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应用心理学

《临床医学概要-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院系部: 第一临床医学院教研室: 内科学制定人: 任艳芸审核人: 赵明君系主任签字: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制2014年2月20日《临床医学概要-内科学》教学大纲总学时:90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0 见习:26学时学分:8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前言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居重要地位,其内容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

《临床医学概要》仅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临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和要点。

在高等中医院校讲授《临床医学概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内科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中医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互相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促进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临床医学概要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

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

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大部分。

实践教学分为实训和临床见习两部分。

临床见习在附属医院内科各科室进行,实训见习在我院实训中心进行。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应用多媒体、录像等现代化教具,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同时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临床医学概要总学时: 108学时(理论108学时)开课单位:内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妇产科教研室、儿科教研室、五官科教研室。

适用专业:检验技术专业、药学专业三年制大专推荐教材:《临床医学概要》朱明德、石应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参考书: 《内科学》马家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6月,第5版。

《诊断学》邓长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6月,第5版。

《传染病学》刘应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外科学》梁力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6月,第5版。

《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儿科学》汪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眼耳鼻口腔科学》王斌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五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检验专业、药品营销专业重要课程之一。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等各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所选编的病种以国内常见病为主。

病种的分类均按病原体分类为依据。

教材内的病种有的供课堂讲授,有的在实习中参阅,有的为自学之用。

学生应当在广泛牢固的掌握基础医学及内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内容,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概要学时数为108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常见症状 6 学时第二章体格检查 12 学时第三章问诊 2 学时第四章医学影像学和器械检查自学第五章实验室检查自学第六章传染性疾病 8 学时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4 学时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6 学时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12 学时第十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2 学时第十一章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4 学时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 学时第十三章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病自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 4 学时第十五章精神疾病自学第十六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2 学时第十七章老年性疾病总论自学第十八章妇产科疾病 10 学时第十九章儿科疾病 10 学时第二十章运动系统疾病 6 学时第二十一章外科学基础 8 学时第二十二章损伤与战伤自学第二十三章口腔疾病自学第二十四章耳鼻咽喉科疾病 6 学时第二十五章眼科疾病 4 学时第二十六章皮肤疾病自学第二十七章性传播疾病自学第一章常见症状(6学时)教学内容 :发热、头痛、呼吸困难、咳嗽、咯痰与咯血、水肿、腹泻、消化道出血、黄疸、心悸。

临床疾病概要 教案

临床疾病概要 教案

临床疾病概要教案
教案标题:临床疾病概要
教案目标:
1. 了解常见临床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掌握临床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
1. 常见临床疾病的病因和症状。

2. 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临床疾病的综合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学生对临床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视频、临床疾病案例。

2. 课堂练习题、小组讨论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临床疾病的症状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临床疾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知识讲解:介绍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讲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临床疾病案例,让学生分析病情,提出预防和治疗建
议,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预防常见临床疾病,分享有效的管
理方法,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
深度和广度。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趣
味性。

3. 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疾病概要电子教案 全

疾病概要电子教案   全

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学习目标]1、熟悉慢支、阻塞性肺气肿、COPD定义2、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3、熟悉临床表现、诊、治要点4、掌握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5、对模拟病人能示范胸部物理疗法,呼吸肌功能锻炼[教学时数] 4学时一、慢支慢支(chronic bronchitis)――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严重时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为多见。

1992年国内普查患病率为3.2%,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可达15%[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较复杂,迄今未明,与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一)外因:1、吸烟,密切相关。

(P22-23)2、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理化因素:诱因之一4、气候:寒冷常为本病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5、过敏因素:与喘息型有关(二)内因:1、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体质因素),全身或局部防御、免疫功能减弱,为慢支提供发病的内在条件。

老年人因组织退行性变,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SIgA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等,发病率增高。

