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传统饮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方城烩面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关于方城烩面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方城羊肉烩面,是南阳传统小吃。
在方城工作几年期间,品尝了不少烩面,进行一些小的调查,希望好朋友品尝。
方城烩面起源在80年代初期,师承于郑州烩面,烩面师傅们结合着方城的特色——回族较多,羊肉资源丰富,进而在郑州烩面的基础上摸索改进形成今天的豫南特色美食——方城烩面。
传统的方城烩面,面里只有菜、肉、汤、面,烩面伴侣为羊油辣椒和蒜。
传统烩面,讲究汤清、面滑、肉烂、辣椒香。
冬天挂霜菠菜,夏天小白菜,汤是灵魂,肉是抓口,面是嘻嘻溜溜地,辣椒香而不燥。
这就是一碗合格的传统方城烩面。
代表:明发烩面、理想烩面(现魏合烩面)、正宗烩面、长江烩面、小健烩面、金刚烩面等等。
明发的羊肉煮得不错,但不是山羊。
理想和正宗挨在一起,都是老工艺老做法,吃的是回忆和念想。
长江又开新店了,生意做大了,缺乏单郭单灶的灵魂。
小健和金刚面算是软滑,但肉一般。
目前,烩面最大的问题在于羊,山羊少绵羊多。
同时以上的烩面馆的面片都是送的,明发也是机制的,没有手工片。
目前,烩面馆想解决的问题都是价格和生意的问题。
价格高,生意差,价格低,不赚钱。
但是好的烩面,山羊肉又很贵,羊肉汤,羊棒骨也很贵哦。
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好东西自有它的价值。
河南开封小吃文化调查研究

河南开封小吃文化品牌调查研究——与湖北武汉户部巷小吃对比经济管理学院开封饮食文化实践小分队目录河南开封小吃文化品牌调查研究 (1)——与湖北武汉户部巷小吃对比 (1)目录 (2)一、摘要: (3)二、关键字: (3)三、选题原因 (3)(一)品牌的内涵 (4)(二)品牌的要素 (4)(三)品牌的价值 (5)(四)品牌的特征 (5)(五)开封小吃品牌营销管理局限 (6)(六)品牌建立与管理的重要性 (16)四、背景介绍 (16)(一)开封地区简介 (16)(二)开封饮食文化介绍 (18)(三)居民饮食特点 (23)(四)发展现状 (25)五、两地对比 (26)户部巷小吃 (26)开封小吃 (29)考察西司广场夜市 (38)深入当地人民群众之间,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8)六、两地小吃品牌战略对比 (43)(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43)(二)地理位置建筑风格 (45)(三)开放时间 (47)(四)食物内容 (48)七、SWOT分析 (54)(一)strength优势 (54)(二)weakness劣势 (57)(三)opportunity 机遇 (60)(四)threats威胁 (62)八、实践日志 (63)九、实践心得 (72)赴开封调研当地旅游饮食行业发展的暑期实践心得 (72)十、实践总结 (78)十一、实践成员介绍 (80)附件一:队员名单 (81)附件二: 调查问卷 (82)开封小吃调查问卷 (82)一、摘要:开封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制作精美,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它体现了这个地区的特色。
很多小吃,都是经过了几代人的继承、改良、适应并形成一定规模,最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众多的老字号品牌,它们是开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开封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老字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巨大的无形价值和天然的品牌优势。
开封小吃这种传统的老字号品牌,如何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不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流失,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
灵宝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灵宝饮食文化调查报告一、烧饼夹肉灵宝烧饼夹肉是河南省西部金城灵宝的传统名点之一。
色泽黄亮,外酥内绵,香酥可口,饼瓤分层,薄如蝉翼,香酥爽口。
尤其是刚出炉的热腾腾的烧饼更是香气升腾,让人垂涎三尺。
这种烧饼是最流行和常见的。
不过偶尔也会看到一些稍微软一些的、外表也相对光滑的烧饼。
相传清慈禧太后西巡回京,途经灵宝函谷关,天色将晚,人困饥乏,御膳催餐,厨师烤饼临时和面,没有油酥发面。
