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采矿
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侯庄矿区的应用

行 回采 。因 一1 0 6 m以上 矿体 产状 、 存 条 件不 同于 赋
一
10 6 m水平 以下 矿体 , 需研 究应 用新 的采矿 方法 。
不适宜选用。
2 采矿 方法 的选择 与 应用 2 1 采矿方 法 的选 择 .
() 3 考虑 到矿 山的 长远发 展趋 势 , 结 合现 有 的 并 采 矿方 法 和采 矿工 艺 , 出 了选用 一 步 房胶 固粉 尾 提 砂胶 结 充填 , 步房 尾 砂 充 填 的上 向水 平 分层 胶 结 二 充填 采矿法 , 结充填 采 矿法 回采 率高 , 时也解 决 胶 同 了地 表塌 陷问题 和缓 解 了尾矿 坝 的压力 。该 采矿 方 法实 质是 预控 顶 房 柱 法 、 向分 层胶 结 充填 法 的组 上 合 式采 矿法 , 其采 用 了预控 顶房 柱法 的采 准布 置 、 顶 板 处理 方法 , 向分层 充填 法 的落矿 工艺 、 上 出矿 工艺
维普资讯
赵 勇 张 花等 : 向分层 胶 结充 填采矿 法在 侯庄 矿 区的应 用 上
2 0 年 6月第 6期 06
和计 算 , 确定 了合 理 的矿房 参数 。
2 2 1 采切布 置 .. 1 0 水 平 以上 矿 体 矿 房 布 置 : 步 房 二 步 6m 一
中 图分 类 号 : TD8 3 3 3 5 .4
1 概 况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 95 8 ( 0 6 0 — 0 80 1 0 — 6 3 2 0 ) 60 3 — 3
表 1 采 矿 方 法 简表
侯 庄矿 区是 山东金 铃铁 矿下 属 的地下 金 属矿 山 之一 , 9 2年 建成 并 投 产 , 设 计生 产 能 力 5 19 年 0万 t 。 侯庄 矿床 赋存 于奥 陶系 马家 沟组石 灰 岩与 中生 代燕 山期 闪长 岩及 矽卡 岩 接 触 带上 , 热液 接 触 交 代矽 卡 岩型磁 铁矿 , 岩界 限清楚 , 矿 产状 与 形态 受接 触 带控 制 。 盘为 结 晶灰岩 , 隙发育 , 上 裂 稳定 性 较好 , f一 8 ~ 1 ; 盘 绝大 部 分 为厚 度 不 一 的透 辉 石 、 榴 子 0下 石 矽 卡岩 和 闪长 岩 , 隙发 育 , 裂 f一 8~ 1 。 床 基 岩 0矿 以上 普 遍 分布 有 1 0多 米厚 的第 四系 地 层 , 四系 0 第 表土 层 中含有 大量 的地下 水 , 是地 面村 庄 、 田和工 农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准及回采工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准及回采工艺(1)采准。
脉内采准系统:通常从脉外运输巷道掘进穿脉巷道,自穿脉巷道上掘脉内中央天井,将运输水平与上阶段通风巷道相通,作为运送人员、材料、设备和通风的通道;大型长采场中,在中央天井两翼设置通风井;自运输巷道布置两条以上顺路溜矿井和顺路人行滤水井。
对于走向很长而规则的薄矿体,可布置脉内斜坡道,它是在回采过程中形成的。
在两步回采的厚矿体,往往共用顺路溜矿井和人行滤水井以及回风天井,从而降低了采准费用。
脉外采准系统:在采用无轨设备的上向分层充填法中,有脉外斜坡道或脉外设备井的采准系统。
该斜坡道自阶段巷道掘进,或从地表下掘,供人员、材料和设备进入盘区或采场,斜坡道经各分段巷道、分层联络道与回采工作面沟通。
斜坡道坡度为10~15%,少数为20%,弯道半径15~20m;分段巷道之间高度8~15m,分层高3~4m。
顺路脱水井和通风井布置在脉内。
采用电耙出矿,溜矿井间距受耙运距离限制,一般为30m 左右;采用无轨自行设备出矿时,溜井间距达80~120m。
溜井布置在充填体内或脉外,金川二矿区和凡口矿用ф1.5m和ф2.0m天井钻机钻进溜井。
顺路溜矿井支护结构有木框、混凝土预制构件、混凝土和钢溜井等。
木框支护木材消耗多,使用寿命短;混凝土预制构件人工架设劳动强度大;浇灌混凝土和钢溜井支护应用广泛,直径一般为1.6~2.0m,可放出矿量10~15 万吨。
随着无轨设备的广泛应用和阶段高度的增加,采用脉外溜井较多,溜井直径2.0~2.4m,布置在矿体下盘较稳固的围岩中,矿石通过量20~30 万吨。
(2)人工底柱及切割工作。
采用上向分层充填法的矿山一般矿石品位较高,为提高矿石回收率,减少底柱损失,及为下阶段回采顶柱创造条件,可采用人工底柱。
人工底柱有尾砂胶结假底(亦铺设一层金属网或钢绳)、混凝土假底和钢筋混凝土假底几种形式。
通常将底柱。
金属矿床采矿方法归纳

采矿方法要点归纳一、空场采矿法适用于开采水平、微倾斜、缓倾斜的矿体。
其采矿法不仅能开采薄矿体,更适合于开采厚矿体和极厚矿体。
