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出口竞争形势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鞋子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鞋子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鞋子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文对鞋子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

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我们对当前鞋子市场的规模、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研结果将有助于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2. 市场规模与趋势分析根据调研数据,鞋子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表明消费者对鞋子的需求持续增加。

特别是运动鞋和休闲鞋的销售额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这与现代人对舒适、时尚鞋类的需求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线上销售渠道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随着电商的兴起,消费者越来越习惯在线上购买鞋子,并且越来越多的鞋类品牌也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

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加强。

3. 消费者需求与购买行为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鞋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舒适性和时尚性。

舒适性是消费者在购买鞋子时最注重的因素,他们追求鞋子的合脚度、透气性以及缓震效果。

同时,消费者也更加注重鞋子的时尚性,他们希望鞋子能够符合自己的个人风格和潮流趋势。

在购买行为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上购买鞋子。

他们喜欢在电商平台上查看多个品牌和款式,进行比较后再做出决策。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倾向于通过线下实体店进行试穿,以确保鞋子的舒适度与尺码的准确性。

4. 竞争格局分析鞋子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

在调研样本中,我们发现消费者购买鞋子时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

这些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品质保证,消费者更加信赖它们。

然而,一些小型品牌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通过创新设计和差异化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

此外,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鞋子,而不仅仅追求大牌的高价格。

5. 市场营销策略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市场营销策略建议:•加强舒适性和时尚性的结合,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鞋子。

•加大在线上渠道的推广和销售力度,提升品牌线上知名度。

•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和购买指导,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浙江鞋业市场调查报告

浙江鞋业市场调查报告

浙江鞋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况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鞋业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之一,浙江鞋业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链完善,拥有众多知名鞋企和品牌,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鞋业的重要引领者之一。

本报告将对浙江鞋业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二、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浙江鞋业市场规模庞大,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省拥有近千家鞋类生产企业,涵盖运动鞋、皮鞋、休闲鞋等多个品类。

其中,主要集中在温州、义乌、台州等地。

2. 品牌竞争:浙江鞋业市场上有众多知名品牌,如安踏、李宁、特步等,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鞋业的重要代表。

与此同时,一些小众鞋品牌也在逐渐崛起,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品质的需求。

3. 市场趋势:随着消费者对舒适度和时尚感的追求,运动鞋市场在浙江地区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

此外,由于浙江地理位置的优势,该地区的出口鞋也具有竞争优势,出口额占据全国鞋业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三、竞争分析1. 优势企业:浙江鞋业市场上存在着一些优势企业,它们凭借品牌优势、研发实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取得了市场竞争的领先地位。

例如,安踏具备了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广告宣传能力,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2. 创新竞争:创新是浙江鞋业市场中企业竞争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通过研发新材料、新款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例如,有些鞋企通过引入智能科技,将运动鞋与先进的科技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备智能功能的产品。

3. 市场细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鞋企在市场细分上积极探索。

一些鞋企专注于特定的消费人群,如儿童鞋市场、女鞋市场、休闲鞋市场等,通过深入研究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消费者行为分析1. 消费偏好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鞋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除舒适性和时尚感外,消费者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

中国鞋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鞋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鞋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鞋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中国鞋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鞋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鞋业的现状中国鞋业以制造为主要产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供应链体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家,每年生产和出口的鞋类数量遥遥领先。

中国鞋业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生产到销售都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然而,中国鞋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一些传统型鞋企业开始转型升级。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再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中国鞋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中国鞋业的发展趋势1.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鞋业将面临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为了应对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国鞋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注重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

鞋企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3.拓展市场,注重国内消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消费市场之一、中国鞋企应把握住机遇,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4.网络销售和电商渠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线上购物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方式,鞋企需要加强网络销售渠道的建设,提高电商运营能力。

5.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鞋业需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供环保和健康的产品。

总结中国鞋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家。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品牌竞争力不强等。

未来,中国鞋业将迎来智能制造、品牌建设、国内市场拓展等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鞋业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

中国鞋业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

中国鞋业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鞋业市场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家。

鞋业市场涵盖了众多细分领域,包括运动鞋、休闲鞋、时尚鞋等,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对中国鞋业行业市场的分析和发展趋势的一些观察:1.市场规模扩大:中国鞋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人们对品质、时尚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运动鞋市场,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运动鞋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2.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对鞋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购物,电子商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和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3.品牌竞争加剧:中国鞋业市场品牌竞争激烈,大量国内外品牌进入市场。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品牌竞争趋势将持续加剧。