用卤肉汤油代替涂抹烘烤,夹之精肉奉上。
慈禧食后,竟然吃醉了,夸其色香味形俱佳,并将厨师带回京中。
弟子将其工艺单传于世。
建国后,虢州七世传人赵向科在原配方上严格选料,潜心钻研。
1989年4月,在三门峡市举办的首届地方风味名点表演赛中,烧饼荣获一等奖。
1993年在原配料中拌入大蒜辣子,使其味道更佳,风行灵宝,成为豫西名吃之一。
二、羊肉汤灵宝羊肉汤是河南灵宝经典的传统小吃。
羊肉汤在豫西灵宝,几乎每个人爱都喝羊肉汤,每个人都有几个关于羊肉汤的故事。
羊肉汤对于灵宝已不单单是一种饮食,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灵宝人与之不可分割的情愫。
将煮好凉透的羊肉片成大薄片。
红薯粉条用温水泡透。
木耳也用温水泡透后洗净,再切成碎块。
取一小汤锅,舀入“灵宝羊肉汤”〔约500克〕,烧沸后放入150克羊肉片和100克粉条、50克木耳,又烧沸后,用精盐、味精、鸡精、姜米、蒜米调好味,起锅盛入汤碗中,撒上葱花和香菜段,即成。
三、油脂饼脂油烧饼又叫脂油饼,是河南灵宝著名的小吃。
呈扁圆形,旋纹相套,外观焦黄明亮,咬开后层次清楚,每层薄如纸,外酥内软,浓香扑鼻。
脂油煤饼工艺精巧,主要原料为面粉、猪板油、棉清油、食盐、碱面等。
其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让厨师挤压抖开,一眨眼一个饼堆满一碟子,蓬蓬松松,成条成片,用筷子夹着吃。
另一种是保持饼的原状。
食之各具风味。
四、馍夹凉粉馍夹凉粉是河南灵宝的一味特色百家饭,所谓的凉粉,就是灵宝最及特色的一生凉粉,在一个很大的平底锅中加上必要的作料,炒着吃,随来随炒,热气腾腾,在秋冬季节吃着,让人感到十分的暖和;馍就是灵宝特有的石子馍,灵宝的石子馍不同于陕西的石子馍,灵宝的石子馍较厚,是两层,用手掰个口,就可分两层,这样,有利于储热,有利于保湿,馍里面的热气跑不出去,所以吃起来口感好,它不同于陕西的石子馍,只有一层,很干,这个有陕西的气候有关,灵宝的气候位于温带季风气候,而黄土高原总是打分从头上刮过,所以陕西的石子馍是一种干粮。
安阳美食调研报告

安阳美食调研报告安阳美食调研报告一、引言安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安阳拥有许多独特的美食。
为了了解安阳的美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研结果。
二、调研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调研结果,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关于安阳美食的问题。
我们还到安阳的一些知名餐馆进行了访谈,向店主和食客了解他们对安阳美食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安阳烩面安阳烩面是安阳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它以独特的面条和浓郁的汤底而闻名,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人认为安阳烩面是安阳最好吃的美食之一。
2. 酸辣粉酸辣粉是河南省的一种传统小吃,也是安阳的特色美食。
它由酸辣的汤底、宽粉和各种配料组成,口感酸辣可口。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63%的人认为酸辣粉是他们最喜欢的安阳美食之一。
3. 老醋羊肉老醋羊肉是安阳的一道特色菜,由嫩羊肉和风味独特的老醋制作而成。
老醋给羊肉带来了独特的酸味,使得羊肉更加鲜嫩可口。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7%的人对老醋羊肉非常感兴趣。
4. 火烧火烧是安阳的传统糕点之一,以其金黄的外皮和香甜的味道而闻名。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74%的人认为火烧是他们最喜欢的安阳糕点之一。
四、访谈结果我们还采访了几家知名的安阳餐馆,以了解他们对安阳美食的看法。
他们普遍认为安阳的美食凭借其特色和口味而吸引了很多人。
同时,他们还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来安阳品尝美食,使得安阳的美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安阳的美食文化。
安阳的美食不仅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城市,安阳的美食文化正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我们对安阳的美食文化充满了信心,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安阳的美食文化更好地推广出去。