特征:将矿块划分为规则的矿房和矿柱,并根据矿体的厚度及采矿设备、技术条件的不同,选用浅孔、中深孔或深孔落矿方案进行矿房的回采,因而有浅孔房柱和中深孔房柱之分。
1.浅孔房柱采矿法(1)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固与较稳固的矿体。
(2)矿体倾角30°以下。
(3)矿体厚度小于8-10m。
(4)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矿石。
2.中深孔房柱采矿法(1)矿石稳固和中等稳固。
当顶板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时,采用不切顶或不预控顶;当顶板不太稳固或局部不稳固时,可采用切顶与预控顶;(2)矿体倾角≤30°;(3)厚度≤6-8m的矿体,采用不切顶房柱法;厚度8-10m的矿体,可采用浅孔切顶房柱法;厚度11-12m的矿体;可采用中深孔切顶房柱法;(4)顶板接触面平整,可采用不切顶房柱法;顶板接触面不平整,可采用切顶房柱法;(5)使用于低品位、价值低、凿岩性较好的矿石中。
二、全面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围岩均较稳固,矿体厚度小于5-7m的水平至缓倾斜矿体;也适合于开采矿体底板起伏较大或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以及矿石品味不均匀的矿体。
1.普通全面采矿法(又称全面采矿法)(1)一般要求矿岩中等稳固以上;顶板的暴露面积应大于200-500m;(2)矿体倾角≤30°;(3)矿体厚度在5-7m以下,国内大部分矿山开采1.5-3.0m的矿体;(4)一般矿体产状较稳固;(5)该法留有采场内矿柱,最好在贫矿中应用。
2.留矿全面采矿法(1)矿石和顶板岩石为稳固或中等稳固;矿石不粘结,不自然;(2)矿体倾角由缓倾斜到倾斜(即26°-55°),以倾斜矿体为主;(3)厚度由薄至中厚的矿体,以薄矿体为主;(4)可用于形态较复杂,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以及底板沿走向和倾斜均有起伏的不稳定矿体。
三、浅孔留矿采矿法适用于开采矿石中等稳固和围岩稳固的急倾斜矿体,并要求矿石无自燃性、氧化性,破碎后不易再结块。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教学教材

§3 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缘由:为了适应凿岩台车、铲运机等无轨 自行设备的高效率和运行的灵活性,上向 分层充填法在采场结构、采准布置等方面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要特征:沿走向布置采场时,采场的长 度增大;垂直走向布置采场时,采用盘区 式回采单元,即将若干采场组合成一个大 的回采单元。要求开掘采场斜坡道,以便 自行设备进入各个分层。
缺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劳动条件差;-充填料不平整。
适用条料进行充填回采。
§-1 上向倾斜分层干式充填法
见图1-1
图1-1
§-2 常规设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特点:将矿块划分成规则的矿房和矿柱, 第一步用水砂充填或胶结充填回采矿房, 待若干矿房或全阶段矿房采完后,第二 步回采矿柱。自下而上分层回采矿房, 崩落的矿石落在充填体上,采用电耙运 至溜矿井放出。矿房采至最上一个分层 时,进行接顶充填。充填体的强度、压 缩沉降率、接顶好坏是选用本充填法的 关键。
§3-1 沿走向长采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参数:当矿体厚度小于10-15m时,沿走向 布置采场,采场长度为100-300m,最长可 达800m,采场宽度为矿体厚度,阶段高 60-80m,底柱高6m。(如图3-1)
采准工艺:沿矿体走向,在下盘或上盘围 岩中开掘螺旋式或折返式斜坡道,斜坡道 在垂直高度方向上间隔3-4个分层高度开 出口中,采用指状分层联络道进入各分层 采场。(图3-2)每个采场布置一个充填 井,一个溜矿井,两个滤水井。
混凝土隔墙的作用,主要是为第二步回采间柱创造良好的 回采条件,以保证作业安全和减少矿石损失与贫化。
为防止崩落的矿粉渗入充填料以及为出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每层充填体的表面铺设0.15-0.2m厚的混凝土底板。 1天后即可在其上凿岩,2-3天后即可进行落矿。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一、采矿方法分类二、充填采矿法三、刘塘坊铁矿北部区域采矿:(一)矿体特点初步资料:中钢集团安徽刘塘坊铁矿,设计生产能力原矿150万吨/年,矿石总储量4280万吨,其中低贫矿石量(333类)210.5万吨。
