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具备较宽厚的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工程处理、环境规划与评价技术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力,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环境科学创新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可以考取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主要从事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可广泛从事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开发利用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工作;可到各类公司以及咨询机构从事环境咨询工作;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通过辅修师范教育专业,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培训工作。
二、专业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4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1.1具备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通识知识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1.2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3 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相关的领域背景知识。
1.1.4 具有个体、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的基本常识。
1.2学科基础知识1.2.1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1.2.2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资源、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3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1.2.4了解环境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3专业核心知识1.3.1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内容包括:电工电子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1.3.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工程概预算等专业知识1.3.3理解环境土壤学、环境工程仪表及自动化、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统计、环境毒理学、环境法、环境地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拓展知识课程1.3.4具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能力1.4工具性知识1.4.1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1.4.2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语言,具备计算机编程和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及科学演算的能力;1.4.3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1.4.4 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应用开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毕业要求: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2 .具备扎实的环境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基本技能,具有的一定科技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和政策;5 .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特色:在培养过程中,实施1-4学期环境大类培养。
应用为本,能力优先,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面;重点培训学生在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五、核心课程地质地貌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学、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法学、环境工程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结构表选修最低59分,实践教学环节最低59.5分。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备注
317B0001 自然科学概论
指定
305B0001 经济学概论
选修
306B0001 管理学概论
3门
通识
应修小计
课程
人文素质类
选修 任意 科学素养类
选修 艺术审美类
3 门 创新创业类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6
96 96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C2
C
C
2
C
*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18BHK80 认识实习
1
1
√
C
*
318BHK81 专业见习
1
1
√
C
*
318BHK82 专业技能训练Ⅰ 1 (32) √
C
*
318BHK83 专业技能训练Ⅱ 1 (32) √
C
*
318BHK84 专业技能训练Ⅲ 0.5 (16) √
C
*
318BHK85 专业技能训练Ⅳ 0.5 (16) √
S
选 修 规 划 318BHK51 环境管理学
2 32 32
C
与评
价 方 318BHK52 环境评价案例研究
2 32 32
C
向 318BHK53 环境法学
2 32 32
C
318BHK54 水污染控制工程
2 32 32
S
环境
污 染 318BHK5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环境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环境工程领域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2、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保事业中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
三、课程设置
1、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等;
2、环境工程核心课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3、专业选修课程:环境工程材料、环境修复技术、环境法律与政策等。
四、科研与实践要求
1、参加科研项目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增强技能和实践能力;
2、完成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积累科研经验;
3、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五、毕业要求
1、完成培养计划的全部学业要求,取得学位证书;
2、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3、具有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工程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一、指导思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环保人才形成新的需求。
需求。
为了使本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具备合理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发展和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强技能、强技能、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和实际能力培养,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我校的学科实际特点,建立以加强数学类、化学类等学科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以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理学、环境水文学和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学、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全球生态学、生物监测等拓展专业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环境科学研究人与环境旳关系,在探索环境演变以及人与环境关系演变规律旳基础上,通过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旳手段,调控人类旳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到达人类活动与自然友好相处。
环境科学不是单一旳技术学科或管理学科,它是一门集多种学科内容在一起旳综合性学科。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重要依托金陵学院化学与科学学院。
该院具有国家级大学化学类试验室综合平台,尚有设备完善旳化工基础综合试验平台和生物科学综合试验平台。
