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3f6c1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b.png)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某些观点产生了共鸣,但也有一些不认同的地方。例如,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过于激烈,忽视了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此外,他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描述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比较经济学视角下,我们可以发现,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实际上揭示了这个体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于其他经济体制中。因此,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其他经济体制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比较经济学视角也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在书中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描述虽然理想化,但他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贫富差距的关注,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书中,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剥削和贫富差距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他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才能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我对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的观点深表赞同。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这使得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即通过改变经济体制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我也认为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的观点并非完美无缺。他在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过于激烈,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此外,他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描述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全书分为32章,每章都好像一篇篇独立的论文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似乎大多沿袭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但也不乏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
前两章主要是对基本原理的阐述,后面的主要内容有分配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赋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
李嘉图最先明确的就是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这也是他全书的理论基础。
在详细论述这个观点时,劳动衡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同时根据劳动者的相对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来确定,可以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附加在商品上的价值是由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共同作用的。
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有两个,一个是稀缺性,另一个是劳动量,前者的商品价值大小由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喜欢程度决定,后者与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
他的分配理论认为,地租、工资、利润分别为地主、工人和资本家所获得,三者共同瓜分劳动创造的价值,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此消彼长的。
地租是由土地的有限性、肥沃程度和位置远近产生的,决定于最差土地与最优土地产出量的差额(即级差地租)。
因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需求也增加,就会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拉大土地等级获得更多的地租,所以地租的趋势是增长的。
工资是对工人劳动的报酬,决定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通过区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由供给决定)来说明两者在人口繁殖的自动调节下变动相一致的趋势。
工资的趋势是上升的,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工资上升。
利润是劳动创造价值中扣除地租和工资剩下的那部分,由于后两者的上升,利润的趋势是会下降的。
李嘉图主张对外自由贸易,这样能够扩大利润,保障整体的利益。
其中的相对优势原理打破了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通过对英国和葡萄牙制造的毛呢和葡萄酒的例子来论证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理。
他的赋税内容几乎占了全书的以上的篇幅,其中认为税是一个国家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最终是由资本或收入中支出的。
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学习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而阐明两个阶级对立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最终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
它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劳动群众所掌握,就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奉献的我们都需要学习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展现出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的远景。
所以,学习政治经济学能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人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传高兴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学习政治经济学还有很重要的意义。
任何经济规律都有客观性,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他的要求办事。
人们的主管行动如果违背了可观经济规律,就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遭到损失和挫折。
而成人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的,更不表明人们只能听紧急规律的摆布,做经济规律的女里。
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学科,而赋税原理则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赋税原理是指国家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征税的依据和原则,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首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涉及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和财政预算来调节经济运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市场则是资源配置的主要载体,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社会则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和意识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理论,还需要结合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其次,赋税原理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税种选择、税收原则和税收政策等方面。
税种选择是指国家根据不同的税收对象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税收原则是指征税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如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简洁原则等。
税收政策则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需求制定的具体税收措施和政策方向。
这些赋税原理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研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国家的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科学制定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只有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其内涵和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张圣楠 2110908150 本书在经济理论上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他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批判斯密关于用购买到的劳动决定价值或者用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
首先,他提出了必要劳动的概念,把必要劳动说成是最劣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耗费量。
