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预警雷达正式列装
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解说词二三

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解说词(二)【分列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参加分列式的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和12个空中梯队由军区各兵种、武警部队和总部直属及北京市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他们将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受阅部队将以强大的阵容和恢宏的气势向祖国展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崭新风貌;展示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坚强决心;展示我军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沿着漫漫长征的英雄足迹和巍巍太行的烽火硝烟,踏着滚滚长江的汹涌波涛,穿过战争与和平的峥嵘岁月,肩负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光荣使命,人民军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阔步走来。
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他们护卫着解放军军旗。
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曾代表中国执行了三千余次司礼仪仗任务,见证了香港、澳门回归等重大历史时刻,向世界展示了人民军队的风采和共和国的荣耀。
接着走来的是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成的陆军学员方队,解放军院校建设形成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民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结合的新型教育格局,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型军事人才成为军队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紧随陆军学员方队走来的,是由某集团军红一师组成的步兵方队。
解放军陆军已发展成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电子对抗兵、航空兵等组成的现代化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努力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能力。
接着走来的是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的特种兵方队。
解放军特种作战力量正逐步实现由传统侦查部队向新型特种作战部队的历史性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特种兵严格教育训练,全面提高战斗力,努力建成能够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拳头和尖刀部队。
现在走过来的是参加过历次国庆首都阅兵的大连舰艇学院的海军学员方队。
空基有源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引领机载雷达进入新时代(组图) 2007年01月11日 15:07 《航空知识》杂志美空军地勤人员维护F-15C战机APG-63机载雷达受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采访人:本刊记者阚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的第一部机载雷达,到今天装备在新型战斗机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载雷达已成为发展空战能力的重要技术装备,它的性能是否卓越往往比战机本身的性能更能决定空战的胜负。
贲德院士,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相控阵雷达课题研究中,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研制成功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突破了当时属尖端技术的相控阵雷达体制,促进了雷达技术的进步。
从1985年起先后主持了机载PD火控雷达体制样机、全波形PD雷达的研制工作、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研制工作,这些项目的研制成功及装备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军用飞机的作战能力,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机载雷达70年记者:我们知道,机载雷达是安装在飞机上的各种雷达的总称,它已成为现代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机载雷达的发展历程。
贲德: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1937年诞生在英国,被应用于空/海监视,同时期也出现了用于空/空探测与定位截击雷达。
20世纪40年代,英国发明了磁控管,为机载雷达跨入微波波段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使雷达能在厘米波段工作。
英、美的国际合作使雷达技术与生产迅速取得成效。
美国在40年代研制成功了SCR-520、SCR-720等截击雷达。
50年代,雷达理论有了重大进展,单脉冲、相控阵、合成孔径、脉冲多普勒(PD)概念的提出,匹配滤波理论、检波统计理论的建立及脉冲压缩等新技术的出现为研制新型雷达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3年研制成功波马克导弹的高脉冲重复频率PD雷达导弹头,1959年研制成功NASSAR系统的机载单脉冲火控雷达。
60年代,栅控行波管在美国问世,微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数字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机载雷达技术的进步,为机载雷达小型化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海空一体战”作战思路初探

美国“海空一体战”作战思路初探当我们审视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时,我们应该少关注他们对美国形成对称性挑战--战斗机对战斗机或者舰艇对舰艇的潜在能力,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扰乱我们自由行动、挤压我们战略选择空间的能力。
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投资,将对美国力量投送的主要途径以及对太平洋地区联盟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对前置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形成威胁。
这一点,将降低近程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还将增加超视距打击的威胁--不管这种能力采取了何种形式。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1.前言美国国防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为在反介入环境中遏制和击败进犯,应制定“联合海空作战(joint air-sea battle)”概念。
为了击败各种军事行动中的敌人,包括具备先介入能力和区域对抗能力的敌人,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研究制定新的联合军种作战概念。
在这一概念指导下,空军和海军将融合空中、海上、陆上、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所有作战领域能力,对抗不断增长的挑战行为。
由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席安德鲁·F·克雷皮内维奇执笔的《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报告中指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和波斯湾的力量投送能力是美国介入重要政治经济利益区的保证。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的发展,美国目前面临着一个战略抉择:或者接受这种军事平衡的消极转变,或者探索抵消这种势头的途径 .由于这两个地区基本上都是空、海领域,因此,空军和海军应该通过开发“空海一体战”概念,探索武力投送的方式。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并非美军心血来潮,而是自冷战结束后,其综合国际形势与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必然的军事战略调整。
美军未来10年走向已呈两极分化的趋向,地面军种(陆军、陆战队)发展重点转向低端(low end)战争,作战目的是反游击和反叛乱,即美军目前面临的挑战。
机载预警雷达概论

