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一、目的

毕业论文是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与系统化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具体来讲,就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及土木、机械等工程知识,正确处理交通、能源、土建、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涉及的有关力学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阶段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正确建立力学模型,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毕业论文教学容及要求

(一)选题围要求

1. 从工程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选题应保证基本的工程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2.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尽量结合交通、能源、土建、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力学问题,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

3. 选题应注意有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要求具有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要适中,其任务量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和基本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优秀学生有所创新。毕业论文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个别须采用同一大题目,则应分列出小题,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专题,使每个学生都工作量饱满,有各自的独立完成部分。

(二)论文容及要求

1. 准备阶段

(1)熟悉与分析科研课题。

(2)收集、查阅、研读与课题相关的国外最近研究文献与相关资料。

(3)翻译一篇英文文献资料。

(4)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 毕业论文研究实施阶段

(1)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正确地建立力学分析模型。

(2)进行相关理论推导与求解,或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与验证。

(3)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分析计算结果。

3. 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1)整理与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表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

(2)分析讨论计算结果,根据相关图表,得出所研究问题的客观规律。

(3)总结经验和不足,对后续科研工作提出建议和想法。

(4)撰写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2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4. 毕业答辩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后,应将论文交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阅,写出评语和评分后交答辩小组,经资格审查后,答辩小组对学生逐个进行公开答辩。

三、基本阶段及时间分配

四、能力培养与建议方法

六、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15%以。

七、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董力三大纲审核人:蓝万炼

课程编号:0813200025

英文名称:?Resource Environment & Management of Urban-Rural Planning?Graduation Thesis Teaching Text

学分:13

总周数:13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地理、自然资源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遥感技术与应用、管理学、环境科学、土地管理与土地法规、人文地理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计算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

一、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熟练掌握检索科技文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意识。

5.告诉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

二、毕业论文教学容及要求

(一)选题围要求

1.应围绕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基本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应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相联系,突出专业特色,做到教学、科研和实践三者之间的结合。

3、应能反映一定的理论探讨,贴近或接触某一社会实际问题,体现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能力。

4.难度、广度应因人而异,原则是适中。

5、毕业论文严格实行一人一题,原则上由指导教师命题。

6.指导老师承担的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和主持的研究项目,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围。

7.同一毕业论文题目不能连续两届使用,除非容上有明显创新。

(二)论文容及要求

1.下达任务书

指导教师编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宣布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及管理规定;向学生作思想动员;下达任务书。

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题目和任务确定之后,即着手查找、收集各种资料。(参考文献查阅不得少于10篇,至少包括1篇外文文献)了解前人对有关选题容的研究情况、最新进展和研究重点。

3.撰写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包括文献综述、方案论证、撰写思路、技术路线、进程安排、所需设备和野外考察等。

4.论文撰写

这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阶段。先由指导教师拟出论文提纲和总体方案,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后,学生按提纲、方案和《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标准》撰写论文。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撰写进度和撰写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每星期至少指导一次)

5.论文答辩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设计)后,应将论文(设计)交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写出评语、给出评分后交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以答辩会的形式对学生逐个进行公开答辩审查。

五、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15%以。

六、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工程力学概论论文:浅谈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浅谈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0.引言 刚进入大学时,我对工程力学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和物理有关。经过了一个月地学习,我对工程力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1.力学发展史 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等器具逐渐积累起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 古代人还从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和弓箭、车轮等的使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的移动和转动。但是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才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早阐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此后,力学的研究对象由单个的自由质点,转向受约束的质点和受约束的质点系。这方面的标志是达朗贝尔提出的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建立的分析力学。其后,欧拉又进一步把牛顿运动定律用于刚体和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 这看作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开端。 运动定律和物性定律这两者的结合,促使弹性固体力学基本理论和粘性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孪生于世,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是纳维、柯西、泊松、斯托克斯等人。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使得力学逐渐脱离物理学而成为独立学科。从牛顿到汉密尔顿的理论体系组成了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在弹性和流体基本方程建立后,所给出的方程一时难于求解,工程技术中许多应用力学问题还须依靠经验或半经验的方法解决。这使得19世纪后半叶,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同弹性力学之间,水力学和水动力学之间一直存在着风格上的显著差

