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同源重组修复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DNA 同源重组修复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DNA 同源重组修复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DNA 同源重组修复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邱宇凡;胡蕴慧;张瑾【摘要】Double-strand DNA breaks ( DSBs) are the most dele-terious events in eukaryotic cells , and there are two major path-ways for repairing them: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HR ) and non-homologous DNA end joining ( NHEJ ) .BRCA1/2 proteins are key factors in HR repair pathway for DSBs and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BRCA tumor suppressor network , which maintains genomic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Pathogenic mutations of core genes in this network may damage the DNA repair proces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This review summarizesthe current repor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and mutations of the key factors in DNA HR repair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network , and aims at promoting the pre-vention,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precision treatment of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forementioned mutations .%双链断裂是真核细胞最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主要依赖同源重组途径进行修复。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的进展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的进展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的进展DNA是构成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但它也容易受到外界诸如化学物质和辐射等因素的损害。

为了维护DNA的完整性,细胞具备了复杂而精确的损伤修复机制。

然而,当修复机制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DNA损伤的积累并最终引发肿瘤。

本文将回顾DNA损伤修复的机制并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一、直接损伤修复机制直接损伤修复机制包括光修复、碱基切割/替换修复和DNA链切割/联接修复等。

光修复是一种依赖于光酶的修复方式,它能够修复紫外线引起的嘌呤二聚体和嘌呤-嘌呤素二聚体。

此外,碱基切割/替换修复能够修复碱基损伤,如碱基脱氨基化和碱基氧化等。

而DNA链切割/联接修复则能够修复DNA链的切割和联接。

二、错误复制损伤修复机制错误复制损伤修复机制是指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错误地复制了损伤的DNA序列,从而导致损伤修复的错误。

这种机制包括错配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

错配修复通过修复蛋白识别和切割错配的碱基对来修复DNA序列。

核苷酸切除修复则通过切除损伤的碱基和合成新的DNA链段来修复DNA损伤。

三、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在DNA双链断裂时发挥重要作用。

它通过同源染色质区段进行DNA的修复和重排,从而保持DNA的完整性。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在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许多抗癌药物和放疗都会导致细胞DNA双链断裂,而同源重组修复是肿瘤细胞对这些治疗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

四、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由于DNA损伤修复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针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药物。

典型的例子是针对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PARP抑制剂。

PARP是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酶,而PARP抑制剂能够干扰其功能从而导致DNA损伤无法得到修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PARP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卓越的抗肿瘤活性,并被批准用于治疗某些BRCA突变相关的卵巢和乳腺癌。

此外,还有其他针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药物正在不断研究中。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关联性分析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关联性分析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关联性分析引言: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癌症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基因突变和DNA修复能力等。

DNA修复能力是细胞内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可以修复DNA中的损伤,防止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本文将探讨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1. DNA修复能力的概述DNA修复系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组成,可以修复DNA中的不同类型的损伤,包括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损伤等。

DNA修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和基因组的完整性。

细胞内存在多种不同的DNA修复机制,包括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直接反转修复等。

2.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的关联性许多研究表明,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一些DNA修复基因的突变会破坏细胞的修复能力,导致DNA损伤的积累。

这些累积的DNA损伤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而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癌症患者的DNA修复能力普遍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癌症细胞对DNA损伤的高敏感性,导致修复能力降低。

一些研究甚至认为,通过调节DNA修复能力,可以提高治疗癌症的有效性。

3.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治疗的关系近年来,研究人员对DNA修复能力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有效的癌症治疗通常会对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并抑制其修复能力。

化疗药物和放疗通过干扰DNA修复过程,直接杀伤癌细胞。

然而,一些研究也发现,部分癌症细胞具有较强的DNA修复能力,从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

这使得人们认识到,在癌症治疗中同时针对DNA修复过程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治疗DNA修复过程的新靶点,并开发针对DNA修复能力的抑制剂。

