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

(二)下向分层充填法
(三)分采充填采矿法
适用条件及特点:极薄(0.3~0.4米以下)高品位和贵 适用条件及特点:极薄(0.3~0.4米以下)高品位和贵 重矿体,矿石和围岩分别回采,采下矿石运出后,开 掘围岩充填采空区,并为继续作业的平台。 结构参数:阶段高度30~50米,矿块长25~30米或 结构参数:阶段高度30~50米,矿块长25~30米或 50~60米。 50~60米。 采切: 采切:脉内阶段运输巷道,天井,溜井,拉底巷道, 漏斗。 回采: 回采:自下而上水平分层回采,松动爆破,电耙出矿, 崩落围岩,充填,铺设地板垫层和溜井。 优缺点评述: 优缺点评述:贫化率低,便于在采场内进行手选矿石 和地压管理,适应性广。但是生产能力低,回采工艺 复杂,采矿成本高,不易实现机械化。
充填采矿法
(一)上向分层充填法
适用条件及特点: 适用条件及特点:矿石价值高,中稳以上,地表需保护的倾 斜和急倾斜矿体。矿块划分为矿房矿柱,两步骤回采,矿 房划分水平分层,自下而上逐层回采,同时向上逐层充填 采空区。 结构参数:阶段高度30~60 30~60米,矿体厚度小于10~15 10~15米时, 结构参数:阶段高度30~60米,矿体厚度小于10~15米时, 矿块一般沿走向布置,矿房长30~60米,有时可达100米以 矿块一般沿走向布置,矿房长30~60米,有时可达100米以 上,矿块垂直走向布置时,矿房长度即矿体厚度,一般50 上,矿块垂直走向布置时,矿房长度即矿体厚度,一般50 米内,宽8~10米。矿房间柱6~8米,顶柱4~5米,底柱5 米内,宽8~10米。矿房间柱6~8米,顶柱4~5米,底柱5米。 采切: 采切:阶段运输巷,穿脉巷道,行人滤水井,溜井,拉底巷 道。 回采: 回采:自拉底水平向上逐层进行。浅孔落矿,电耙出矿,胶 结充填。

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

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

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
李翕然
【期刊名称】《矿业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1995(15)1
【摘要】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是矿岩破碎、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难采矿体最有效的采矿方法。

该法在我国地下金属矿山,尤其是黄金矿山应用以来,在工艺技术上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

(1)预留碎矿石垫层加盖塑料薄膜技术,进路坡度分两次形成;(2)进路不同高度上分3层一次充填不同配比的料浆,进路最上层用黄泥代替部分水泥;(3)取消充填体中的吊挂竖筋,设置充填液面指示装置和预埋充填小井;(4)单自由面无掏槽控制爆破技术。

本文介绍了这些新工艺技术,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总页数】5页(P24-28)
【关键词】胶结充填采矿法;碎矿石垫层;金矿;采矿
【作者】李翕然
【作者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63
【相关文献】
1.浅析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 [J], 白腾飞
2.探析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 [J], 王大为;
3.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研究 [J], 张天宾; 袁洪臣
4.我国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进步研究 [J], 郭岸霖
5.黄金矿山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技术研究 [J], 王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

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

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YSJC-GY04-2010前言本标准是对Q/YSJC-GY04-2007的修订。

本标准与Q/YSJC-GY04-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分段与分层划分中,增加了“分层垂直高3m”。

——在采场构成要素表1中增加以下内容:——增加六角形进路高为6m采矿时工作面炮孔的布置图。

——在吊挂桁架长度中增加了3.7m和4.5m两种规格。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委员会矿山专业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晓霞郭慧高陈宗林李惠民高锋林秀英吴亚辉文有道。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JR-U02-1989,Q/JR-U11-1989,Q/YSJC-GY03-2004,Q/YSJC-GY04-2004,Q/YSJC-GY04-2007。

I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操作技术要求,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Q/YSJC-GY02《高浓度细砂管道自流输送胶结充填技术标准》3 术语3.1胶结充填采矿法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用水泥等胶凝材料与砂石、炉渣或选矿尾砂等配制成浆状物,通过管道利用自然重力或机械动力将其输送至采场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采场地压的采矿方法。