机械系毕业论文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实践报告 题目2013级毕业设计(论文)副标题2013级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姓名陈成 学号034 专业机械制造 教学站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教学站 班级柳职院13级机械制造1班 指导教师罗莹艳 日期2013年8月6日 目录 一、自我介绍及专业学习介绍 (3) 1.1 学生自我介绍 (3) 1.2 主要理论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情况 (3) 1.3 主要技能水平以及方法能力 (4) 1.4 社会能力的自我评价 (4) 二、综合实践的过程与目的 (5) 2.1 综合实践的目的 (7) 2.2 实习岗位所具备的技术 (5) 2.3 实习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 (5) 2.4 实习的岗位介绍 (8) 2.5 实习岗位技术工作的工艺分析 (6) 2.6 实习岗位技术工作的工艺规程 (7)

三、技能等级考过程 (8) 3.1 等级考试工件图纸分析包括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 (8) 3.2 工件加工所需的工具、量具、设备等以及使用方法 (8) 3.3 加工工艺步骤 (9) 3.4 工件的检测 (9) 3.5 等级考试小结(自我评价) (9) 四、总结:实践的收获与体会 (9) 五、致谢 (9) 六、参考文献 (10)

一、自我介绍及专业学习介绍 1.1 自我介绍 我叫陈成,出生于风景优美江水围绕的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我所学的专业为机械制造,毕业于国内示范性高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我是一个乐观自信的男孩,平时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我最大的特点是执着,只要是我选择好了的道路,再艰苦我也会走下去,直到到达我所想要的高度。我喜欢挑战不一样的自我,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优缺点,缺点改正优点精益求精。 在大学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刻苦学习书本内容,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很好的利用了图书馆庞大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专业课我学习了企业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文化课程和机械基础、工程力学、等理论课程,还进行了调漆、喷漆、打磨等的实心,我现在拥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各科成绩良好。 通过在校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定位,并有足够的信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一步步迈向我所要的工作职位,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企业,为国家做出微小的贡献。现在我的就像一只羽翼未丰满的小邹鸟,希望通过未来的不断的实践来充实自己,逐渐的变为展翅的雄鹰。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一直都在努力,一小步一小步的迈向我的目标,我相信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学院领导老师的认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将会身心力行去做好自己的本职。 现即将毕业,为了能更好更快的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真正的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我现在正在进行毕业实习。 未来等我,现在我在努力。 1.2 主要理论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情况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科学。机械设计涉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一台新的设备从提出设计任务到制造出来投入正常使用,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收集同类产品信息、研究、设计、制造、运行考核等各个阶段。在设计阶

工程力学论文

Hefei University 论文题目:工程力学论文 年级专业: 13级化工卓越工程师之班姓名:王俊 学号:1303022043 老师姓名:胡淼

摘要: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分为六大研究方向: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工程爆破。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就业面相当广泛,可以继续读博、从事科学研究、教师、公务员,或到国防单位工作,去外企等等。总的来说,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历史、研究方向、应用、学习心得 一、工程力学简介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 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 工程力学包括: 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粱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粱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

