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简史第十一讲—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

科学革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大多数科学史家所指的科学革命大约于1543年开始,那一年尼古拉斯·哥白尼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安德烈·维赛留斯出版了《人体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公认的是,在16至17世纪之间,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的思想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中世纪的观点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不论是在各个独立的学科内,更是在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中。
本质科学革命本质上是科学思维方式的革命,科学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科学革命的实质。
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解决科学进步过程中发生的危机的手段。
科学发展中的每个重大突破都是与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出现紧密相联的。
因此,各门科学和整个科学发展的水平可以根据它们所采用的方法的完善程度来判断。
在科学革命过程中,从某一学科的突破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迅速向其他学科传播,甚至向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渗透,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科学思维方式,并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影响科学革命对社会发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新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工具并发明了新的工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另一方面,科学革命所孕育的科学新思想、新科学思维方式和新的科学精神作为巨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进步。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科学革命常常是社会革命的先驱。
第一次发生于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
科学简史第十一讲—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

18世纪的高炉(鼓风炉) 示意:把铁矿石和焦炭等 从顶部放入,在底部鼓风, 冶炼过程中焦炭和矿石在 炉内会交替分层。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一方面是传统的理论科学走近实验,另一方面是实验传统 不断地理论化。上一讲提到的18世纪末开始的化学革命是 一大标志,而19世纪电磁学又是一个里程碑。
• 科学革命之后可以说形成了两条科学传统,理论科学和实 验科学,或者也可以说是数理科学与培根科学。理论科学 的传统主要是物理学和天文学之类,这些学科古已有之, 但在科学革命时期被成功地数学化了。
• 尽管当时人们早就知道利用煤矿了,但煤在大多 数情境下是无法替代木炭的,因为煤燃烧时会产 生大量有害的杂质,会对产品造成污染。比如我 们说“果木烤鸭”很好吃,但“焦煤烤鸭”恐怕就不能 吃了。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在大多数产业里,当时还无法做到产品和燃烧物完全隔离的生产 方式,这也包括炼铁工业。早期的炼铁工业普遍是把原料与燃料 混合在一起加热的,这样才能达到足够的温度,因此用煤做燃料 的话就会导致产出的钢铁杂质过多。
• 1820年,丹麦学者奥斯特(1777-1851)在1820年发现电与磁的联 系。他在一次上课后收拾演示仪器的时候,其中有电回路和指南针, 他意外发现导线与磁针平行时,开关电流会影响磁针的指向。
• 听说奥斯特的发现后,法国学者安培(1775-1836)马上展开研究, 明确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也就是右手定则或安培定 则。他还提出了安培定律,来计算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设 计了根据电的磁效应来测定电流大小的电流计。
公共科考试:2022科学发展简史真题模拟及答案(1)

公共科考试:2022科学发展简史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147道题1、大约在()以前,人类已学会用骨针缝衣。
(单选题)A. 旧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新石器时代试题答案:C2、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有()(多选题)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唐﹒吉诃德》C. 《威尼斯商人》D. 《李尔王》试题答案:A,D3、《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的作者是()(单选题)A. 托勒密B. 伽利略C. 布鲁诺D. 哥白尼试题答案:C4、著名医学家伊本-森纳的()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单选题)A. 《本草纲目》B. 《医经溯洄集》C. 《医典》试题答案:C5、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发明(),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单选题)A. 电灯B. 电池C. 电磁试题答案:B6、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单选题)A. 白令海峡B. 好望角C. 马里亚纳海沟试题答案:B7、战国末期,秦国()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单选题)A. 李冰B. 李代C. 李渊试题答案:A8、()理论的建立也为了解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开创了结构化学的新分支。
(单选题)A. 分子B. 原子C. 电子试题答案:B9、自1557年葡萄牙强租我国澳门之后,一批传教士先后来到中国,主要有()。
(多选题)A. 利玛窦B. 汤若望C. 南怀仁D. 马可波罗试题答案:A,B,C10、约成书于战国的()是中医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单选题)A. 《本草纲目》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试题答案:B11、()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时期。
(单选题)A. 18B. 19C. 20试题答案:B12、到()世纪时,阿拉伯的科学开始衰落。
(单选题)A. 11B. 2C. 13试题答案:A13、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把细胞是由细胞分裂形成的概括为“细胞来自细胞”。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 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 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 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 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 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 《周礼》规定:凡窃木者三大定律和万 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系,把天上和 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起,人们视牛顿力学体系的 建立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意义: ①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重要支柱, 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近代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起来。 ④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也是现代工程 力学以及相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⑤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编者为何突然中断叙述技术革新内容,转而讲 “工厂制”? 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技 术革新,工业革命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工业革命还 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 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 “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 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英国通史》
系的建立。 天文学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解释了 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
牛顿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材料一: 我之所以能比别人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 们的肩上。 ——牛顿 前人的基础 材料二: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牛顿回答:“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惟 勤奋的探索精神 有勤奋而已。”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历史课件

工业革命影响
5,城市化开始,但也产生新的社会 城市化开始, 问题:如贫富分化,人口膨胀, 问题:如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 房拥挤,环境污染等. 房拥挤,环境污染等. 6,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 巨大变化. 巨大变化.