地层属上太古界吴集组,主要是片麻岩类岩石,以强混合岩化斜长片麻岩、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其次还有黑云角闪片岩,长英质变粒岩。
地层产状平缓略向东倾,构造平台与构造斜坡联合形成膝状弯曲,形成膝状挠曲构造。
刘塘坊矿床共发现大小铁矿体24 个,编号3~26。
其中3 #赋矿层位最低。
其中3 #矿体规模最大,为主矿体,12 号次之,4 #规模第三,其它为小矿体。
目前井巷揭露及井下钻探显示:矿体厚度较薄,多在3至6米,个别段厚度在20米以下,多为平行矿体,矿体受断层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受剧烈地质构造矿影响,部分接近矿体围岩破碎。
矿体倾角8°至30°,多在10°至20°左右,局部矿体离层,个别矿层挤压为粉状,对全矿采切施工、回采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目前可采矿量偏少。
(二)采矿方法变化:2012年5月北部区域采矿合同签订后,根据-400m水平北部区域矿体特点,结合业主生产计划需要,-400m水平矿体7#至9#穿脉3#确定了分段中孔凿岩分段出矿分段房柱法,布置见下图:与此同时,-500m水平1#穿至4穿3#矿体也是分段房柱法回采,布置类似。
2012年9月开始采准施工,10月开始中孔凿岩,11月中旬开始中孔爆破,回采中,因矿体情况变化与原资料出入较大,矿岩控制不是太理想,后期采场顶盘破碎整体性较差,顶盘围岩垮落严重,采场内塌落围岩压矿石现象严重,后期实测采场顶板塌落多大9米以上,且无法控制。
随着后期各处沿脉及钻探显示,全矿已探明的矿体多为缓倾薄矿体,多在10至20度之间,且连续性较差,分段房柱法不适用。
2013年初,针对以上情况,全矿尚未回采地段及分段房柱法首分段以外的矿体采矿方法均调整为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具体来说应为脉外采准布置的点柱上向水平分层房柱法,具体布置:99709(三)点柱上分层充填回采方案脉外采准、溜井布置方案,采场沿走向布置,3#矿体按照原3#、4#、5#、6#穿脉划分采场,首分段高度为12.5米,其上各分段高度均为15米,矿体下盘水平距离60米左右布置-500~-400m斜坡道一条,各分段在矿体下盘50米左右布置脉外巷一条,脉外巷与斜坡道由分段联巷沟通,每个采场通过采场联络巷(±15%)与各自采场已形成的空区相通,作为人员、设备运行及出矿通道,溜井布置在下盘穿脉内,溜井上口在各自分段脉外巷附近,这样采场矿石通过汽车经采场联络巷、脉外巷、溜井联巷倒入溜井进入-500m运输系统。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上向分层充填法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分层先采出矿石,而后填入充填料,以支撑采空区两帮和作为工作平台。
该方法为工作面循环作业,凿岩爆破、出矿、充填和护顶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下一分层的循环;回采空间和范围可以控制,人员、设备在暴露的顶板下工作,需有效地控制顶板;可以用任何充填材料进行充填。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能适应形态不规则、分枝复合变化大的矿体。
除点柱式外,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低,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的充填采矿法。
据国外85 个充填法矿山统计,上向分层充填法采出的矿石量占充填采矿法总产量的38.3%;该法在我国充填法中占60%以上。
上向分层充填法按分层倾角,可分为水平分层充填法与倾斜分层充填法。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是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倾斜分层充填法仅在使用干式充填材料的某些矿山中采用。
图1 为连续回采的倾斜分层充填法。
倾斜分层的优点在于出矿和充填可以借自重完成。
图1 倾斜分层采矿法a-充填阶段;b-落矿阶段;1-自行矿车;2-垫板;3-无轨装运设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按采场结构、工作面形态和工艺特点,分为沿走向、垂直走向和点柱上向分层充填法三个基本方案。
