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组织水肿形成的原因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微专题二内环境的结构识别跨膜分析及组织水肿原因

典例5 [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外界 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其中①②④共同构成了细胞外液;①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以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二、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在不同的条件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现象。原因分析如下:
C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C.若②为肌细胞,则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解析] 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③是组织液,A项错误;蛋白质能由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到淋巴,不能在组织液和淋巴间相互交换,B项错误;由于各种组织细胞都要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若②为肌细胞,则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C项正确;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项错误。
典例2 如图为法错误的是( )
C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解析]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相同;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导致血浆蛋白较少,血浆渗透压较低,引起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相同;蛋白尿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引起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相同;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与题述原因不同。
组织水肿原因高中知识点

组织水肿原因高中知识点
组织水肿(edema)是指身体组织中液体过多引起肿胀的一种症状。
常
见于手脚、面部和腹腔,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
组织水肿可能是疾
病的表现或疾病的后果,其产生原因有多种。
本文将列举组织水肿的
原因。
1.心血管疾病:心衰、高血压、静脉曲张等疾病均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减弱或休克,使得血液向周围组织渗出,产生水肿。
2.肝病:肝硬化、脂肪肝等肝病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引起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造成水肿。
3.肾病:肾脏病变和肾功能不全也常常造成组织水肿。
这是由于肾脏失去了排除体内多余液体和水分的能力。
4.药物反应:一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洋地黄素,会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渗透,使得液体从血管渗出,从而引起水肿。
5.淋巴系统障碍:淋巴系统是人体排除废物的一部分,若淋巴系统障碍,则会影响废物的排出,造成液体积聚引起水肿。
6.饮食因素:高盐饮食和高咸食物会增加人体的液体负荷,容易造成水
肿。
7.妊娠:孕妇的子宫和妊娠期激素引起了血管的扩张和液体滞留,从而引起了水肿。
8.其他:寒冷过度、长时间站立或坐卧不安也可能导致液体从血管漏出,引起水肿。
总之,组织水肿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也可能由药物反应、饮食等
因素引起。
对于水肿,及时诊断疾病并治疗是关键。
同时,健康的生
活方式也可减少水肿的发生。
例如坚持适度运动、减少饮食中的高盐
食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等,都是降低水肿发生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物●组织水肿形成的原因

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
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
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 、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④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
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
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2、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正常人体主要通过肾的滤过和重吸收来调节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体液总量和组织间隙液量相对恒定。
正常情况下,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99%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约1%从尿中排出。
高中生物引起组织水肿的几种可能

1.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中大分子蛋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组织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
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高,组织液吸水造成水肿。
3.营养不良引起组织水肿,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透透压降低,使水分
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4.组织细胞代谢班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5.肾小球发炎使血浆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其吸水能力降低,会使组织液水分
增多,出现水肿现象。
高中生物组织水肿形成的原因

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
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
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
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 、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
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
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
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④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
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
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2、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正常人体主要通过肾的滤过和重吸收来调节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体液总量和组织间隙液量相对恒定。
正常情况下,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99%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约1%从尿中排出。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水肿,是指体内组织间隙和腔隙中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局部肿胀现象。
水肿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血管、组织和细胞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水肿的发生机制。
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是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血管壁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紧密,形成血管壁的主要屏障。
当血管受到刺激时,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变得松弛,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和腔隙中,引起水肿。
例如,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其发生机制之一就是血管通透性增加。
过敏原进入体内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的组胺等物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液体和蛋白质大量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引起水肿。
二、淋巴循环障碍淋巴循环障碍也是引起水肿的重要机制之一。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组成,主要负责体液循环和免疫防御。
当淋巴循环出现障碍时,组织间隙和腔隙中的液体无法被淋巴管吸收,导致积聚引起水肿。
例如,淋巴水肿是一种由淋巴循环障碍引起的水肿。
淋巴水肿患者的淋巴管或淋巴结发生病变,无法正常吸收组织间隙中的液体,导致液体积聚引起水肿。
三、组织细胞水肿组织细胞水肿是指细胞内液体过多而引起的水肿。
细胞内液体过多可能是由于细胞内代谢障碍、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或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等原因引起的。
例如,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之一就是心肌细胞水肿。
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细胞内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液体过多,引起心肌细胞水肿,加重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水肿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
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水肿。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组织水肿原因分析课件

