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原的研究概况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引言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
脓毒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是临床急重症医学的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脓毒症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其发病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调控。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脓毒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介绍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介绍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可溶性蛋白质,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溶解产物。
suPAR具有一系列生物功能,包括促进纤溶、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细胞增殖和迁移等。
在炎症性疾病中,suPAR的水平普遍升高,因此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suPAR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关于suPAR在脓毒症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suPAR与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已有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的血浆中suPAR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一项针对严重感染患者的研究发现,suPAR水平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相关,并且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suPAR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提示suPAR可能是脓毒症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物。
2. suPAR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suPAR 能够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加剧。
suPAR也参与调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迁移,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suPAR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尿激酶的亲和层析分离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尿激酶的亲和层析分离研究姓名:叶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化工指导教师:阮复昌20040301摘要摘要尿激酶(Urokinase)是体内纤溶酶原激活剂。
自从在尿液中发现尿激酶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全面。
尿激酶参与纤溶过程,因而常用作治疗脑血栓、急性心肌梗塞和静脉栓塞等疾病。
尿激酶是一种糖蛋白,属丝氨酸蛋白酶类,等电点在8.4~9.7之间。
尿激酶的活性检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法与间接法,采用间接法较为快捷,如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使用较广泛的测定方法。
高纯度的药用尿激酶价格昂贵。
通常是从成年健康男性尿液中提取,制得粗酶后早期采用沉淀和传统层析相结合的多步分离法,后来发展用亲和层析纯化尿激酶。
本文采用Sepharose4B为基质,对氨基苯甲脒(P—aminobenzamidine,p-ABZ)年[I肌酸为亲和配基,制备亲和层析柱分离尿激酶。
在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本文选择对氨基苯甲脒层析柱在最优的条件下分离尿激酶:合成配基密度481.tmol・g。
1的亲和载体,最大吸附量达2.17×105Iug。
载体以上;选择pH7.5含O.5mol・L。
NaCI的0.05mol・L‘1Na2HP04~NaH2P04缓冲液为吸附条件,选择pH4.0含0.5mol・L‘1NaCl的0.1m01.L~NaAc~HAc缓冲液洗脱条件:将尿激酶粗酶纯化50.2倍,活性回收率为79%。
首次将肌酸应用于分离尿激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合成配基为531.tmol・g。
的亲和载体,最大吸附量为1.28×105IU・g。
载体;选择pH4.5含0.5mol-L1NaCl,0.1t001.L~AICl,的0.1m01.L~NaAc—HAc缓冲液为吸附条件,选择pH7.0含0.5m01.L。
1NaCl的O.05m01.L~Na2HP04~NaH2P04缓冲液为最终洗脱条件;将尿激酶粗酶纯化63.7倍,活性回收率为8l%。
研究尿激酶原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尿激酶原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e2ca792f5335a8102d220f2.png)
研究尿激酶原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reteplase,r—PA)与尿激酶(urokinase,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观察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各30例,观察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
结果:与尿激酶组比较,阿替普酶3小时、6小时的血管溶栓再通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替普酶组死亡1例,心力衰竭及休克1例,与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r—P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优于UK,且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再通时间早、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AMI的理想溶栓药物。
关键词阿替普酶尿激酶心肌梗死溶栓疗效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发病急,致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
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2]。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进行溶栓疗效观察。
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2011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阿替普酶治疗组和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各30例,年龄39~75岁。
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7例,下壁+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15例,前壁12例,下壁19例,下壁+右室5例。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给药方法:明确诊断后溶栓前应做18导联心电图,急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离子、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血淀粉酶,并查血型配血备用,取标本后立即开始溶栓,所有患者均首服拜阿斯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同时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低分子肝素等基础药物治疗。
