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论治

合集下载

高维滨教授基于“筋、经、脑共治”理论运用电针治疗眼肌麻痹的经验撷菁

高维滨教授基于“筋、经、脑共治”理论运用电针治疗眼肌麻痹的经验撷菁

高维滨教授基于“筋、经、脑共治”理论运用电针治疗眼肌麻
痹的经验撷菁
曹馨元;刘少鹏;梁吉;韩名媛;崔杨;周新宇;徐晓萱;尹洪娜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24(17)5
【摘要】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以眼球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为临床特征,属中医“目偏视”的范畴,临证观察此病多与“脑神经核—周围神经—眼外肌”视觉环路病变有关,而这分属于中医“筋、经、脑”的范畴。


维滨教授认为“脑窍受邪”为病机之本,“经筋病变”为病机之标,故此创新性的提
出“筋、经、脑同治”的治疗观点,对于“筋”的治疗提出“电眼针法”,对于“经”的治疗提出“电针太阳组穴法”,对于“脑”的治疗提出“电项针法”,三法合用共
同治疗“筋—经—脑”视觉环路,临床疗效满意。

【总页数】5页(P849-853)
【作者】曹馨元;刘少鹏;梁吉;韩名媛;崔杨;周新宇;徐晓萱;尹洪娜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西安市中医院针灸科;黑龙江中医
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高维滨教授治疗眼肌麻痹的案例分析
2.高维滨教授治疗延髓麻痹经验撷要
3.李斌教授运用“冬病夏治”理论治疗皮肤病经验撷菁
4.高维滨教授电针治疗视力障碍经验撷菁
5.高维滨教授针灸治疗延髓麻痹经验穴撷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宋*,男,63岁,初诊日期:202*年7月20日。

主诉:右眼疼痛伴上睑下垂4天。

病史:患者于202*年7月16日出现头痛,眼干,口干舌燥,右眼不适,于7月17日出现右眼球后疼痛加剧,查颅脑MRI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双筛窦、右蝶窦炎症改变, 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二后就诊于眼科医院,未予明确诊断,予以维生素Bl,神经妥乐平、鼠神经营养因子及降糖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不详。

患者右眼睑下垂逐渐加重,直至无力上抬。

202*年7月20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时神情,精神好,语言清晰流利,右眼睑下垂,睁眼不能,右瞳孔轻度扩大,右眼球向下斜视,向上、内、下活动受限,向外活动尚可,复视,视力下降,右眼眶及右头颈侧锐痛,对光反射、辐辕反射消失,伴头晕恶心,左侧眼球无异常,四肢活动及感觉无异常,余无不适。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11年。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右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脉滑数。

血常规:白细胞4. 56*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3%θ 202*年7月21日查颅脑MRl示垂体上缘略膨隆,蝶窦、两侧筛窦内少许炎症。

西医诊断:痛性眼肌麻痹中医诊断:上胞下垂证候诊断:毒热上攻治疗原则:破瘀散结,清热凉血,通络止痛。

针灸取穴:风池、翳风、睛明、球后、曲池、外关、合谷、太冲、光明、三阴交。

治疗过程:风池、翳风针向鼻尖1寸,行捻转泻法;曲池、外关、合谷、太冲、光明直刺1寸,行捻转泻法;三阴交直刺1寸,捻转补法;睛明、球后避开眼球直刺1寸,提插手法。

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治则,处方如下:赤芍15g 川苟20g 丹参20g 丹皮IOg当归20g 红花15g 黄连IOg 鸡血藤30g菊花20g 穿山甲50g 生地黄20g 石斛20g桃仁15g 土鳖虫50g 山萸肉20g 三七3g西药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开始为80mg∕日,连用3天后改为60 mg∕日,连用3天后改为40 mg/日,后改为口服强的松20mg∕天,维持1周,以后逐周递减。

痛性眼肌麻痹(附3例报道)