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气道反应比正常人高。

[临床表现](一)症状: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最主要)、痰、喘、炎(二)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喘息型有哮鸣音(三)分型:单纯型、喘息型(四)分期:按病情进展可分为三期COPD――人的呼吸道受到长期的外界刺激可引起气道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在支气管发生病变,若无气道阻塞等并发症时,称慢支;如在小气道发生病变,称小气道疾患;如合并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则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支、肺气肿等疾病具有共同的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病理改变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统称之)[治疗要点]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应以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医学教育中,临床疾病概要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医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指导,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临床疾病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3. 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常见的体征和症状;4. 熟悉和掌握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5. 掌握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高血压- 概念和分类- 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体征- 诊断方法和评估-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2. 冠心病- 概念和分类- 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体征- 诊断方法和评估- 治疗原则和介入治疗3. 糖尿病- 概念和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和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管理4.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 肺炎- 肺结核- 胸腔积液5.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 肝炎- 胰腺炎- 肠道感染- 胆结石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主讲,向学生传授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教师应注重案例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疾病思维的习惯。

2. 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3. 模拟临床实践通过模拟临床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

五、考核方法1. 考试通过学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于各个疾病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测试学生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和演示通过小组讨论和疾病诊断演示,测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第一篇:临床医学概论外科教学大纲第三十八章普通外科学第一节水、电解质与酸碱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一、掌握:1. 掌握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

二、熟悉:1.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

三、了解:学时安排: 理论课:1学时。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低血钾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1.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

4.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第二节输血目的要求:一、掌握:二、熟悉:1.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 1.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

2.了解血液成分的用途。

学时安排: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自体输血。

二、主要教学内容:1.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2.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3.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休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液成份的应用。

第三节外科休克目的要求:一、掌握: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熟悉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学时安排: 理论课:1学时。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1.休克的临床表现。

2.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目的要求:一、掌握:二、熟悉:l. 熟悉多系统器官衰竭的概念。

三、了解: 1.了解多系统器官衰竭(MOD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学时安排: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MODS,ARDS,AHF二、主要教学内容:1.多系统器官衰谒的概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五节麻醉目的要求:一、掌握:1.掌握常见局麻方法。

临床医学疾病概要教案

临床医学疾病概要教案

临床医学疾病概要教案教案标题:临床医学疾病概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概要,包括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临床医学疾病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将来的医学实践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引言a. 介绍临床医学疾病概要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

b. 激发学生对临床医学疾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疾病分类与定义a. 介绍常见的疾病分类系统,如传染病、非传染病、遗传病等。

b. 解释每个分类的定义和范畴。

3. 病因与发病机制a. 探讨常见疾病的病因,如感染、遗传、环境因素等。

b. 分析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病毒感染、细胞变异等。

4. 临床表现与诊断a. 介绍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b. 讨论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等。

5. 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a. 简要介绍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b. 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如疫苗接种、健康生活方式等。

6. 案例分析与讨论a. 提供几个典型疾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概要。

b.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疾病概要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思维和交流。

3. 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

评估方式: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2.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的个人作业,如疾病概要的总结、案例分析等。

3.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疾病概要的项目展示,包括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查阅和深入学习的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视频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疾病信息和研究成果。

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二)课程编码:100090070(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基础课(四)学时及学分: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108,其中:理论学时72,实验(实践)学时36。

2.自主学习学时:183.学分:6(五)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六)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七)授课学期:第四学期(八)教材及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临床医学概论》于峰,闻德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8月第2版。

2.参考书目:《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诊断学》,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第9版。

二、课程简介(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它涵盖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学科,重点讲授诊断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各学科、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够使非临床专业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疾病诊治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临床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认识常见疾病症状和体征,掌握各个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并且能够正确进行疾病的病史采集、查体、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

(二)课程教学目标四、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总述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

综合成绩=过程性考核30%(课堂讨论、线上学习、作业、阶段性测试)+实验考核30%+期末考核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疾病概要一、前言临床疾病概要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辅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同时为了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及相关服务要求的提高,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不断涌现。

疾病概论是为适应这些非临床专业本科学生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临床相关内容。

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十分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

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内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各学科(包括内、外、传染病和肿瘤等)组织编写。

