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演播-复习

合集下载

播音学 前部分复习资料

播音学 前部分复习资料

播音:是指播音员与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播音学:以播音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播音创作发生发展的规律意义:是新兴学科发展的必须是播音本身这一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它是对播音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是新兴学科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命名是对播音实践的指导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系统的方法全息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横向【同一时期】纵向【不同时期同方面】借鉴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播音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播音创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播音创作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播音创作是一个弹性的系统播音创作是一个全息的系统国际传播的技术背景:(1)1920年美国商业部认可的第一台商业台,简称KDKA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创办(2)1922年2.14晚8.00英国创办第一台广播电台证实播音(3)1922年5.27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成立。

1月7日播音中国广播电台的建立(1)1923.1.23晚8.00中国第一台无线电台,叫无线电话播送站在上海主要播新闻和音乐,开办者美国人奥斯邦(2)1926.10.1中国第一个官办电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创建者刘瀚(3)1927.3.18中国第一台私营商业电台——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在上海。

(4)1927.5.1中国第一台公营电台,主要交通部在天津成立呼号COTN(5)1928.8.1中国国民党创办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电视发展:(1)1940.12.30延安电台建立到1943年停播。

背景:王皮湾的窑洞稿件来源:新华社史实: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声呼号“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第一位女播音员:徐瑞璋(2)分期1945.8.30~1949年建国前背景:口号“人民的喉舌,民主的呼声”“大家办广播”史实:四次转移a1947.3.27瓦窑堡好坪沟b1947.4.1太行山麓沙河村c1948.5.23西柏坡村(河北平山县)d1949.3.25北平(3)分期1949~至今题材;1.实况转播播音:第一次开国大典,田齐越。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所有重点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所有重点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所有重点文艺作品的朗诵――理论部分(文章与书本连用) 书名:《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罗莉著【注意】1、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并能够感染别人。

2、一定要用各种类型的作品进行练习。

养成朗诵习惯。

一、诗歌1、诗歌的概念:是一种具有韵律、句子分行排列、词语高度精炼、能创造主、客观和谐统一意境的独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种类:格律诗和自由诗。

格律诗:形式有一定规格,音律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变化,但需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自由诗:语言不讲究规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固定的规格,但有节奏并押大致相近的韵。

3、自由诗的类型: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朦胧诗、爱情诗。

抒情诗: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声音饱满,节奏起伏变化较大。

叙事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自然、真挚。

哲理诗:包含哲理意味的诗。

声音稳实,节奏对比幅度不大、语速较缓、多停断。

朦胧诗:指一些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作的新诗。

声音稳实,节奏对比幅度不大、语速较缓、多停断。

爱情诗:表现爱情内容的诗。

声音柔美,情感细腻、音量不宜过大,声音也不宜过高。

4、朗诵原则:深入心灵,激起诗情。

思脉清晰,形象依托。

运用技巧,表现诗情。

5、对朗诵者的要求:现代感――身处现代,有感而发。

时代感――时代风云,心潮起伏。

【注意】诗歌最忌平。

身份定位。

6、例子二、散文1、散文的含义: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类文学体裁。

2、散文的种类:杂感、小品、随笔、游记、素描、速写等。

又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3、散文朗诵特点:1) 表达轻柔化。

2) 人物语言写意化。

3) 文辞美、音韵美。

4、例子三、寓言、童话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分为正面劝喻与反面劝喻两种。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分为短篇与中、长篇的两种。

3、寓言、童话的特征1) 篇章一般比较短小,童话有些篇章较长。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文艺作品演播英文名称: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Broadcasting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二、课程简介《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立足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工作的实际,同时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相关规律以及语言学和艺术学的相关知识,以有声语言表达为核心,以文艺作品的播读训练为主要方式,主要介绍诗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说、广播剧、影视剧配音等。

本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文艺类作品的演播技巧,为学生自如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创造条件。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Broadcasting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es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industry and refers to relevant law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relate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and art. It takes verbal language expressions as the core and training for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broadcasting as the primary teaching mode to introduce poetry, prose, fables, novels, radio plays, film and TV dubbings. The course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kills for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broadcasting and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artistic creation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课程。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完整资料)doc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完整资料)doc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完整资料)doc课程名称:文艺作品演播英文名称:Literary works are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课总学时及学分:64学时4学分适应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先修课程:无执行日期:2023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性质:文艺作品演播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需要在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之上进行。