充填采矿方法与充填技术

充填采矿方法与充填技术

充填法应用现状
应用现状
充填采矿法
分类情况
普通方式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点柱方式
进路方式
下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普通方式 进路方式
两步骤回采空场嗣后 充填法
分段充填方式 阶段充填方式来自应用实例凡口铅锌矿、新桥硫铁矿、康家湾铅锌矿、红透山铜矿、 澳大利亚芒特—艾萨矿和布罗肯—希尔铅锌矿、加拿大 汤普森镍矿、瑞典乌登铅锌矿
出矿效率 (t/台班)
采切比 (m/kt)
损失 率/%
贫化 率/%
炸药单 耗 (kg/t)
采矿直 接成本 (元/t)
充填 成本 (元/ m3)
资 料 年 限
400
50
162
9.16 5 15 0.27 4.26 21.12 1996
27
充填法开采方案
分矿典房型矿方柱案中3深孔落矿嗣两后步胶骤结 分充 段回填采采嗣矿后法充填法
• 采矿成本低
• 凿岩技术要求高、爆破成本高、矿石损失
贫化相对较大
37
充填采矿技术
发展历程
•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废石干式充填 • 60年代开始采用水砂充填 • 70年代开始发展细砂胶结充填技术 • 80~90年代发展高浓度全尾矿充填、
• 崩矿:大直径炮孔分层微差爆破崩矿
• 出矿:SCT-5C型铲运机
• 充填:尾砂胶结(325号水泥1:4~12,质
量浓度72%)与尾砂非胶结交替 35
充填法开采方案
典型方案4
技术参数
VCR两步骤回采嗣后充填法
采场能 力(t/d)
凿岩效率 (m/台班)
出矿效率 (t/台班)
采切比 损失 贫化 炸药单 (m/kt) 率/% 率/% 耗 (kg/t)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适用条件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适用条件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适用条件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咱慢慢来聊,保证你听完后就明白了。

简单来说,这个方法就是在地下矿井里,通过分层的方式,把矿石一层层挖出来,然后再把填充物一层层地放进去,确保矿井不塌陷,稳稳当当。

你要是想象一下一个挖土机在不停往下挖,一边挖一边放填充物,这个过程就大概是这么回事。

那说到适用条件了,唉,别看它名字这么长,实际情况就像我们在选手机一样,得看需求对不对?下向分层充填法不是啥矿都能用的。

首先得是矿床比较厚,而且矿体比较稳定。

想象一下,要是你在一个松软不结实的地基上建房子,那不成?矿床也是一样,得保证它足够结实,别一下就塌了。

这个方法最适合那种厚度大、稳定性好的矿床,你想,挖下去再填上去,一层一层的,得有个扎实的基础,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就是矿石要有足够的经济价值。

你瞧,矿业可不是玩游戏,挖一块石头值不了几个钱,谁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搞?下向分层充填法是个高投入高回报的项目,得有足够的矿石价值才能支撑得起这样的采矿成本。

要不然,你试试想象,一辆大卡车拉了满满一车石头,结果只卖了几块钱,那还真是心疼得不行。

然后说到矿体形态,必须得是那种比较规则、接近垂直的矿脉。

你要知道,矿脉有些是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游来游去的,这种矿脉如果采用下向分层充填法,那就得小心了。

毕竟,矿体的形状不规则,施工起来可就麻烦了。

像那种一条直直的矿脉,挖起来多顺手,填充物也容易对接,没那么复杂。

地下水的情况也不能忽视。

矿井里水多水少直接影响到填充的质量。

如果地下水太多,充填材料就很难发挥作用,有可能被水冲走,填充不稳固,矿井就容易发生危险。

要是地下水过少,那又太干燥,填充物不容易形成稳固的结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先考虑好水文条件,避免给自己找麻烦。

再说了,这种采矿法对设备的要求也不低。

得有先进的设备才能高效地进行充填作业,设备老旧或者不合适,工作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出问题。