不同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中的应用研究

共160例患者,每组40例,年龄35~71岁,男 75例,女85例,左下肢血栓患者91例,右下肢血 栓患者69例,其余情况均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其中 术前经CTPA诊断并发无症状性肺栓塞患者24 例,均无明显休克、低血压、咯血、胸闷、气促症状, 术后复查新发肺栓塞患者5例,均未出现肺栓塞典 型症状,糖尿病23例,高血压45例% 2.2 各组患者肢体周径差值比较 2.2.1 预期溶栓结束日患侧大、小腿周径并与治疗 前相比:预期溶栓治疗结束日各组病例大腿周径差 值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0, "<0.05),提 示4组大腿周径差值不完全相同,小腿周径差值群 组间(F=26.15 ,"<0.05),提示4组小腿周径不完全 相同。D组与A、B、C、组两两比较,大腿周径差值、 小腿周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 表1%总结来说,A组在预期治疗天数结束时优于 其余三组,D组优于B、C两组%
40
3
C组
40
2
D组
40
6
5.16±1.73 3.00±0.98 2.80±0.87 3.61±9.41
2.49±0.29 1.99±0.29 1.97±0.29 2.22±0.34
2.05±0.24 2.81±0.96 2.80±0.87 2.12±0.31
1.57±0.63 1.89±0.30 1.97±0.29 1.48±0.48
2.2.2给药2 d后患侧大、小腿周径并与治疗前相 比:各组病例给药2 d后的患侧大、小腿周径与治
重组人尿激酶原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重组人尿激酶原临床应用研究现状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rhPro-UK)是一种基因工程制备药物,属于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结构为单肽链,半衰期较长,可持续发挥溶栓作用。
在无血栓存在时,rhPro-UK的酶活性有限,但在与血栓形成接触后,血栓纤维蛋白部分溶解使纤维蛋白E片段暴露,从而提升rhPro-UK的酶活性。
其可将纤溶蛋白酶原转化为纤溶蛋白的活性增加超过500倍。
在这种情况下,rhPro-UK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尤其是与C端两个赖氨酸残基结合的纤溶酶原,进一步提高活性。
rhPro-UK作为一种溶栓剂,能在血栓处发挥作用,对体内其他部位影响较小,能高效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rhPro-UK未转换部分可促使更多纤溶酶生成,进一步加强溶栓效果。
该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肺栓塞、脑卒中等疾病,因其溶栓能力强、重通效果好、引起的出血少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本文旨在对rhPro-UK在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临床应用多处开花1、抓住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期AMI在临床上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患者死亡,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心包炎、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sT段抬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管理指南》中指出,早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进行再灌注疗法,可以显著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风险。
此类疗法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溶栓两种方式。
PCI是目前冠状动脉再灌注的首选方法,通过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等手段迅速打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尿激酶 基因组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尿激酶基因组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其目的是对尿激酶基因组学进行简要介绍,并阐明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尿激酶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概述:尿激酶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尿激酶基因及其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及调控的学科。
尿激酶作为一种蛋白酶,参与多种生物体内生化过程的调节。
其基因组学研究针对尿激酶基因在基因水平上的表达、调节和变异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解析。
尿激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及蛋白酶,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它在细胞粘附、发育调控、免疫应答等多个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尿激酶基因组学不仅可以揭示生物体内复杂的调控网络,还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尿激酶基因组学研究已经迅速崛起。
通过对尿激酶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基因信息,进而研究其在不同生物系统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通过对尿激酶基因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尿激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为后续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尿激酶基因组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探讨尿激酶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性,从生理学和临床角度解释其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介绍尿激酶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析尿激酶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尿激酶基因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尿激酶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解析尿激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尿激酶基因组的系统研究,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尿激酶基因组学的综述,对该领域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总结,以期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尿激酶的质量研究

Vol.5 No.4Aug. 2019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第 5 卷 第 4 期2019 年 8 月尿激酶的质量研究胡著阳,魏超娟,耿卫锋(江西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29)摘 要:尿激酶,是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酶。