工程力学概论论文

工程力学概论论文 关键字概论历史发展 本专业毕业能干什么? 力学是基础科学,又是技术科学,其发展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是非常密切的。与力学相关的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及生命科学等,与力学相关的工程学科有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材料、环境、船舶与海洋等等。 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使得力学在其中多项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力学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力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又可以从事与力学相关的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等工程专业的设计与研究工作,还可以从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或生命等基础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力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对口是非常宽的,社会对力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 随着力学学科的发展,在本世纪将产生一些新的学科结合点,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与资源、数字化信息等。经典力学与纳米科技一起孕育了微纳米力学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生物领域产生了生物力学和仿生力学;这些都是近年来力学学科发展的亮点。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力学学科与环境和人居工程等专业的学科交叉也将会进一步加强。 结论宽口径前途无量 工程力学简介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粱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 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粱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工程力学是什么?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工程力学主要研究平衡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状态方程,各种热力学平衡性质和化学平衡的研究等。对于这类问题,工程力学主要借助统计力学的方法。 工程力学对非平衡现象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趋向于平衡的过程,如各种化学反应和弛豫现象的研究;二是偏离平衡状态较小的、稳定的非平衡过程,如物质的扩散、热传导、粘性以及热辐射等的研究;三是远离于衡态的问题,如开放系统中所遇到的各种能量耗散过程的研究;四是平衡和非平衡状态下所发生的突变过程,如相变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借助于非平衡统计力学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 工程力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三个方面:高温气体性质,研究气体在高温下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辐射性质以及与各种动力学过程有关的弛豫现象;稠密流体性质,主要研究高压气体和各种液体的热力学平衡性质(包括状态方程)、输运性质以及相变行为等;固体材料性质,利用微观理论研究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以及本构关系等 现阶段,数值分析已经成为岩土工程开挖与结构建造动态过程模拟、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最有利手段。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数值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离散单元法、不连续变形分析法和问题反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等在岩土和结构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应用上述方法合理、准确地模拟和分析、解决岩土和结构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通晓数值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不断发展现有的分析理论和技术,使之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性和更高的精度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编制实用程序软件的能力。 这门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呢?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岩土工程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岩土工程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搜集整理 的一篇探究岩土工程在地质勘察中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作者从勘察依据的重要性分析入手,通过对试样采土和 原位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试样取土和原位测试防方法分析,提出了 勘察设计的要求,同时也对土试样及原住测试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地质勘查岩土工程数据分析 近年来,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按 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岩土 工程勘察,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 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 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作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 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1.勘察依据的重要性分析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 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l-

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 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 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 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广度和深度不符合要求。所以 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 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 足设计要求。 2.试样取土和原位测试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l-2001)要求必须满足“每个 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对于大中型工程而言,由于取土孔、原位测试孔布置多,取 原状土样的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个数也就多,只要是均匀分布的土层,即使土层厚度相对较小,也基本能够满足上述规范要求;但对于 常见的单栋建筑物工程来说,布孔一般为4~8个,按“勘探手段宜 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的原则,取土孔、原位测试孔等应各占一 定的比例,对于虽然土层均匀分布但厚度较小的土层,就可能出现 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个数不能满足上述规范要求的情况。 3.对于勘察测试方法取舍 选择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 勘察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 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沉积地层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土、一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结构方案 (4) 1.1 结构方案的选择 (1) 1.2 主要设计依据和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构件尺寸确定 (2) 第二章荷载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恒荷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活荷载 (8) 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地震作用 (15) 第3章水平侧移验算 (18) 第4章内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结构荷载效应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2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D值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内力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非抗震设计时的组合 (41) 5.2 抗震设计时的组合 (45) 第6章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 (46) 6.1 横向框架梁的配筋 (53) 6.2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56) 6.3 楼板计算 (59) 第7章基础设计 (62) 7.1 地质条件 (62) 7.2 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62) 7.3 柱底荷载的计算 (62) 7.4 确定基底尺寸 (62) 7.5 承载力验算 (63) 7.6 抗冲切验算 (64)

工程力学资料

2018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的基础,其理论和方法是推动众多工程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原动力。力学专业强调理论和工程实 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卓越的创新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全面的合作精神,铸就具有领导素质的在力学及相关工程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机械、土木、交通、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型研究人才"或从事工程实践的"创造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 1. 在计划学制内修读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要求; 2.系统掌握力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力学数学基础; 3. 具有运用力学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分析手段、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方法等),以及利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4. 具备全面的个人素质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谈判; 5. 胜任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关键岗位; 6.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7.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深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甲) 弹性力学 工程流体实验技术 工程热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理论力学 流体力学 现代固体力学实验技术 有限元方法 振动力学 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50+6+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力学类 交叉学习: 辅修:25学分,在专业必修课程中选择25学分修读,其中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两门课程必选。 双专业:45学分,修读专业必修课程中的全部课程,计35.5学分,并在专业选修课程选修9.5学分。 双学位:61学分,在修读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修读实践教学环节8学分和毕业论文8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6 2.5+6学分 (1)思政类 14+2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 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 55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3.0-0.0一(秋冬) 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二(春夏)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面临的困境及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 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当今社会,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工程项目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框架结构设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一旦框架结构设计工作中出现疏漏,将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性能埋下隐患,并且会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些年来,如何保证框架结构设计质量,成为了人们广泛探讨的问题,工程实 例,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本文基于 对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工程实例 某工业厂房工程,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平面为矩形,长度、宽度分别为96.6m和86.6m,厂房共计5层,建筑面积总计35125ma,总建筑高度为26.60m,1层高度为5.9m,2层-5层的高度均为5.lm,并且2层一5层的建筑中部设有天井,建筑平面为 “回”字形,天井规格40mX50m该厂房工程的柱网尺寸主要为lOmXIOm由于厂房中需要设置纵横向走廊,因此该厂房工程还设有3.3m 短跨。本次厂房工程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类别为III