此外,本系建有设备完善旳环境监测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环境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旳重要依托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该院环境科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
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试验室、有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旳雄厚旳师资力量。
本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
1、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市政工程方向。
该方向以废污水、废气、固废等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为重要内容。
其中以废、污水处理为主,兼有生产企业废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
2、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
该方向以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与生态规划编制、环境管理为重要内容。
二、培养目旳与思绪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市政工程方向:培养旳学生规定到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悉、动手能力较强旳业务水平。
通过理论知识旳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学等方面旳基础理论,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旳理论基础、环境污染控制旳技术措施;通过试验操作和社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方面旳实际问题旳能力;同步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旳基本素质和能力。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培养旳学生规定到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悉、动手能力较强旳业务水平。
通过理论知识旳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学等方面旳基础理论,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旳理论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措施;通过试验操作和社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方面旳实际问题旳能力;同步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旳基本素质和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该专业涉及到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2.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和污染控制;3.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协作工作;5.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环境问题。
三、培养方案1.专业核心课程(1)环境化学:介绍环境中的化学过程和反应机制,培养学生分析环境样品的能力;(2)环境监测与分析:介绍环境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环境样品分析的技能;(3)环境保护与治理:介绍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4)环境工程原理:介绍环境基础设施和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环境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能力;(5)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2)实习:组织学生到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管理部门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方法;(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一个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选修课程(1)环境法律与政策:介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学生了解和遵守环境法规的能力;(2)绿色化学:介绍环境友好的化学合成和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环境经济学:介绍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在环境决策中考虑经济因素的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综合运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知识分析、设计、评价和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2、具备环境工程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技能;3、具备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等方面的能力;4、具备参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模拟与数值模型、环境工程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关键,应该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型实验课程;实习是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通过实习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工程项目,积累实际工程经验;毕业设计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实验室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应该注重实验室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171401,环境科学,3-7年,理学学士、160学分二、专业介绍和特点环境科学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专业之一。
1996年以来,环境科学学科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200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该专业现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在河南省该领域名列前矛。
依托本学科建立了“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三个层次的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是河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专业旨在培养环境科学、环境监测及环境评价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理论课程结构合理,实践课程完备,教风严谨,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该专业施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的分流培养模式,分别培养学术型人才、师资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在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平台,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设有大量的基础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实验以及3类专业人才需要的特色课程、强化训练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等。
在注重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通过这些环节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中:学术型人才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方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较强的技术管理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
师资型人才方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的优秀化学教育工作者;2、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具有热爱和献身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坚强信念和宏大志向、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掌握进行教育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具有从事本学科、本专业及相近学科专业实际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体育、美育及其它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掌握一项专项技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四、专业主干课程环境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化学、环境法学、环境评价境学。