[next] (1)沿走向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该方案结构特点是:沿矿体走向一定的长度或整个矿体的走向长作一个采场,可以实现回采工作的平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提高矿石回收率。
它适用于厚度在10~15m 以下的矿体。
采场宽为矿体厚度,采场长100~300m,最长达800m。
图2 为红透山铜矿沿走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图2 红透山铜矿沿走向(长采场)上向分层充填法1-风井;2-脱水井;3-溜矿井;4-提升井;5-斜坡道;6-充填隔墙;7-排水管;8-脱水塔;9-崩落矿柱;10-上向炮。
上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采矿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说明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是一种自下而上,以巷道掘进的方式进行回采,在进路掘至设计位置后并进行充填的采矿方法。
它是在每一水平分层布置若干条进路,按间隔或逐条进路的顺序回采,整个分层各条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
因在原岩下作业,要求矿岩较稳固,在巷道拉开后,顶板不会垮塌。
上向分层进路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对整个采场而言,以分层方式由下向上逐层回采,每分层划分成若干进路。
以进路为单位回采与充填,各进路间隔回采,采后胶结充填,待一期进路充填养护足够时间之后,再回采二期进路。
整个分层各采场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
该法的主要优点:(1)适应性强,对形态复杂和产状变化大的矿体,能有效进行回采。
(2)回采进路顶板暴露面积较小,一般只需锚杆或金属锚网护顶,就能保证回采作业的安全。
(3)回采工作可同时在多条进路内进行,实现凿岩、爆破、支护、出矿和充填等工序平行交替作业,提高了无轨自行设备的效率和采场生产能力。
(4)矿石回采损失率和贫化率低,资源回收率高。
(5)由于每条进路回采后,都及时进行了充填,有效地控制了顶板暴露面积与暴露时间。
该法的主要缺点:(1)采场为独头巷道型通风,通风效果相对较差。
(2)进路充填需进行接顶,充填工作复杂。
(3)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成本较高。
(4)采场采用浅孔凿岩爆破,采场生产能力不高。
IV号岩体1830中段:采场布置与结构参数:中段高度为60m,采场宽为矿体水平厚度,长为矿体走向长度,分层高度3m。
进路沿矿体走向布置,长为矿体走向长度,宽为3〜4m采准切割:根据现有工程布置和矿岩稳固性采准工程布置在矿体侧翼。
主要的采切工程有:1830水平有轨运输巷,溜井、人行措施井,溜井联络巷,人行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73线通风上山(充填回风井)。
其中溜井口通过锚杆焊接钢轨做为挡板,充填前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堵,封堵长度大于2m。
回采工艺:回采顺序为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分层联络巷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在矿体侧翼,分层联络巷规格为3mx2.6m (宽X高),进路垂直分层联络巷布置,进路规格为3~4mX3m,(断面为9〜12m2),进路回采为隔一采一凿岩采用YT-28型凿岩机凿岩,炮孔深度2.3m,布孔见炮孔布置图。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在哈图金矿的应用

段 高度 4 矿 块平 均 厚度 1 9 I品 位 6 4 / , 0m, . 91 , T . 4g t 属 于有 较高 经 济价 值 的矿 体 。因矿 体 和 围岩 均 不 稳
固 , 倾 角 较 陡 ( 均 8 。 右 ) 故 设 计 该 矿 块 采 矿 且 平 0左 , 方 法 时 , 充 分 考 虑 人 员 作 业 时 的 安 全 和 采 空 区 地 压 应 的管 理 , 采取 上 向进 路充 填采矿 法 。 故
毫 秒雷管 起爆 线 和 起爆 器 。采 场 风 流 由两 边 通 风行