4. DNA修复能力与预防癌症的关系除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DNA修复能力还与预防癌症密切相关。

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NA是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我们的身体细胞中都含有DNA。

DNA分子十分重要,因为它包含了我们所有的基因信息,可以决定我们的身体特征,包括我们的外貌、身高、性格、智力和健康状况等等。

虽然DNA可以自我修复,但是由于内源性和环境损伤的存在,还是会发生损伤,这种损伤有时会导致细胞自我死亡,有时会导致细胞癌变。

肿瘤是DNA发生错误变异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无限制生长的结果,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中,众所周知的方法就是化疗。

化疗是指用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过程。

这其中有些药物可以针对由于DNA损伤产生的肿瘤细胞进行治疗,然而这种药物也可能会导致DNA的进一步损伤,从而对其他非癌变细胞产生副作用。

了解DNA的损伤修复机制对于理解肿瘤形成和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DNA修复机制:核苷酸切割修复和同源重组修复。

核苷酸切割修复机制主要用于修复DNA中单个或少量的碱基损伤。

在核苷酸切割修复机制中,修复酶识别并切除损伤的碱基,并且填充从磷酸二酯化酶中释放出来的核苷酸分子。

核苷酸切割修复机制包括两种类型:差错切割修复和切割修复。

差错切割修复是指由于低水平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DNA 损伤,比如纵向缺口和碱基错配。

而切割修复则指的是由于外因造成的 DNA 损伤,比如阳光照射、体内化学药物等。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则是用于修复断裂的 DNA。

当断裂的 DNA 分子过长或过复杂时,这种修复机制是更加高效的一种方法。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过程和它的名称所指示的一样,需要基因重组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作为修复模板。

它虽然效率高,但前提是我们拥有一个与被修复区域对应的基因复制模板。

在细胞分裂期间,这种复制模板会影响到肿瘤的生长和进化,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 DNA 损伤修复的机制,就可以寻找提高化疗效果的方法,或者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举例来说,阿帕替尼是一种体外创新药物,并且已被FDA 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同源重组修复相关Rad5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同源重组修复相关Rad5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同源重组修复相关Rad5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的治疗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同源重组修复是一种在细胞中修复DNA双链断裂的重要机制,而Rad51蛋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同源重组修复相关Rad5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的异常变化。

同源重组修复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主要用于在细胞有四倍体时,通过复制/重组技术来修复发生缺失的基因,并帮助修复错误的DNA。

当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发生异常时,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Rad51蛋白是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蛋白,它能够介导DNA单链断裂的同源重组,从而确保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

对Rad51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揭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同源重组修复相关Rad5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在肿瘤细胞中Rad51表达水平的研究发现,Rad51蛋白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组织中Rad51蛋白的表达水平普遍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抑制Rad51蛋白的表达或功能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Rad51蛋白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关于Rad51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miRNA和转录因子能够通过调控Rad51的表达水平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miR-155和miR-193b等miRNA被发现能够通过抑制Rad51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乳腺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最新调查显示2018年全球新增210万乳腺癌患者,占女性所有癌症病例的25%。

中国乳腺癌每年发病率为21.6/10万女性,死亡率5.7/10万女性[1]。

乳腺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十分复杂,涉及癌细胞和宿主细胞两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研究表明,DNA 甲基化表观遗传学改变所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也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DNA 甲基化的最新检测技术有哪些,其在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如何,以及其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优势和不足之处何在,这正是本文将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甲基化的定义及检测技术DNA 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指在DNA 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 )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 ,SAM )为甲基供体,DNA 序列的5'端胞嘧啶5位碳原子结合上一组甲基的过程,可以稳定遗传给子代DNA序列[2]。

DNA 甲基化多发生在富含鸟嘌呤(G )和胞嘧啶(C )的序列即CpG 岛上,大多数CpG 岛是位于启动子区域,启动子区域的CpG 岛甲基化与转录相关的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