六、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广安阳的美食文化,我们建议加强与相关旅游机构的合作,将安阳美食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河南民风民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河南春节的风俗文化调查报告河南春节风俗从腊八开始河南就已经有了年味,喝腊八粥的同时感受年味的气息。
俗话说:“腊八祭灶,年下到来”,到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最重要民间节日,就是“祭灶”。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忙里忙外的贮备麻糖、烧饼、公鸡等祭灶时用的物品。
在河南民间,多尊奉传说中的泥匠张奎为灶神,说其锅台垒得好,故死后作了灶神。
传说“灶神司人间善恶,上天回好言,可保来年免灾”。
河南民间灶神之位多设在厨房的后墙上,灶神画多为朱仙镇木版印制。
画之正中为灶君夫妇,头上为玉宇天宫,下面印有当年历法和农历二十四节气表,并标有几龙治水,几日得辛。
底部中间是一聚宝盆,外有八仙,左右待立金童玉女、两侧还有鸡犬六畜,俗称“老灶爷牌位”。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
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
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在祭灶的同时,河南的忙年已经开始了,在开封至今还有这样的说法“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按照日期人们开始忙活着置办年货,准备过节的食品和打扫家庭卫生,也就有了“忙年”之说。
河南风俗调查报告

河南风俗调查报告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使得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以下是一份关于河南风俗的调查报告。
一、河南婚礼风俗河南的婚礼风俗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婚礼前一天,新郎新娘会一起到酒店里吃“条子”,也就是煮面条吃。
面条要煮得软硬适中,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寓意着白头偕老和生龙活虎。
其次,在婚礼当天早上,新郎新娘要在家中举行拜堂仪式,父母双方都要出席。
拜堂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要跪拜送亲队伍,并由男方家长送上一个红包,表示感谢。
再次,婚礼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喝酒。
新郎新娘要先喝交杯酒,再喝喜酒和敬酒。
在酒席上,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向新人身上扔红包,寓意着喜气洋洋。
最后,河南婚礼还讲究热闹、红火,场面大而隆重。
二、河南丧葬风俗河南的丧葬风俗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在河南,老人去世后要停尸三天,期间家人要守灵、哭丧。
停尸结束后,家人要将遗体抬到坟地,进行安葬。
在安葬之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祭奠活动。
比如:燃香、烧纸钱、敬献酒食等。
在安葬之后,家人还要在坟墓前磕头、烧纸、燃放鞭炮等。
此外,在河南的丧葬中还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比如:不乱扔死者的衣物、不破损死者的遗像等等。
三、河南过年风俗河南的过年风俗也非常独特。
在河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门神、贴窗花等。
春联一般用毛笔书写,内容多为吉祥话语或祝愿词句。
门神则是两张尺寸相同的红纸,上面画着神荼和郁垒的画像。
窗花则是用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有福字、喜字、花卉等。
此外,在河南的年节中还有吃饺子、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
四、河南端午节风俗河南的端午节风俗与其他地区也有所不同。
在河南,端午节时要吃粽子和艾草馍。
粽子是用糯米和绿豆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具有清香可口的口感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艾草馍则是一种用艾草汁和面粉制成的食品,具有驱蚊、辟邪的作用。
河南家乡美食实践心得

