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思想方法(唯物辩证法之矛盾)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和认识世界的观点,它将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看作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辩证运动所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论”。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1. 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思维,它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辩证的思考,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

2. 整体观念:唯物辩证法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 历史观念:唯物辩证法强调历史观念,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历史的,是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的。

任何社会现象都具有历史性。

4. 实践观念: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观念,认为认识的来源和验证都是通过实践得出的。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矛盾有两方面的意义:对立和统一,反映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解决需要依靠斗争,通过辩证思维的方式得出最优解。

四、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哲学:研究宇宙和人类根本问题的学科。

2. 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3. 认识世界的观点:理解世界和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4. 物质世界:由物质构成的世界,包括天体、星球、人类、自然界等。

5. 思维世界:由人类的思维和意识形成的世界,包括文化、艺术、道德等。

6. 辩证运动:物质内在的自发运动和发展,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

7. 矛盾: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和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原动力。

8. 整体观念:看待世界的方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9. 历史观念:看待事物发展的方式,认为事物经过多次演化和发展,任何现象都具有历史性。

10. 实践观念:认识事物的方式,认为认识和改造世界基于实践经验和实践方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件

9
备考关键词: 备考关键词: 同一性的三个表现:条件、包含、相通、 同一性的三个表现:条件、包含、相通、转化 斗争性的两个表现:相互对立、相互区别、 斗争性的两个表现: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反映矛盾同一性原理的俗语是: 反映矛盾同一性原理的俗语是: A 不见高山,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因为:A中的高山和平川是相对的, 因为: 中的高山和平川是相对的, 灯不拨不亮, 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他们的存在就是矛盾的双方,互为条 他们的存在就是矛盾的双方, 件存在。当没有高山时, 件存在。当没有高山时,平川也就不 不是鱼死, 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能称之为平川了!反之亦然! 能称之为平川了!反之亦然! 前事不忘,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
联系 联系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总 特 征
系 系
P67引言 P67引言
联系观








4
一、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怎样? 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怎样? 矛盾和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和联系、发展的关系?
P67引言 P67引言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 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是唯物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 (2)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源泉和动力。 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2
①区别: 区别: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②联系: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化和发展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例: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唯物辩证法笔记

唯物辩证法笔记

唯物辩证法笔记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种哲学思想方法。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对于思维方式、社会发展和人生观的深远影响。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认识方法的哲学理论。

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和变化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是事物存在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以物质世界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不可避免且不断地发展和斗争。

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前进。

2.事物的质和量的转化: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质与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量变在一定阶段达到临界点时,会引发质变,形成新的事物。

3.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事物通过否定旧事物产生,旧事物的消亡又通过否定新事物而实现。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应用1.认识论上的应用:唯物辩证法提倡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具体的认识,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强调联系反思、理论联系实际。

2.社会发展上的应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

3.思维方式上的应用:唯物辩证法提倡辩证思维方式,超越片面性和形而上学思维,要善于辨证思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唯物辩证法对思维方式、社会发展和人生观的影响1.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采取全面、具体、具体的思维方式,超越片面性和形而上学思维,善于分析问题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趋势,推动我们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2.社会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发展是矛盾驱动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矛盾,只有深入揭示社会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人生观: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相信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鼓励人们积极实践、不断进取,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的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或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要记得这三种情形)〖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揭示事物的矛盾本质和运动规律。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唯物辩证法这一理论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种种问题。

而唯物辩证法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思维方法,下面就对其中四种思维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一种思维方法:抓住事物的矛盾并加以解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

因此,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抓住事物的矛盾,找出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点所在,进而分析矛盾发展的趋势和解决的方向。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人民收入的增长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需求和供给的失衡,导致价格的上涨,而价格上涨又会影响消费能力,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矛盾。

而解决这个矛盾,则需要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调整收入分配比例等措施。

第二种思维方法:从整体了解事物事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存在孤立的。

而从整体了解事物,需要把握事物的本体和本质。

例如,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从他的本体来了解他的基本特征、历史和环境等等。

这一思维方法也应用在其他的问题之中。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状况,就必须从整体上观察:从GDP、消费、投资、外贸等多个方面来看,从而掌握其总体运行状况和因素。

第三种思维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适应于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无法决定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我们需要结合事物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

例如,在管理层面上,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多种复杂的因素和原因,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经验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来处理问题,而是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结合现代管理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第四种思维方法:综合分析和综合治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和综合治理。