机载预警雷达概论机载预警雷达概论一、预警机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 预警机是一种装有远距离搜索雷达、数据处理、敌我识别以及通信导航、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等完善的电子设备,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于一体,用于搜索、监视与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支援飞机[1]。
2. 预警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问世,曾被用于越南战争,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东战争中的“贝卡谷地”之战,预警机创造了一边倒的军事奇迹,才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密切关注。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90架战斗机在E-2C预警机的指挥下,向黎巴嫩贝卡谷地发起进攻。
E-2C预警机先敌发现前来支援的近百架叙利亚战斗机,适时干扰、遮断它们与地面指挥部的联系,以损失1架战斗机的代价,一举击落、击伤叙利亚战斗机79架和7架。
3. 预警机已成为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战争整个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动用了27架E-2C和11架E-3预警机参战。
E-2C预警机出动1183架次,飞行4700小时,用于预警和通信中继。
E-3预警机共出动448架次,飞行5546小时,指挥控制各型飞机9万架次的飞行。
由于空战中有预警机指挥控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未损失1架参战飞机,伊拉克飞机则被击落40余架[1]。
二、世界现役主要预警机及其机载雷达介绍4. 美国E-2C ,中高空目标探测距离480km,低空目标探测距离270km,可在复杂背景中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引导己方数十架飞机实施拦截。
︒“鹰眼”预警机。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预警机,1968年开始研制,1973年交付使用,主要任务是掌握空情,对进犯的战斗机和导弹进行预警,配合航空母舰或地面指挥所完成对己方战斗机的作战指挥。
E-2C预警机先后使用了AN/APS-138、139和145三种型号的监视雷达,工作在超高频(UHF)波段,具有对空、对海、对地三种工作方式,方位覆盖3605. 美国E-3 ,小型低空目标探测距离300km,大型高空目标探测距离600km,可在复杂背景中同时跟踪600个目标,引导己方上百架飞机实施拦截,并具有良好的对抗各种人为干扰的能力。
俄罗斯反导系统的构成与未来发展趋势

外ZHONGGUO JUNSHI KEXUEComposi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ssia's Missile Defense System俄罗斯反导系统的构成与未来发展趋势□桂晓摘要:俄罗斯反导系统由反导拦截系统、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及反导指挥控制系统构成,其反导拦截系统由战略反导拦截系统及非战略反导拦截系统构成,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由导弹袭击预警卫星、超视距雷达及视距雷达三个梯次构成,反导指挥控制系统由相互独立的战略反导指挥系统及非战略反导指挥系统构成。
俄罗斯反导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不断拓展反导系统的拦截空间,扩大导弹袭击预警的探测范围,构建一体化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及研制新型反导拦截武器。
关键词:俄罗斯反导系统构成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E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92(2016)05-0128-13收稿日期:2016-08-10作者简介:桂晓,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少校①Противоракетнаяоборона是由противо(反对)及ракетная(导弹)两词构成,本着实译的原则,我们认为译成“反导”更为贴切,而不应受美欧话语权的影响译成“导弹防御”。
实际上,俄罗斯“反导”概念的内涵与美国的“导弹防御(Missile defense )”概念基本相同。
②Ю.Г.Аверьянов.Т.А.Арсенюкидругие.Военныйэнциклоппеди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ЭКСМО》,2007:763.③参见А.Э.Сердюков.Военный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Словарь.Москва:2007.http ://.ru /encyclopedia /dictionary /details.htm ?id =14714@morfDictionary.俄罗斯(苏联)反导系统的建设历史已经有63年,其在维持美俄(苏)战略稳定和保障俄国家安全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构筑对抗隐形战机的防空体系