下向分层充填法

下向分层充填法
3)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这种方法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区别是,用倾斜分层回采,在采场内矿石和 充填料的搬动主要靠重力。这种方法只能用干式充填。
中进路断面参数的优化
矿柱的破坏机理
人工回采工艺参数
研究结论
图1进路隔二采一时的剖面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法,分层巷、进路断面尺寸为:3.5m×3.5m,充填 道断面尺寸为:3.0m×3.5m。为回采安全,隔二采一,如图1《进路隔二采一时的剖面所示。充填分为假底和接 顶,分两次充填。假底灰砂比(m)为1:4,充填体强度不低于4MPa,接顶灰砂比(m)为1:8,强度不低于2MPa。进 路底板需铺设钢筋,主筋直径为12mm,度1000mm×1500mm;副筋直径为6.5mm,度300mm×500mm。盘区在回采过 程中,第一分层进路断面设计为2.0m×2.0m,第二分层进路断面为2.5m×2.5m,第三分层直到盘区回采完毕进路 断面均为3.5m×3.5m。为了回采安全,每一分层均为隔二采一,矿柱宽度是两条进路的宽度。由于采动的影响, 矿柱受地压作用,有时会出现边帮劈裂、滑落。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岩石较破碎或充填体的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将导致矿柱的稳固性差,甚至出现片帮,威胁井下工人的安全,为此研究矿柱的破坏机理和稳固性是十分必要的。
下向分层充填法回采分层水平或与水平成40~100°或100~150°倾角。倾斜分层主要是为了充填直接顶, 同时也有利于矿石运搬,但凿岩和支护作业不如水平分层方便。
相关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叫充填采矿法。有时还用支架与充填料相配合, 以维护采空区。充填采空区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所形成的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并 为回采创造安全和便利的条件。有时还用来预防有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充填 采矿法又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按采用的充填 料和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胶结充填采矿法。

10.8下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1)

10.8下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1)

基本特征及适用条件1采场结构参数2主要内容采准切割工程3回采工艺4下向分层充填法模型一、基本特征及适用条件u从上往下顺序分层进路回采和逐层进路充填,每分层的回采工作是在上一分层人工假顶的保护下进行;u回采分层为水平分层(胶结充填) 或 倾斜分层(水力充填);u倾斜分层主要是为了充填接顶,同时也有利于矿石运搬,但凿岩与支护作业不如水平分层方便;u用于开采矿石很不稳固或矿石和围岩均很不稳固、矿石品位或价值很高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矿。

壁式下向分层充填:以壁式工作面沿区段全长推进,自上而下回采分层(图10-8a);进路下向分层充填:将矿块划分为若干分层,从充填体假顶暴露面积小的进路工作面,自上而下回采每一分层(图10-8b)。

1-钢筋混凝土假顶2-尾砂充填体3-人行天井4-分层切割平巷5-矿石溜井6-阶段运输平巷7-壁式工作面图10-8a 壁式下向分层充填图10-8b 金川公司龙首矿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方案图11121391014154150m 100m 9102546378112111241415155361071-分斜坡道 2- 分段联络道 3-分段道 4-溜井 5-溜井联络道 6- 分层联络道 7- 分层道 8-下盘贫矿 9- 回风充填小井10-川脉回风充填道 11- 1150水平穿脉 12- 下盘沿脉回风充填道 13- 1150水平沿脉运输巷道 14- 1000水平运输巷道 15- 1000水平上、下盘沿脉运输巷道II IIII--IIIII IIIIII--IIII I I--Iu阶段高度:30m-80m;u进路方向:矿体厚度小于15~30m时沿走向布置,大于15~30m垂直 走向布置;u进路长度:电耙出矿时,25-50m(图10-8a);无轨设备出矿时,100-300m (图10-8b);u进路尺寸:普通进路(2×2)m2-(3×3)m2;高进路(4×4)m2;六角形断面(金川)。