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完成之后,经过专家以及工作人员反复分析,方知原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下面本文在此以本次工业厂房工程为例,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2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次工业厂房项目中,框架结构设计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首先该厂房属于高层建筑,因此结构设计工作需要面临周期比问题,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 Tt/T, 簇0.9 经过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分析,原结构设计方案难以满足上述要求,这样一来,厂房的性能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合理调整结构设计方案,使之符合上述要求。 此外在本次厂房工程中,2 层一5 层的建筑中部均设有天井,这样一来,将会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结构抗扭转能力下降,因此结构设计工作还必须要面临抗扭转问题。 专家和工作人员经过分析后发现,如果按照原结构设计方案来建设厂房,将会存在结构抗扭转能力不足的现象,致使建筑物

工程徐变力学-课程小论文

混凝土的徐变理论分析与测量 —力学二班 1117030232 张文杰 徐变力学作为广义的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材料徐变性质对结构物和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影响的一门学科。许多工程材料在各种不同条件下都具有显著的徐变和松弛性质,一方面材料的徐变和应力松弛有时严重影响结构和机械的工作,另一方面它们也可以改善结构的工作条件。因此研究徐变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论至关重要。 金属材料与混凝土是工程中徐变研究的重点,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混凝土的徐变过程受外加荷载、加载龄期、持荷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徐变物理方程的建立较为复杂。一般金属徐变过程与材料性质、应力水平和工作温度有关;在常温时徐变较小,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而混凝土常温时的徐变效应较为显著,不能忽略。 徐变对混凝土有很大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害,它缓解混凝土局部应力是有利的;给预应力结构带来应力损失,使混凝土和钢筋应力重新分布是有害的[2]。主要问题有:预应力混凝土在徐变影响下的应力损失问题;徐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混凝土徐变力学行为的有限元分析;高强混凝土徐变力学实验及理论研究;混凝土徐变机理和预测模型的分析研究等。 由于运输能力的需求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建设的桥梁越来越复杂,跨径也越来越大,对于桥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徐变对预应力桥梁的影响也就依时而生。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而言,由于混凝土徐变的时变性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徐变效应贯穿于桥梁建造至整个服役期,且其效应依时而变。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徐变效应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梁体中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均随时间而变化 (2)梁体的挠度或上拱度随时间而变化 (3)超静定体系梁发生体系转换时所产生的徐变次内力随时间而变 (4)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徐变降低了相对于该持续荷载而言的梁体刚度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 一、目的 毕业论文是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与系统化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具体来讲,就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及土木、机械等工程知识,正确处理交通、能源、土建、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涉及的有关力学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阶段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正确建立力学模型,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毕业论文教学容及要求 (一)选题围要求 1. 从工程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选题应保证基本的工程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2.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尽量结合交通、能源、土建、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力学问题,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 3. 选题应注意有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要求具有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要适中,其任务量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和基本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优秀学生有所创新。毕业论文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个别须采用同一大题目,则应分列出小题,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专题,使每个学生都工作量饱满,有各自的独立完成部分。 (二)论文容及要求 1. 准备阶段 (1)熟悉与分析科研课题。 (2)收集、查阅、研读与课题相关的国外最近研究文献与相关资料。 (3)翻译一篇英文文献资料。 (4)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理论力学小论文

