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解析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绝句二首阅读答案

绝句二首阅读答案

绝句二首阅读答案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写作技巧来看,这首诗一句一景,既有一二句的粗笔勾勒,又有三四句的工笔细描,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的初春景物图,极富诗情画意。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9 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9古诗词鉴赏选择题课外编(解析版)考点穿透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命题实质】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4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7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1、细读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一、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古诗词赏析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落日帐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A. 此诗为触最生情之作,主要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多之情以及生的年华渐老之感。

B. 前两联写诗人客中久滞,归心似箭,现在终于得以回乡,欣喜于能像孤云与归鸟一样,自由快速地回到故园。

C. 颈联写远景,“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一个“烧”字,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D. 尾联中的“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更显出诗人愁思深重。

《客至●杜甫》同步习题

《客至●杜甫》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1.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

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

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是苦闷,是老朋友来访的愉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如果没有杜甫,我们对于安史之乱所能够知道的可能就是历史书上那些简单的、冷冰冰的东西,但有了杜甫,他的诗记录了十几年的漂泊和奔波,在路上所见的人和情景,他的病痛、他的思念、他的忧虑、他的极其复杂的所有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甫打开了我们中国人感觉系统里的那个盲区②杜甫的伟大在于现在的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从杜甫开始的③他第一次把中国人的人生完整地放进了诗里④在杜甫之前人的生活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被写到诗里的⑤或者说他第一次照亮了中国人的人生。

A.①③②⑤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⑤②③【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上句语境,得知杜甫的诗歌有记录和见证一个人的多种情感,而这些在此之前是没有被诗人关注到的,与此形成对比得出首句④,接着在此基础上分析杜甫诗作的意义价值,②中“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从杜甫开始的”是杜甫打开的“中国人感觉系统里的那个盲区”,所以①在②后,③和⑤语意连贯是要放在一起的,⑤中“或者说”表明之前还有内容,所以③在前⑤在后。

绝句的阅读答案

绝句的阅读答案

绝句的阅读答案绝句的阅读答案绝句的阅读答案1【原文】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问题】(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1分)(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3分)【参考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缺一个全错)(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绝句的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 — 9题。

绝句石柔①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②飞球:杨树籽8、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8、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

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意思相近即可)(4分)9、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

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杨花的随风飘扬,www.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