下向分层充填法

下向分层充填法
富 , 华心祝 , 等. 综放沿空掘巷矿压显现规律及
支护参数优4  ̄[ J 1 . 煤炭科 学技 术, 2 0 0 2 ( 1 2 ) : 1 2 3 — 1 2 5 .
[ 2 ] 柏建彪 , 王卫军 , 侯朝炯 , 等. 综放沿 空掘巷 围岩控制机理及 支护技术研 究[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0 ( 5 ) : 3 2 — 3 4 .
0 ●o ●0 ●◇ ●0 ●0 ●<> ● 0 ●0 ●◇ ●0 ●0 ●◇ ●0 ●◇ ●o ●0 ●o ●0 ●0 ・0 ●0 ●0 ●0 ・o
应用可知 ,降低充填材料成本 ,提高充填设备的综合 化和 自动化水平 ,根据不同的充填 区域 ,选择合适 的 充 填方法 ,才 能有 效控 制充 填成本 。
通过 超 高水 材料 充 填技 术 在 山西 大庄 煤 矿 的成 功
填综采成套技术 ,固体用料少 ,规避了大量充填物料 难 以持续供应 的瓶颈 ;超高水材料来源广 ,成本低 ; 充填浆体 输送距离基本 不受限制 ,便于 系统 统筹布 置 ;系统 自动 化程 度 高 ;充 填综 采 设 备 的成 功研 制 , 将有助于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和煤炭资源 回采率。故 该项 技术 的试 验研 究 与 开发 对解 决 当前 “ 三下 ”压 煤 问题 具有 重要 的理论 和实 际 意义 。
( 责 任 编 辑 :刘 倩 倩 )
●0 ●0 ●0 ●0 ●0 ●0 ●o ●0 ● <> ●< > ●<> ●0 ●. o - ● 0 ●0 ●0 ●o ●<> ●0 ●0 ● <> ●< > ・<> ●
( 上接 1 1 7页 )
浓缩等 目的。离子交换法多使用沸石来帮助反应 ,作 向。并 且 在 实 际 的工业 处 理 过 程 中 ,多 个 方 法 联 用 , 为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铝硅酸盐 ,沸石引起规则 优化脱氮工艺条件 ,实现优势互补 ,高效低能地实现 的孔道 结构 与 空穴 因而 具有 出众 的热稳 定 性 、筛 分 效 氨氮 回收亦将 成为研 究技 术 的核心 。 应 与交 换 吸附选 择性 等 ,可在 离子 交 换 中发 挥积 极 作 参 考文献 : 1 ] 王有 乐, 翟 钧, 谢 刚. 超声波吹 脱技 术 处理 高浓度氨 氮 用 。沸 石种 类 良多 ,离 子交 换 法 中除 氮 主要 使用 斜 发 [ 废 水 试 验 研 究 [ J ] .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技 术 与设 备 , 2 0 1 2 ( 2 ) : 5 9 — 沸 石 ,其 对 阳 离 子 交 换 选 择 性 次 序 为 K + > N H N a 6 3. B a 2 + > C a 2 + > Mg  ̄ * 。潘 嘉 芬 、卢 杰 等 人 利用 A地 天 然 斜 发 [ 2 ] 胡允良, 张振成 . 制药废 水的氨 氮吹脱试验[ J ] . 工业 水处理 , 沸 石进 行 了高 浓度 氨氮 水 的模 拟脱 氮 实验 ,实验 结 果 1 9 9 9 , 1 9 ( 4 ) : 1 9 - 2 1 , 显示沸石可显著提升除氮率 ,对氨氮对数吸附等温线 [ 3 ] 姜 维, 王 小佳 , 贾仁 勇, 等. 吹脱处理皮革废水的 实验研 究 符合F r e u n d l i c h 方程 ,直线的斜率在0 . 1 ~ 0 . 5 之 间 ,证 [ J ] . 环境 工程 学报 , 2 0 1 0 , 4 ( 4 ) : 7 8 9 — 7 9 4 . 实了沸石作为除氮吸附剂使用的优越效果 。 [ 4 ] 文艳芬 , 唐建 军, 周康根 . M A P 4  ̄学沉 淀法处理氨 氮废 水 的 丁 真 贞 、孟 绫 等 采 用 N a O H 碱 熔 法 对 缙 云 斜 发 沸 工 艺研究[ J ] . 工业用水与废水 , 2 0 0 8 , 3 9 ( 6 ) : 3 3 — 3 5 . 石 进 行处 理 ,详 细研 究 了所 得改 性 沸石 在 氨氮 废水 处 [ 5 ] 尹先清 , 伍思 忠. 合 成氨废水 中氨 氮处理技 术研 究[ J ] . 湖 北 理 中 的净 化 性能 。结 果 表 明 :处 理 沸石 的水 热 温度 对 4  ̄ _ x - , 2 0 0 2 ( 2 ) : 1 0 - 1 1 . ( 责 任 编 辑 :刘 倩 倩 ) 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最显著 ;碱熔法处理可使缙云斜 坐 韭 发沸石转变为低硅铝比的N a — P 型分子筛 ,它对氨氮废 能 源 知 识 水 的N H ; 一 N 具有 优异 的 吸附性 能 。 当改 性 沸石 投加 量 芥 恭 恭 恭 恭 为5 g ,对 1 0 0 mL 浓度为1 0 0 0 mg L 氨 氮 溶 液 ,氨 氮 下 向分 层充填 法 去 除 率 可达 7 7 . 8 % ,改 性 沸 石 吸 附N H d - N 是 一 个 快速 吸附过程 ,且能较好地符合L a n g m u i r 吸附等温模式 , 回采顺 序 是 由上 向 下逐 层 回采 、逐 层 充 填 。 回采 偏 向于单 分 子层 的吸 附。 分 层 水 平或倾 斜 ( 1 0 。 ~ 1 5 。 ) 布 置 ,不 留顶 柱 和底 柱 。 离子交换法操作工艺简单 ,具有投资成本低 、占 矿 块 中布 置矿 石 溜 井和 充填 、行 人 天 井 。采 下矿 石 经 地小、温度毒物干扰影响小等优势 ,在提升除氮效率 溜 井放 至下部 阶段 运 输巷 道 。 充填 料 自上 部 阶段 运 输 上 有 出众表 现 ,不过 需 要 注意 的是 ,在 除氮 过程 中因 巷 道 经 充填 天井 下放 至采 场 。随分 层 回采 ,在 充填 体 再 生 、反洗 频 繁 ,需 对 原水 进 行 预处 理 ,增 加 了处 理 中顺 路 构筑 充填 、行 人 天 井 。回 采分 层 时 ,先 掘进 切 成 本 ,再 生液 也必 须另 外 进行 处 理 ,否则 会 造成 二 次 割巷 道 与充 填 、行人 天 井 和 溜井连 通 。 自切 割 巷道 用 污 染 ,所 以具体应 用 中还需 配合 吹脱法 使用 。 进 路 或 长壁 工作 面回采矿 石 。工人 在 每 一 分层 水砂 充 填体 下部 构 筑 的胶 结假 顶 下或 胶 结充 填 体 下作 业 ,工 5 结 语 作安 全 。进行 充填作 业 前 ,在 回采进 路 口上 和 侧 部 构 从 目前研究来看 ,依据所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 筑 滤水墙 和 密 闭墙 。本 法 适 用 于开采 矿 石和 围岩 均 不 水质特征 ,选择合理 的处理技术仍然是今后研究 的方 稳 固的矿 体 ,也是 一种 回采矿 柱 的有 效 方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YSJC-GY04-2010前言本标准是对Q/YSJC-GY04-2007的修订。