注射用尿激酶是常用的抗血栓药物之一,常用于治疗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疾病,为国家医保药物目录中的甲级药品,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并收载于《中国药典》中。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溶栓类药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对该类药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药品质量的要求。
因此,各药品生产企业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标准和质控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尿激酶;质量标准;关键质量属性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Quality of UrokinaseHu Zhu-yang, Wei Chao-juan, Geng Wei-feng(Jiangxi HaoranBiopharma Co., Ltd., JiangxiNanchang 330029)Abstract: Urokinase is an enzyme extracted from fresh human urine that activates plasminogen. Urokinase for injection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anti-thrombotic drugs, which is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Urokinase is a Class A drug in the national medical insurance drug catalogue, it has been in clinical use for many years and is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tic diseases is also increasing,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such drug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Drug Safety, requireme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quality has been clearly put forward. Therefore,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s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further study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 : Urokinase; Quality standards; Key quality attributes尿激酶是一种糖蛋白,属丝氨酸蛋白酶类,由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其天然蛋白质底物为纤溶酶原。
论文尿激酶

尿激酶的制备与研究进展摘要:尿激酶是纤溶酶原的主要激活物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发现, 尿激酶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已经大量应用于治疗新鲜血栓性闭塞性疾病、肺栓塞、急性脑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
本文对尿激酶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制备等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尿激酶纤溶酶原分子组成制备Preparation, Rsearch and Delopment of Urokinase Abstract:Urokinase is one of the major activitor of plasminogen . Recent research found t-hat urokina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 variety of oth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 ess in recent research,including wound healing,tissue regeneration,cell migration,and especially i- ncluding cancer metastasis , angiogenesis and other phys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 The struct- ure of urokinase and its preparation are introducted in detail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urokinase plasminogen molecule structure preparation1.前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简称尿激酶:urokinase 简写UK,)最初是从新鲜男性尿中提取[1],以后又在血浆、脑水、精液以及肾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纤维母细胞、某些肿瘤细胞的培养液中发现[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144-411位氨 基酸残基),位于其羧基端的His204、Asp255 与Ser356 三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该酶的活性 中心,Asn302 为糖化位点, 该区共有5对 二硫键,即在 148-279、189-205、197 268、293-258和368-380氨基酸残基之间 各有一对二硫键;
三、国内研究概况
〝七五〞期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开始研 究重组人尿激酶原,都得到国家科技部 〝 863 〞委员会的资助。我所率先获得 全长人尿酶原基因cDNA克隆,接着又 构建出高产工程细胞株。并于〝八五〞 中期和〝九五〞期间完成了重组尿激酶 原的中试工艺研究和临床前安全评价, 于2001年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2、细胞的微载体灌流培养
将工程细胞CL-11G细胞株从生产种子库取出,复 苏依次在方瓶、搅拌瓶、转瓶内培养,基础培养基为 DMEM/F12,再转入5升罐培养,细胞密度达到1×107细 胞/ml 后转入20L罐培养,采用多孔微载体无血清灌 流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1×107/ml左右时,采用间隙 更换部分微载体的工艺,即每隔10~15天更换约1/4 微载体,每天收集培养上清11.2个体积。我们用20L 罐连续培养91天,细胞密度最高达2.6×107/ml,共获 培 养 上 清 1909L, 平 均 活 性 为 6280IU/ml, 最 高 达 11200IU/ml,总产量达到113g。
尿激酶原的研究概况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张正光
一、前言
尿激酶原(Pro-urokinase, Pro-UK)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ingle-Chain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tor) 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inary -type plasminogen activtor )
4℃以下是稳定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尿激酶原的血栓溶解特异性
1、pro-UK本身活性很低,在血浆中只有 微弱的活性,对体内纤溶系统影响很小, 当给药剂量太大时(超过1mg/kg),部 分水解成双链UK,则对体内纤溶系统有 影响。pro-UK到达血栓表面,被那里的 纤溶酶激活,部分变成双链UK,后者激 活结合在血栓表面构型有所改变的纤溶 酶原变成纤溶酶,使血栓纤维蛋白部分 溶解。
4. pro-UK的特殊毒性试验研究结果
1).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昆 明 小 鼠 静 脉 注 射 pro-UK90mg