任务:本课程内容包括了诗歌、散文、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等诸多样式的有声语言表达,以单班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训练,加强针对性、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应文艺作品演播技能。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结合我国著名文艺作品演播者的体会及录音,引用经典文艺作品演播片段,以具体示范、例稿分析简述理论知识、训练要点等,在实践中强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文艺作品演播潜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第一章文艺作品演播概说1.1文艺作品演播的认识1.2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文艺作品演播的认识;理解文艺作品演播的概念、范围、特征;掌握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文艺作品演播的认识。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的异同2.1分析与理解2.2表达手段与形式2.3任务与作用2.4学习文艺作品演播的意义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文艺作品演播的表达手段与形式;理解文艺作品演播与播音的异同;掌握学习文艺作品演播的意义。

教学重点:表达手段与形式。

教学难点:任务与作用。

第三章文艺作品演播的准备3.1弄清背景、心中有底3.2获准意图、把握目的3.3掌握风格、融进基调3.4合理划分、表达清楚3.5把握人物、外化贴切3.6扫除障碍、字音准确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在文艺作品演播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含义;理解在文艺作品演播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在文艺作品演播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获准意图、把握目的。

播音主持复习资料

播音主持复习资料

播音主持复习资料1、播音的创作过程(16字方针):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P82)2、(解答)正确的创作道路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1)要解决创作中的出发点问题,即播音应该从稿件的内容和形式出发,而不应只从节目的形式出发,甚至从自我表现出发;(2)要解决备稿中理解与感受的关系,即备稿时要求理解与感受水乳交融,边理解边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中加深理解;(3)要解决表达中感情与技巧的关系,既强调感情的调动,又重视技巧的运用,感情与技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P82)3、【概念】感受:播音员因语言符号表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刺激,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它是语言文字符号的生成物。

※感受的分类:分为形象感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逻辑感受(并列、对比、递进、转折、主次、总括等)。

情景再现是形象感受的体现,内在语是逻辑感受的体现。

具体感受的含义: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关口,作为播音创作的过程,是对稿件理解之后的重要环节,是产生对稿件整体感受的基础。

4、【概念】备稿:是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是如何播好稿件的第一步,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

【论述】备稿六步。

(P85—P96)广义备稿是指播音员要具有新闻敏感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好的文学修养,同时要深入生活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努力培养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狭义备稿是指具体的准备一篇稿件的过程,是广义备稿所积蓄的知识与修养的开掘与运用。

而这里的备稿六步属于狭义备稿的范畴。

(1)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结构,是使播音内容清楚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归并和划分两方面的内容。

归并是指以稿件的自然段为单位,把内容联系紧密的自然段归并为一层,如果稿件篇幅较长,则可以将各个层次进一步归并,归并的同时要概括大意,有所感受,搞清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划分是指把自然段内的语句划分成若干小层次,即把内容紧密的几句话作为一个小层次,把小层次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逻辑发展线索及感情色彩分明,达到更好的播音效果。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所有重点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所有重点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所有重点文艺作品的演播技巧是指通过声音、节奏、语调等手段,将文字作品转化为适合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进行表现和传播的技巧。

以下是《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的所有重点介绍:一、声音的运用1.语音表达:演播员应通过声音把握人物性格、情感、心理变化等,并搭配适当的语速、音调、音量等。

2.声音效果:利用音响设备创造各种声音效果,如雨声、海浪声、战斗声等,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二、节奏的处理1.增减速度:根据情节需要,通过快慢的节奏变化,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节奏感。

2.脉络处理:对于篇幅较长的文艺作品,演播员需要把握节奏,使得整个故事脉络更加清晰流畅。

三、语调的运用1.语调变化:通过改变语调的高低、轻重、快慢等,突出关键词、重点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2.区分角色:通过不同的语调特点,区分各个人物,保证剧情的连贯性和人物形象的准确传达。

四、感情的表达1.抑扬顿挫:根据人物情感变化,演播员需要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情感节点,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2.情感转换:在情节发展中,人物情感的转换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同身受。

