蛋白尿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红色小滴 4、下列除哪项外是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A.蛋白质缺乏 B.年老体衰 C.服用激素 D.局部固定 5、股静脉内血栓脱落易引起的并发症是 A.下肢坏疽 B.门静脉栓塞 C.肺动脉栓塞 D.肾动脉栓塞 6、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可引起下列哪个脏器瘀血 A .脾 B .肝 C .肾 D .肺 7、炎症时最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 A.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小静脉扩张,血流变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 D.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 8、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A.血管活性胺 B.缓激肽 C.补体 D.纤维蛋白多肽 9、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A.核分裂象多见 D.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B.细胞丰富 E.血管丰富 10、肺转移性肝癌是指 A.肺癌转移到肝 D.肝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B.肝癌转移到肺 E.肝癌和肺癌同期转移到其它地方 11、交界性肿瘤是指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临床案例分析题

临床案例汇编 临床常用病例分析题汇编一、熊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得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可能与腹泻有关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与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得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得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 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得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得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就是什么? 答:该患者就是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臵在空气新鲜处; 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得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与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得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得诊断就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就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得理由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得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得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得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得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得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得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

组织水肿

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组成。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它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 血液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供应氧气营养、二是代谢废气废物。在血液中,血红细胞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据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就有大约450万~500万个红细胞 但是微循环障碍时: 一、回心血量减小,各组织供血不足 毛细血管闭塞,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局部的血液灌注减少,灌注压减少,回心血量减少,由心脏泵入全身的血量减少,造成各组织供血不足。 二、影响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内皮细胞受损,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大:一些蛋白质大分子通过,生成蛋白尿 2.毛细血管硬化可供交换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造成组织缺氧,营养物质缺乏,脏器细胞 坏死,产生一系列恶性循环:肝脏细胞坏死,生成白蛋白减少,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内白蛋白减少,白蛋白减少到3克%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神经细胞坏死可引起肌肉的萎缩,由于神经细胞

不可再生,当脑神经细胞大量坏死后,则其脑功能会受损甚至破坏,可引起偏痰。人类的语言、书写、理解等能力也由相应部位的脑细胞执行,如果损伤了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三、影响组织液的生成(水肿) 1.毛细血管硬化,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组织液生成增加,造成组织水肿。 2.当血浆蛋白减少,如长期饥饿,肝病而使血浆蛋白减少或肾病引起蛋白尿(血浆蛋白丢失过多),都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过多、回流减少而造成组织水肿。 3.由于约10%组织液是经淋巴管回流入血,故当淋巴液回流受阻(如丝虫病、肿瘤压迫等因素),则受阻部位远端组织发生水肿。 4.若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异常增加,致使部分血浆蛋白漏出血管,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其结果,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引起局部水肿 四、血流动力学改变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会发生舒缩活动,这与局部的代谢物质有关。当代谢物质聚集的时候,可引起毛细血管的开放,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物被血流清除后,毛细血管会关闭。但是当发生微循环障碍的时候,毛细血管的舒缩活动会受到影响,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清除,可造成组织持续缺氧,加快坏死。 总之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好象块块秧田的水渠堵塞,禾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 那么微循环障碍会起哪些疾病呢? 1.神经系统:脑部发生供血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而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2.心血管系统:心脏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3.消化系统:胃是后天之根本,如果胃部微循环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胃的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发生胃炎、溃疡病以及其他胃部病变。当肝微循环障碍时,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4.当肾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5.肌肉关节系统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 6.妇科系统:有许多妇科病均与微循环有关,如痛经、月经不调、小腹下坠感、附件炎、子宫肌瘤都与气血不通、气滞血淤有关,气滞则痛,血淤则肿。

【病理生理学题库】_水肿

水肿 (一)名词解释(1~9) 1.水肿(edema) 2.积水(hydrops) 3.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4.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 5.“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 6.心性水肿(cardial edema) 7.肾性水肿(renal edema) 8.肺水肿(pulmonary edema) 9.脑水肿(cerebral edema) (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1~12) 1.所谓“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是指: A.A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压;B.V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压;C.A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压;D.V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压;E.有效流体静压减去有效胶体渗透压。 2.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淋巴回流不足以清除过多的组织液;C.静脉端的液体静压下降;D.组织间液的胶渗压增高; E.血管口径增大。 3.水肿时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B.有效胶体静压下降; C.淋巴回流障碍;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4.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钠水重吸收增多主要因为: A.醛固酮分泌过多;B.ADH分泌过多; C.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近曲小管周围毛细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前列腺素F对钠水吸收增多。 5.水肿一般是指: A.体重增加;B.细胞外液增多,钠浓度降低; C.细胞内液增多,钾浓度降低;D.细胞间液增多,钠浓度无明显变化;E.以上都不对。 6.下述情况哪项可以引起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和组织水肿: A.毛细血管内血流减少和血粘度增高;B.毛细血管内流动血液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完整版)组织水肿的例子