他还正确地看到,影响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必需的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
他还指出,从事复杂劳动的宝石匠一天的劳动,比普通劳动者一天劳动的价值更大,实际上承认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
这些观点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但是,李嘉图只注重价值量的分析,而忽视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并且由于不能把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抽象掉,在进一步分析中从平均利润出发来考察价值,因而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经济理论上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关系在分配领域的经济表现。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确立支配社会产品分为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分配规律。
在他看来,这种分配规律对利润量,从而对积累的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李嘉图虽然也把工资称为“劳动价格”,但是已经阐明工资的大小决定于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利润是商品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
地租则是商品价值超过工资加一般利润的余额,它是由于在同等面积或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和劳动所得产品数量不同而造成的。
他指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工资和利润相对立,“利润的高低恰好和工资的高低成反比”。
以这个观点为前提,他分析了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认为如果地租和工资低,利润就高,反之利润就低。
但是他从未探求工资与利润、利润与地租之间对立的实质和根源,而是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
他上把人口增长和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看作上述对立的根源,断言随着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原有耕地上追加投资会使收益递减,因此只得耕种土质越来越差的土地,结果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则越来越少。
概述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概述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共同的客观研究对象。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政治经济学的,希望您喜欢!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篇一起先想着要了解这场经融危机的根源,于是觉得应该重新复习政治经济学,选来选去,我们自己国人专家写的我依然是看不懂,于是选中了这本法国人萨伊18XX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从12月初到2月初,足足两个月时间。
全书以很多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财富的产生、分配、消费,整本书以价值生产为中心点,贯穿各个章节。
这也是我们专家与外国专家的不同之处,要是国内专家写的,就肯定非常之枯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个版本翻译得不是很好,对句子的把握几乎都是以英文的原意没有考虑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翻译,所以读起来部份语句的理解需要举一反三。
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还有必要再读一次。
萨依认为,资本、土地、劳动是生产价值的三大必须要素,任何价值的生产,必须是通过根源在人为借助资本及自然资源(土地)来完成;所有非生产性的消费都产生不了价值,我们称之为浪费,作为个人来讲,没有生产价值的消费都是浪费,浪费不仅仅对个人有害,对整个国家财富也是有害的,虽然就像在一棵大树上摘下一枝树枝。
国家的财富是由人民生产的,只有人民勤劳节俭,才能有更多的资本用来创造价值,而所有的奢侈性消费,都是无法生产出实用价值的,所以有些负责任的政府在这方面征收重税。
税收是取走人民所生产出的价值,当然这些价值是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价值养活了收税的和其他公务员以及军队、司法部门等,所以以前当有人骂政府公务员说你对不起人民,而公务员则说以自己的劳动来换薪水,不是拿人民的钱,那就是大大的笑话,这个例子来自我们咸丰县政府的某公务员。
当然,如果公务员为人民创造出价值,用他们的价值换取人民生产的价值,这个是适当的,也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税收是回不到社会的,军队保卫国家人民、公务员为人民生产价值而服务、司法部门为保证社会公正性,这些都可以以人民生产的部份价值作为回报。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赋税原理在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赋税原理在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赋税原理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赋税对于经济发展和
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赋税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的税收方式和税率的分析,作者指出了在税收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税收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这让我对于税收制度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书中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通过对于
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政治经济学不仅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更是对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经
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是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通过对于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的学习,我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能够对于经济学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大卫.李嘉图李嘉图(David Richardo,1772~1823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和完成者。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他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马克思对他曾经给于很高的评价,称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指出“李嘉图的学说严峻地总括了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典型的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主要是在《原理》这部著作中完成的。
李嘉图出生在英国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父亲是个有钱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他少年时代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从14岁起就跟随她的父亲在证券交易所做生意。
1793年他21岁时因为改变宗教信仰而脱离家庭,独立进行证券交易活动。
到25岁左右他已经在投机活动中发财致富,变成了百万富翁,于是转而致力于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钻研过物理、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
1799年他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
但是他真正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是在1809年参加当时有关货币银行问题的争议以后。
他曾经发表《黄金的价格》等论文,批判当时英格兰银行滥发纸币的政策,要求发行稳定和可靠的银行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1814年他退出证券交易所,致力于经济研究。
从1815年起他发表了好几部著作,反对当时的谷物法。
因为谷物法用高关税禁止谷物大量进口。
使谷物价值昂贵,这有利于土地贵族而损害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正是在同代表金融贵族和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观点做斗争中,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了。
1817年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这使他立即成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1819年他被选为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
在议会中,他提出了许多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主张,坚持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建议减低租税和降低粮价;同时,他也反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社会改革计划。
所以,在经济理论和政治活动方面,李嘉图都是产业资本阶级的代表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经济三班
姓名:古芷超
学号:201307000084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在做读书笔记之前,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杰出的古典经济主义学者,李嘉图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由配第开始,由李嘉图结束。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李嘉图也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也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