对应练习
5.肝脏是人体重要代谢器官,激素灭活、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肝脏进行的,肝脏也能 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答案】C【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 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 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A正确; B、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C、 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C错误;D、
【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乙与丙之间是双向箭头,说明一方是血浆一方是 组织液,又因为丙的箭头指向甲,说明甲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因此乙是血浆。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 A、若某人皮肤过敏,可能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更 多的水进入组织液,引发组织水肿,A正确;B、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组织 细胞被利用,依次经过的结构为肺泡壁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 膜)、进出红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 线粒体中(2层膜),共11层膜,即氧气由外界进入到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 过11层膜,B错误;C、根据丙到甲再到乙的单向流动可判断,甲是淋巴液,而 乙、丙可分别表示血浆和组织液,Ⅲ完成的是外界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因而表示呼吸系统。C错误;D、甲表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呼吸酶存在于 细胞内,D错误。故选A。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复习

〔三〕免疫调节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吞噬细胞
被吞噬 (识别和处理)
抗原
呈递
刺激
T细胞 呈递
再次
B细胞 刺激
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
记忆细胞
宿
抗 原
主 细 胞
靶细胞
抗原
分化
T细胞
分化
效应T细胞
记忆 细胞
分化
抗体 + 抗原 沉淀或细胞集团
抗 淋巴因子 原
吞噬细胞清除
〔三〕免疫调节
深化
〔l〕溶酶体杀菌假设在口腔内进展,属第一道防线〔在外 界环境中完成都属该防线〕;假设在体液中进展,那么属于第 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神经元之间
〔二〕神经体液调节
〔2〕兴奋冲动的产生和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双向〕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刺 激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兴奋传导(局部电流)
K+外流 Na+内流
〔二〕神经体液调节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
突触小体 电信号 电位变化
释放递质 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 电信号 深化: a.同一神经元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方式为胞吐。 b.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失活或被移走迅速停顿作用。 c.特定情况下递质可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复习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内环境成分界定 〔1〕内环境成分: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如 血 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 〔2〕非内环境成分:
①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②存在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物质,如:唾液、胃 液、呼吸道消化道中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水肿发生的部位虽然各有差别,但其发生机理是基本相同的。
正常情况下,组织间隙液体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这有赖于血管的内外液体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水肿的发生就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这两方面的平衡障碍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
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ﻫ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由于毛细血管血压增高,使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又阻碍液体回流入毛细血管,这样就造成组织液积聚过多,当其超过淋巴的代偿回流时,就出现水肿。
如心力衰竭时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肝硬变时引起的腹水,以及局部静脉受阻时引起的局部水肿等,基本原因之一,就是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所致。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因此,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形成水肿。
这种水肿常为全身性的。
ﻫ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正常毛细血管壁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如Na+ 、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
但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
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
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④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
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
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2、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正常人体主要通过肾的滤过和重吸收来调节水和钠盐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体液总量和组织间隙液量相对恒定。
正常情况下,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99%以上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约1%从尿中排出。
若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率保持这个比例,就不致发生水、钠潴留,称为肾小球-肾小管平衡。
但是,任何原因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并未减少,或肾小球滤过率没有明显变化而肾小管重吸收明显增强,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同时出现,都会导致肾小球、肾小管平衡失调,从而引起水、钠排出减少,在体内积留。
ﻫ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