因此,CpG 岛甲基化模式的定位已成为了解正常基因和病理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可参与多种抑癌基因的转录沉作者单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病理科,2.乳腺科,广州511400*通讯作者:严珊珊,Email :***********************乳腺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郭玉娟1,冯映业1,王永南2,严珊珊1*[摘要]乳腺癌的发生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确。

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学改变(Epigenetics )所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也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以及非编码RNA 等。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与BRCA2的研究进展邹晓;李振凤;程广;邱文生;宫磊;苏天慧;赵辉;慕强【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性.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BRCA1、BRCA2是迄今为止研究较为确切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易感基因,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1(043)004【总页数】4页(P286-289)【作者】邹晓;李振凤;程广;邱文生;宫磊;苏天慧;赵辉;慕强【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青岛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乳腺癌是多因素、多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家族遗传性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发现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性。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BRCA1、BRCA2是迄今为止研究较为确切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易感基因,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1 BRCA1、BRCA2的定位及结构1990年,Hall等[1]通过对23个乳腺癌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研究发现,染色体17q21与早发性家族性乳腺癌相关。

乳腺癌放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放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 1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903119);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20ykpy52)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80通信作者:毕月乳腺癌放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毕月① 【摘要】 放疗是鼻咽癌、乳腺癌及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不过部分患者会出现放疗抵抗的现象,造成转移及复发,从而降低患者生存率。

乳腺癌患者放疗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干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等。