中国构筑对抗隐形战机的防空体系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0期在本届两会上,总理李克强罕见地将“保持空防稳定”写进了他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空防”的概念。
这也无疑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空防能力尤其是反隐身能力的关注。
在本届两会上,总理李克强罕见地将“保持空防稳定”写进了他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空防”的概念。
这也无疑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空防能力尤其是反隐身能力的关注。
美亚太部署隐身战机威胁中国空防一提到对中国空防能力威胁最大的武器,人们自然会想到遍布中国周边的美国海空军基地内部署的各类隐形战机。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越来越多的F-22、B-2和F-35这些具备隐身性能的先进战机被部署到亚太地区。
仅F-22战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就部署了超过60架之多,而且这些战机经常因为各种“需要”而被临时抽调到离中国很近的日本冲绳佳手纳空军基地。
这一美军在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距离中国的钓鱼岛仅150公里,距台湾海峡中间线仅400到500海里。
日本媒体称,美国将在2017年在佳手纳基地部署隐形战斗机——F-35。
这无疑对中国的空防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压力。
现代隐身技术,是一门在军事对抗中发展而来、主要服务于军事的综合性尖端学科,其作用是针对现代雷达、光学和声学等主要侦测手段,采取降低雷达散射截面、光电对抗、视觉伪装、消音和机动规避等主被动措施,降低被对手发现和跟踪的概率,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并藉此获取不对称作战的优势。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军事霸权国家,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隐身飞机数量种类最多,技术最为成熟的国家。
隐身战机已成了美国新型军事霸权的一个图腾。
隐身战机的出现对现代战争中突袭与反突袭作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隐身战机面前,普通预警系统将失去预警功能,传统的防空兵器也无法发挥作用。
采用隐身技术的作战飞机,由于其目标信息特征小,一般的雷达系统无法发现,可大幅压缩预警探测体系目标发现距离,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拦截武器制导距离,使敌方整个防空体系难以发现、识别、跟踪、制导和拦截,对于提升作战飞机的作战效能具有极重要的作用,给反空袭作战带来很大的困难。
军用雷达分类

军用雷达分类军用雷达是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用于侦测、识别、跟踪和定位目标,为军事作战提供关键信息。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军用雷达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一、侦察雷达侦察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敌方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便进行作战规划和决策。
侦察雷达的特点是较高的探测距离和较低的探测精度,通常能够探测到较大的目标,如飞机、舰艇和导弹。
其中,长程侦察雷达可以探测到数百公里外的目标,而短程侦察雷达则通常用于地面目标的探测。
二、导航雷达导航雷达主要用于飞行器和舰艇的导航和定位,以确保其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导航雷达的特点是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正常工作。
如舰载雷达可以根据卫星信号和地面信标,精确确定舰艇的位置和航向。
三、火控雷达火控雷达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瞄准和跟踪,以确保武器的命中率和杀伤力。
火控雷达的特点是高精度和高速度,能够迅速跟踪目标并进行精确瞄准,如舰载防空雷达和坦克火控雷达等。
四、预警雷达预警雷达主要用于对敌方作战行动和军事威胁的早期探测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预警雷达的特点是大范围探测和长时间监视,能够探测到多种目标,如飞机、导弹和舰艇等。
如空中预警雷达可以在数百公里以外探测到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轨迹。
五、干扰雷达干扰雷达主要用于对敌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和欺骗,以降低其探测和跟踪能力。
干扰雷达的特点是高功率和高频率,能够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干扰,如电子干扰系统和光电干扰系统等。
六、多功能雷达多功能雷达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它集侦察、导航、火控、预警和干扰等功能于一体,能够适应多种战斗环境和作战需求。
多功能雷达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和高性能,能够自适应地进行多种任务,如陆军的多功能雷达车和空军的多功能预警机等。
军用雷达是现代战争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军事作战提供更加精确、可靠和高效的支持。
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概述