/kg后,12、24、36、48及72小时取 材检查,对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红 系细胞造血均无明显影响。各取样 点的微核率及PCE/NCE值均在正常 范围之内。
2). pro-UK的遗传毒性研究
3 Wistar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大鼠静脉注射pro-UK 3、10和30mg/kg后, 三 个剂量组受试动物均未出现毒性反应症状,食 量、体重增长正常。13项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 RBC、Hgb、Reti、HCT、MCHC、MCH与对照 组比较有显著差别或非常显著差别(P 0.05, P 0.01 ),但都在正常范围波动,没有明显的时 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TP、Alb与对照组比较有 升高趋势, APTT 时间明显延长,组织病理学 检查及脏器系数测定均未发现具有毒理学意义 的改变。
(2) 第二个酶切位点在135和136两个赖 氨酸之间,高分子双链UK可被纤溶酶继续 水解该酶切位点,并脱去N-末端的第 136 位赖氨酸,变成低分子双链UK,分子量为 33KD,其活性与高分子UK相同; (3)第三个酶切位点在 143 位谷氨酸与 144 位亮氨酸之间,蛋白酶可裂解该肽键 产生分子量为32KD的单链低分子尿激酶原 (pro-UK),其溶血栓活性生花特性与高分
104,000IU/mg)。
尿激酶原作用机理示意图
UK,t-PA,SK
Pro-UK
plasminogen D-domain
E-domain
plasmin
plasminogen
E
plasmin
D E EAB E D CDF
E E A B E FDP CDF
E
E
D
Plasminogen
plasmin
plasmonogen plasmin
尿激酶原的结构
Pro-UK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分子内有12 对二硫键。pro-UK分子按结构功能可分为四个 结构域,依次为: (1)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第5-49位氨基酸残 基),与表皮生长因子高度同源,其功能与促 进pro-UK的生物合成有关,该区有三对二硫键, 即在11与19、13与31、33与42氨基酸残基之间 各有一对二硫键; (2)Kringle(指环)结构域(第50-136位氨 基酸残基),其功能与血小板蛋白和细胞膜蛋 白结合有关,该区也有三对二硫键,即 50 与 130、71与113、102与126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有
五、pro-UK的化学结构
pro-UK由4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单 链 多 肽 ( 简 称 pro-UK ) , 分 子 量 约 为49KD左右,在302位天冬酰胺残基有 一 个 糖 链 , 分 子 量 约 2320Da , 由 岩 藻 糖、甘露糖、半乳糖和N-乙酰-葡萄糖 胺组成,在第18位苏氨酸残基上有一 个糖基岩藻糖,分子量180Da。其一 级结构如下图所示:
子pro-UK相似;
(4)第四个酶切位点在156位的精氨酸与157 位的苯丙氨酸之间,凝血酶可水解该位点的肽 键,生成双链pro-UK,由148位与279位的二硫 键将A、B两条链相连接起来,其活性只有双链 UK的1/500,但其催化活性与生化特性与单链 pro-UK 相 似 。 纤 溶 酶 可 水 解 B 链 N- 端 第 157 和 158 两 个 氨 基 酸 , 生 成 双 链 UK 。 pro-UK在溶液中不稳定,容易逐渐水解成小分 子尿激酶原或变成双链尿激酶,但其冻干品在
2、当血栓纤维蛋白暴露出E-片段,单链proUK能直接激活结合在该片段C-端两个赖氨酸残 基上的纤溶酶原,其活性增加500倍,产生大 量纤溶酶,使血栓纤维蛋白迅速溶解,因此 pro-UK是特异性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单链proUK被纤溶酶、嗜热杆菌金属蛋白酶完全激活后, 其比活性与尿激酶相同(1-1.2105 IU/mg,天 然尿激酶或尿激酶原的比活性的国际标准为
3). pro-UK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pro-UK100、200、400g/ml分别 与 CHL 细胞接触培养 24、48小时(加 S96h) 收 获 细 胞 , 三 个 剂 量 pro-UK 对 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无明显影响, 也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及数 目改变。
4). pro-UK的生殖毒性研究
1985 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委员会正式命名尿激 酶原为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986 欧美开始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到1994年以 后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德国用大肠杆 菌表达的尿激酶原(Saruplase) 先后完成 了6775例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试验。
1994 美国Abotte公司研制的尿激酶原(Prolyse) 做了400多例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病人的临 床试验,现正在做第Ⅲ期临床试验。
十一、pro-UK的药效学试验结果
11.1 pro-UK对家兔外源性血栓的溶栓作用:
用体外血栓形成仪制备血栓,染色后经颈静 脉注入家兔体内,观察不同剂量 pro-UK的溶栓 作用,并与UK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ro-UK与 UK同等剂量的溶栓作用相似, pro-UK的溶血栓 功能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其溶栓率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非常明显 ( P0.001) ,正常家兔对注入 的血栓有一定生理性溶解作用。揭示pro-UK对 家兔试验性血栓有明显的溶解作用。
三批pro-UK电泳结果
九、重组人尿激酶原的 临床前安全试验
1 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roUK 的 半 数 致 死 量 ( LD50 ) 97.5 mg/kg。在14天观察期内,小鼠体重 增加正常,未见任何异常,死亡率 为零。
2 pro-UK的长期毒性试验
Beagle狗的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pro-UK 28mg/kg和8mg/kg组每次静脉滴注后可见牙 龈不同程度充血,给药后半小时明显减轻, 4 小时内恢复正常。用药后注射部位容易出 血,需要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2mg/kg组 未观察到上述症状。28mg/kg 组动物的Tchol、 TP和Alb含量有升高趋势,凝血时间明显延 长,病理学检查未观察到药物造成直接的脏 器损伤。
用沙门氏菌诱变性实验平皿掺入法检测 pro-UK对测试菌株TA97、TA98、TA100 和 TA102 的 致 突 变 作 用 。 结 果 表 明 , pro-UK 在0.12000g/皿浓度范围内, 在活化和非 活化条件下,诱发四菌株产生的回变菌落 数与相应的自发突变率和 S9对照组相比无 明显增加,表明pro-UK对沙门氏菌无致基 因突变作用。
八、尿激酶原的生产工艺
1、尿激酶原工程细胞的构建
将人体分泌尿激酶的Detroit562细胞RNA提取出 来,用反转录及基因重组技术得到长cDNA,并构建成含人尿激酶原全长cDNA 的重组表达质粒pMTSVT-du,采用磷酸钙法将质粒转 染CHO细胞。经酶切鉴定正确后,最终挑选得到表达 水平最高的CL-11G工程细胞株。该工程细胞株进行 了一系列鉴定的结果表明,它符合生物制品生产细 胞的要求。
二、尿激酶原的研究历史
1973 年Bernik从组织培养液中发现尿激酶原。 1970 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人们先后从新鲜人
尿、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肿瘤细胞中 纯化出单链尿激酶并命名为尿激酶原。 1980 年代中期开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用基 因重组技术克隆表达尿激酶原的工程菌 或工程细胞株纯化制备尿激酶原。
(4)连接区(第136-143位氨基酸残基)。
六、pro-UK的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