河南家乡美食实践心得中国有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全国各市县甚至二个村子都有本地独特的美食小吃。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一些家乡传统美食逐渐被人遗忘,本次的实践活动,并非探究各大菜系之间的美味和文化差异,而是寻觅家乡传统美食,调查其历史起源并学习制作方法,由此宣传家乡的传统食物,在贴近生活的味道中感受河南的饮食文化。
阳泉糊都是晋东地区特有的一种用玉米面做出来的面食,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因其特色蘸料与软硬适中、老少咸宜的口感,广受老百姓喜爱。
扬州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
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准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准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河南烩面,河南烩面是从西安泡馍中演变过来的,西安的泡馍是清朝年间传到河南的,因为河南人不喜欢吃馍而喜欢吃面,就把它演变成了烩面。
现在烩面中所喝到的汤都能依稀闻到西安泡馍的味道。
烩面的味道好不好,取决于它的汤、面和辅料,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面则是用优质高筋白面粉,兑以温开水和成很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互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等要吃的时候,就把它拉成面条,这样吃起来才会有口感。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菜。
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我爱吃河南的烩面,更爱河南那豪爽的味道。
常熟烧浇面,炒浇面以炒菜入馔,不算那些越来越多的新品种,就算传统浇头,也有十几种,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的特色,将每种浇头的独特味道融入汤里,再沁到面中,细细品来,其中奥妙,又岂是一句“好吃”能够说尽的。
河南饮食文化

河南饮食文化摘要: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沿黄河七百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古以来就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河南菜是中国最古老的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的母菜,在历史上曾作为宫廷菜而风靡全国。
中原作为华夏之中,民风淳朴,其饮食民俗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的特点。
本文从一、河南菜的成因、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二、河南人民的日常饮食习惯着眼就河南的饮食文化加以探讨。
关键词: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集大成成因:(1)地理物候河南有山有水,西北部有太行山,西部有伏牛山,南有桐柏山,东南为大别山。
南阳一带属江汉流域,中南和东部属淮河流域,中北部为黄河流域,北部属海河流域。
全省平原、盆地、河谷占百分之五十六,其余为山地和丘陵。
全省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湿润和半湿润季风气候。
所以,我国北方之谷物、蔬菜、干鲜果品、畜禽鱼鲜等,河南兼有出产。
在山区,盛产木耳、银耳、猴头、鹿茸、羊素肚、蘑菇等菌类植物和竹笋、筌菜、板栗、山楂、猕猴桃以及闻名省内外的信阳毛尖。
在平原,陈州黄花菜、商丘胡芹、周口芦笋、怀府山药、林县花椒、焦作香椿、永城辣椒、中牟白蒜、清化老姜等也闻名中外。
中原居民主要肉食是猪、牛、羊、鸡、鸭、鱼。
鱼类有闻名的宽淇鲫和淮阳佳鲫,黄河鲤鱼和洛鲤伊鲂,卫源白鳝,罗河黄鳝和淮南元鱼。
淮南禽蛋,特别是固始、正阳“三黄鸡”,很受烹饪届欢迎。
在历史上,河南航运四通八达,隋朝已有海产进入洛阳。
到北宋时,海味已成豫菜不可缺少的原料。
再加上历史久远质量上乘的酿造品和豆制品等,使豫菜具备了一套完整的主料、副料、小料和调料。
(2)政治成因中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历朝历代都喜欢定都中原,这也使得河南的饮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在唐代以及北宋时期。
唐朝武则天临朝改制,该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附近山区民间的汤菜进入宫廷,经过高手加工升华,成为定型定制的“洛阳水席”是河南饮食中的一朵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传统饮食文化的调查报告
