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工程力学(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学院:班级:姓名:学号:1 前言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事如此,人生亦然。
作为一名已经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面临职业选择问题。
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一路顺风,春风得意,步步高升;选错了方向,走错了路,步履维艰,事事不顺,事业难成。
赵文家曾说过:“放错位置的人才是垃圾。
”作为一名大学生就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得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特别是在当今就业困难的形势下,更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好人生的方向,走出人生关键的一步。
一、 自我剖析1、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较广泛。
喜欢读书,从书中感悟道理;喜欢上网,从网中浏览世界;喜欢看体育比赛,从比赛中感受激情;喜欢集邮,从小小邮票中享受多彩的世界。
还有其它一些例如打篮球、骑车等。
2、优势优点: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动手能力;做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肯吃苦;责任意识强,能够信守诺言;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喜欢按照计划,有条理地做事;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把握信息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善于学习和勤于学习;能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 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3、劣势缺点:有点内向,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
二、 职业选项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纵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远大的志向。
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
1、专业前景分析:工程力学专业在众多专业中是不引人注目的,但是它又是一个“亦工也亦攻”,号称“万金油”的专业。
工程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同样重要,是机械、土木、交通、能源、材料、仪器仪表等相关工科的基础;作为应用学科,它几乎与所有工科专业交叉,直接解决工科专业发展和工科实际中的力学难题。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现状及思考

工程管理28 2015年55期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现状及思考董云峰1曲兴田21.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5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现状的研究,提出了适合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建设规划。
同时就加强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培养产生一些思考,为全面提升工程力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合市场经济下的高级人才构建平台。
关键词: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现状;思考中图分类号:O3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5-0028-01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自2001年招生以来,除2002年没招外,到现在共11届,已经毕业8届。
在这近十多年的教学及专业建设过程中,本着力学与土木工程相结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专业建设新路。
下面我们对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现状及建设规划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工程力学专业培养进行若干思考。
1 工程力学专业的现状1.1 工程力学专业优势工程力学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具备力学基础知识,具有力学计算和实验能力,并侧重建筑工程与道路桥梁工程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各项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学生毕业可以在建筑结构、道路与桥梁结构设计部门、施工管理及教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也可在工程力学领域或结构工程领域中继续深造。
工程力学专业基本要求是使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过程中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学习力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在相关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全方位培养,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潜能。
要求具有应用计算机和软件技术手段及利用实验手段来解决土木工程中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
1.2 工程力学专业发展存在不足工程力学专业就业现状: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和力学的教学工作,近五年考研人数每年3-5名左右,考研人数偏少。
学生对专业认识现状:通过对几届不同年级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非常关注专业学习内容及其应用,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以及毕业去向等问题。
毕业论文__无筋扩展基础

毕业论文__无筋扩展基础摘要:无筋扩展是一种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无筋的扩展构件将结构水平扩展传递到垂直方向,从而降低建筑因地震荷载产生的损失。
本文主要研究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无筋扩展墙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的设计,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设计优化。
关键词:无筋扩展;基础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无筋扩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然而,目前对无筋扩展基础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旨在探讨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设计。
1.无筋扩展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无筋扩展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是设计的基础。
首先,需要确定基础的类型和尺寸,然后根据基础的材料和荷载情况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计算和弹塑性计算两种。
弹性计算适用于基础材料强度较高的情况,而弹塑性计算适用于基础材料强度较低的情况。
根据基础材料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无筋扩展墙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的设计无筋扩展墙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的设计是无筋扩展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
布置墙时,需要考虑墙体的位置和数量,以及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
常用的布置方法有对称布置和非对称布置两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连接方式包括刚性连接和非刚性连接两种,根据墙体的要求进行选择。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设计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模仿人脑神经元工作方式来进行计算的方法,它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优化能力。