痛性眼肌麻痹(附3例报道)
疗效 ,随访3 个月 ,未再复发 。
邪 侵淫者 加荆芥 、防风 ;湿热壅盛 者减生地 ,加地肤 子、黄柏 、土茯
苓 ;痒甚者 ,加蝉 蜕 、白藓 皮 、苦 参、蛇床 子等 ;热淤血分者 ,加丹 皮 、红花 、紫草 ;搔破渗 脂水者 ,酌加双花 、连翘 、公英等 。病 情好 转 后 ,可 适当应 用舒肝理脾 、淡 渗利湿之法 ,以固其 效。总之 ,应用 龙 胆泻肝汤治疗 绣球风要做 到 “ 师其法而 不泥其方” 。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年 1 00 2月第 8 第 3 期 卷 5
G i f h a d i , ee b r 0 0 V 1 , o3 ud o C i Me i n D cm e 2 1, o. N . e n ce 8 5
病 例 报告 I 0 3 3
1病 例资 料
患 者男 性 ,4 岁 。于 一年 前饮 酒 后 阴囊 出现 红色 丘 疹 ,瘙痒 难 4 忍 ,搔破流 黄色脂水 。 自服敏迪 、头孢 氨苄片 、外用皮 炎平等 西药治 疗 ,病情 时轻 时重 。l 出汗受 风后 ,痈疾 复发 阴囊瘙痒 ,部 分溃 破 天 流水 。伴 心烦易 怒 , 口苦咽 干 ,溲 黄 。于 2 0 年9 0 8 月来 吉林市 丰满 区
息 杂 志,9 969:3 l 9 ,() . 6
痛性 眼肌 麻痹 ( 例 报道 ) 附3
李 琼林
【 要】 目的 探 讨 糖 皮质 激 素对 痛性 眼肌麻 痹的 疗 效观 察 。方 法 本 组 3例 一旦 临床却 诊 后 ,每 日给 予静脉 滴注地 塞米松 3mg 摘 0 ,抗 生 素、 维生 素 c 、抗 病毒 和血 管扩 张剂 。静脉 滴注 57 ,症状 好转 后 ,激 素逐 日减量 。结 果 3例 患者 均 用本 方案 治疗后 ,症状 、体 征 逐 日好转 , ~d

眼肌麻痹治疗最佳方法

眼肌麻痹治疗最佳方法

眼肌麻痹治疗最佳方法
眼肌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会导致眼部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放松,从而影响视力和眼部运动。

对于眼肌麻痹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眼肌麻痹治疗的最佳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眼肌麻痹患者,常规的眼部按摩和眼部功能锻炼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定期的按摩和锻炼,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加强眼部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恢复眼部功能。

其次,对于中度眼肌麻痹患者,可以考虑接受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针刺,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平衡,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对于眼肌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对于重度眼肌麻痹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眼肌麻痹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眼部肌肉移植或修复手术,以恢复眼部功能。

手术治疗虽然风险较大,但是对于重度眼肌麻痹患者来说,是恢复视力和眼部功能的最有效方法。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眼肌麻痹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
特定类型的眼肌麻痹,如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眼肌麻痹,可以通过
使用抗炎药物或抗生素来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总的来说,眼肌麻痹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首先就医,接受眼部检查,以确定眼肌麻痹的程度和类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眼肌麻痹的治疗最佳方法包括眼部按摩和功能锻炼、针灸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

在进行治疗时,患者
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于眼肌麻痹患者有所帮助。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中医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中医治疗