本标准与Q/YSJC-GY04-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分段与分层划分中,增加了“分层垂直高3m”。

——在采场构成要素表1中增加以下内容:——增加六角形进路高为6m采矿时工作面炮孔的布置图。

——在吊挂桁架长度中增加了3.7m和4.5m两种规格。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委员会矿山专业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晓霞郭慧高陈宗林李惠民高锋林秀英吴亚辉文有道。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JR-U02-1989,Q/JR-U11-1989,Q/YSJC-GY03-2004,Q/YSJC-GY04-2004,Q/YSJC-GY04-2007。

I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操作技术要求,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Q/YSJC-GY02《高浓度细砂管道自流输送胶结充填技术标准》3 术语3.1胶结充填采矿法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用水泥等胶凝材料与砂石、炉渣或选矿尾砂等配制成浆状物,通过管道利用自然重力或机械动力将其输送至采场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采场地压的采矿方法。

3.2假顶胶结充填形成的人工混凝土顶板。

3.3顺路天井在采场结构中随回采水平推进而逐步形成的用于采场行人、通风、运送材料的井筒工程。

3.4盘区按回采工艺要求,将矿体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划分的独立回采区段。

3.5采准在完成开拓工程的基础上,掘进一系列井巷将阶段划分成矿块,在矿块内为行人、通风、运料、凿岩、放矿等创造条件,并获得采准矿量所进行的采矿准备工作。

3.6回采1从完成采准、切割的采场或矿块内采出矿石的过程。

3.7装药系数装药长度与炮孔长度的比值。

4 基本设计要素4.1盘区划分盘区长度沿矿体走向一般按50~75m或80~120m划分,宽度为矿体水平厚度。

4.2分段和分层划分分段垂直高15m或20m,分层垂直高2m、2.5m、3m或4m,每个分段服务五或六个分层,分段与分斜坡道相连。

4.3采准工程采准工程设计采用脉内外联合布置的形式,主要包括分段道(或沿脉巷道)、分段联络道(或行人联络道)、分层联络道(或顺路天井)、溜井风井联络道、回风充填道及辅助硐室等。