其中,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
该书包含李嘉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集萃,也是《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该书的出版誉为“李嘉图革命”,由此影响可见一斑。
李嘉图所处的产业时代是李嘉图相关理论的现实折射。
当时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与旧的经济残余势力和政治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政权实际上落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手中。
长期以来,贵族们维护旧的经济秩序,阻碍新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终于破裂。
于是,李嘉图,处于那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对经济学的热爱,大胆继承批判发展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相应的总结,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
从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书中的经济思想反应了工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发展生产力和扩大自身利益的要求。
他致力于证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远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先进,在当时,这无疑有显著的意义。
我们评价一本书,往往看从其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正确窥见了社会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无疑,李嘉图在与封建生产关系斗争正体现当时的发展要求。
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热爱,他坚持通过拥护生产力的发展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并在相关著作中始终如一贯穿。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共32章,但是结构比较松散,各章之间似乎没有紧密的联系。
马克思曾经指出,“李嘉图的理论完全包括在他这部著作的前六章中”,其实,更进
一步说是包括在它的头两章里。
书中的第一章是《论价值》,第二章是《论地租》;实际上在第一章里已经阐述了价值、价格、工资和利润等理论,所以头两章已经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的经济范畴。
其后各章不过是上两章谈到的基本原理的复述说明,应用和补充,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建树。
尽管书中各章没有鲜明的连贯性,但是,我们还是可看出李嘉图论证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他基本客服了斯密的方法上具有两重性所造成的矛盾,坚持从价值决定于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原理出发,然后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去考察工资、利润、地租等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分析这些经济范畴及其运动规律同劳动价值论的规定有没有矛盾,适合到什么程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这也是“......李嘉图对于这种科学的所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李嘉图的《原理》在经济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包括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与李嘉图相比,斯密在劳动价值论上面是摇摆不定的,他混同了劳动量与劳动价值,提出了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与劳动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双重观点,这是一种错误的循环论证。
与斯密相反,李嘉图认为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唯一基础,商品的价值的大小由其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他直截了当指出斯密劳动价值理论的混乱,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批判斯密关于用购买到的劳动决定价值或者用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
他最先提出了必要劳动的概念,不过把必要劳动说成是最劣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耗费量。
他还正确地看到,影响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必需的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
他还指出,从事复杂劳动的宝石匠一天的劳动,比普通劳动者一天劳动的价值更大,实际上承认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
这些观点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基础。
但是,虽然他企图纠正斯密的缺陷,由于没有真正认识斯密的错误所在,他的指责和纠正也不可能击中要害,解决问题。
他不知道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同时认为劳动是有价值的,并认为劳动的价值由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来决定的,这样他就在价值决定论上犯了双重的错误。
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关系在分配领域的经济表现。
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确立支配社会产品分为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分配规律。
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分配规律对利润量,从而对积累的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阐明工资的大小决定于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利润是商品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
地租则是商品价值超过工资加一般利润的余额,它是由于在同等面积或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和劳动所得产品数量不同而造成的。
他正确地指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工资和利润相对立,“利润的高低恰好和工资的高低成反比”。
以这个观点为前提,他分析了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认为如果地租和工资低,利润就高,反之利润就低。
但是他从未探求工资与利润、利润与地租之间对立的实质和根源,而是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
他实际上把人口增长和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被”看作上述对立的根源,断言随着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原有耕地上追加投资会使收益递减,因此只得耕种土质越来越差的土地,结果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则越来越少。
他脱离资本主义制度去分析上述对立固然是错误的,但是他实质上是力图由此证明,地主阶级是靠牺牲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谋利,“除了地主以外,一切阶级都将因谷物胜贵而受损失”。
这鲜明地反映了他的反对地主阶级的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
从书中还可以看出,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明显地受到功利主义哲学的影响。
这种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哲学,鼓吹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并且宣称个人追求功利符合于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
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因此,他认为只有实现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并且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李嘉图也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阶级对立,但是他是站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攫取利润进行辩解的。
在他看来,生产创造需求,供求会自动平衡,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爆发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他指出,资本家在发展生产时固然追求个人利益即追逐利润,但是获取利润是为了积累,积累资本是为了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则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
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资本家的个人利益同生产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是合理的、永恒的关系。
他的理论与他所处的迅猛发展的工业革命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在那个时代这种生产意味着尽可能无限制地扩大社会生产力,他极力维护那个工业革命时代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相比,李嘉图在科学上是严肃、认真和诚实的。
本书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特别是以其毫无顾忌的诚实态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利益的对立,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得以发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