肉)之精 ,而 与脉并 为 系 ,上 属于脑 ,后 出于项 中”。《灵 枢 ·邪气脏 腑 病形 》日“目者宗 脉之 聚也 ”。动眼神 经麻 痹在 中 医学 中属于 “睑废 ”范畴 。其 上 睑下垂 、眼球 内收 不能 ,瞳孔 散大 等症 状 ,根据 对应 经络 、五脏 辨证 治疗 , 临床 常取得 满 意疗效 。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 6月第 19卷 第 6期 JET∈ . . : :!!: !:
· 证 治 探 讨 ·
动 眼神经麻痹 的病 因及 中医治疗
刘媛 媛
中 图分 类号 :R745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745X(2010)06—0977—02
【摘 要】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症 ,属中医学 “睑废”范畴 ,其病 因各异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及药物 治 疗 ,效 果 受 病 因 影 响 ,炎 症 引起 者 预 后 较 好 ,外 伤 所 致 者 相 对 较 长 。糖 尿 病 及 脑 瘤 引 起 者 ,需 除 本 因 。 【关键词 】 动 眼神经麻痹 病 因 中医治疗
中医理 论认 为眼 与五脏 均有 广泛 联系 。《灵 枢 ·大
针灸 治疗 本病 积累 了丰 富的 经验 。常用 腧穴及 使 用频 度为 :精 明 (85.00% ),阳白 (82.10% ),攒 竹 (64.30% ),太 阳 (57.10% ),鱼腰 、丝竹 空 、球 后 、合 谷 出现 频率相 当(42.90% ),其余 还有 使用 承泣 、瞳子髂 、 太 冲 、外关 等 。根 据病 因不 同 ,辨证 加减 取穴 。除 以上 常用 穴位外 ,糖尿 病肝 肾 阴虚 、目失所 养 ,症 见腰膝 酸 软 、眼 睛干 涩 、口干 、尿频 者配 以三 阴交 、肾俞 、太 冲 、复 溜 以补肝益 。肾;脾 胃不足 、清 阳不 升 ,症见 乏力 、少 气 、 懒 言者 当健脾 益气 ,配 以足三里 、梁 丘 、气 海 、百 会 、四 神 聪等 益气健 脾 升 阳 ;因外伤 所致 者配 以血海 、解溪 、 曲池 、合 谷等 活血 化瘀 ;脑梗 死 、脑 出血等 配 以醒脑 开 窍针 法 (百会 、印 堂 、人 中 、内关 、合谷 、中平 、三 阴交 、太 冲 )醒神 开窍 ;夹痰 者取 丰 隆。另 外 ,还 可配 合 中医辨证 施治 :瘀 血阻络 型治 当活 血化瘀 、益气 通 络 ,用桃 红 四 物汤 加减 ,药用桃 仁 、红花 、赤 芍 、川 芎 、葛 根 、升 麻 、黄 芪 、菊花 ;脾 胃虚 弱 、气 血不 足者 当健脾 益气 、补血 ,用 补 中益气 汤加减 ,以黄芪 、白术 、茯苓 、升 麻 、党 参 ,当归 为 主 ,并根 据患 者舌 脉饮食 随症 加减 ;脑梗 死 、脑 出血 引起 者可在 补 阳还五 汤 (虚 中夹瘀 )或半 夏 白术天麻 汤 (痰浊 阻络 )基础 上随症 加减 ;糖 尿病并 发者 当 以养 阴 益 肾 、活血 化瘀 ,可用杞 菊地 黄 丸加减 ;因炎 症引起 者 可用牵 正散 加大 青 叶 、菊 花等清 热解 毒 。总之 ,针药 并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眼肌麻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眼肌麻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 指南眼肌麻痹的中医 辨证治疗方法
• 眼肌麻痹概述 • 中医对眼肌麻痹的认识 • 眼肌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法 • 眼肌麻痹的预防与调护 • 病例分享与讨论
目录
01
眼肌麻痹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眼肌麻痹是指支配眼球运动的肌 肉发生麻痹,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影响视力。
症状
眼肌麻痹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球运 动受限、复视、斜视、视力模糊 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感谢观看
THANKS
治疗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治疗眼肌麻痹的关键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 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对于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引起的眼肌麻痹,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压,以利于 眼肌麻痹的治疗和康复。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眼肌麻痹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糖尿 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炎症、肿瘤 等。
病理机制
眼肌麻痹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神经 肌肉接头处的传导障碍,导致肌肉麻 痹。
眼肌麻痹的分类
完全性眼肌麻痹
眼球完全不能运动,视力严重受损。
不完全性眼肌麻痹
眼球运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运动功能,视力受损较轻。
02
中医对眼肌麻痹的认识
病因病机
01
02
03
肝风内动
由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 ,导致肝风内动,进而影 响眼肌的正常功能。
气血瘀滞
气滞血瘀,经络受阻,导 致眼肌失去气血濡养,发 生麻痹。
痰浊阻络
痰浊内生,阻遏经络,影 响气血流通,导致眼肌麻 痹。
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眼肌麻痹、头晕 目眩、口苦咽干、舌红