五、细节的塑造1.描述细节:通过音效和声音表演,将作品中的细节描述得栩栩如生,增强观众的想象力和代入感。

2.环境氛围:通过音效和语音的配合,创造出逼真的环境氛围,提升观众的感官体验。

六、形象的塑造1.语音特点:通过改变嗓音特点,塑造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特点。

2.行为语音:运用声音模仿各种动作和表情,增强角色形象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文艺作品演播技巧》涵盖了声音的运用、节奏的处理、语调的运用、感情的表达、细节的塑造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这些技巧都旨在通过媒体的表现手段,将文艺作品的魅力传递给观众,使之能够在听觉上和情感上得到满足和享受。

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当代文学作品选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3、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4、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5、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6、新生代诗:酝酿于80年代初,90年代成为中国诗坛的主潮,其反朦胧诗的经典化理论,具有非英雄、非崇高和随意性、非修辞和口语化等特点。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第一章文艺作品演播概说将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个寓言、童话及小说看过之后,绘声绘色、情感深挚地朗诵、演播出来;或将广播剧中的一个人物及影视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自己的演播和配音,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受众从你的表达中受到感染和震撼,与你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与你同悲同喜,你所表现的一切让人们受到启迪、情有所动,这是多么迷人的一片天地啊!为此有多少人迷恋着它。

我想在此告诉大家,这片天地的概貌、范围、特征与步入其中的途径。

第一节文艺作品演播的认识一、文艺作品演播的概念文艺作品演播,指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通过广播电视发射传达给受众的创作活动。

(这里指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的朗诵,小说和广播剧的演播以及影视配音。

)二、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仅限于文艺作品,不包括播音领域中的文艺节目主持、串联词、电影、戏剧解说以及电视片解说,也不包括舞台表演。

三、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一)形象感更强形象.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依托,是其表现的特殊手段,"它是根据客观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引自《辞海》文学分册第5页)。

一般而言,在文艺作品中,人物是组成形象的主体。

但形象不仅指人物,也有景物,不仅指视觉形象,也有听觉形象,文艺作品从创作到体现都离不开形象。

因此,形象对于文艺作品演播具有特殊意义。

理由在于,文艺作品是通过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激发相应的情感来打动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形象思维是其创作的主要手段。

因此,文艺作品的演播就应体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发挥其作用。

欲想体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演播者的脑海中就必须有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用来支撑其表达。

文艺作品演播,正是因为有了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参与唤起了具体、生动的形象,才能不断地刺激演播者产生相应的情感,使其表达发自内心,言之有物,言之有形,言之有情,言之有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艺作品演播,指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通过广播电视发射传达给受众的创作活动。

2、文艺作品演播备稿的步骤有把握主题、掌握背景、形成基调、划分层次四个步骤,对比其与播音备稿六步的异同。

3、文艺作品演播表达之前,要先调动具体感受,感受是理解和表达之间的桥梁。

感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用自己的感受充实、丰富文字语言,为形之于声准备恰切、扎实的依据。

4、文艺作品演播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二、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应有规范的汉语普通话、较好的声音弹性、较强的语言造型能力。

三、具备较强的内心体验和外化体
现能力。

5、把握稿件的节奏是文艺作品演播的重要技巧,节奏必须包含抑扬顿挫:不仅有高低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节奏必须包含轻重缓急:不仅有声音的力度,还要有声音的速度,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续、主从、分合与对比;节奏必须包含声音行进、语言流动中的回环往复的特点。

这是节奏的核心。

6、文艺作品演播的准备对背景的掌握很重要,它是理解与把握文艺作品的基础,包括(1)、作品的内容背景。

(2)、作品的人物背景。

(3)、作品的写作背景。

(4)、作者创作的心理背景。

(5)、作品的播出背景。

7、创作基础中对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之间的关系论述对文艺作品演播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四种外部技巧分别的意义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都应掌握。