摩擦角和自锁 姓名:孙艳宁班级:2013 城市地下空间学号:201300206108

∵ABcos α=DB ,上式可以写作 h =μ(DB+BC) (4) 式中DB+BC =S , ∴μ=h/S 。 有 μ=tan θ (5) 二、自锁 我们都知道,由于静摩擦力不可能超过最大值,因此全约束力的作用线也不可能超出 摩擦角以外,即全约束反力必在摩擦角之内。由此可知: (1)如果作用于物块的全部主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 之内,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大, 物块必保持静止。称这种现象为自锁现象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力的合力与法线间的 夹角 ,因此,主动力的合力 的作用线必在摩擦角之内,而全约束力的作用线也在此摩擦 角之内,主动力的合力和全约束力必能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所以物块必静止。 工程实际中常应用自锁原理设计一些机构或夹具,如千斤顶、压榨机、圆锥销等,使它们 始终保持在平衡状态下工作。

α0=arctan 1 (6) 与水平面不同的,只是保证物体静止的最小力条件有所不同。当用斜 向上的力维持物体平衡时,不一定满足自锁条件,而若用斜向下的力使物 体平衡,一定首先满足自锁条件才可能发生。而生产、生活中更多是发生 在竖直方向的自锁现象。 三、自锁现象的应用 1)登高脚扣 在实际生活工作当中,人们有时需要登高,如电业工人要攀爬电线杆。而登高杆对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人们巧妙的运用自锁原理发明了高脚扣,它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 一般脚扣是一对用机械强度较大的金属材制作,用于承受人体重量。脚扣弯成略大于半圆形的弯扣,确保扣住电线杆,保证足够的接触面。内侧面附有摩擦因数较大的材料,扣的一端安装脚踏板。使用时,弯扣卡住电杆,当一侧着力向下踩时,形成两侧向里的挤压,接触 x 2 图4

【完整版】理论与应用力学毕业设计

理论与应用力学 学科:理学 门类:力学 专业名称:理论与应用力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力学基础理论及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能力和力学应用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演算能力; 2.掌握系统的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建立简单力学模型的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理论与应用力学复旦大学637637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山大学626627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622622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吉林大学619623河南理科2009本科提前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西北工业大学601610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兰州大学599604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86603河南理科2009本科一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兰州理工大学552552河南理科2009本科二批 理论与应用力学内蒙古工业大学543567河南理科2009本科二批 10理论与应用力学河南理工大学539553河南理科2009本科二批

工程力学论文

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论文 单斜塔斜拉桥主塔提升受力分析 Analysis of Main Tower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ingle Skew Tower during its Hoisting Process 届系工程力学 专业工程力学

摘要 本文以天津市泰达天桥——单斜塔斜拉桥为背景,研究单斜塔斜拉桥主塔提升的受力情况。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采用了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利用工程分析软件ANSYS 进行建模求解。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建立该桥完整的初始空间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设计内容的要求施加自重和相应的风荷载,然后求解并对提升系统在提升到不同角度时的反力、位移和应力等进行理论分析以确保主塔提升过程的安全可靠。根据受力情况塔架采用了Link8和Beam4两种单元,主塔采用了Shell63单元,索采用了Link10单元。计算结果表明单元的选取都是合理的;应力的最值出现在提升索和主塔的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在排除了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下,整个提升过程安全可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局部应力集中处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结果分析显示提升索力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提升起始阶段的索力较大,随后索力不断减小,接近提升终止时,提升索力又变大。提升索的最大索力为2150kN,出现在提升的终止阶段;变形最大的点一般出现在吊梁的中点附近,但并未超出允许值。 关键词:单斜塔斜拉桥有限元分析提升过程