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艺复兴带来了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带来了思想解放
天文学
《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
太阳中心说 ? 作用? 作用 哥白尼
(波兰) 波兰)
天主教会
地球中心说
天文学
布 鲁 诺 意大利 思想家 和 科学家
发展哥白尼学 说,提出宇宙无 限论. 限论.后来被罗 马教庭诱捕, 马教庭诱捕,在 罗马鲜花广场受 火刑而死, 火刑而死,为捍 卫科学真理献出 生命. 生命.
万有引力定律
名家之言:
"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 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 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
——哥白尼 哥白尼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 ——伽利略 来." 伽利略 "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略 尼的学说, 尼的学说,被誉 意大利著名 为"天空中的哥 数学家, 伦布" 数学家,物 伦布".曾在比 理学家, 理学家,天 萨斜塔上做了 文学家和哲 "两个球同时落 学家 的著名实验. 地"的著名实验.
科学巨人
牛顿
数学家 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 自然哲学家
力学三大定律
惯性定律 加速度定律 反作用定律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建立 (1)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一书。 (2)内容: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 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特征:①以 实验 为基础。②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3.意义 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后来,根据万__有__ 引力定律 ,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思维点拨 经典力学体现了近代科学的显著特征:一是注重实验;二是数学化。这种 数学化的根源是自然内在的数学关系。自然的数学结构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们深信不疑的真理。
[教你读史] ①指出了牛顿经典力学对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影响。②指出牛顿经典力学对 近代自然科学所产生的影响,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是 近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问题思考] 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牛顿经典力学的意义。 答案 牛顿力学打击了神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人类自身的信心 和启蒙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牛顿力学体系在自然哲学领域中具有基础性 地位,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解析 根据“100多年来”以及所给图片中的信息“E=mc2”可知,这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2345
解析
答案
4.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
“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
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打破该老师看法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C.电力的发现与应用
误区警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未全面否定牛顿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 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体系。牛 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 基础,至今仍指导着物理学的发展。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 统的绝对时空观。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图片资料
——意大利比萨斜塔
对地球认识的变化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 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成就:
物理学:1604年,伽利略发现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定律; 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 说”的正确性 (3)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 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
19世纪,经典力学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新问题。 20世纪初,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得益于( ) A.日心说与相对论 B.相对论与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与量子论 D.日心说与量子论
物理学发展的过程
经典力学建 从经典力学发展到相 经典力学奠 立者 对论、量子论 基者 (17世纪晚 (19世纪末~20世纪 (17世纪初) 期) 初)
1643-1727
2.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顿
(1)标志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3)特征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4)意义 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 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 不依赖于量子论。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 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量子 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 定了理论基础。