在无筋扩展基础设计中,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础设计模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和学习,最终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基础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论:无筋扩展基础是一种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基础的承载力计算、无筋扩展墙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的设计,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设计优化。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北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北大工程力学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较深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领军人才而设置的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工程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力学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1.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2.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掌握工程力学相关基本实验技能、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进行工程力学领域相关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科学计算和理论分析;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主干课程1.工程力学基础2.结构力学3.固体力学4.材料力学5.工程振动6.土木工程材料力学7.工程数学8.工程热力学9.有限元分析10.混凝土结构力学与设计四、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三个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大型课堂教学、小班教学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实习教学和工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3.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课程、科研项目、科研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习实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将安排学生参与工程实习,了解工程实际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学到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大工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大工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力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和国际视野。
2. 培养要求大工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工程力学和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使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具,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同时,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基础课程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构造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振动理论、结构分析等。
这些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地震工程、风工程、岩土力学等。
这些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3. 实验教学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项目覆盖了工程力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结构力学实验、振动理论实验、风工程实验、岩土力学实验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出对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毕业设计大工工程力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工程实际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毕业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并最终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工程实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范本模板】

教育实验学院
96
多通道电能计量与充电过程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董文杰
张合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实院)
教育实验学院
97
面向监控视频的行人跟踪算法设计与实现
邵晴薇
赵春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院)
教育实验学院
98
小型化定量相位显微成像仪
张佳琳
陈钱
光电信息工程(实院)
教育实验学院
99
宽带滤波电路中可重构限带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陈锦成
韩玉阁
热能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4
重庆市某县人民医院主体(A区)空调系统设计
苏杭
曹琳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5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直升机武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王勋
芮筱亭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6
氧化铒选择性辐射器光谱辐射特性研究
赵斌
谭洪
热能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3
基于纹理提取与优化的图像矢量化方法
杨阳
李建良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院
74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石墨烯材料缺陷演化机理
夏骏
尹晓春
工程力学
理学院
75
声波在颗粒链中的非线性传播特性
矫滕菲
黄德财
应用物理学
理学院
76
ZrTe5,HfTe5的单晶生长及输运性质研究
康宝蕾
吴海平
应用物理学
理学院
77
多个专家数据的集成方法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
50
商品评论信息的观点抽取及其分类研究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共 1 页第1页指导教师:张红梅学生:夏德斌专业:工程力学题目:战术导弹的弹道分析与仿真选题背景:现代早已不是以往那种靠人数多,而是高技术战争已逐步演变为作战体系的对抗,作为战区级火力打击的主要手段,战术弹道导弹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是现代防御体系需要重点防范的一类目标。
为了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必须对所需拦截的战术弹道导弹在各种情况下的弹道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
一般而言,除了再入机动弹道导弹,通常射程在1000km以下的近程弹道导弹,由于重力加速度g的作用相对明显,其弹道可近似的看成抛物线,而射程在1000km以上的战术弹道导弹(以下简称TBM),可忽略其轨道摄动,将其弹道看作是绕地球质点的二体椭圆轨道运动。
以假想的战术导弹弹道仿真为背景,对弹道仿真过程中所需的地球模型与地球引力、大气模型与空气动力以及六自由度弹道计算方程进行研究。
其弹道计算方程采用发射坐标系,首先通过三自由度弹道仿真验证制导规律,再利用该仿真结果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完成后再进行六自由度弹道仿真,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正确性与适用性。
研究方案:(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等)导弹自旋会导致控制耦合、惯性耦合和气动耦合,而且会随着滚速的增加,耦合增强,俯仰和偏航通道的相互干扰会对自旋稳定飞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开展自旋导弹弹道的初步研究,建立自旋弹道导弹模型,通过时域的仿真初步分析弹道导弹低滚速的滚动飞行特性。
预期结果:1、运动模型分析自旋导弹的扰动运动模型可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不区分绝对与相对姿态角,牵连惯性力和哥氏惯性力及其相应的力矩,在弹道坐标系中建立质心运动方程和准弹体坐标系中描述姿态运动方程的微分方程组2、扰动运动模型在研究中忽略俯仰和偏航通道对滚动通道的影响,可以得到线性的扰动方程组。
3、时域定点仿真模型对上面的扰动方程,忽略摆动发动机惯性和马格努斯力矩,可得到更为简单的模型,进而可以进行时域仿真。
燕山大学2006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燕山大学2006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计算机, 鲁斋, 火焰的计算机模拟与算法实现, 唐勇,
教授. 计算机, 郭栋梁, 电子沙盘的研究与实现, 聂俊岚, 教授. 计算机, 钟光华, 远程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王常武 ...