引发组织水肿的因素例析 组织水肿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从而引起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组织水肿,又称浮肿。组织水肿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水肿和全身性水肿。高中生物内容所涉及的只是局部水肿里的一部分,引发局部组织水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营养不良引起组织水肿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者,在生物体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营养不足,且蛋白质严重消耗,细胞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使血浆蛋白含量过少,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血浆的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的水分子回渗到毛细血管中的速率降低,使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积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被运输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例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这时因为() A.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B.淋巴生成的速率降低 C.淋巴循环受阻 D.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 解析: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积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被运输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A 2 过敏反应引发组织水肿 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过多的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 例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解析:人体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较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增加,局部肿大,表现出过敏反应。由于组织液回流少,所以血浆量减少。组织液增加,导致淋巴代偿性回流,所以淋巴增多。答案:B 3 淋巴回流受阻造成组织水肿 正常情况下由血浆生成的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的静脉端又回流到血浆中,小部分则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淋巴循环回流入血,从而维持了组织液的相对稳定。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及时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加;另外,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淋巴及时运走,而在组织液中滞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水分增加,最终引起组织水肿。 例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生理学练习题(全)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A1、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D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控制 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反馈 E、前馈 D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过程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Na+内流C5、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 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 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E、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前馈 E、自身调节 A7、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B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入胞 C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 A、Cl- B、Na+ C、K+ D、Ca2+ E、Mg2+ B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A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态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倒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A12、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将使: A、静息电位增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静息电位增高而峰电位降低 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 C1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全或无)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C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15、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 B、加大 C、减少 D、先加大,后减少 E、先减少,后加大 B16、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为-100mV时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除极化 B17、常用的K+通道阻断剂是:

中诊案例

1.克航组 男,56岁,患者一年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经抢救,神志清醒后出现左半身上下肢运动不便。此后大便闭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力挣扎乏力,汗出气短,便后疲乏,痛苦难耐,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蒲辅周医案】 陈某,男,48岁,每年秋冬常发哮喘,三天前受冷感冒,哮喘复发。现哮喘痰鸣,白天减轻,晚上加重,胸中窒闷,咯痰量多色白清晰,面白形寒,手足发凉,口淡不渴,纳差,舌淡胖苔白滑,脉滑。【蒲辅周医案】 2.国文组 26 黄某,男,70岁,患肺结核多年,与4月21日就诊。因痰中带菌而住某医院治疗,今年自4月5日起呃逆频繁发作,嗳声洪亮,有时自觉气从小腹或者两肋部上冲咽喉,其气带有臭味,偶然伴有胸闷塞憋气,胃纳减少,稍多吃便觉不适,形体较瘦,性情常易急躁,大便每日两次,成形,小便略黄,曾用多种西药治疗。脉沉细弦微数,舌质黯,苔腻。【路志正医案】 27 林某,男,36岁,遗精日久,每周2—3次,并伴见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口燥咽干,经常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学纲要及训练】 3.永盛组 9.刘某,男,47岁,1997年9月10日初诊。胃脘胀痛6年。患者6年来间断发作胃脘胀痛,多在生气后或饮食之后发作。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粘膜萎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出血。患者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停药则复发,遂来求诊。自发病以来,患者常右胁下胀,心口处灼热、刺痛,纳呆,口干口苦,尿少黄,大便粘滞,寐难易醒,身体乏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既往患者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名老中医经验集】 18.王某,女,53岁,小便灼热一年余,加重两周,患者小便灼热伴下腹坠胀一年余,屡投抗生素无效,近两周来小便灼热感加重,无尿频尿痛,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时有腰酸耳鸣,饮食辛辣后易口腔溃疡,大便可,胃纳可,睡眠可。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软无力。【蒲辅周医案】 4.启生组 16.李某,男,29岁。左侧偏头痛两年余,空痛且晕,来诊时眉头紧锁,痛苦表情。诉头痛难忍,西药治疗无效。近半年因为工作紧张,头痛加剧,持续不断,伴腰酸耳鸣,失眠健忘,已经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口渴欲饮,五心烦热,舌苔薄黄,脉沉弦。【名老中医经验集】 28 高某,男,56岁,自述胸部隐痛,憋闷不舒,且尚有阵发性剧痛,日达十余次,每次历时3—5分钟,且常于饮食后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常因疼痛而惧食,每日进食2-3两,

组织水肿-小专题

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引起的。在通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蛋白质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水肿可发生于局部,称局部水肿,如肺水肿、脑水肿;也可波及全身,称全身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心性水肿、肾病或肾炎时的肾性水肿、肝脏疾病时的肝性水肿和营养不良时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另外还有的全身性水肿至今原因不明,称“特发性水肿”。 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种恒定的维持,是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与血液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由两方面的力量所决定的:一种是促使液体滤出毛细血管的力量,即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渗透压;另一种是促使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力量,即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这两种力量对比决定着液体的滤出和回流时的方向和速度。 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 、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④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2、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肾的滤过和重吸收来调节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从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