Abstract Tianjin Taida flyover, a single skew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is used as the background in this paper. The stress of the main tower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ingle skew tower during its hoisting process is researched here.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uses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uses ANSYS, an engineering analysis software, to mode and solve. The initial spac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ridge is established firstly, according to its draw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ad weight of the brid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wind loads are also imposed on the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n reaction forc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are analyzed when the system is enhanced to different angl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ain tower during its whole hoisting process. The tower frame uses two elements, Link8 and Beam4, according to the force conditions. The main tower uses the Shell63 element and the cables use the Link10 element.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selections of these elements are reasonable. The biggest value of the stress is at the connection of the main tower and the lifting-cable, where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The hoisting process is safe and reliable when the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eliminate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s of the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hange of the lifting-cable tension is nonlinear showed by the results. The value is larg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ifting process and it decreases during the process. The value of the lifting-cable tension turns larger again when the whole process is close to the end. The biggest value is 2150 kN and it happens at the end of the process. The point which happens the greatest deformation is always at the midpoint of the hanging beam and it does not exceed the allowable value. Key words: Single Skew 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oisting Process

力学建模论文模板

力学建模论文模板

工程力学专业 力 学 建 模 论 文 题目:空间梁柱结构有限元分析 专业:工程力学 班级: 09-2班 姓名:侯德森

学号: 14号

力,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 2.力学模型分析: 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其研究方法是首先从生活、工程或实验中观察各种现象,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共性,找出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经过简化,把作机械运动的实际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mechanical model),建立力学模型是工程力学研究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实际中的力学问题往往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多次实验,反复观察,仔细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假设,使问题理想化或简化,从而达到在满足一定精确度的要求下用简单的模型解决问题的目的。建立了力学模型以后,还要按照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力学定理,对力学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建立力学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力学方程,即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然后,经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或用计算机求数值

的静力分析不仅可以进行线性分析,而且也可以进行非线性分析,如塑性、蠕变、膨胀、大变形、大应变及接触分析。 4.问题描述:空间梁柱结构如习题图7.5所示,横向(图中x轴)跨度为1.8m,纵向(图中z轴)跨度为1.2m,柱高1.2m,柱顶四边对称起坡,起坡高度0.6m,顶点作用集中载荷20kN,四柱脚固定约束。梁柱结构均为钢材,弹性模量为2.1×1011Pa,泊松比为0.3,密度为7850kg/m3。柱横截面为工字型钢,主轴方向为纵轴(图中z轴),梁横截面为工字型钢,起坡斜梁为方钢管,所有截面尺寸及在结构中的布置如图所示。 a) 空间梁柱结构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小论浅埋暗挖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穿越永定河中堤全长116m暗挖隧洞和施工竖井两座。 施工竖井内尺寸5m×7m,井壁厚35cm,竖井深度分别为10.078m和11.85m;隧洞初衬厚度30cm,内径2.2m。初衬外圈上半部分打设Φ32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00mm,外插脚25度。钢格栅榀距50cm,内外设置双层钢网片。见下图。前 小导管(双液浆), 隧道结构断面图 地质情况:地层土质描述由上而下依次为:

①素填土(卵砾石):卵石粒径一般为2~6cm,最大粒径12cm,局部含漂石; ②卵石(暗挖断面所在地层):分布稳定,厚度大。卵石含量一42~74%,粒径一般3~15cm,含漂石,漂径20~30cm,最大可达50cm,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砂含量12~28%。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小论浅埋暗挖 ③泥岩:紫红色,半胶结,层顶高程39.32~40.03m。 水文情况:勘探期间地下水位高程37.76m~39.56m,勘察报告提供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45m。设计隧洞开挖轮廓线底高程为45.15m,隧道施工期间应不存在排水降水问题。 二、施工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暗挖隧道段穿永定河中堤,长116m,位于卢沟新桥以北约22m处。两座竖井分别在小清河和永定河内,永定河内1#竖井上游为已铺设完毕输水管线,小清河内1#竖井下游为本工程明挖铺设管线。 见下平面布置图。 永定河主河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小论浅埋暗挖道 井竖工 施# 2月接中堤晓相沟管 卢水况补 0现06与ND井竖工施#1 小清河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小论浅埋暗挖 三、施工方案 (一)暗挖段竖井施工 本工程两座竖井施工方法基本相同,竖井内尺寸均为5m×7m,井壁厚35cm,竖井深度分别为10.078m和11.85m。 锁口圈梁:竖井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锁口圈梁宽800mm高500mm,圈梁上设一圈挡水捻; 格栅支护:竖井支护格栅采用直径25mm主筋,直径14mm架立筋;竖井深度6.5m以上格栅间距50cm,6.5m深度以下格栅间距30cm; 喷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C20砼,墙体喷射厚度为35cm。 八字撑加固:竖井四角均焊2根20a型槽钢八字撑加固,与竖井格栅焊接,竖井深度6.5m以上支撑间距2m,6.5m深度以下支撑间距0.9m; ①竖井开挖及支护 锁口梁施工完毕后,采用草帘以及塑料薄膜保温苫盖养护,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进行下部竖井开挖支护。 本工程竖井位于河道内,开挖地层为砂砾料地层,施工时遵循“分层、对称、随挖随支”的原则。井口较浅部位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井身采用人工风