经 进路 采场 两端 各 布置 一个 人行通 风 天井 , 矿块 中央布 人 天井 进入 各分段 巷 道 , 分层 进路 进 入 采 场 ; 置 3个 充 填 、 矿 溜 井 , 行 天 井 随 着 分 层 进 路 自下 工作面 与人 行天井 未 通 之 前 有 空 压 机 结合 局 扇 强制 放 人 而 上 回采 , 渐 被 构 筑 在 充 填 料 中 的 顺 路 天 井 所 取 通风 。每分 层进路 设 计 断面 2m×2m。遇矿 体 和围 逐
的破 坏 和 移 动 的 作 用 。上 向进 路 充 填 法 在 哈 图 金 矿 齐 求 Ⅱ矿 井 进 行 了尝 试 . 结 果 证 明此 方 法 是 可 行 的 。 其
关 键 词 上 向 进 路
水平分层
充 填
1 地 质 条 件
‘
层巷道垂直于进路方向 布置。 采准布置示意见图1 。 3 进 路 布置 和 回采 程 序
21 0 O年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1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说明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是一种自下而上,以巷道掘进的方式进行回采,在进路掘至设计位置后并进行充填的采矿方法。
它是在每一水平分层布置若干条进路,按间隔或逐条进路的顺序回采,整个分层各条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
因在原岩下作业,要求矿岩较稳固,在巷道拉开后,顶板不会垮塌。
上向分层进路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对整个采场而言,以分层方式由下向上逐层回采,每分层划分成若干进路。
以进路为单位回采与充填,各进路间隔回采,采后胶结充填,待一期进路充填养护足够时间之后,再回采二期进路。
整个分层各采场进路回采充填后,再回采上分层进路。
该法的主要优点:
(1)适应性强,对形态复杂和产状变化大的矿体,能有效进行回采。
(2)回采进路顶板暴露面积较小,一般只需锚杆或金属锚网护顶,就能保证回采作业的安全。
(3)回采工作可同时在多条进路内进行,实现凿岩、爆破、支护、出矿和充填等工序平行交替作业,提高了无轨自行设备的效率和采场生产能力。
(4)矿石回采损失率和贫化率低,资源回收率高。
(5)由于每条进路回采后,都及时进行了充填,有效地控制了顶板暴露面积与暴露时间。
该法的主要缺点:
(1)采场为独头巷道型通风,通风效果相对较差。
(2)进路充填需进行接顶,充填工作复杂。
(3)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成本较高。
(4)采场采用浅孔凿岩爆破,采场生产能力不高。
IV号岩体1830中段:
采场布置与结构参数:中段高度为60m,采场宽为矿体水平厚度,长为矿体走向长度,分层高度3m。
进路沿矿体走向布置,长为矿体走向长度,宽为3~4m。
采准切割:根据现有工程布置和矿岩稳固性采准工程布置在矿体侧翼。
主要的采切工程有:1830水平有轨运输巷,溜井、人行措施井,溜井联络巷,人行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73线通风上山(充填回风井)。
其中溜井口通过锚杆焊接钢轨做为挡板,充填前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堵,封堵长度大于2m。
回采工艺:回采顺序为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分层联络巷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在矿体侧翼,分层联络巷规格为3m×2.6m(宽×高),进路垂直分层联络巷布置,进路规格为3~4m×3m,(断面为9~12m2),进路回采为隔一采一。
凿岩采用YT-28型凿岩机凿岩,炮孔深度2.3m,布孔见炮孔布置图。
进路回采时先按2.6mX2.6m的巷道规格掘进,周边刷帮滞后一个循环。
凿岩结束后,清洁炮孔,采用人工装填2#岩石炸药,CHA-300型起爆器配CCH型导爆管非电击发针击发主导爆管雷管,主导爆管雷管再引爆每个炮孔中敷设的导爆管雷管,引爆炸药。
崩落的矿石采用1m3铲运机运搬至布置在矿体侧翼的脉外溜矿井,再由电机车牵引矿车通过1830运输巷道运送到斜井提升至地表。
采场通风:采场所需新鲜风流,通过1830m至采场的人行措施井进入人行措施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进路,污风通过73线通风上山至1890回风巷。
采场充填:每个进路采完后,进行充填准备,包括:采场清理、砌筑充填挡墙、铺设充填管道等。
准备工作完成后,连接充填管道,进行充填。
要求充填体接顶完全,28天强度达到2MPa以上。
转层:每分层进路采完后准备转层。
先挑高溜井和人行措施井,再挑高分层联络巷,浇筑溜井和人行措施井挡墙,分层挑高溜井和人