痛性眼肌麻痹19例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痛性眼肌麻痹19例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and after systemic
eorticosteroid therapy[J].Eur J Radiol,
2003。45(2):83—90. [3] [4]
陈秋月,金笑平,柯绍发.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I|缶床 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8—9.
Schuknecht B,Sturm V,Huisman TA,et Hunt a1.Tolosa—
2结果
影,T。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边缘较清 楚,周围间隙可变窄或消失。1"2WI能较好地显示颈内动脉
(IcA)的改变,依病变范围和病程不同可表现为移位、管腔变
窄。增强扫描病灶呈较明显均一性强化。THS患者在使用激 素治疗后行MRI影像学比较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标
准【4 J。本组资料中头颅MRI平扫11例,结果发现海绵窦不规 则扩大7例,其中病灶有强化6例,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
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复查MRI海绵窦区域的病变随之 缩小或消失,强化程度有所减弱。行DSA检查l例,发现颈内
动脉海绵窦段管壁不规则狭窄。 1.3治疗方法
均用类固醇激素治疗,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
注(剂量10~15mg/d),疼痛明显缓解后改用强的松片口服 Img/(kg・d),逐渐减量,总疗程维持2~3个月,同时B族维生 索营养神经。外周血象升高者应用抗生素(青霉素800万u/d, 5~7天,青霉素过敏者用头孢他啶2.09/d,5~7天)o

要: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即Tolosa—Hunt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
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15mg/d,疼痛明显缓解后改用强的松片lmgⅨkg・d)12服,逐渐减量,总疗程维持2~3个 月,同时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外周血象升高者应用抗生素。结果 经头颅MRI(以海绵窦为中心)平扫11例,患侧海 绵窦形态改变7铆,增强扫描海绵窦病灶明显强化。72h内头痛消失者14例,1周内消失3痧鼍,效果欠佳2例。跟肌麻

针刺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眼肌麻痹

针刺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眼肌麻痹

( 收稿 日期 2 0 -91 ) 0 90 —7
, 'r (
欢 迎 订 阅
《中 国 针 灸 》 志 ( 刊 ) 刊 于 1 8 杂 月 创 9 1年 , 彩 色 印 刷 , 6页 。 为 中 国 科 技 核 心 期 刊 , 国 医 学 专 业 核 心 期 刊 , 国 中 医 药 优 秀 期 刊 , 全 9 中 全 中 国科 学 引 文 数 据 库 来 源 期 刊 , 已被 收 入 美 国 化 学 文 摘 ( CA) 美 国 ME NE数 据 库 及 日本 科 技 文 献 数 据 库 ( S , 步 入 国 家 精 品 科 技 期 、 DI I J T) 并 刊 行 列 。 本 刊 全 面 报 道 国 内 、 外 针 灸 学 科 的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绍 临 床 有 效 治 疗 方 法 , 供 继 续 教 育 培 训 、 能 培 训 、 术 会 议 、 疗 药 品 国 介 提 技 学 医 器 械 信 息 , 为 医务 工 作 者 、 灸 爱 好 者 订 阅 之 首 选 。 《中 国 针 灸 》杂 志 邮 发 代 号 2— 5 , 内 定 价 每 册 1 实 针 3 国 1元 , 年 1 2 元 ; 外 每 册 全 3 国
( 山西 省 长 治 市 人 民医 院 , 4 0 0 060)
受 限 , 改善 , ( . ) 无 1例 2 6 。
讨 论
经络是运 行全身气血 , 络全身脏腑 肢节 , 联 沟通上下 内外 , 节 体 内各 部 分 的通 路 。中 医认 为 , 调 由于 邪 阻 眼 络, 气血 不和 , 筋脉 失养 , 缓 不用 , 致 目珠 偏 斜 。《 弛 导 证
眼肌麻 痹 , 有起 效快 、 具 疗程 短 的特点 , 疗效 满意 。正所 谓 针药 合用 , 经络 通 , 血和 则 眼位 自正 。 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肌麻痹论治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眼肌麻痹论治
眼肌包括眼内肌和眼外肌两种
眼内肌包括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具有调节瞳孔大小和眼球屈光度的作用。