工程力学案例教学论文

工程力学案例教学论文 1工程力学的学门特点 在理工科院校专业教育中会,工程力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与 联系在一起许多后续课程内容息息相关,是关键性的课程.其理论课 程偏重理论推导,通过很强的逻辑数学关系进行公式极高证明和假定,对于初学者会感到枯燥.如果结合工程的实例,使教学内容生动,在 量子力学应用到实际的同时,理解知识,既有针对性又会大大提高教 学效率. 2案例教学的教学特点 在案例教学的授课中,并不是以教师传授课程内容为主,而是把 领导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对教学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问题需要应用的理论知识进行引入解释,让学生主动思维,接 受新的理论内容,并掌握在实际中引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学以致 用.案例教学中,学生占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参与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的任务是制定本堂课 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选择案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制 定出更课堂讨论方案,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的案例形式多样,难度也大不相同,有些案例 涉及内容最广泛、难度较大,可以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进行提 前预习.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可以采取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循序渐 进.例如:在某桥梁设计的工程问题案例教学中,可以对桥梁结构或 进行讨论,然后针对桥梁结构中会不同材料选择进行分析,同时联系 结构和选择材料之间反之亦然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课前对工程材料做 一些了解,在上才课堂上根据结构进行材料选择.教学中无诸如此类 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倡导鼓励学生针对不同方案和观点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产生创造性的观点和方案.课堂讨论之后,总结教师对案例 讨论中的不同观点实施总结,针对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做点评,加深中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工程力学专题论文

工程力学专题论文 工程力学对于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工程力学专题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材料力学是研究固体在不同形式外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特征及力学性质的学科,它既是物理学、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延伸,又是后续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工科院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力学教学在过去几十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人才,但是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性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法。它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科学原理的发现和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过程[1]。与传统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相比较,研究性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锻炼协作意识。具体对于材料力学课程而言,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体系的编排、案例教学的开展、考核方式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和实施。 一、改革措施 研究性教学首先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编排,增加案例研讨课,也需要对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从而在保证公平和区分度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程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1.课程体系编排。研究性教学方法则是立足于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教师的想法,所以针对材料力学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需 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编排。具体措施如下: (1)在绪论之后,加一部分内容,即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应该让学生领悟到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是双线程的,即按照变形的方式可以分为拉压,剪切,挤压,扭转以及弯曲, 而按照研究内容,每种变形则要研究构件的内力,应力,应变, 变形以及应变能。学生了解了材料力学的课程体系以后,引导学 生建立类似图一的表格,在弯曲章节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将每一 个格子里相应的公式自己整理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正式学习 之前对可能总体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通过填表完善自己的材料力学知识体系。同时,又可以压缩 课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案例研讨课。弯曲之后还有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以及压杆稳定等内容,这些课程体系无 需调整。 (2)将各章节的专题内容分离出来,单独成章,或者作为 案例留给讨论课。材料力学中的超静定问题、薄壁圆筒的扭转、 弹簧变形等专题问题,并不属于材料力学的主线,而是主线内容 的实际应用。而研究性教学倡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在实际情境中 思考、解决问题,所以将这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主线中拿出来,单 独成章或者作为案例供讨。 (3)重新安排实验课课时。在48课时的材料力学教学中,实验课一般占8课时,一般是在对应章节讲授之后再进行实验, 有个别学校由于实验室相对紧张,有的班级更是等到学期末才能 排到实验课,这样的实验课安排使学生丧失了对未知实验结果的 期待,实验课变成了被动的完成任务,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