行措施井联络巷,废石充填人行措施井联络巷3m高,分层联络巷充填成斜坡,将铲运机开进人行措施井联络巷中,准备充填,充填完成后转入上一分层。
表1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内容单位数量备注
1 采场生产能力t/日>200
2 凿岩效率m/台·班60
3 铲运机出矿效率t/台·班150 1m3铲运机
4 采矿工人劳动生产
率t/人·班8.1
5 矿石贫化率%8
6 采矿损失率% 6
III号岩体1840中段:
采场布置与结构参数:中段高度为50m,采场宽为矿体走向长度,长为矿体厚度,分层高度3m。
进路沿矿体倾向布置,长为矿体厚度,宽为3~4m。
采准切割:根据现有工程布置和矿岩稳固性采准工程布置在矿体上下盘。
主要的采切工程有:1840水平有轨运输巷(已有工程),溜井、人行措施井,溜井联络巷,人行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5#斜井(已有工程)。
回采工艺:回采顺序为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分层联络巷沿矿体走向布置在矿体上下盘,分层联络巷规格为3m×2.6m(宽×高),进路垂直分层联络巷布置,进路规格为3~4m×3m,(断面为9~12m2),进路回采先采矿体两侧进路,然后按隔一采一。
凿岩采用YT-28型凿岩机凿岩,炮孔深度2.3m,布孔见炮孔布置图。
进路回采时先按2.6mX2.6m的巷道规格掘进,周边刷帮滞后一个循环。
凿岩结束后,清洁炮孔,采用人工装填2#岩石炸药,CHA-300
型起爆器配CCH型导爆管非电击发针击发主导爆管雷管,主导爆管雷管再引爆每个炮孔中敷设的导爆管雷管,引爆炸药。
崩落的矿石采用1m3铲运机运搬至布置在矿体上、下盘的脉外溜矿井经振动放矿机装矿车,再由电机车牵引矿车通过1840运输巷道运送到斜井提升至地表。
采场通风:采场所需新鲜风流,通过1840m至采场的人行措施井进入人行措施井联络巷—分层联络巷—进路,污风通过充填回风巷至1890回风巷。
采场充填:每个进路采完后,进行充填准备,包括:采场清理、砌筑充填挡墙、铺设充填管道等。
准备工作完成后,连接充填管道,进行充填。
要求充填体接顶完全,28天强度达到2MPa以上。
转层:每分层进路采完后准备转层。
先挑高溜井和人行措施井,再挑高分层联络巷,浇筑溜井和人行措施井挡墙,分层挑高溜井和人行措施井联络巷,废石充填人行措施井联络巷3m高,分层联络巷充填成斜坡,将铲运机开进人行措施井联络巷中,准备充填,充填完成后转入上一分层。
表2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内容单位数量备注
1 采场生产能力t/日>200
2 凿岩效率m/台·班60
3 铲运机出矿效率t/台·班150 1m3铲运机
4 采矿工人劳动生产
率t/人·班8.1
5 矿石贫化率%8
6 采矿损失率% 6
成宗矿业1890m以上Ⅲ号岩体矿柱回收建议
1950m以上矿柱大部分已垮塌,1890-1940m原二期矿房部分垮塌,所有矿柱的回采必须将周围空区充填后进行。
矿柱采用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或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
1950m水平以上63线以南采用小断面进路回采,63线以北待以南回采后,用上向分层采矿法回采零星矿体。
63线以南1930-1950的顶柱用进路回采,1950m62线以南用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回采,在回采前,从1970、1980对61-2、59-4、58-4、59-2进行灌注充填料浆。
62线以北在以南采完后,先进行灌浆后回采。
2000以上在2025和2055对56-64-3线,对已垮塌采场进行灌浆后用上相分层进行回采。
根据现有采场的回采现状,对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提出如下建议。
(1)严格控制采场控顶高度。
最大控顶高度在4m以下。
点柱严格按设计的位置(或要求)留设。
(2)顶板采用水平孔压顶爆破,保持顶板平整,及时处理顶板浮石。
(3)因矿岩经矿房回采扰动和长时间的暴露,遭到严重破坏,局部应力集中,顶板采用长锚索、喷网等联合支护。
(4)按设计要求布孔装药,控制爆破块度,防止凿岩、爆破成本、效率转嫁至顶板处理、二次爆破、出矿、选场粗碎等环节。
(5)铲运机装矿时保持铲斗水平,不破坏充填体。
(6)溜井布置于脉外,溜井口采用钢筋混凝土封堵,封堵长度为2m。
出矿时,溜井口架设钢轨,防止铲运机破坏溜井口和铲运机掉入溜井。
(7)每个采场须有充填通风井,确保采场风流畅通,也是采场的紧急出口。
(8)采场里面分区交替上升,采矿、充填、转层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