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

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

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积累.运用(12分)1.默写填空.(5分)(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3)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4) ,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5)"送别"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个常见的主题,请写出送别诗中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2.仿照下面的例句,将其中的"老师""春风"分别换成"母亲""挫折",另写两个句子.(3分)例句:我感谢老师,是你的关心带着我这条小溪汇入大海.我感谢春风,是你吹绿了草,吹红了花,吹暖了我的心房.仿写:我感谢母亲,我感谢挫折, 3.小芸性格内向,老师在课堂上几乎不抽问她,但她很想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如果你是小芸,该如何简明.得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请把答案写在下列空格内.(50字以内.3分)二.诗歌品读(6分)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答:5.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答:6."山青花欲燃"中的"燃"字妙在何处?(2分)答:三.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轻寡人与轻(2)以头抢地尔抢(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4)长跪而谢之曰谢8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仓鹰击于殿上百里奚举于士B.秦王佛然怒然志尤未已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答:( ) 9.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B.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C.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答:(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4分)(1) 此庸夫之怒也 (1分)译句:(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3分)译句:11.唐睢凭借什么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请简要作答.(2分)答:答案一.(12分)1.(1)恨别鸟惊心(2)亲贤臣,远小人(3)听取蛙声一片(4)田家少闲月(5)示例:莫前路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每小题1分,缺字.多字.错别字不得分)2.示例:我感谢母亲,是你的爱心伴我这棵幼苗长成大树.我感谢挫折,是你锻炼了我的韧劲,锻炼了我的耐性,锻炼了我的意志.(每句2分,句意.句式1分,修辞方法1分3.示例:老师,我性格内向(胆小),请让我在课堂上多回答些问题,锻炼锻炼,行吗?二.(6分)4.江面碧波荡漾,白色的小鸟,掠翅江面,格外醒目,山青翠欲滴,盛开的鲜花,简直像燃烧的火焰,红艳无比.(重点是描绘出几种景物的颜色.2分)5.作者通过本诗抒发了思乡盼归之情.(只说思乡.盼归.思归之情也可.2分)6."燃"突出了花朵色彩的火红.艳丽(1分),同时与"青山A"相互映衬,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1分)三.(14分)7.(1)轻视.瞧不起(2)撞(3)听到或听说(4)道歉(每个词1分)8.D(2分)9.A(2分)10.(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句式0.5分,"庸夫"0.5分)(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住它,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受地于先王"1分,"虽"."易"各1分.)11.唐睢凭借自己的勇敢(不怕死的精神)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2分)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10分)懒惰的智慧凯利①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恐怕一生中也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②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够一天饮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说就是修建管道了,水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了出来,这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又不愿意沿着湖边绕过去,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③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o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走掉,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农夫,他们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④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这种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 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汽球上掉在地上用多久,这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在生活里将会遇上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么令人精疲力尽的麻烦啊!⑤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分)2.联系语境,在第④段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和 (1分)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阐述的道理是 (2分)4.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第⑤段中划线句的理解:(2分)答:5.结合文意,根据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另简要列举一个"聪明的懒办法".(3分)答:(二) (10分)①塑料袋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与人结下难解的"情缘".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一年至少有5000亿只塑料袋被人们拎回家,一分钟内就要用掉100万只,也就是每人每年大约150只塑料袋.有人作过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塑料袋价格低廉,回收价值低,一般使用一两次就丢弃了.这些未被回收的塑料袋很快进入环境,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全世界大多数人赞成不使用塑料袋,尤其对环保主义者来说,塑料袋"罪行累累",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公敌.②首先,视觉污染.废塑料袋散落在地上,被风一吹,满天飞扬,或被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或飘浮在水面上,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破坏了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塑料袋的这种令人生厌的特性使得它们有了很多蔑称,如在爱尔兰,挂在树上的塑料袋被称作"巫婆的内裤";在中国.人们则称它为"白色污染".③其次,浪费资源.塑料袋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废塑料袋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为塑料袋的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坏,所以在自然环境中200年内不会降解,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④第三,对生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尤其是抛入海洋中的塑料袋,堪称"海洋生物杀手".近几年,已出现多起海龟和鲸内脏被塑料袋填塞致死后被海水冲上海滩的事件.比如,2002年,一头小须鲸死后被海水冲到法国诺曼底海滩,在它的胃里竟然发现了800千克塑料袋及其他包装材料.生活在北海的大鹱,其胃内95%是塑料制品.从一只死去的大鹱胃内,研究人员发现了20.6克塑料碎片,其量相当于人的胃内含有2千克的塑料碎片.⑤塑料袋还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混有塑料,因而不适用于堆肥.而要从垃圾中分拣出废塑料袋,增加了堆肥成本.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增加了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废塑料袋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袋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给工业生产和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影响航运.烧毁塑料袋时会产生二恶英,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还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1分)7.塑料袋的危害主要有哪些?(至少列出四方面) (4分)答:(1)(2)(3)(4)8.本文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答:说明方法:①② (2分)作用: (1分)9.请你联系实际为减轻塑料袋的危害提一条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2分)答: 答案(一)10分.1.懒惰激励了发明(2分),促进了人类的进步(1分).2.如果.那么(各0.5分)3.例证法或摆事实(1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1分)4.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能用心智技能去取巧.创新的人才.(2分,意思相近即可).5.略(紧扣文意1分,事例具体1分,叙述清楚.简明1分)(二)10分.6.塑料袋.(1分)7.①污染环境(或视觉污染)②浪费资源③对生物生存构成威胁④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⑤增加了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⑥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⑦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⑧影响航运⑨烧毁塑料袋产生的气体有致癌作用,污染空气.(答出以上任意四个方面即可,一点一分)8.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列数字(据)(共2分,一点一分)作用:说明塑料袋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1分)9.如:①不用塑料袋,重提菜篮子;②分类扔垃圾,便于回收利用,减少污染危害.其它言之成理的建议也可.(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即可得2分)2024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三)一.积累应用(8分)1.默写填空.(4分)(1)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2)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3)《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B.《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笛福.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写的《繁星·春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诗集.D.《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是一个仗义疏财.有彻底反抗精神的粱山好汉.3.仿照下面两句话的格式和含义续写两句话,注意保持句式一致,语意连贯.(2分)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送上一分馨香;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写得好,好在哪里?(2分)②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2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积累应用 1—3题,共8分.1.①两山排闼送青来②醉里吴音相媚好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①.②各1分,③题每空0.5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该空的分为止)2.A.(2分)3.只要以自然界的事物为喻,构成排比,语意连贯,符合要求皆可.例: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给人们撑起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缕微风,就给人们送上一分凉爽.(2 分,一句1分) 二.诗歌鉴赏 4—6题,共8分.4.C.(2分)5.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意思大致相同即可)(2分)6.①"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意思大致相同或言之成理皆可.)②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每问2分,共4分)。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8分,每小题4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①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

(1)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杜、王诗中能否也将“数”改为“一”?请作简要赏析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

参考答案:不能。

郑谷将“数”改为“一”,突出了“早梅”的“早”;杜、王诗中如果将“数”改为“一”,就无法突出杜诗中的桃李与王诗中的桃杏被春风“吹折”的程度。

解析:“数”能否改为“一”,主要看“数”和“一”哪一个能更好地塑造诗歌形象或表达诗歌主旨。

两首诗中的花都是春风的“吹折”对象,数量词是用来显示花被“吹折”的程度的,显然用“数”比用“一”表示的程度深。

(2)王禹偁的儿子看过这首诗后,认为后两句与杜诗相似,建议父亲依杜诗修改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杜甫。

你认为是否应该修改?简要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不应该。

杜诗后两句重在表达诗人生活的困顿凄苦;王诗后两句除了表达凄苦外,还通过责问表达对“春风”的恼怒,寄寓遭贬的愤懑之情。

解析:借用别人的诗句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看借用后能否传达出新意,如果走不出别人的立意,就是东施效颦。

王诗后两句借用了杜诗,但师其辞不师其意,一句责问显示了与杜诗命意的不同。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二首·其二唐代: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标签写景、思乡译文碧绿的江水把乌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呢?注释逾: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

归年:回去的时候。

赏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