8、感情色彩可分为五类:挚爱和憎恨类、悲哀和喜悦类、惊惧和欲求类、焦急和冷漠类、愤怒和疑惑类。

9、感情色彩是一种体验,是感受的发展,态度的深化。

而绝不是简单的反映、生硬的模式,更不是机械的模仿、强制的激化。

感情色彩必须是有动于衷的。

朗诵不是只有一副好嗓子,说好普通话就能搞好的,它要求我们的声音表达技巧与真挚感情相配合。

“情动于衷而形于声”要取得朗诵的好效果,朗诵者必须满怀深厚的感情,爱什么,恨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一定要动心才好。

10、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播音员的态度。

感情色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赞扬、批评之别,其中又有分寸火候的差异。

11、文艺作品演播中把握态度分寸时要注意几个方
面的问题:其一,态度分寸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的深
入理解、具体感受的基础上,为朗读的目的服务。

其二,态度分寸不完全是单一的,往往呈现互相渗透、错综混合的情况。

其三,态度分寸,要有心理过程,特别是逻辑思辨过程,如肯定的态度,有时用“对!”有时用“好”等,犹豫的态度有时用“怎麽办”“行不行”等。

其四,要注意本意褒贬和反意褒贬的区分。

其五,太度分寸与感情色彩水乳交融,紧密相连,再把握态度分寸的同时,就要马上引发感情,努力做到表态抒情浑然一体。

12、配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配音是指未经现场录音所拍摄的画面在荧屏上放映,按照人物口型、动作和片中情节需要,配录人物语言、解说、音响效果和音乐,使之成为声情并茂的艺术成品,这个过程一般统称为配音。

狭义配音则特指配录片中人物语言。

13、总结文艺作品演播中外部技巧停连的运用规律根据作品内容和具体语句安排停连,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

不受逗、句号的限制,从“读”和“听”的双方需要考虑停连。

句子越长、内容越
丰富,停顿越多;反之就越少。

期间诸多变化,少有捷径。

必须同重音、语气、节奏一起共同完成再创作
14、有声语言表达中,如何运用态度感情
15、感受是在朗读中是指通过词句的概念及其运动的刺激,引起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的过程。

它包括眼、耳、鼻、舌、身方面的感觉和时间、空间、运动方面的直觉。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感受。

16、形象感受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时空觉、综合感知等八种形式。

17、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18、朗读学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普及朗读的基本知识。

三、加强
朗读的理论指导。

四、促进有关学科的研究。

19、停连形式有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等十种形式。

20、五类态度分寸分别是:肯定和否定类、严肃和亲切类、祈求和命令类、客观与直露类、坚定和犹豫类。

21、节奏可分为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等六种类型。

22、内心视像是从作品中的文字语言中“看到”描写、叙述的对象,是一种非直观的视觉想象。

23、从文字作品的描写、叙述中“听到”某些声音,叫听觉想像。

24、综合感知是一种全方位的认知,诸种感知觉,视、听、嗅、味、触、时、空、运动等各觉得想象,完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作品中总是错杂的、综合的表现出来。

它们不但互相联系,而且互相结合。

即使是某种单一的刺激,我们也会用其他感知觉给以补充和丰富,使我们对这刺激的反应显得色彩纷呈,生气勃勃。

这正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和优点。

综合感知有混合交错和融合一体两大类。

混合交错使之既有视、听,又有嗅、触等可分的感知,经常用“看到了”、“听到了”这类词语。

融合一体是指几种感知同时出现,互相缠裹,不可分割。

经常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千头万绪,百感交集”之类的感受。

但是,在朗读中我们特别重视融合一体的感知,他不但有利于抓住本质特征,还更有利于引发情感因素。

25、明确目的分为:弄懂词句、弄清结构、弄明主
题、弄通背景、明确目的。

26、实现目的要抓3 个环节,分别是:抓住重点、
加深感受、引发愿望。

27、逻辑感受包括两大范畴:语言本质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语言链条要清晰不能模棱两可。

语言本质,包括思想感情的目的性、具体性。

必须抓准语句、篇章的真正含义。

语言链条,包括上下衔接、前后呼应的连贯性、流动性。

语言本质和语言链条是点与线的关系。

所谓点,犹如小珠大珠;所谓线,犹如名线、暗线。

语言的丰富性,造成了珠子的色彩斑斓,大小参差;语言的完整性,要求着珠子的有机串联。

我们必须具体感受到点的特色和线的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