眼外肌具有使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

眼外肌包括附在眼球壁上的6条肌肉即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第3)滑车(第4)外展(第6)三对颅神经的支配;产生眼球自由运动的功能。

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其余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还支配提上睑肌和两条眼内肌。

内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内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内转,没有其他作用。

外直肌:眼球处于原位时外直肌收缩仅使眼球外转,没有其他作用。

上直肌:上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上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上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内旋。

下直肌:下直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23度角,下直肌收缩不仅使眼球下转而且还使眼球内转和外旋。

上斜肌:上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上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内旋并且还使眼球下转和外转。

下斜肌:下斜肌肌轴与眼球视轴成51度角,下斜肌收缩不仅使眼球外旋并
且还使眼球上转和外转。

眼内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下斜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等等。

提上睑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患眼上睑下垂和下斜视、患眼的视线被下垂的上睑遮挡,一般感觉不到复视。

睫状肌麻痹:产生的症状是使晶状体调节产生障碍造成近距离视物时模糊,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眼外肌麻痹:六条眼外肌同时产生麻痹的几率非常小,多数是一条或两条眼外肌麻痹;麻痹产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如眼球向内、向外、向下、向上运动受限而产生斜视、复视;视混淆、畏光等等。

复视、斜视和视混淆引起眩晕,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变化所视物体不能稳定引起眩晕,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走路时步态不稳向某一方向偏斜。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眼球向内、向下、向上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外斜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有复视。

滑车神经麻痹,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单独滑车神经麻痹少见,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有复视,向下、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

外展神经麻痹,向内、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复视。

所谓的眼肌麻痹是周围性眼肌麻痹,单一肌肉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自主运动及反射运动均有障碍,极少伴有其他神经症状。

习惯上称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应该是上述三种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麻痹不能执行指令而产生相应的动作。

复视和视混淆是麻痹性斜视患者第一感觉的症状,复视是由于两个成像点不
是一对视网膜对应点-不能融合为一产生复视;视混淆是两眼的对应点所接受的
物像不同,重叠后物象模糊不清
[临床症状]:
1.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当某一条眼外肌麻痹时,其拮抗肌相对力量过强,眼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斜。

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转动受限。

2.复视因融合功能破坏而产生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定向定位障碍,头晕恶心,步态不稳,当遮蔽一眼时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3.眼球向内、向外、向下、向上某个方向运动受限。

主诉眼球不动。

4. 由于眼肌麻痹引起瞳孔调节功能丧失,强光下不能适应而产生畏光。

5.代偿性头位为克服复视的干扰,患者自动将头倾向麻痹肌作用的一侧,与此同时还可转动脸部克服内外直肌麻痹引起的复视;或将下颏上举或内收,再加上轻度转脸克服上下直肌麻痹引起的复视;或以头向肩部歪和下颏及脸的转动克服上下斜肌麻痹所致的复视。

其目的是为获得双眼单视、避免复视的症状。

6.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用患眼注视时大脑皮质需增强对麻痹肌的神经冲动,这冲动也同时传递给麻痹肌的配偶肌,引起健眼大幅度偏斜。