4.创新设计与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对鞋子的外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个性化定制和个性风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鞋企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设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鞋业产品的环保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许多鞋企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创造更可持续的鞋类产品。

未来,中国鞋业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定制化趋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对定制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鞋业企业应该注重定制化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购物体验。

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鞋业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利用新技术来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过程。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改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

3.区域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鞋业企业应该积极开拓区域市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4.跨界合作与品牌联名:鞋业企业可以通过与时尚、娱乐等领域的品牌进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增加品牌形象和产品的吸引力。

2023年中国制鞋业的产业升级情况分析模板

2023年中国制鞋业的产业升级情况分析模板
演讲人:Alan
2023/9/7
中国制鞋业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logo/company
TEAM
消费升级推动制鞋业升级 制鞋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绿色制鞋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01
消费升级推动制鞋业升级
Consumer upgrading drives the upgrading of the footwear industry
2.智能制造提升生产线灵活性,减少30%以上转换时间
智能制造提升了生产线的灵活性。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制鞋企业能够实现生产线上的设备互 联互通,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数字化转型后,中国制鞋企业平均生产线转换时间减少了30%以 上,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
3.中国制鞋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电子商务渠道快速增长
(补充数据:2019年中国绿色制鞋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15%;2022年预计将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12%。)
3. 品牌形象提升:采取绿色制鞋生产方式的鞋企能够建立更为可持续的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那些注重环保的品牌,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品牌升级推动创新
1.中国制鞋业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
中国制鞋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许多制鞋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2.中国制鞋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一方面,品牌升级在中国制鞋业推动了创新技术的应用。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制鞋业研发投入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比例达到了7%,较2015年的2%有显著提升。这一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制鞋企业开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致力于推动产品的品质和性能提升。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 设备、3D打印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等先进技术,企业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了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

鞋业市场分析报告

鞋业市场分析报告

鞋业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鞋业作为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鞋业市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本报告将对鞋业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态势、产品趋势等方面,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市场规模过去几年,全球鞋业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鞋类销售额达到约 4000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 5000 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近一半。

在中国,鞋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鞋子的品质、款式和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电商平台的兴起也为鞋业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三、消费者需求1、款式与时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鞋子的款式和时尚感。

不同年龄段和消费群体对时尚的理解和追求有所不同。

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潮流、个性化的款式,而成熟消费者则更注重品质和经典款式。

2、舒适性舒适性是消费者购买鞋子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鞋垫、透气材料和合适的鞋型能够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减少脚部疲劳。

3、功能性随着运动健身的普及,功能性鞋子如运动鞋、跑步鞋、登山鞋等需求不断增加。

消费者对于鞋子的减震、防滑、防水等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4、品牌与品质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品质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知名品牌通常代表着更好的质量和设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任感。

四、竞争态势1、品牌竞争国际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和营销渠道优势,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国内品牌如安踏、李宁等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在中高端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2、价格竞争在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许多小型企业和代工厂通过降低成本、压缩利润空间来争夺市场份额。

然而,过度的价格竞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鞋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家,中国的鞋类出口额占据了全球市场的相当大份额。

当前中国鞋类出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成本上升、品牌意识不足等。

本文将围绕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中国鞋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国鞋类出口现状分析1. 鞋类出口市场格局中国鞋类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受益于成本优势和生产规模,中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中国鞋类产品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鞋类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2. 出口量与价格竞争中国鞋类产品出口量一直居高不下,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鞋类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与此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鞋类生产商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3. 质量与技术问题中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以大规模生产和价格优势为主要竞争优势,而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相对薄弱。

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中国鞋类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发展对策研究1.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了加强中国鞋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鞋类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力度。

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

2. 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在国际市场上,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鞋类企业应该加大对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投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品牌战略、营销策略等手段,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渗透力度,树立国际品牌形象。

制鞋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制鞋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制鞋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制鞋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穿着的需求,还在时尚、运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变,制鞋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过去几十年,全球制鞋业经历了快速的增长。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成为了全球制鞋的主要生产基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制鞋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全球市场来看,运动鞋和休闲鞋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传统的皮鞋市场则相对萎缩。

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舒适、时尚的运动和休闲鞋的需求增加。

在地区分布上,亚洲仍然是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但欧美市场对于高端品牌和个性化定制鞋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对于鞋子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穿着功能,更加注重品质、设计和品牌。