4.4采准巷道断面采准巷道断面的设计应以使用的无轨设备最大外形尺寸及安全间隙为设计依据;专用通风巷道的断面还应满足《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关于风速及风量的要求。

4.5分层联络道坡度以设备爬坡能力确定分层联络道的坡度。

4.6采准巷道支护采准巷道的支护形式和参数,应根据工程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工程服务期限及用途进行选择。

可采用素喷、单层喷锚网、双层喷锚网、锚注、现浇混凝土、现浇钢筋混凝土、木支护、U型钢拱架、中长锚索等支护或联合支护方式,具体以设计为准。

4.7采场4.7.1采场构成要素采场构成要素见表1。

24.7.2采场布置在回采设计中,方形进路上下分层以垂直交错布置为主;六角形进路以平行布置为主。

4.7.3回采顺序盘区回采顺序必须按照盘区回采设计所规定的回采顺序进行回采。

5 回采工艺及参数5.1凿岩5.1.1凿岩参数采用凿岩台车设备时,垂直掏槽:(a)掏槽眼深度2.5~3.5m,角度90°±5°(与采掘工作面线夹角);(b)底眼深度2.5~3.5m,角度5°±3°(与底平面线夹角);3(c)其它眼深度2.5~3.3m,角度0°±3°;采用凿岩台车设备时,楔形掏槽:(a)掏槽眼深度1.7~3.5m,角度75°±5°(与采掘工作面线夹角);(b)底眼深度1.7~3.5m,角度5°±3°(与底平面线夹角);(c)其它眼深度1.7~3.3m,角度0°±3°;采用YT28凿岩机设备时,垂直掏槽:(a)掏槽眼深度2.0~2.5m,角度90°±5°(与采掘工作面线夹角);(b)底眼深度2.0~2.5m,角度5°±3°(与底平面线夹角);(c)其它眼深度2.0~2.3m,角度0°±3°;采用YT28凿岩机设备时,楔形掏槽:(a)掏槽眼深度2.0~2.5m,角度75°±5°(与采掘工作面线夹角);(b)底眼深度1.7~2.5m,角度5°±3°(与底平面线夹角);(c)其它眼深度1.7~2.3m,角度0°±3°;5.1.2凿岩顺序凿岩顺序依次为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眼。

5.1.3凿岩要求5.1.3.1采用凿岩台车垂直掏槽时,方形进路按图一确定的眼数和眼位钻凿炮眼。

4图一 采掘工作面垂直掏槽炮孔布置图注:(1)、(2)、(3)分别为一期、二期、三期进路炮眼布置尺寸。

5.1.3.2采用YT28凿岩机垂直掏槽时,六角形进路按图二确定的眼数和眼位钻凿炮眼。

5图二六角形进路采矿时工作面炮孔布置图5.1.4吹眼将吹眼管直插眼底,吹眼者脸朝外背向炮眼后通知送风,将吹眼管来回抽动,逐渐移向孔口,见无泥浆碎块飞出后通知停风。

由上而下,由里向外依此吹完各个炮孔,确保炮眼内无泥浆及碎块。

5.2爆破5.2.1装药6掏槽眼、底眼装药系数为0.8;辅助眼装药系数为0.6~0.7;周边眼装药系数为0.5。

装药时用炮棍将药卷一卷一卷逐次轻轻地推入炮孔内。

5.2.2堵眼装药的炮眼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一般应大于200㎜。

5.2.3起爆5.2.3.1起爆顺序采用微差非电导爆管雷管, 按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眼顺序分段反向起爆。

