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汇编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看过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①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培养同学们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史论今,引导同学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

③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同学们收集戚继光的资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教法】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扮演小记者,指图讲述郑和郑和下西洋概况,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导入新课导入:视频“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师有激情的启发引导:丝绸之路分为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开创以来一直是东西方交往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汉代至隋唐以陆路为主,到宋元时期逐渐转移到海上,特别是到了明朝前期,我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到顶峰。

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明朝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请同学打开课本第95 页齐读一下课题第17 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确立目标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本绿字标题,找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新人教版(1)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盛况(邮票),比较中外远洋航行的不同作用。

综合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评价人物: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归纳综合,使学生认识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爱国主义:使学生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易错易漏易混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教学过程课前检测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他是第一位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那时明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导入新课这就为当时进行远洋航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出现了杰出的航海家郑和。

检查预习介绍一下郑和讲授新课郑和下西洋学生阅读84-87页“导入框”以及本目课文、插图、地图、资料等,在教师启发下,作读书标注并思考回答:1.这里说的“西洋”指哪些地方?(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同桌学生合作,一个翻到新学案63页,另一个翻到课本85页,对照回答:2.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刘家港)3.他们沿途经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各叫什么名称?(占城——越南;爪哇等——印度尼西亚;满剌加——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榜葛拉——孟加拉印度;古里——印度;天方——沙特阿拉伯;木骨都束)4.完成88页“练一练”: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学生观察彩图23《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结合课本86页插图和资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在航海事业的发展史上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初一历史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设计

初一历史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设计

初一历史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设计
初一历史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设计
一.明确目标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地、所达地区和意义
2.知道“倭寇”的含义,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

3.记住葡萄牙占据澳门的史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时空概念的掌握
二.前置自学
1.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

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加强 ;1405年从出发到年,先后次下西洋,最远到达沿岸和。

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和。

郑和远航,促进了,加强了。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其中的“海波”是指。

3.1553年,殖民者以租借名义,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4.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 ;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三.问题探究
1.“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矣”。

回答:
(1) “郑君”是谁?
(2)其主要事迹是什么?
(3)其事迹有何影响?
2.(1)什么是“倭寇”?
(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你应如何向他学习?。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1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1

扬国威抵外侵—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矮寨中学杨雪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概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开发南洋2、了解戚继光抗倭事迹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盛况综合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就因素和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辩证的分析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前引导问题:(1)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2)君权加强的措施有哪些?导入新课多媒体体展示课题《扬国威抵外侵—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郑和下西洋1、幻灯片展示:◆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保存着这样的遗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泰国有三宝港。

◆民间哄儿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请问:文中提到的“三宝”、“戚爷”你知道是谁吗?学生回答:“三宝”—郑和“戚爷”—戚继光展示《郑和》和《戚继光》图片,通过图片展示加深记忆。

2、利用多媒体展示: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必施恩布德—《明史》请问:根据以上所述,你认为郑和出于什么目的下西洋?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扩大明朝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郑和下西洋》以及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一下问题:(1)想一想:西洋是指什么地方?(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之为“西洋”。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战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之阳早格格创做教习目标1、知识与本收:相识掌握郑战下西洋的时间、条件、手段、表面、做用;启垦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2、历程与要收:道述法、情景创建法、自决教习法、分解提示法等多种教法概括应用.3、情感做风价格瞅:通过对于郑战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变的教习,使教死体验郑战、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产死精确的人死瞅战健康的人格.自决教习1.郑战下西洋时的皇帝是__________.下西洋手段是为了加强__________ ;1405年从 __________出收到 __________ 年,先后________次下西洋,最近到达__________ 沿岸战__________ .所戴东西最受当天人喜爱的是__________ 战__________ .郑战近航,促进了 __________ ,加强了 __________ . 2.“启侯非尔意,但是愿海波仄”,此文是谁的名句:__________ ;其中的“海波”是指 __________.3.1553年,__________ 殖民者以租借名义,攫与了正在尔国__________ 的居住权.4.尔国也是天下履历上的伟大航海家是__________ ;明往抗倭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合做商量:郑战为什么能乐成的真止近航?随堂检测一、采用题1.派遣郑战下西洋的明往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仁宗D.明宪宗 2.郑战下西洋最近到达()A.印度洋沿岸战白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战非洲东海岸C.白海沿岸战非洲东海岸D. 印度洋沿岸战非洲西海岸 3.倭寇包罗()①日原武士②日原商人③日原海匪④华夏内天奸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明往时的抗倭将收有()①戚继光②岳飞③文天祥④俞大猷A.①②B.③④C.①D.①④5.郑战下西洋曾到过亚非几个国家战天区()A.20多个B.30多个C.40多个D.50多个两、资料分解题1、资料一:“启侯非尔意,但是愿海波仄.”资料两:“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赶快止.”请完毕:(1)从资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何如的人?(2)简述其主要遗迹.2、郑战下西洋的手段是什么?有什么意思?教习支获:。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7 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以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航海勇士翟墨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颁奖词--- 戚继光。

