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合集下载

矛盾的观点复习

矛盾的观点复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的 活的灵魂, 3、重要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 的关键 4、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 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 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 • 分析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中两个不同方 面。 •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反对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一刀切”。
★(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
【原理】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 物的性质主要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 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排斥,又 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 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运用】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分析中美、中日、中欧关系; 认识网络的利弊、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等;传统文化和外来 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
易混易错点
1、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2、“事事有矛盾”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和任何事物(或任何两个事物) 之间都有矛盾。 3、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虚幻的、无条件的。 5、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 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7、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8、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一点论是指看问题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割裂对立与统一。 10、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 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 因,或者叫根据。 1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1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1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4、人们认识事物的秩序是由普遍到特殊,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对待矛盾。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创新意识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创新意识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
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 系 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 一规律
考点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
⑴相互区别
①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 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质”;
②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 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
⑵相互联结 ① …… ;② ……。
⑴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 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 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
于一个统旧一矛体盾中,解才决构成了矛,盾关又系会,产也是生客新观的的,是
事物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灭矛盾。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 性,就没有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区含 别义
表 现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 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渗透、包含),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含义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基本规律,以及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五对基本范畴。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辩证法的各对基本范畴则从不同方面揭示和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
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

总体上看,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一基本特征的揭示和反映。

9-1矛盾是事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1矛盾是事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注意:哲学所讲的“斗争性”与生活中所说的“ 注意:哲学所讲的“斗争性”与生活中所说的“斗
争” 的区别和联系(P68专家点评 的区别和联系(P68专家点评) 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1、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生活或政治中所说的“斗争性” 生活或政治中所说的“斗争性”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 具体形式。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具体形式。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 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5、在美国访问的江泽民同志曾在乔治·布什总 在美国访问的江泽民同志曾在乔治· 统图书馆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两千多年前, 统图书馆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 国先秦思想家孔予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 国先秦思想家孔予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 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了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规律的客观性 D.联系的多样化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 区别:1、含义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提。 依存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 依存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转化是向自己对 立面的转化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在统一中对立, 矛盾双方在统一中对立,只有具有某种共同 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 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或 斗争” “斗争”的倾向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变化和发展。

先进与落后

先进与落后

先进与落后的对立统一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世界本身就是矛盾,也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也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属性即斗争性,统一属性即同一性,他们是矛盾固有的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先进和落后就是遵循对立统一规律的,它们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谓先进,大的方面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积极性的思想、社会制度等是先进的。

反之,则是落后的。

除却大的,涉及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性,还有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先进概念。

如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向亲人、朋友、书本、网络、媒体等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在借鉴前人的、他人的,过去的与现在的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后,结合自我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这种做法相对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来讲,是先进的。

而仅凭个人经验或一家之言,或个人知识就鲁莽行事的行为及思想解决问题方式则是落后的。

再如,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纺织业由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机器生产。

与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相比,工厂生产使用、借鉴了一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产利润的机器,这种方式是先进的。

总之,先进与落后的对立统一存在于个人生活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先进与落后具有相互转化性及历史局限性。

先进与落后的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的时间、环境、条件等因素具备时,就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但这种转化都受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思想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如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制度时,充当了封建制度的掘墓人和先锋队,在当时来讲,它是先进的、进步的阶级。

相较于资产阶级的先进性,封建地主阶级由于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则是落后的阶级。

但当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后,以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孕育产生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资产阶级就成了腐朽、落后的阶级,而无产阶级则成为先进的、进步的,代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级。

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② 坚持唯物论与坚持辩证法是有
机统一的。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
证法的基础,只有在承认世界的
物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
状态,才是唯物的辩证法。坚持
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
求,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
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唯物主
义贯彻到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世界观
含义
方法论
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 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
关系的哲学范畴。
一 分 为 二 观 点 全 面 看 问 割。(方法论: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
题)
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两方面:双方共处于统 一体中、双方在一定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 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 向转化。
1.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前提。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 受制约于同一性。
下可互相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对立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
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
不分。 (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3.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 3. 次 要 矛 盾 处 于 从 属 地
地处理次要矛盾。 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
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 一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 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 面。
A.要求看问题既全面,又 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 不忽视支流

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1)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和发展(2)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3)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4)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相成)(1)同一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提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取得什么成就,但存在什么问题;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示: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A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心病心来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材施教。

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针对。

③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冠李戴、良莠不分,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千篇一律,一刀切,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 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
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 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 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是相互斗争的。 学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 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
——彭端淑《为学》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为之”与“不为”,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 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是学习过程中的难 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2)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 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C. 量体裁衣
B.积劳成疾 D.因材施教
3、《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 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 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联 系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 制约。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 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 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 向转化。
1.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前提。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受 制约于同一性。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 1.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也就是共性
②坚持两点论与重 点论统一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的根本对立原 理
矛盾客观性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 一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 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 面。 (决定事物的性质)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 一事物内部处被支配地 位、起次要作用的矛盾方 面。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 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实事求是地承认矛
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 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
主观意志为转移。
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1.矛盾的主次方面互相排斥又互相 影响。
2.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互相转化, 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 发生了变化。
重要性:1.是马克思义的一个重要 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2.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上万 物千差万别,在于矛盾特殊性)。 3.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 解决主要矛盾(抓中心、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关键、重点),反对主次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
(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不分。

3.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3.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
对 事 物 发 展 不 起 决 定 作 地处理次要矛盾。
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贯穿于每一件事物发展过 于 揭 露 矛 盾 , 坚 持 两 点 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 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时时有矛盾)
和片面性。
殊性表现出来;一事物无论怎样特
殊也会有同类事物的共性。
不同事物,同一事物不同
3. 二 者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互 相 转 化 。
② 坚持唯物论与坚持辩证法是有 机统一的。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 证法的基础,只有在承认世界的 物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 状态,才是唯物的辩证法。坚持 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 求,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 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唯物主 义贯彻到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名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
含义不同 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 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

性。
理论依据不同
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点。 物质决定意识
别 哲学范畴的类型不
辩证法
唯物论

联 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A.要求看问题既全面,又 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 不忽视支流
B.反对不分主次、颠倒主 次
(1)A.两点论就是在认识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
看到次要矛盾;(1)B.在 我 们 应 该 把 两 点 论 和 重
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 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
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 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
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世界观
含义
方法论
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 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
关系的哲学范畴。
一 分 为 二 观 点 全 面 看 问 割。(方法论: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
题)
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1.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 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 两方面:双方共处于统一 体中、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可互相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对立 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 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
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
(2)A.重点论是在认识复 均衡论。
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
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2)B.在认识某一种矛盾
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
1. 唯 物 辩 证 法 主 张 用 联
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
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 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
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 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
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
原因。2.形而上学则用孤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
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 的观点看问题。
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
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
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
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1.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 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 一的。
2.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 点,都是错误的。
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 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 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 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 泉。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 统一的原理
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 的,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 证法的基础,坚持辩证法 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 求。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 坚持从全面的、发展的实 际出发。 反对分割两者 联系的形而上学和唯心 主义观点。
① 唯物论与和辩证法尽管都以整 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存 在着区别: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 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它告诉我 们,世界是一个按照一定的客观 规律不断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辩 证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状态,即世 界怎么样的问题,它告诉我们,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变化发展 和充满矛盾的世界。
过程、同一矛盾的不同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 (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面各有特殊性。
义的理论依据,体现了共性和个性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包含许多矛盾,它们有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
主次之分。
统一的认识方法。(②)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 2.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 A.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