5.2.3.2导爆管起爆网路5.2.3.2.1 导爆管网路应严格按设计进行联接,导爆管网路中不应有死结。

相邻传爆雷管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

5.2.3.2.2起爆导爆管的雷管与导爆管捆扎端端头的距离应不小于15 cm,雷管聚能穴应反向导爆管的传爆方向,导爆管应均匀敷设在雷管周围并用胶布捆扎牢固。

5.2.3.3起爆方法导爆管每13~20根为一组,每组加入一根同段导爆管,用一发8#火雷管引爆,火雷管导火索长度应保证点完导火索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但不得短于1.2米。

按非电导爆管传爆要求联好线,撤离人员和设备,保护不能撤离的设备、设施,做好安全警戒后发出起爆信号,引燃导火索后迅速撤离现场。

待炮响30分钟之后,且爆破地点炮烟浓度满足相关规程规定后方可检撬工作面浮石,然后处理盲残炮。

5.3通风新鲜风流经分段道、分层联络道、分层道进入盘区,污风由充填回风井排到主回风系统。

采场炮响后,通风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确保工作面炮烟浓度满足相关规程规定。

5.4支护5.4.1分层道支护7根据矿岩情况分层道支护采用素喷、单层喷锚网、双层喷锚网、木顶子、木棚子、U型钢拱架、锚注等支护或联合支护方式,具体以采场施工设计为准。

5.4.2无假顶进路支护回采无假顶进路时,采取全断面喷锚网、木棚子、U型钢拱架等支护或联合支护方式,具体以采场施工设计为准。

5.4.3有假顶进路支护回采有假顶进路时,原则上不支护。

若有假顶进路两帮矿石破碎、滑面大,则采取素喷或喷锚网支护;若有假顶进路充填体顶板存在安全隐患,则采用木顶子、木棚子、U型钢拱架或其它强度较高的支护手段,具体以采场施工设计为准。

5.5矿石运搬检撬工作面浮石并洒水降尘后,用铲运机或电耙运搬矿石,运至盘区脉外溜井或由脉内溜井转运。

5.6充填充填按照Q/YSJC-GY02 《高浓度细砂管道自流输送胶结充填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充填钢筋敷设见图三。

进路充填坚持采一充一的原则。

每条进路从充填准备到充填接顶结束必须在7天内完成,废石回填进路在10天之内完成.充填结束72小时后方可开始相邻进路的回采工作。

采用六角形进路隔一采一布置时充填结束48小时后方可开始下一层切割工程施工。

6 检验6.1回采进路进路中心偏差不大于200㎜,高度和宽度不大于200㎜,长度应符合4.7.1的要求。

6.2充填准备6.2.1进路底板进路底板局部高差值小于200㎜,两底角无残留矿石,底板无积水。

6.2.2钢筋敷设钢筋敷设网度符合图三的要求。

采用六角形进路隔一采一布置时吊挂构件有,吊挂桁架用Φ10mm圆钢加工并焊接在一起(见图四),长度有2.0 m、2.8m、3.0m、3.4m、3.7m、4.0m、4.5m等规格;吊筋用Φ10mm圆钢加工并带弯钩,长度为4.0m;金属网用Φ6.5mm钢筋焊接成,网度为300×400mm,金属网四周的搭接长度为8Q/YSJC-GY04-20109 100mm 。

吊挂敷设要求,桁架敷设间距不大于1.5m ,每根桁架上按间距不大于1.5m 套吊环,用吊筋按间距不大于1.5m 将桁架挂在分层道顶、底板吊环上或进路的腰、底吊环上。

吊筋弯钩绕成2-3圈麻花状;桁架上全长敷设金属网,金属网之间以及金属网与桁架之间采用钩联连接。

6.2.3挡墙挡墙应垂直,密封可靠。

-预埋钢筋图吊筋图说 明为保证人工假顶的质量和下分层回采安全,底筋、吊筋必须认真按以下要求铺设。

1、预埋钢筋的埋设深度不小于800,预埋孔与进路顶板平面的夹角不小于75°。

2、底筋网片搭接处的主筋、副筋必须钩连牢固。

底筋主筋网度为1.0×1.5,副筋网度为0.3×0.5。

3、吊筋直接吊挂在预埋钢筋的圆环内。

吊筋网度为1.0×1.5,即沿进路长度方向间距1.0,沿进路宽度方向间距1.5。

吊筋必须连接到底筋网片的主筋节点上,并至少向上缠绕1圈。

图三 充填钢筋敷设图图四 桁架(3.0m 长)加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