乳腺癌放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放疗抵抗密切相关,对放疗抵抗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减少或者抑制放疗抵抗,提高放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从肿瘤干细胞、自噬性调节及DNA 损伤修复等多个方面做一综述,旨在为随后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抵抗 肿瘤干细胞 自噬性调节 细胞周期调控 上皮间充质转化 DNA 损伤修复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Radiotherapy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BI Yu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0): 172-176 [Abstract] Radiotherapy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method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reast cancer, rectal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tumors. However, some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resistance to radiotherapy, which may cause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thus reduc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The occurrence of radiotherapy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cancer stem cell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resistance to radiotherapy.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radiotherapy can help reduce or inhibit resistance to radiotherapy, improve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cancer stem cell, autophagy regulation, DNA damage repair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resistance Cancer stem cell Autophagy regulation Cell cycle regulation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DNA damage repair First-author's addres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30.040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6 -02 -10,修回日期:2016 -04 -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No 81402408) ;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项目( No 2015BAI12B15) 作者简介:邱宇凡(1991 -) ,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乳腺癌个体化 精
准 治 疗 策 略 ,E -mail :qyf_tj1229 @163 .com; 张 瑾(1966 -) ,女,博士,教授,主任医 师,博 士生 导师, 研究方向: 乳腺 癌个 体化 精准 治疗 策 略 , 通 讯 作 者, E- mail:zhangjin@tjmuch.com.cn
伤即足以导致细胞死亡[2] 。 1.2 DSB 修复 DNA 双链断裂主要通过同源重组与非同 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 两条途径进 行修复。 NHEJ 不要求断裂末端的序列同源,修复贯穿于整 个细胞周期中频繁且复杂性较低的 DNA-DSB;HRR 频率远 低于 NHEJ,主要介导诸如复制叉断裂等复杂性或危险度较 高的 DSB 修复[3] 。 2 同源重组修复网络 2.1 BRCA 家族 2.1.1 BRCA1 乳 腺 癌 易 感 基 因 1 ( breast cancer 1 , BRCA1)定位于 17q21,编码产物 BRCA1 由1 863个氨基酸组 成,其 N 末端 RING 基序和 C 末端 BRCT 串联基序是对维持 BRCA1 基本功能最为重要的两个结构域,也是乳腺癌易感 性突变最常发生的部位。 BRCA1 可通过 RING 域与 BRCA1 相关环状结构域蛋白 1 ( BRCA1-associated RING domain 1, BARD1)结合,靶向聚集于 DNA 损伤部位[4] ; BRCT 域可与 带有 pSPxF 结构的磷酸化蛋白 Abraxas、BRIP1 和 CtIP 分别 形成 A、B、C 复合体,介导损伤应答中 BRCA1 的募集[5] 。 2.1.2 BRCA2 BRCA2(breast cancer 2, BRCA2) 基因定位 于 13q12-13,编码由 3418 个氨基酸组成、含多个功能域的 BRCA2 蛋白。 BRCA2 的 N 端与 PALB2-WD40 域结合;通过 中间段 BRC 重 复 序 列 和 C 端 Cter 结 合 RAD51 家 族, 使 RAD51 得以结合至切除修饰后的 ssDNA,这两个结构之间 的 DNA 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则用以结合 DNA 链和 DSS1 蛋白。 2.2 BRCA 肿瘤抑制因子网络 BRCA1 通过与一系列蛋 白形成复合体介导 DNA HRR 以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稳 定,并在 这 一 重 要 作 用 中 处 于 核 心 地 位。 经 上 游 ATM、 CHEK2 信号转导后,BRCA1 可通过 PALB2 连接 BRCA2,继 而负载 RAD51 家族至 DNA 分子。 另外,BRCA1 结合 MRN ( MRE11-RAD50-NBS1)复合体及 BRCC 复合体后可获得 E3 泛素 连 接 酶 活 性; 与 磷 酸 化 蛋 白 CtIP、 BRIP1、 Abraxas ( CCDC98)、Aurora A 等的相互作用,可影响 DNA 损伤后初 始剪切机制和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等损伤修复相关环节,而 53BP1 复合体对 BRCA1 在 G1 期的抑制作用则保证了同源 重组发生于 S /G2 期[6] 。 除此之外,BRCA1 尚可与错配修复 蛋白 MSH2、 MSH3、 MSH6 和 MLH1 以 及 BRAD1、 MRE11 / NBS1、BLM 等诸多蛋白及调控因子形成复杂的 DNA 同源重 组修复网络。