7. 麻痹性上睑下垂、患眼的眼皮不能抬起而遮挡瞳孔造成视野的减小。

发病原因:
流行性感冒、白喉、脑膜炎、糖尿病、脑血栓等等均可以引起眼肌麻痹。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两种原因而发
1、卫气不固复外感风、寒、湿邪而发病。

2、肝风内动而至眼肌麻痹。

此病发病一般在不知不觉中,通常说不清发病的具体时间和原因。

眼肌麻痹中医辨证为视惑
病因在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受风寒湿邪而“着痹”。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视惑者,谓视物颠倒紊乱;如视动为静、视大为小、视一为二之类。

盖目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邪中其精、精散则视岐。

视一为二证,与视定反动者同也。

因劳胆竭视,过虑多思,精血耗损,元气亏乏,以致胆肾真一之精不足,而阳光失其主倚,故错乱而视二三也。

宜急速早治,莫待精神损定,虽妙手难治。

治者之法,非独药耳。

内则清心寡欲,外则惜视缄光,即是良方。

静养日久,血充精足,配合药物治疗才有效也。

现代家庭的电视机、计算机、手机、MP4等等不一而足最是伤眼;患病治疗期间最宜远离这些家电以求早日痊愈。

眼肌麻痹最佳治疗时间:
眼肌麻痹最佳的治疗时间从发病日计算,在3个月之内是最佳治疗期(并且越早越好)。

在此期间使用“吴氏通痹贴”治疗21天就可以痊愈(未实施穴位封闭治疗),尽早的治疗有利于尽快的恢复健康,减少病痛的折磨。

如果迁延日久超过1年治疗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能够治愈的疗程数也增加了许多;患者本身也饱受病痛的折磨。

“吴氏通痹贴”的研制成功结束了眼肌麻痹无特效药治疗的历史。

“吴氏通痹贴”是独家发明的一种治疗痹证和痿证的外用中药。

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功效。

标本兼治、见效快不易复发、安全没有负作用。

吴氏通痹贴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1左眼患病敷左眼,右眼患病敷右眼。

2 敷药时间:每天一次、每晚10-11点至第二天凌晨5点敷药;然后洗去药物。

3 药品为双组分一为比较松散的膏剂、一为液体两种配合使用。

按照下述图片部位敷药
取膏剂敷在所示部位,以盖住皮肤为度(不露皮肤)。

膏剂上覆盖2-3层纱布。

滴数滴药液在纱布上,以纱布湿润不流淌为度。

纱布上覆盖一层保鲜膜;使用胶布固定即可。

案例:
1、沈阳李玉珍女 57岁(2006年)18天痊愈
沈阳第四医院治疗2个月无效后使用。

2、沈阳张士俊男 67岁(2007年)21天痊愈
沈阳医大住院一个半月无效后使用。

3、沈阳史汉卿男 69岁(2010年)13天痊愈
沈阳医大住院一个月无效后使用。

4、西宁纪永宽男 51岁(2009年)21天痊愈
5、北京李亚楠女 23岁(2009年)21天痊愈
宣武医院住院二十余天下垂有好转,但还没完全复位,复视进展不大后电话联系使用“吴氏通痹贴”。

6、大理陈恩进男 38岁(2010年外伤引起眼肌麻痹)一年来多方医治无效,使用“吴氏通痹贴”42天痊愈。

7、连云港庄文俭男 42岁(2011年)10天痊愈
8、盐城魏娜女 29岁(2009年)10天痊愈
医院治疗两个月无效后使用。

9、哈尔滨姚桂萍的母亲 80岁两年中眼肌麻痹伴眼睑下垂四次反复复发,第四次复发时找到我(2009年)经过一疗程治疗复视基本治愈,眼睑下垂有好转,又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痊愈了。

10、华北油田医院管燕的母亲70岁,眼肌麻痹一疗程治愈(2010年)
等等、不胜枚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