②肾小管重吸收增强这是大多数全身性水肿引起水、钠积留的重要环节。
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增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醛固酮和抗利尿素增多,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它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因此,当醛固酮增多时,就能引起钠积留。
钠积留又使血液中晶体渗透压增高,反射性地刺激垂体后叶,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抗利尿激素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份的重吸收,这样过多的水积留于体内。
3 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ﻫ①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水肿ﻫ过敏反应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
②营养不良引起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积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被运输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二“不是疾病”的水肿ﻫ有一些水肿对人体健康并无影响,可以说是“不是疾病”的水肿。
①老年性水肿:老年人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新陈代谢的能力下降,使得具有结合组织中水分作用的皮下酸性黏液多糖类物质增多,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水肿。
此水肿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平卧或抬高下肢后水肿可明显减轻。
一般不需治疗。
②睡眠性水肿:部分人在睡醒后发现双侧眼睑水肿,即所谓睡眠性水肿。
其原因系由于人的眼睑相当疏松,而在睡眠状态下眼睑的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局部毛细血管压力增加,驱使液体离开血管进入疏松的眼睑组织所致。
这种水肿起床后即可逐渐消退。
③反应性水肿:有些人在炎热的夏季,下肢或小腿部可出现轻度水肿。
这是因为高温会促使人的体表血管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小静脉怒张,引起血液瘀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压升高而产生水肿。
多见于身体较胖,平时不爱活动的人。
每逢夏季后,天气转冷,水肿即会消退,可反复多年,一般不需治疗。
④旅游性水肿:长途旅游时,因长时间行走,下肢静脉回流受到阻碍,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而引起。
多发于下肢,休息或平卧、改变体位后即可很快消退。
⑤肥胖性水肿:多因皮下脂肪组织增多,机体对浅表静脉的支撑作用减弱,血管易于扩张,导致下肢血液瘀积,加上活动减少,静脉血管压力升高而引起。
肥胖性水肿多以下肢为主,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方法,可使水肿减轻或消退。
三例题选析ﻫ例1. 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有( )ﻫ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不足
B、不太出汗情况下大量喝水
C、血糖含量过高ﻫ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ﻫ解析:营养不良,引起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渗,血液量减少,使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不太出汗的情况下大量喝水,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排尿增多,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
血糖含量过高,会引起体内胰岛素含量增高,使血糖很快恢复正常水平。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使尿量减少,再有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激素增多,使尿素减少,再有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渴觉后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很快会恢复正常。
答案:A ﻫ例2.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
ﻫ(1)组织发生水肿 2(ﻫ)组织发生脱水
(3)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4)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 (1)(3) B.(2)(4) C.(1)(4) D. (2)(3)
解析: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当某一部分的毛细淋巴管阻塞后,使淋巴回流受阻,会引起所属区域的组织发生水肿,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答案:A
例3. 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ﻫ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ﻫB、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ﻫ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ﻫ解析:血浆在形成组织液时,有些小分子蛋白质渗出,这些蛋白质只能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通过淋巴循环运回血浆,保证血浆蛋白质含量不减少。
若班氏丝虫寄生,则堵塞毛细淋巴管,大量的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使组织液的生成增多,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下肢肿胀。
ﻫ答案:B
例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A、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B、醛固酮增多症
C、组织蛋白浓度降低
D、钙离子浓度降低ﻫ解析: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造成浮肿。
病理条件下醛固酮增多会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大量重吸收,钠是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继而吸收大量的水,钠与水在组织间隙大量潴留,造成水肿。
钙离子浓度降低,人体会出现抽搐而不是水肿。
ﻫ答案:A、B
四、训练
1.(多选)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C.淋巴循环受阻 D.血糖含量过高或过低
2.(多选)下列可造成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有( )ﻫA.花粉过敏B.肾脏病变C.胰岛素分泌不足 D.蛋白质供给不足 3ﻫ.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不能引起水肿的是()ﻫ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ﻫ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ﻫ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这时因为() ﻫA.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B.淋巴生成率降低
C.淋巴循环受阻D.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5.严重缺血时,会造成脑组织水肿。
产生这一现象的有关原因是( )ﻫA.脑组织中ATP合成增多B.脑组织中ATP合成减少
C.脑组织中K+ 离子浓度增高D.脑组织中Na+ 浓度增高ﻫ答案:1、BC2、ABD3、C 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