班级:设计五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河南省传统饮食文化的调查
实践人:田盼文
班级:2014级艺术设计五班
学号:2014132255
实践时间:2015年1月1日到2月1日
随着大一上半学期的结束,迎来的维持一月的实践假期,第一次写实践报告,每天走街串巷的去寻找各种美食,感觉挺好,把自己以前吃过的没吃过的美食都能尝了个遍,河南省的美食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热枕的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来到河南,来到我的家乡;来了解河南风土人情,尝尝河南的传统美食,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河南比较有名的传统美食。
河南省是以面为主,是生产小麦玉米的大省,人尽皆知的我们河南有烩面,河南的烩面以羊肉汤为主,烩面的面非常筋道,烩面的汤汁用羊肉大骨头熬的,汤汁非常的香浓,从下面的图片就能看出来,我在这里写着,就有一种想吃的冲动。
烩面可以算我们河南的传统美食,代表了河南省,河南人憨厚好客的个性;河南烩面价钱公道,而且分量超足,最重要的是够美味,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推荐一个面店——合计羊肉烩面,据说是用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了一段历史故事。
烩面的面非常筋道,是河南烩面的一大特色,因为河南烩面所用的面是河南小麦磨出来的面,非常健康;面的颜色非常晶莹剔透,光看着就非常的有食欲。
而且河南的烩面里面有好多小佐料,比如提鲜的香菜,香菜也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没有打过农药,颜色特别的鲜艳,香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有的人就不喜欢吃香菜,点烩面的时候只要说明就可以了;除了香菜,还有干菜、木耳,一碗烩面里面有好多东西,一碗烩面非常丰富,里面的食物面面俱到,非常的有营养价值。
在我们的家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面盆,是瓷的,这个盆一用
就是好多年,就像家里的聚宝盆一样;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用着。
因为是瓷的,有用了很多年,像家里的一个成员一样,每次用就感觉有了感情一样,生怕它摔着,几乎每一天有要用到。
在我们河南,我们每天早上晚上都会喝粥吃馒头,有时候还会每家每户腌咸菜,早上的时候就不用炒菜,就可以吃馒头咸菜,每家每户虽然腌的咸菜工序都一样但是每家每户腌的味道都有差别,都有自己家的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会跟着你的一生,永远存在于你的记忆里;在上的粥有一种特有的玉米粥,关于这个粥,还有一段说道;山东和河南是挨着的,有些地方还是有相同的地方,这种玉米粥就有相同的地方,把颗粒的玉米打成散的,小颗粒状,做饭的时候,当水烧开的时候,把它均匀的下锅,熬的过程中要用勺子不停地搅,当那些黄色的小颗粒开始粘稠粘勺子的时候就可以出锅啦!
我们早上喝的粥各种各样,有小米粥、豆腐脑、八宝粥、豆沫,还有非常有名的逍遥镇胡辣汤,我们早上就非常喜欢去早餐店里去买胡辣汤,配着油条或油饼,或者买几个菜包子肉包子,把他们泡到汤里,绝对是一道美味。
还有一种小笼包,一个人可以下一笼,用一个小碗放点醋放点辣椒,用筷子夹一个,沾着配料,现在想着就像流口水,还有一种美食,也是早上吃的,叫糖糕,是一种小圆饼,咬一口里面的糖汁就会往外流,特别甜。
还有一种长的比饺子大一点的食品叫菜角。
河南的人都是以面食为主,这跟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从小我们都是吃面,一天不吃点面食就觉得缺点什么,所以到了黑龙
江这边,我很不习惯,这里的特产是大米,一天三顿都有大米。
由此在河南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面食。
河南占地面积很大,不光是我上面说的美食,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面条;比如前两天我妈给我做的浆面条,这个饭食我们河南的特产,它是由绿豆发酵的水做的,里面放有花生米,还有小白菜,喜欢吃香菜的还可以放点香菜,还可以切点胡萝卜丝,不仅好吃红红绿绿的还很好看;还有一种面叫卤面,其实就是焖面,面是蒸出来的,没有汤是干的,在家的大人就喜欢剥个蒜配个饭吃;还有鸡蛋西红柿面,那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饭。
还有炸酱面,在学校里都没有吃过正宗的炸酱面,我一放假就让我妈给我做,酱是自己家用油炸的,妈妈在抄的时候,整个家都是飘香阵阵,老远都能闻到,现在想来,还能想起来那阵阵香味。