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独特设计和知名品牌的鞋子支付更高的价格。

同时,消费者对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使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鞋子更有好感。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线上购物成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这对于制鞋企业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竞争格局制鞋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既有国际知名品牌,也有众多的中小品牌和代工厂。

国际知名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和营销渠道,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而中小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在中低端市场竞争。

同时,来自新兴市场的品牌也在不断崛起,给传统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此外,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他们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赢得订单。

四、技术创新科技的发展为制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生产方面,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逐渐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鞋出口竞争形势分析字号: 小中大 | 打印发布: 2008-10-28 13:17 作者: 不祥来源: 网络查看: 165次进口市场的机会近年随着全球制鞋业产品转移及局部结构调整以及欧美等主要国家市场经济的好转,全球鞋类产品进口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为各鞋类产品输出国提供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北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对于鞋类产品出口国而言是最好的市场,市场规模大,增长平稳,且没有贸易保护障碍。

欧盟市场虽然规模大,但存在贸易保护,针对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鞋产品在取消配额后又重新征收反倾销税。

近年中南美洲和非洲的鞋类产品进口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鞋类产品出口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如将欧盟视为整体市场,依据各国家及地区的官方统计测算,中国鞋类产品在全球鞋类产品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约54%上升至2005年的60%左右,越南鞋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约6%上升至2005年的8.3%左右,考虑到欧盟国家从意大利的进口,意大利的鞋类产品在全球鞋类产品进口市场的市场份额2005年约在9%左右。

与2002年相比下跌了约2个百分点。

在各主要的鞋类产品进口市场中,除个别国家外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已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在欧盟市场,受到反倾销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鞋类产品寄希望继续通过低价策略大幅扩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应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并改善对采购商的服务体系、与当地营销渠道进行紧密合作(包括参股、控股及兼并)、巩固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等手段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提高出口的利润。

出口市场的威胁-国际竞争对手对于鞋类产品而言,产品输出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主要的国家有中国、意大利、越南、西班牙、巴西、葡萄牙、罗马尼亚、印尼、印度、泰国等,出口增长较快国家有中国、越南、印度和罗马尼亚。

近年随着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鞋类产品输出的重心有进一步向亚洲集中的趋势。

意大利意大利是传统的制鞋及鞋类出口大国,近年鞋类产品的出口基本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额为90.4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2.7%,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6.2%。

意大利属欧盟国家,其超过半数的鞋类产品出口到欧盟其他国家。

2005年意大利向欧盟其他国家鞋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其当年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54.5%,而2004及2003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4.5%和55.2%。

对于非欧盟国家而言,意大利鞋产品主要出口的国家及地区有美国、罗马尼亚、瑞士、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中国等。

2005年意大利向上述7国的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1、6.2、4.5、4.0、2.6、1.1和1.0亿美元,分别占到当年意大利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2.3%、6.8%、4.9%、4.4%、2.9%、1.3%和1.1%。

与2004年相比,意大利向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的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了12.8%、1.9%和9.4%,向美国、罗马尼亚、瑞士及加拿大的出口额则分别下降了15.2%、0.5%、4.6%和5.7%。

2005年意大利出口成品鞋2.5亿双,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12.6%,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33.1%。

2005年意大利向欧盟国家、美国、瑞士、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出口成品鞋的数量分别占其当年成品鞋出口总量的70.8%、10.6%、3.9%、2.2%、1.6%和1.5%,2005年在意大利出口的成品鞋中,“6401”至“6405”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3%、15.2%、68.0%、7.7%和3.8%。

另外,2005年意大利成品鞋出口的均价为30.5美元/双,与2004年相比上涨了11.7%,与2000年相比上涨了82.5%。

由此可见,意大利鞋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欧洲。

虽然近年其鞋类产品的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出口产品的均价在不断上涨,说明意大利鞋类产品的出口进一步趋向高档产品。

越南越南是全球鞋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额为30.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9%,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05.0%,翻了一倍多。

越南鞋类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越南向上述市场鞋类产品的出口额分别占其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60.0%、20.0%和3.0%。

另外,2005年在越南出口的鞋产品中,运动鞋、女鞋、休闲鞋分别占67.0%、19.5%和7.0%。

欧盟是越南鞋类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根据欧盟统计,2005年欧盟25国从越南鞋类产品的进口额为26.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4.0%。

在欧盟市场上,越南的鞋产品与中国产品形成竞争。

越南的鞋产品(按金额计)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20.6%下降至2005年的17.1%,而中国鞋类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25.3%上升至2005年的39.1%。

