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教学文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所选美文。
理解美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运用美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美文选择:从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库中选择适合的篇目。
确保美文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2.2 教学资源:美文文本。
生词和短语卡片。
音频或视频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美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介绍新的美文,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2 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美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帮助学生理解美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例句。
3.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美文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美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提高语言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诵读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4.2 学生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美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运用美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美文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小美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组织学生进行美文创作展示,分享彼此的作品。
5.2 家庭阅读: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美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阅读进展,加强家校合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情境,增强美文的理解和诵读效果。
引导学生进入美文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6.2 互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流利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
- 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练。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拨和辅导:
-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活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会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重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练。
2. 在家庭作业中引导学生写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之作。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歌朗诵《梁祝》,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在诗歌朗诵《梁祝》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感受《梁祝》中蕴含的爱情、忠诚、牺牲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通过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梁祝》的故事背景介绍。
2.《梁祝》的主要情节梳理。
3.选取《梁祝》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诗歌朗诵。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入《梁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老师讲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朗诵:指导学生学习《梁祝》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诗歌朗诵训练。
4.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讨论:引导学生就《梁祝》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与《梁祝》相关的音乐,展示与《梁祝》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朗诵和表演做铺垫。
3.朗诵选择《梁祝》中的经典段落,如梁山泊相会、梁祝相会、梁祝离别等,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进行朗诵训练。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感受梁祝的爱情之美。
4.表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梁祝》的小组表演,每组选择一个经典段落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
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美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素材,内容涵盖自然、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
2. 每个章节包含一篇或多篇美文,每篇美文时长控制在5-10分钟。
3. 美文后面附有思考题和拓展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美文素材,并将美文电子版发给学生。
2. 课堂诵读:学生按照顺序朗读美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 内容解析:教师对美文内容进行简要解析,帮助学生理解美文主题和寓意。
4. 思考讨论:学生针对美文后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拓展活动:学生根据美文内容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作、绘画、表演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诵读的表现,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美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包括回答思考题的准确性、观点的独到性等。
3. 学生拓展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如创作、表演的质量等。
五、教学时间:2. 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为2-3节课,具体根据美文数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
六、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美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2. 示范引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 互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个性化拓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拓展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美文素材库:收集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各种美文,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
2. 朗读音频:提供美文朗读的音频文件,帮助学生模仿和提高朗读水平。
3. 思考题和拓展活动指导:为学生提供针对美文内容的思考题和拓展活动指导。
4.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诵读、讨论和拓展活动的评价量表,以便教师进行量化评价。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经典诵读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2.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4.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5.度:吹到、过。
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3.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外城。
此处指城镇。
2.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3.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4.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4.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1.润:滋润。
2.绝:绝对。
3.胜:超过。
5.少年行(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注释】1.新丰:今陕西临潼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2.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3.咸阳: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4.游侠(xiá):游历四方的使客。
5.少:读shǎo。
6.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7.系(xì)马:拴马。
6.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1.山尖:山峰。
2.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
7.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8.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1.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2.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
9.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7.将:携带。
绿:指水色。
8.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又名“看经楼”。
五代时越王所建。
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3.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4.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5.遮:遮蔽,遮盖。
6.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7.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8.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9.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11.山亭夏日(唐)高骈pián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释】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2.水晶帘:又名水精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3.蔷薇:植物名。
12.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杀:凋谢。
3.香阵:阵阵香气。
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13.客中行(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14.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1.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2.万户:千家万户。
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3.吹不尽:吹不散。
4.玉关:玉门关。
5.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6.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15.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元:同“原”。
2.但:只。
3.九州:古代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4.同:一。
5.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6.北定:收复。
7.乃翁:老人自称,指陆游自己。
1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山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
2.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17.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1.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2.朝:早晨。
辞:告别。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还:归,返回。
4.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18.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4.蛱(jiá)蝶:蝴蝶。
19.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竹枝词:原为古代四川民歌。
2.晴:谐音“情”。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太阳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7.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别样:格外2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22.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栈。
4.休: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吹。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8.直:简直。
9.汴(bia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1.银汉:即银河。
2.玉盘:指月亮。
24.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2.使: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6.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7.长河:黄河。
8.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25.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26.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3.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黄鹂:黄莺。
5.深树:树荫深处。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8.横:指随意漂浮。
27.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
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2.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3.姑苏:苏州的别称。
4.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5.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28.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1.妖:艳丽、妩媚。
2.格:骨格。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3.芙蕖:即莲花。
4.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5.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东都洛阳城。
29.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1.洞庭水:即洞庭湖,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2.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4.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5.乾坤:这里指日月。
6.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7.老病:年老多病。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