4、意义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 的进步,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 的不足,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 (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 度和方式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最新精选】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理论方面一、科学与技术的定义“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
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
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合适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的。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
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它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
技术应具备明确的使用范围和被其它人认知的形式和载体,如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工艺、工具、设备、设施、标准、规范、指标、计量方法等。
它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但是也是需在在实际中多多磨练才能找到自己技术所在地。
二、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变第三阶段是19世纪中叶直到现在。
19世纪后,欧洲社会化大生产的建立,对科学的需求空前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钮可门蒸汽机只产生往复运动,而瓦特让蒸汽机带动轮轴 的旋转,这就使得蒸汽机的应用领域大大扩展了,当然它 最初还是在煤矿那里普及的。
• 钮可门和瓦特的蒸汽机都是依靠大气做功,体积巨大,只 适合于安置在固定的位置运转,或者驱动大型汽船,但难 以驱动车辆。所以火车的出现还需要等1800年左右特里维 西克发明小型高压蒸汽机。
• 到了19世纪,理论、实验、工业才真正汇 合到一起,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人类正 式进入一个科学爆炸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始于18世纪60年代, 终于19世纪40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 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 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 1820年,丹麦学者奥斯特(1777-1851)在1820年发现电与磁的联 系。他在一次上课后收拾演示仪器的时候,其中有电回路和指南针, 他意外发现导线与磁针平行时,开关电流会影响磁针的指向。
• 听说奥斯特的发现后,法国学者安培(1775-1836)马上展开研究, 明确了磁针转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也就是右手定则或安培定 则。他还提出了安培定律,来计算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设 计了根据电的磁效应来测定电流大小的电流计。
• 工业革命早期(18世纪末)的技术革新还不是由理论科学推动的,那么它又 是谁推动的呢?简单来说,主要就是社会需求。城市化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为 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又反过来促进了城市化与资本主义,工业与 资本之间进入正反馈的循环,最终一发而不可收。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对外 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英国,羊毛织物就是一个重要 的出口商品。对羊毛的需求导致对牧场的需求,于是就 促进了所谓的“圈地运动”,贵族与资本家用各种巧取豪 夺的手段圈占农民的土地,建立牧场驯养绵羊,导致大 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背井离乡,这就是后来莫尔在 《乌托邦》中痛斥的所谓“羊吃人”。
• 在16-19世纪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欧洲人首先带上本 国的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再到美洲换取烟草和矿产 等,最后返回欧洲。纺织品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与此同时,英国的农业技术也有所革新, 机械播种机的应用和四田轮作制等农业变 革加强了农业生产。
• 最终的结果是农业人口日益减少,大量的 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变成“进城务工人 员”,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场手工业 的发展,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
• 特里维西克在伦敦搞了个环形铁路,让一个蒸汽驱动的火 车在里头跑,取名“谁能追上我”(Catch Me Who Can)。 收费进场,进去以后可以追着火车跑着玩儿。虽然这个活 动可能只办了几周,但总算是抓了不少眼球。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在1814年蒸汽火车终于被实用化了,首先是被用于煤矿之内短途拉煤。到 1830年,出现了第一条面向公众的铁路线(利物浦到曼彻斯特)。40年代 开始铁路大流行,英国到处都在兴建铁路。
• 在欧洲(在中国则早得多),英国人率先在炼铁工业中用煤矿取 代了木材,1709年达比首创用焦炭代替木炭炼铁,焦炭炼铁的技 术到18世纪中叶普及,从此对煤矿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18世纪的高炉(鼓风炉) 示意:把铁矿石和焦炭等 从顶部放入,在底部鼓风, 冶炼过程中焦炭和矿石在 炉内会交替分层。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我们知道早期的实验更多都是演示性的,只是为已知的理论进行 佐证,而不增加新的知识。到了19世纪,我们注意到实验与理论 的关系更加紧密,在理论中预言的结果要求实验的验证,而在实 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则要求理论解释,理论与实验互相激励的情 况越来越多。
培根科学的 理论化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对煤矿的需求当然又促进了采矿技术的发展。 在采煤工业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从矿井 中排出地下水,这就需要使用抽水机。