关键词:计算机,算法
类别:专题技术
来源:牛档搜索()
本文系牛档搜索()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代表牛档搜索()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燕山大学2006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语源、文字与右文说高迎泽
韩明霞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乡镇政府改革的动力与阻力李龙海
汪延璐西安市某商场空调设计王峰
闫成琨夹层圆板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杜国君
惠红刚基于统计特征彩色图像快速插值井西利数学实验算法及Matlab实现陈一鸣
张超琼一维搜索问题的探讨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举例单锐
陈晓琴铝合金彩色微弧氧化膜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于升学
王洪胜高同型半胱氨酸对红细胞的影响张晓宇
张鹤楼加氢反应器设计王鲁敏MCM-41分子筛改性合成研究王丽琴
黄党伟410t/h高压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高鸿杰中板玻璃运输车玻璃卡具和装卸机构设计夏怀成
张晓倩浅谈莫扎特第十二钢琴协奏曲王爽
CITY CUBE 李东平
多功能输液架陈国强
马冀莺首饰设计李砥
马志令服饰设计孙炳明
王若潇书籍装帧中的设计语言蒋玉
教务处
2006年7月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一、目的毕业论文是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与系统化的重要过程。
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具体来讲,就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及土木、机械等工程知识,正确处理交通、能源、土建、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涉及的有关力学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阶段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正确建立力学模型,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较快地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毕业论文教学容及要求(一)选题围要求1. 从工程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选题应保证基本的工程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
2.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尽量结合交通、能源、土建、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力学问题,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
3. 选题应注意有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要求具有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要适中,其任务量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和基本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优秀学生有所创新。
毕业论文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个别须采用同一大题目,则应分列出小题,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专题,使每个学生都工作量饱满,有各自的独立完成部分。
(二)论文容及要求1. 准备阶段(1)熟悉与分析科研课题。
(2)收集、查阅、研读与课题相关的国外最近研究文献与相关资料。
(3)翻译一篇英文文献资料。
(4)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 毕业论文研究实施阶段(1)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正确地建立力学分析模型。
(2)进行相关理论推导与求解,或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与验证。
(3)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分析计算结果。
3. 毕业论文撰写阶段(1)整理与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表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
(2)分析讨论计算结果,根据相关图表,得出所研究问题的客观规律。
(3)总结经验和不足,对后续科研工作提出建议和想法。
(4)撰写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2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4. 毕业答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后,应将论文交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阅,写出评语和评分后交答辩小组,经资格审查后,答辩小组对学生逐个进行公开答辩。
三、基本阶段及时间分配四、能力培养与建议方法六、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15%以。
七、其它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董力三大纲审核人:蓝万炼课程编号:0813200025英文名称:«Resource Environment & Management of Urban-Rural Planning»Graduation Thesis Teaching Text学分:13总周数:13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先修课程:中国地理、自然资源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遥感技术与应用、管理学、环境科学、土地管理与土地法规、人文地理学、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水资源计算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一、目的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熟练掌握检索科技文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意识。
5.告诉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
二、毕业论文教学容及要求(一)选题围要求1.应围绕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基本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应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相联系,突出专业特色,做到教学、科研和实践三者之间的结合。
3、应能反映一定的理论探讨,贴近或接触某一社会实际问题,体现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能力。
4.难度、广度应因人而异,原则是适中。
5、毕业论文严格实行一人一题,原则上由指导教师命题。
6.指导老师承担的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和主持的研究项目,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围。
7.同一毕业论文题目不能连续两届使用,除非容上有明显创新。
(二)论文容及要求1.下达任务书指导教师编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宣布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及管理规定;向学生作思想动员;下达任务书。
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题目和任务确定之后,即着手查找、收集各种资料。
(参考文献查阅不得少于10篇,至少包括1篇外文文献)了解前人对有关选题容的研究情况、最新进展和研究重点。
3.撰写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包括文献综述、方案论证、撰写思路、技术路线、进程安排、所需设备和野外考察等。
4.论文撰写这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阶段。
先由指导教师拟出论文提纲和总体方案,经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后,学生按提纲、方案和《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标准》撰写论文。
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撰写进度和撰写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每星期至少指导一次)5.论文答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设计)后,应将论文(设计)交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写出评语、给出评分后交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以答辩会的形式对学生逐个进行公开答辩审查。
五、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15%以。
六、其它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洪大纲审核人:王浩钰课程编号:0813200035英文名称:《City Planning》Graduation Project(Thesis)学分:15周数:15适用专业:城市规划先修课程: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其他全部专业必修课程一、目的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
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毕业设计综合地反映了学生是否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同时能实现以下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技能。
4.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受到一次完整的科学研究基本过程训练。
二、毕业设计教学容及要求(一)选题围要求及说明1. 总体规划类型。
2. 详细规划类型。
3. 城市设计类型。
4. 园林景观规划类型。
(二)设计容及要求总体规划类型本类型含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概念(战略)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四种类型。
以总体规划为例说明设计容及要求,为其它类规划提供参考。
1.总体要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学生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作为毕业设计成果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选择适合的中小城镇为对象,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突出总体规划强制性要求和审查重点的主要容,在三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规划实践技能的要求:(1)针对城市发展条件、城市性质、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等问题,应当有实践调查活动作为基础,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作为支撑,充分严格的分析论证过程作为重点和保障。
(2)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等问题,应当作为总体规划审查的重点容,要求学生做到方案合理、结构清晰、功能明确、论证充分,并且有近远期的安排。
(3)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应当突出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要求严格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文本和图纸容。
其他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可以适当选择。
可以根据对象城市的特点,选择城市防灾减灾、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保护等具体方面作为重点,城镇体系规划的容可以有条件地选择进行。
由于本设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议由2~3名同学共同完成此设计。
2.应完成的图纸必须完成的:区位分析图、现状图、用地结构图、总体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空间管制规划图、以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图、工程系统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可以从中选做的:园林绿地、防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3.应完成的文本文本部分应该和总体规划容相符合,不少于2万字。
(1)本规划编制的背景、目的、依据、原则、规划期限、规划区围以及执行主体。
(2)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3)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定规划建设用地围和面积;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以及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