在数量方面,2005年欧盟从越南进口成品鞋2.7亿双,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9.4%,市场份额(按成品鞋数量计)从2003年的19.6%下降至2005年的13.8%。

欧盟主要从越南进口皮面鞋,2005年欧盟从越南进口的皮面鞋(“6403”)的数量为1.3亿双,占到其从越南进口成品鞋总量的47.2%,其后依次是“6402”,占到29.5%,“6404”占到21.0%。

在美国市场上,随着美国与越南贸易关系的改善,美国从越南进口鞋类产品逐年迅速增长。

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从越南鞋类产品的进口额从2000年的1.2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7.2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5.8倍。

2005年美国从越南进口鞋类产品的金额占到当年美国鞋类产品进口总额的4.0%。

在数量方面,2005年美国从越南进口成品鞋6792万双,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3.45%,其中“6403”的进口占到美国从越南进口成品鞋总量的58.8%,其次是“6402”,占到29.0%。

另外,2005年日本、加拿大、土耳其、国、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巴西从越南的鞋类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3亿美元、1.0亿美元、4955.6万美元、4690.6万美元、3510.9万美元、3262.9万美元、2493.1万美元和1734万美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9.7%、38.2%、52.3%、27.0%、16.6%、53.1%、77.3%和259.1%,增长较为突出的是巴西和俄罗斯。

2005年包括欧盟和美国在上述10个国家和地区从越南的进口额合计为37.3亿美元,与2004年和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0%和26.0%。

巴西近年巴西的鞋类产品出口呈平稳增长的趋势。

2005年巴西鞋类产品的出口额为19.8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仅增长了4.2%,主要的出口市场仍是美国,2005年向美国出口额为9.5亿美元,占其当年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7.9%,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7.6%,向其它主要市场欧盟、阿根廷、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分别占其总出口额的23.1%、5.9%、3.0%和2.6%。

与2004年相比巴西向欧盟、阿根廷和加拿大的出口分别增长了34.7%、8.1%和1.6%,向墨西哥的出口则下降了17.4%。

在鞋类产品贸易中,巴西实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

2005年巴西出口成品鞋1.9亿双,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10.7%,其主要出口的品种为“6403”和“6402”。

2005年上述两类产品的出口量分别占到巴西成品鞋出口总量的55.0%和30.5%。

当年,巴西向美国、阿根廷、墨西哥和英国的出口量分别占成品鞋出口总量的39.8%、7.5%、5.8%和5.7%。

2006年前三季巴西鞋类产品的出口额为14.9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

其向美国市场的出口继续呈下降的趋势,同比下降了8.6%,向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2.3%,达到4亿美元,这应与欧盟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实施反倾销措施有关。

由于欧盟对产自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巴西向欧盟的鞋类产品出口呈现了量增价升的势头。

另外,近年巴西向南美一些国家鞋类产品的出口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与2004年相比,巴西向阿根廷、委瑞拉、巴拉圭和哥伦比亚鞋类产品的出口分别增长了8.1%、50.3%、9.1%和44.5%,而2006年前三季巴西向上述四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15.2%、64.1%、24.3%和30.0%。

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类产品出口近年发展平稳,2005年鞋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1.7和16.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1%和2.6%。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鞋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2005年鞋产品向欧盟25国的出口分别占其鞋产品出口总额的75.4%和85.4%。

罗马尼亚的鞋类产品出口近年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5.2%,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02.5%。

罗马尼亚的鞋类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到欧盟国家,2005年其向欧盟国家鞋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到了当年其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98.3%。

另外,印尼的鞋类产品出口近年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2005年印尼的鞋类产品出口额为14.3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8.2%,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14.6%。

印尼鞋类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2005年印尼向上述市场的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到当年其鞋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2.2%、33.1%和6.2%,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2.2%、0.7%和20.4%。

中国鞋业出口的比较优势总体因素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四大主要制鞋基地和相应的材料市场及相关配套企业,围绕制鞋、鞋材生产、生皮加工、鞋五金配件和鞋样开发设计等诸多的相关产业也发展成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

这种产业的集聚为企业创造了很多竞争优势,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同时,由于产业链充分的社会分工,每个环节都达到较高的熟练程度,形成较高的整体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鞋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我国有充足的劳动力,为制鞋行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形成了稳固的工业基础。

劳动力成本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鞋业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成品鞋的成本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仅次于原材料成本。

通过对沿海和地多家制鞋企业调查,制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5%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人口大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

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有18-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势,这种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丧失。

从劳动力素质来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对充足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使得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