五、专业特色课程环境工程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等六、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附后)七、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学分分配一览表(附后)八、专业教学计划总表(附后)九、分学年课程设置一览表(附后)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课程结构总学分总学时构成备注学分比例讲授实验实习实践必修课112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3 26.88 716 42 0104+2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26.5 16.56 386 150 0 0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42.5 26.56540 198 0 4周选修课48 限选课32师资型人才培养方向32 20%438 340 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任选课16专业任选课程0-15 0%-9.4%创新实践环节(含社会实践)1-10 0.6%-6.3%校级公选课程0-15 0%-9.4%合计160 100% 2080 720说明:每生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12学分;限制性选修课32学分。
每生需根据自己的意愿修读限制性选修课的一个方向。
任意选修课16学分(含社会实践1学分),该部分学分可修读专业任选课或河南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也可修读限制性选修课。
学生毕业时,所修读学分不能少于160学分。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计划总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分配周学时建议修读学期选课形式讲授实验实习实践必修课通识教育平台课程gf100101 军事理论0.5 18 18 2 1gf100201 军事训练0.5 2周 1gw10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8 14 2 1gw1006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 18 2 1js100101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1.5 28 2 1js100201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 1.5 42 3 1ty100101 大学体育Ⅰ 1 28 2 1ty100202 大学体育II 1 36 2 2ty100303 大学体育III 1 36 2 3ty100404 大学体育Ⅳ 1 36 2 4wb100101 大学英语Ⅰ 4 56 4 1wb100202 大学英语II 4 72 4 2wb100303 大学英语III 4 72 4 3wb100404 大学英语Ⅳ 4 72 4 4gw10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2ms100102 美术鉴赏 1 18 2 2yy100102 音乐鉴赏 1 18 2 2gw1003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6 18 2 3gw100404 形势与政策 2 18 18 2 4 讲座gw10050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 72 36 4 4gf100707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0.5 18 2 7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小计43 716 42 0 104学科基础平台课程sx0228101 高等数学(一) 3 42 3 1hx0251201 无机及分析化学 4 56 4 1hx025130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I 1.5 42 1sx0228202 高等数学(二) 4 72 4 2wl500102 大学物理I 2 36 2 2wl500202 大学物理实验I 1 36 2wx200102 大学语文2 54 32 wx200202 或应用写作hx0212102 物理化学 4 72 4 2hx0212203 物理化学实验 1 36 3hx0206603 有机化学 3 54 3 3hx0206703 有机化学实验 1 36 3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小计26.5 386 150 0 0专业hx0340402 环境生态学 3 54 3 2hx0340502 环境学 4 72 4 2hx0340703 环境工程学 6 108 6 3hx0340304 环境评价 3 54 3 4必修课基础平台课程hx0340804 环境工程学实验 2 72 4hx0340605 环境法学 3 54 3 5hx0345005 环境化学 4 72 4 5hx0345105 环境监测 6 108 6 5hx0345206 环境监测实验 1.5 54 6hx0346406 环境信息学(文献检索) 2 36 2 6hx0350000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6 6-8学期hx0352007 专业实习Ⅰ 2 4周7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小计42.5 522 198 0 0总计112 1624 390 0 104限选课模块1各方向通选课程js500302 C程序设计基础2 36 2 2模块1的课程为三个方向均可选择的课程。
其中带*的课程为必选。
js500402 或VB程序设计基础js500702 C程序设计基础实验1 362 2js500802 或VB程序设计基础实验gw50080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 18 18 2 3wl500303 大学物理Ⅱ 2 36 2 3wl500403 大学物理实验Ⅱ 1 36 2 3hx0541603 环境生物学 3 54 3 3jw0500303 CDIO训练* 3 3-6hx0541504 环境规划与管理 3 54 3 4hx0546206 噪声控制工程 3 54 3 5hx0546505 环境化学实验 1 36 2 5wb500505 大学英语V 4 72 4 5hx0552605 综合与设计实验I* 1.5 54 5hx0552706 综合与设计实验II 1.5 54 6sx0728406 线性代数 3 54 3 6hx0546405 现代环境科学进展* 3 54 3 6hx0507106 精细有机化工 3 54 3 6hx0546006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3 54 3 6hx0545706 专业英语 2 36 2 6 模块1各方向通选课程小计(其中带*的课程共7.5学分)42 576 216 0 18hx0509505 高等分析化学及实验 2 30 12 3 5hx0504605 高分子化学及实验 4 54 36 3 5hx0541205 环境毒理学* 3 54 3 5hx0531705 CAD与专业制图 3 36 36 4 6hx0506504 波谱分析及实验 3 45 18 3 6hx074590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4 72 4 6限选课模块2-1: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向hx054110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36 2 6每生在模块2中至少选择一个方向。
带*的课程为选择该方向必选课程hx0546506 环境工程原理 6 108 6 6hx0541406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1 36 6hx0700606 精细无机化工 3 54 3 6hx0345606 水污染控制工程 6 108 6 6hx0710404 综合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3 54 3 6hx0710504综合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实验1 36 6hx0701504 综合无机化学 3 54 3 6sx0728307 高等数学(三) 2 36 2 7hx0750807 科研训练* 4 8周7hx0741807 综合环境 2 36 2 7gw700907 综合时政 2 36 2 7wb700607 综合英语 2 36 2 7hx0750508 教育实习Ⅲ 4 8周8hx0752308 专业实习Ⅲ 4 8周8 模块2-1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向小计(其中带*的课程共8学分)64 849 138 0 36模块2-2: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hx0509505 高等分析化学及实验 2 30 12 3 5hx0330803 工程制图 4 72 4 5hx0833205 化工安全生产概论 3 54 3 5hx0533305 化工过程设计与开发 2 36 2 5hx0541205 环境毒理学 3 54 3 5hx0732405 金属腐蚀与防护 3 54 3 5hx0752308 专业见习Ⅲ 1 1周 5hx0531705 CAD与专业制图 3 36 36 4 6hx0506504 波谱分析及实验 3 45 18 3 6hx074590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4 72 4 6hx0706906 高等有机化学 2 36 2 6hx0712506 化学电源 2 36 2 6hx074110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36 2 6hx0341304 环境工程原理 6 108 6 6hx0541404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1 36 6hx0700606 精细无机化工 3 54 3 6hx0532502 绿色化学化工导论 2 36 2 6hx0850906 商务英语 2 36 2 6hx0851006 市场营销 1 18 1 6hx0345605 水污染控制工程 6 108 6 6hx0700706 无机材料化学 2 36 2 6hx0801006 无机盐工艺学 3 54 3 6hx0710006 现代分析试剂应用与进展 2 36 2 6hx0851606 现代企业管理 1 18 1 6hx0704706 药物分析 3 54 3 6限选课hx0704806 药物化学 3 54 3 6hx0712906 应用胶体化学 2 36 2 6每生在模块2中至少选择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