96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37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96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37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错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 非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分析:错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 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8.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分析:错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
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考向1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典例1 (2014·全国Ⅱ)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
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
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
命题探究
考点展示
五年考题
考情分析
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
2017全国Ⅰ·20 2016全国甲卷·39(1) 2014全国Ⅱ·22、23
从近年高考题型看,既有选择题, 也有主观题,多以社会热点材料为 背景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2018全国Ⅱ·21 2016全国乙卷·23 2016全国丙卷·20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方法论在解析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世界的根本,它是解释事物的基础。

物质具有运动和发展的属性,包括数量的变化、质的转化和事物的产生消亡等过程。

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由于矛盾的斗争和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2. 辩证法的矛盾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部矛盾,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且矛盾不仅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内部,还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形成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

矛盾的存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 辩证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和客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类的主观认识是相对的,但它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联系,反过来又影响和改变客观世界。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矛盾分析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方法之一是矛盾分析法。

在认识和研究事物时,要分析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核心思想是在矛盾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2. 实践观察的方法实践观察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与客观世界接触,感知事物的特征、运动和发展变化。

通过实践观察可以检验和修正主观认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3. 综合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之一,它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并深入分析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关系。

综合分析强调整体观点,把握事物的全貌和内外部联系。

三、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不仅仅适用于哲学领域,也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1. 组织管理在组织管理中,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性原理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内部的矛盾,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矛盾,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是: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方法。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方法之一。

这个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

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的矛盾既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又是事物发展的限制。

矛盾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规律、趋势。

例如,在社会发展中,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是驱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析方法强调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特点、规律和趋势,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例如,在中国现代史中,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是驱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

阶级分析方法是说,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阶级斗争。

阶级分析方法强调要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本质,从阶级矛盾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阶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正确立场,避免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革命和改革一直是为了消除封建主义的阶级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执政目标。

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是说,知行合一是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前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

唯物主义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就需要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地方特色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不断检验和完善改革的理论。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四大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规律、趋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成语诗词俗语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 段香;知己知彼,百战比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满招损,兼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塞翁 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 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居安思 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世界观)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 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 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 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 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 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 原则(方法论)反对错误 坚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普遍 性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 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 矛盾的正确 方法。 反对千 篇一律, 一刀切, 形式主 义。
矛盾分析的方法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立 统一观点看问题、全面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 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9全国卷Ⅰ】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



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 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 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 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 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 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 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 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共性和个性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 候,必须把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 来,既要从特殊性中 概括出普遍性,又要 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 研究特殊性 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反对 反对 割裂 共性 与个 性, 片面 强调 个性 或共 性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 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 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 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 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 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 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着 重抓住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着重把握主流,又要看到支流。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008四川卷】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
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 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 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 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 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 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 “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 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 “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 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 方面。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 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 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属性:是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 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 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 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联成语诗词俗语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 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 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 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 特殊性,生搬硬套。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 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 根本方法。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分析解决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把握事物发展的内 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 因)。




【2007重庆卷】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 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 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 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 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 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关联成语诗词俗语

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 —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 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 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十个指头按 跳蚤;隔靴搔痒——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 矛盾的关系。 舍本求未: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世界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是共性与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既有普遍性, 又有特殊性,普遍 性和特殊性相互联 结。普遍性寓于特 (矛 殊性之中,没有特 盾问 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 题的 精髓)遍性。在一定条件 原则(方法论)







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 就是斗争 错。(注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前对。后错(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错。(注意: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 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错(注意: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 观愿望所决定的)









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 错。(注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 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错(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 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错。(注意:也会影响。)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 错(注意: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注意:


抓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抓重点”、 “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 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常常用于分析办事情。 把握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 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 方面:存在反义关系,例如“利>弊”“成绩>问 题”“机遇>挑战”等等;性质、本质、主流、形 势、趋势、方向、识大局、占主体等关键词,主要 是看问题。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原理(世界观)
矛 盾 主 要 方 面 和 次 要 方 面 的 关 系
原则(方法论)反对错误 反对形 而上学 的只抓 重点一 点论和 不抓重 点的均 衡论。
每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 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 重点论相统一。 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 看问题要分清 地位,起主导作用,事 主流和支流, 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 着重把握主流。 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看问题时要全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 面,不能忽视 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支流。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


【2008广东卷】“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 说明(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世界观) 原则(方法论) 反对错误
矛 盾 普 遍 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 既对立又统一的两 个方面,矛盾存在 于一切事物之中, 贯穿于每一事物发 展的始终,即事事 有矛盾、时时有矛 盾。
要坚持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承认 反对片面 矛盾的普遍性是 地看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 一点论。 的前提。 要敢于承认矛盾、 反对回避 揭露矛盾,善于 矛盾、掩 分析矛盾,积极 盖矛盾的 寻找解决矛盾的 态度。 正确方法。
--关联成语诗词俗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