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概述
黄挺松 李长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210007
摘要 本文对美军预警探测系统组成进行了一定 程度的描述,按照不同种类目标(外层空 间目标、空中威胁目标、陆上目标、海上 目标、水下目标)的预警探测机制,分别 介绍了美军的相应装备情况以及技术特 点,对我军构建预警探测系统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关键词 预警探测系统;预警卫星;弹道导弹;“宙 斯盾”;超视距雷达
-3 8 -
分类、跟踪大量地面目标,提供实时目 标位置及战场态势,并与飞机、远程炮、导 弹等纵深武器组成系统的装备。此外,E -8A还能提供打击后的实时战果情报。该 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在地杂波中发现慢速目 标,以及在远距离(100km~200km)实 时分辨活动和静止的坦克、车辆等。
4.4 海上目标的预警探测系统 海洋监视系统不是单一的卫星系统, 而是由电子侦察,照相侦察,雷达成像侦 察和海洋环境侦察等多种卫星及雷达组成 的综合应用系统,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 装备了该系统。 美国“白云”海洋电子侦察卫星 第一代“白云”卫星采用 1 颗主卫 星 3 颗辅卫星的星座形式,采用被动式雷 达平衡测量仪对目标实施定位,可有效跟 踪潜航的核潜艇。第二代卫星仍采用一主 三副的卫星簇模式,但主卫星已采用 KH 卫星和“长曲棍球”卫星,可对动态目标 快速定位,美国目前正着力发展第三代卫 星系统[2]。 4.4.1 海洋环境观察卫星 因为海流、海浪对舰船的航行影响很 大,因此在海洋监视系统中,必须要配置 海洋环境监视卫星,利用这种卫星观测海 浪高度、海流强度、海面风速、海水温度 以及浅海危险物等,所探测的海洋环境作 为动态舰船目标的活动背景,可以准确定 位海上活动情况,对确定海洋监视目标的 特性关系重大。 4.4.2 航母编队预警系统 美军航母编队的预警探测系统是指航 母载预警机 E- 2C、航母载远程三坐标雷 达 SPS-48E 和宙斯盾 AEGIS 系统的 SPY - 1 相控阵雷达。美军航母载预警机 (E-2C)可向整个编队所有防空和反舰武 器系统提供预警和目标指示,并对防区和 防区外的留空飞机实施指挥控制。美军航 母装备的远程三坐标雷达(SPS-48E)可 以为航母编队提供早期预警,具有强大的 目标搜索能力,并提供三坐标数据,其他 舰艇在14秒内便可发射导弹迎击,将早期 预警时间提前至 5~6 分钟。 4.5 水下目标的预警探测系统 水下目标探测以水声探测为主,有 光、电、磁、温等多种探测方式,探 测的主要对象是潜艇,水雷等水下目 标。现代声纳已经与运载平台的其他探 测设备,武器发射系统和通信导航设备 组成舰艇反潜作战系统和机载反潜作战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战略预警雷达正式列装
近日,中国一家致力于研究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研究所对外披露,由该所研制的中国首部某重要雷达装备胜利交装。
从相关报道判断,该雷达或已交付解放军空军使用。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又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14所”)在其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称,2016年9月27日,由中国电科14所研制的中国首部某重要雷达装备授装接装仪式胜利举行。
报道还称,该雷达自竞标成功后,14所经过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研制、阵地安装联试、设计定型试验、装备试运行等重要阶段,历时数载,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领先的尖端雷达装备,并正式列装部队。
报道强调,该雷达的正式交装是某领域装备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有观察认为,根据14所报道中所配的图片背景及人员着装分析,该雷达极有可能为中国空军的陆基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
中国电科14所的这篇报道还透露,近年来,中国在中国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北先后建设了一系列新型陆基大型战略预警相控阵雷达,构成中国战略预警和反导系统,这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反导系统。
新型陆基大型战略预警相控阵雷达主要担任中国未来远程防空、反导、空间目标监测等任务。
据猜测,中国新型陆基预警雷达总体性能与美军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相当,有西方专家推测,其探测距离可达5,500公里。
据悉,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在现代战略预警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导弹预警系统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甚至决定着整个导弹防御系统的成败。
在导弹防御系统中,战略预警雷达可独自或者根据预警卫星提供的信息,确定来袭导弹的威胁,包括发射点、弹着点、空间位置和速度信息等,并进一步指示防御系统根据战略预警雷达提供的飞行弹道数据进行导弹拦截。
虽然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同样具备探测普通飞机、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但其真正的目标是各种类型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各种航天器。
比如在平时,这种雷达可以长期监视一些国家的导弹试射和航天发射活动,从而评估其武器的性能、获取相关的信息,在战时则承担着探测敌方来袭战略导弹的重任。
大陆微信公号“迷彩派”刊文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多次公开过反导技术试验的相关消息,而导弹技术和战略预警雷达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如果能够研发各类先进导弹,那么其陆基战略预警雷达技术的发展肯定也会不断进步,因此14所发布的这则消息并不值得奇怪。
有专家表示,冷战期间,核阴云笼罩地球,美、苏两国在弹道导弹预警和拦截体系建设发展上可谓是超额投入。
冷战结束后,美、俄也都没有放松新型相控阵战略预警雷达的研制工作,可见这些雷达在国家战略预警体系中的极端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之下,为抢占军事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争取军事战略主动,中国必然会积极发展和建设完善的战略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