我们每家过年都会蒸馒头,包子,好友人口馒头,人口馒头是圆的,家里有几个人就会蒸几个馒头,只有一个里面会放上钱,等大年初一吃团圆饭的时候就会让家里的每一个人挑一个馒头,吃到钱的人今年就会有满满一年的好运气,这也是我们那里的一个习俗。
每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炸好多的丸子,它是用红薯面粉做的,会买好多的肉,把肉用搅碎机器来绞碎。
将嚼碎的肉与面粉、少量的水,将它门拌在一起。
这些材料在水,油等调料的作用下会凝聚成一个个肉丸。
做好的肉丸放进烧开的油锅里,反复的搅动、炸,在油的作用下,丸子会逐渐的变得金黄,还会发出阵阵香气。
这道工序,简单易行,在家里很多亲戚朋友都会准备很多,因为食用起来香脆,在大家都空暇的时候,会用这些准备好的丸子煮汤。
因为个人口味和
习性不通,我们会适当的加入一些材料,比如:香菜,粉丝,木耳等等。
就这样,一碗香喷喷的丸子汤就出锅了。
虽然,大盘鸡不算是河南的特色食品,但是,在老家还是有很多大盘鸡的忠实爱好者的。
大盘鸡主要会用到的食材有三黄鸡、土豆、干辣椒、辣椒、花椒等等。
辅料有大料、酱油、葱姜蒜、白砂糖等。
怎么样,看到这些食材有没有想要下厨的冲动了呢?大盘鸡所选用的鸡肉也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要将三黄鸡的鸡肉进行剁块,清洗过后将鸡肉放入准备好的开会中进行过水。
过完水的鸡肉减少了鸡肉的咸腥味。
然后,控干水份。
就这样鸡肉就准好了。
接下来,需要在锅里加入油进行加热,油不需要加的过热,稍微加热之后就可以在油锅中加入少许糖,并且要不停的搅拌。
当加入糖的油微微起泡的时候,就要把准备好的鸡肉放进油中,进行翻炒。
鸡肉会随着油温的上升会逐渐改变它本身的颜色。
当鸡肉上色时,加入葱姜蒜,干辣椒和其他佐料等等。
等鸡肉炒出水分之后,就是放土豆的最佳时机了。
放入土豆之后再次进行翻炒,然后倒水进入,大火烧开之后,换小火进行炖烂。
等土豆炖熟之后,就可以加入青椒进行搅拌,拌匀之后就可以出锅啦。
有没有很想吃的冲动呢?那还不快点开始行动呢!
此次实践假期过后,身为河南人的我发现了太多的美食,虽然有些没有吃过。
但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亲自品尝这些美食。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时光总是耐人寻味,这一路的点点滴滴,都在让我们成长。
假期的实践生活,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映着,我反复回忆,思考着假期实践的点点滴滴,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生活,有汗水,有欢笑,更有甸甸的收获,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了,回想起来,虽然锻炼的时间不长,但它给我带来的影响却永远存在,它为我们走出课堂,离开校园,走社会,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更让我们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上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假期实践是对我的挑战,也是我技术人生中的宝贵财
富。
在我看来工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因为那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应得报酬,让我们体验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一个假期过去了,经历了各种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在大学里可能会有迷茫,可能觉得这和自己想象的大学生活不一样,有时会感到枯燥,有时觉得没有意思,但我们都要好好的珍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把自己最后当学生的机会好好把握,好好过好这四年,去收获一些东西。
在这个假期我收获到了好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东西,学会了好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外面做实践调查的时候感觉每一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不容易,所以不要以后做事不能只为自己考虑,也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多为别人想想。
马上新的学期就开始了,我已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好了,希望自己这个学期会有更多的收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