• 早期的抽水机使用畜力驱动,到1698年,英 国工程师萨弗里发明了蒸汽泵,用蒸汽冷凝 形成的真空抽水,再用蒸汽把水压出。
• 1712年,纽可门发明第一台实用蒸汽机,他 把汽缸和锅炉分开来,在汽缸中加入冷水喷 射器,汽缸充满蒸汽后使之冷凝产生真空, 让大气压做功,形成往复的机械运动。钮可 门蒸汽机真正把燃料转化为机械动力,但实 际上主要还是被用于矿坑抽水。
• 铁路工业本身又需要大量的钢铁,这反过来又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 看到整个工业革命是一环扣一环,各方面的技术革新互相推动。
• 钢铁工业需要煤,这就促进了煤炭工业;而煤炭工业需要抽水和运输,这就 促进了蒸汽机和铁路的传播,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理论、实验与技术的互相激励也开始渐入佳境了。 我们之前说到,事实上在18世纪,理论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是脱节的,互 相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这种说法非但现在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不承认, 当时的许多人也不承认。在18世纪,许多人都相信科学研究能够推动技术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根就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当时的时代精神。
• 在化学方面,光是抓住质量守恒还不够,道尔顿的原子 论明确了反应前后分子结构会变化,但每一种原子及其 数量是守恒的,这才找到了化学作为定量科学的理论基 础。从此化学成为一门数理科学,就顺理成章了。
道尔顿和他的里程碑式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电学的理论化也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库仑就是当时的最高成就。 但当时的整个电学离一门系统的理论科学还很遥远。电学和磁学在 19世纪快速发展,实验与理论互相促进。
• 另一条传统是科学革命之后新兴起的,库恩称之为“培根科 学”,也就是弗朗西斯·培根所鼓吹的以观察、记录、归纳为 主的研究方式。在18世纪,培根科学传统主要是通过观察 和实验不断积累各种新奇现象,定性地记录并归纳其规律。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像摩擦起电、莱顿瓶、固定气体之类的各种新奇现 象被不断发现和收集起来,但最初只满足于掌握观 察和演示它们的方式,以及定性地描述和解释它们, 而没有数学化。需要注意,总结“规律”并不意味 着理论化、数学化,比如摩擦就能起电——这就是 一种“规律”,但离数学化还很遥远。18世纪的“实验 科学”得到的大多是这类在操作、演示意义上的规律。
• 首先是对实验科学和技术经验的理论化, 例如法国物理学家卡诺在1824发表《论 火的原动力》,首次对蒸汽机的工作原 理作科学分析。提出“卡诺循环”,这是 可以描述一切热机的理论模型。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19世纪40年代,多位科学家各自独立提出能量守 恒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现在一般认为 最早提出者是德国医生迈尔,但系统地表述这一原 理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1847年)。
第11讲——工业革命 时期的科学
Content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法拉第:实验传统的巅峰 科学与工业结盟
工业革命 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在18世纪,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工业技 术这三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独立的,理论 科学并没有直接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甚 至理论与实验之间也是脱节的。
• 比如在18世纪就流传有许多故事,例如钮可门曾经接受过胡克的指导,瓦特 受到布莱克潜热理论启发等等,尽管这些说法往往缺乏依据,但人们愿意相 信。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下到民众,上到政府,都相信科学是能够实用的。
• 例如:在1800年左右,英国计划建造一座跨度约 180米的单跨铸铁桥。议会就决定成立两个委员会, 一方是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另一方是有经验的 建筑师,然后综合两方的意见来开展应用。结果 几乎是个闹剧,一些理论家的提议成为笑柄。理 论家们看起来有学问,能够根据想象出来的假说 进行冗长而复杂的计算,而且精确到了最小的小 数,但是,大桥仍然不安全。”
•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 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 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 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的重点是电磁学和进化论,电磁学标志着理论与实验的综 合,也标志着科学与工业的结盟;而进化论则标志着科学与神学的决裂。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了,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需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那 就是木材。英国的木材资源向来就不怎么丰富, 在18世纪变得尤为紧缺。
• 那么什么事情需要木材呢?什么都需要。因为木 材及木炭是当时最基本的燃料了,包括烤面包、 酿酒、玻璃制造等等,各种商品的生产都需要它。
萨弗里的蒸汽泵
钮可门蒸汽机原 理图
瓦特蒸汽机示意图(1797版画)
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 18世纪中叶,随着对煤矿需求的增加,蒸汽机的改进也变 得日益迫切。设法改良蒸汽机的不止瓦特(1736-1819) 一个人,比如斯米顿也在尝试改良,他把钮可门蒸汽机的 效率提高了一倍。但还是比不上瓦特的新设计。
• 瓦特是一个仪器修理员,上一讲提到18世纪形成了一条仪 器产业,既然这些实验仪器经常被演示,那就总要损坏, 瓦特当时就是一个专业的维修工。1764年,他应邀去一所 大学修理那里的钮可门蒸汽机,他因此注意到钮可门蒸汽 机效率低下的问题,到1765年,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种 改进方式,1769年他就为他的发明申请到了专利。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 拉瓦锡的化学革命是培根科学传统数学化的一大标志, 但拉瓦锡化学的数学化还不够充分,到1808,英国学 者道尔顿出版《化学哲学新体系》,系统提出了化学原 子论,这时候化学的理论体系就比较成熟了。因为原子 论终于明确地阐明了化学反应中“守恒”的究竟是什么。 现代数学打通了数和量的概念,因此科学的数学化,也 就是要满足定量研究的要求,而定量研究一定要有守恒 的概念,这样才能恰当地列出“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