3 BRCA1 BRCA1 是最具代表性的低频 -高外显率抑癌基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2016 Jul;32(7)
· 911·
与 BC 的发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至少 30%的遗传性 BC 和 近 50%的家族性 BC 归因于 BRCA1 基因的种系突变,其突 变携带者一生中罹患 BC 的风险约为 60% ~80%[1] 。 3.1 BRCA1 与 DSBs 修复 有效的 HRR 需要以完善的 DSB DNA 末端切除为基础,在 S /G2 期,BRCA1 对 MRN 复合 体中的 MRE11 核酸酶抑制作用被解除,MRE11 联合 CtIP 进 行短距离 DSB 切除的同时,BRCA1 与 CtIP 共同募集 Dna2, 与 Exo1 核酸酶一起参与长距离切除[7] 。 在 BRCA1 突变的 细胞中,DNA 复制时依赖 Tus /Ter -停滞复制叉的异常同源 重组会导致遗传不稳定性,增加 BC 易感性[8] 。 此外,染色 质稳定性受损后可募集 p53 结合蛋白 1( p53-binding protein 1,53BP1),拮抗 BRCA1,引发 DSB 修复途径的起始选择由 HR 转向 NHEJ[6] ,降低修复的精准性。 3.2 BRCA1 突变与乳腺癌 BRCA1 突变后引起的单倍体 剂量不足和抑癌因子缺失会加剧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端粒侵 蚀,导致 异 常 形 式 的 细 胞 衰 老, 增 加 BC 发 病 风 险[9] 。 BRCA1 突变携带者更易罹患三阴型乳腺癌 (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且 TNBC 患者中 BRCA1 突变比例较 高,以家 族 性 BC 尤 为 明 显[10] 。 Couch 等[11] 的 研 究 显 示, TNBC 中组织学 3 级的比例为 83%,对于 BRCA1 突变携带 者,这一比例会增加到 94%(P <0畅001)。 有统计表明,亚洲 人 BRCA1 最常 见 的 突 变 前 两 位 分 别 为 185delAG ( c.68 _ 69delAG)和 c.390C >A, 在 中 国, 南 方 省 市 和 香 港 人 群 中 BRCA1 c.470 _471delCT,c.981 _982delAT 也很常见[12] 。 此 外,在携带 BRCA1 致病性突变的基础上,若还伴有其他染色 体位点的 SNP,如 1q32-rs2290854、4q32.3-rs4691139 等,则 会更大程度增加 BC 的发病风险[13] 。
4 PALB2 PALB2 ( partner and localizer of BRCA2 ) 基 因 定 位 于 16p12,编码 BRCA1 /2 的 桥 接 蛋 白 PALB2, 分 别 以 N 端 与 BRCA1 C 端卷曲螺旋相结合,以 C 端 WD40 域与 BRCA2 N 端结合。 4.1 PALB2 与 DSB 修复 在 G1 期,经泛素化的 PALB2 与 BRCA1 的结合会受到抑制,限制 HRR[14] 。 在 S 期复制应激 下,PALB2 可被磷酸化的复制蛋白 A( replication protein A, RPA)募集至停滞复制叉, 增强复制叉稳定性并介导其复 原[15] 。 PALB2 和 BRCA2 亦 可 协 同 募 集 并 刺 激 聚 合 酶 η (polymeraseη,Polη) 活性,启动 Polη介导的重组相关 DNA 合成,参与下游 HRR[16] 。 4.2 PALB2 突变与乳腺癌 PALB2 单等位基因突变与 BC 易感性相关,具有中度外显率。 目前检测出的错义突变主要 有加拿大人群 c.2323C >T、c.2323C >T、c.3113G >A 和澳 大利亚人群 c.3113G >A[17] 。 PALB2 的 c.1592delT 杂合性 突变可以将 DSB 修复引导至单链退火( single-strand annea- ling,SSA)或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 microhomology-mediated end-joining,MMEJ) 等错误倾向较高的修复途径,降低基因组 稳定性[18] 。 2014 年,Antoniou 等[19] 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相比 于普通人群,PALB2 突变可明显升高其携带者罹患 BC 的风
关键词:DNA 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乳腺肿瘤;易感基 因;抑癌基因;BRCA;化疗
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 性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1] 。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 ge- 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的进展,一系列与 BC 发 生发展密切相关的 DNA 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突变与单核苷酸 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位点得以发现。 以 BRCA1 /2 为核心的肿瘤抑制因子网络主要参与包括电离 辐射 等 多 种 因 素 导 致 的 DNA 双 链 断 裂 ( double-strands breaks,DSB) 的修复过程,通过与多种蛋白组成功能复合体 调控同源重组修复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 此网络中关键因子突变或 SNP 可能造成 DNA 修复能力缺 失,引起基因组失稳,导致癌症发生。 1 DNA 双链断裂损伤修复 1.1 DNA-DSB 双链断裂是真核细胞 DNA 损伤中最严重 的类型,由于缺乏一条完整的互补链作为修复模板,DNA 序 列难以完全恢复,易造成遗传信息的丢失。 DSB 还可能导致 染色体的断裂、丢失和重排,在某些情况下,单一的 DSB 损
DNA展
邱宇凡,胡蕴慧,张 瑾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doi:10.3969 /j.issn.1001 -1978.2016.07.0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1978(2016)07 -0910 -05 中 国 图 书 分 类 号: R-05; R342.3; R394.2; R737.902.6; R737畅905 摘要:双链断裂是真核细胞最严重的 DNA 损伤类型,主要依 赖同源重组途径进行修复。 BRCA1 /2 是该修复通路中的关 键因子,以其为核心组成的 BRCA 肿瘤抑制因子网络中多种 致病性突变均可损伤基因组完整性和稳定性,增高乳腺癌易 感性。 该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 DNA 同源重组修复网络 中关键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易感性及个体化治疗策略进行综 述,旨在促进相关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早期预防、分子诊断 和精准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