2. 交流与质疑:小组交流展示表格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3. 合作完成卡片信息,编辑《郑和传》《戚继光传》
五、颁奖词 悟精神
为郑和、戚继光撰写颁奖词
要求:经典、流畅、有激情。

字数:100 字以内
1. 独立完成
2. 小组交流,班内展示:
畅所欲言,比一比谁写的更精彩?
3. 提升归纳郑和、戚继光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
五、博客论坛 续真情
欢迎同学们进入我的博客,继续舒展你的思想
和感悟。

请将你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共勉;同时欢迎继续参与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
关注郑和、戚继光代表明朝的对外交往和冲突
关注生活中
应用,联系
实际,总结
提升,形成
认识。

颁奖词--- 郑和。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2、思想教育目标:(1)郑和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2)戚继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3、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阅读思考并独立发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四、教法学法: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发现法;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五、教材分析: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六、教学过程:(一)诊断补偿,导入新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导入:15-16世纪也是世界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欧洲人从事的远洋航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达伽马开辟了西方到东方的新航路、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这些地理大发现加强了世界范围内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适应世界历史发展脉搏的跳动,中国历史也产生了共鸣,当时的明朝也出现了一个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引出课题)。

但是中国人的远洋航行要远远早于欧洲(近一个世纪),这一重大事件就是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本课还有另一重要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戚继光。

(展示人物图片)(二)、新授1、郑和下西洋(师启发学生找出主线索,生看书讨论)出示思考题(1)“西洋”地理位置在哪?(2)郑和为什么能下西洋?——(客观)条件(3)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主观)目的(4)盛况如何?——(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壮举,伟大航海家。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 学 设 计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胡春娥王池跃[教学内容]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知道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意义及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史实材料及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理解、概括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

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郑和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及戚继光精忠报国誓死捍卫祖国人民生命财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法、比较法,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化教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主题歌,听后启发诱导学生,引入课题。

提问:你知道他是谁么?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壮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板书:郑和下西洋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成功原因;2、戚继光抗倭背景、概况、原因意义等(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学生带着目标自学(一)郑和下西洋1、结合图片和地图,初步了解伟大航海家郑和及西洋的地理范围。

提问:结合课文,“西洋”是指什么地方?(指现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2、结合课文,先引导启发学生,然后再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根本条件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7 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1、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4、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4、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 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法等。

[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A、郑和是什么人?(祥见课文P81 小字)
B、西洋指的是哪些地区?(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
海一带)
C、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国力雄厚,武
强大,库藏充足--- 提供物质条件。

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提高,
指南者广泛应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科技技术。

3、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敢,有才能。

4、开放在政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加强与外界联系。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 说:寻找建文帝的下路。

2说:炫耀国威,显示明朝的富强。

主要是政治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学习-----好资料
2,概况:
和学生一起看课文P81小字和P82地图。

提问:郑和航海过程中可能遇见哪些困难?(食物,水,风浪等)郑和下西洋和西方比较。

(详细见课文P82)
E、意义和影响
怎样评价郑和下西洋的行为?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但是郑和下西洋用大量的金银作为赏赐,换取的是土豆产和象牙,香料等,这种非商业性贸易,耗费巨大,给政府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意义:1、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欧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3、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4、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达伽马1497-1498到达印度。

5、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仅东南亚地区)定居,成为华侨。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和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不同?
1、国家实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张骞处于汉朝休养生息,经济还未完全发展。

郑和处于明朝最繁盛时期。

学习-----好资料
2、影响力不同:张骞的影响力小,当时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反抗匈奴。

郑和为了宣扬国威,影响了东南亚诸国,影响力比张骞大得多。

3、交通工具不同:一个是骆驼和马,一个是船。

4、时代背景不同:张骞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反抗匈奴,是为战争做准备的。

郑和为了宣扬国威是属于和平交往的。

5、结果不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促进了海外各国和明朝的交往, 也显示了明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高超;张骞出使西域也加强了西域各国跟汉朝的文化经济交流,更直接的一个成果是促使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并且也推动了西汉王朝将西域纳入正式行政区域。

6、国家支持的方式不同:张骞去西域国家是采取暗中支持的方式,郑和则是国家大张旗鼓的支持。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指的是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倭: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统称,元末至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武士和海盗相结,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骚扰和掠夺,杀伤村民,沿海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安全,起来抗倭)
2,戚继光与戚家军。

(详见课文P83)
3,
4,抗倭结果怎么样?(取得胜利)
5,
6,戚家军为什么能够取得抗倭的胜利?(一,这是一场反侵
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乙怎么样看待明朝的戚继光和南宋的岳飞抗金?(戚继光是抗击外来侵略,是代表中华民族利益,是民族英雄。

岳飞是抗击北方民族的入侵,代表我国中原和江南人们利益,是抗金英雄)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我们回顾中
国的历史,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鉴真东渡日本,到郑和远涉西洋,昭示的是中国和平交往的外交理念;然而近代,爱好和平的中国成为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对象,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的不仅仅有和平,还有不屈的抗争,拿起武器,用我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民族不倒的长城;今天开放的中国打开国门,诚邀天下朋友,共同谱写和平发展的美好篇章。

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穷时铮铮铁骨,发达时永不称霸!”
作业: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样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