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

学好本课程对疾病的认识,研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是非临床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理论3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节常见症状目的要求目的: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代表,讲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改变之间的联系。

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特征、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发热的定义及病因、分度、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2、胸痛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3、眩晕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4、发绀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心悸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1冠心病目的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熟悉冠心病的治疗。

3.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预防。

教学内容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分型。

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含分型);诊断与鉴别。

3.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的重要价值;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4.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5.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指征及方法的进展。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2高血压目的要求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

2.熟悉熟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测量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降压药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1. 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2. 高血压的测量方法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高血压的治疗。

第四节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目的要求1.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

2.熟悉呼吸系统功能,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肺炎的常见分类。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解剖及功能2.普通感冒的讲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3.流行性感冒的讲解: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肺炎的讲解: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五节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目的要求1.掌握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2.熟悉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胃炎、胃溃疡的治疗及其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1.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引入概述、胃炎、胃溃疡的定义、流行病学,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胃炎、胃溃疡的病理学改变、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诊断。

4.胃炎、胃溃疡的治疗。

第六节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尿路感染的分型及临床表现2.熟悉尿路感染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3.了解尿路感染的治疗教学内容1.泌尿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尿路感染的定义、分型及病因、临床表现。

3.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

第七节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目的要求1.掌握糖尿病的临床表现2.熟悉糖尿病的诊断方法3.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教学内容1.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糖尿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知识3.血糖的来源与去路4.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

第八节内分泌系统甲亢目的要求1.掌握甲亢的临床表现。

2.熟悉甲亢的诊断方法。

3.了解甲亢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知识。

教学内容1.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甲亢的定义、流行病学知识。

3.甲亢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九节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目的要求1.掌握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表现。

2.熟悉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方法。

3.了解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知识。

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知识。

3.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节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目的要求1.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白血病的诊断。

3.了解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知识,贫血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贫血及白血病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

2.贫血及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贫血及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第十一节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目的要求1.掌握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

2.熟悉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抑郁症的概念及其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的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1.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

2.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第十二节眼科常见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目的要求1.掌握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青光眼的概念、青光眼的分类。

2.熟悉白内障的分类及分期;原发性、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方法及其适应症;各种继发性青光眼的特点。

教学内容1.白内障的定义及主要症状、白内障的分类。

2.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白内障的分期、分级。

4.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方式及其适应症。

5.青光眼的概述。

6.青光眼的分类和诊断依据。

7.青光眼的诊断、青光眼的特点。

8.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第十三节传染性疾病乙肝目的要求1.掌握乙肝的概念、分类。

2.熟悉乙肝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乙肝的治疗方法及各型肝炎的特点。

教学内容1.乙肝的定义及主要症状、分类。

2.乙肝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乙肝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乙肝的治疗方法及各型肝炎的特点。

第十四节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目的要求1.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知识、传播途径。

2.熟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常见并发症。

3.了解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及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1.艾滋病的定义及主要症状、分类。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

4.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及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十五节运动系统疾病骨折与脱位目的要求1.掌握骨折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2.熟悉老年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3.了解颈椎病的概念、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1.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

2.骨折的病理变化、诊断和并发症。

3.骨折的急救原则及常用处理方式。

4.关节脱位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十六节外科疾病阑尾炎、胆囊炎目的要求2.掌握骨折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2.熟悉老年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3.了解颈椎病的概念、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1.阑尾炎的定义、阑尾的解剖特点及阑尾炎的发病机制。

2.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3.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选择。

5.阑尾切除术及并发症。

6.胆囊炎的定义、胆囊的解剖特点及胆囊炎的发病机制。

7.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8.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手术选择。

三、教学时数分配章课程内容理论课时数第一章常见症状 2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 2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 2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2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2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 2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 2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 2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 2第十章血液系统疾病 2第十一章精神系统疾病 2第十二章眼科疾病 2第十三章传染性疾病(乙肝) 2第十四章传染性疾病(艾滋病) 2第十五章运动系统疾病 2第十六章外科疾病 2合计32四、参考教材1.朱明德,石应康临床医学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