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者知觉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者知觉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外部刺 激的主观认识和解释过程,它受到个体差异、 文化背景、旅游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旅游者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 常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旅游者在旅游过 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02
旅游者的感觉
视觉
总结词
旅游者通过触摸、参与等方式感知目 的地的物质文化,如手工艺品、民俗 活动等。触觉体验能够增强旅游者的 参与感和沉浸感,提高旅游体验的丰 富度和深度。
03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
总结词
旅游者在知觉过程中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
详细描述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求,选择性关注某些事物,如景点、食物、当地文化等, 而对于其他不相关的事物则可能忽略。这种选择性知觉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旅游环境。
详细描述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事物进行解释和理解。 这种理解性知觉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认识和体验旅游环境,并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
知觉的恒常性
总结词
即使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旅游者仍能保 持对它的恒常感知。
VS
详细描述
在旅游过程中,尽管旅游环境中的某些事 物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天气、季节等,但 旅游者仍能保持对其的恒常感知。这种恒 常性知觉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旅游环境中的变化。
高营销效果。
提升品牌形象
03
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与旅游者建立情感联系,提高品牌
忠诚度。
06
结论
旅游者知觉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
旅游者知觉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旅游心理学- 旅游知觉

第1节 旅游知觉概述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为了赋予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 觉印象的过程。
一、 感觉的特性
(一)感受性
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叫感受 性,它说明引起感觉需要一定的刺激强 度。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觉阈限。
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5、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在生活中人们的真心期望常常会变成 现实的现象。
6、错觉思维 人们试图在随机事件中寻找规律现象.表现为错
觉相关和控制错觉. 7、效果性偏见
那些鲜明的跟容易形象化的事件被认为是较容 易发生的.
大部分人的推理是戏剧化的,而不是定量的.
游者者时间知觉的特点: 旅宜速 游宜慢 提供各种交通工具要准时
(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
度的知觉。
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 3.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 4.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四)错觉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1、几何图形错觉 (1)垂直水平错觉 (2)缪勒──莱依尔错觉 (3)线条的影响
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称 为差别感觉阈限。
(二)适应性
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 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的 适应。
(三)对比性
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 感觉的对比现象。
二、旅游知觉
知觉
为了赋予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知觉的选择性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对象的组合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旅游者的知觉课件

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大脑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感觉信息进行修正。
知觉的生理机制
神经元
神经元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通过 突触传递信息。多个神经元共同作用 ,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对感觉 信息的加工和整合。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处理高级认知功能的主要 区域,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 等。不同区域的大脑皮层分工不同, 共同协作完成复杂的知觉过程。
总结词
旅游者在知觉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情感和情绪的影响,对信息进行情感性的评价和判断。
详细描述
旅游者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对其知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当旅游者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 可能更加关注旅游产品的积极方面;而当旅游者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可能更加关注旅
游产品的不足之处。这种情感性偏差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评价。
知觉与旅游体验
知觉影响旅游者的体验质量
旅游者的知觉对其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产生直接影响,良好的知觉体验能够增强旅游者的 满意度和愉悦感。
知觉的持久性影响旅游回忆
旅游者的知觉不仅在旅游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在旅游结束后仍然影响着他们对旅游经历 的回忆和评价。
知觉的偏差影响旅游体验
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旅游者的知觉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旅游体验, 如对旅游设施的不满、对导游服务的不满意等。
知觉的特性
01
整体性
人们总是将感觉信息整合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各个部分,这是因
为大脑倾向于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形式。
02
选择性
人们在面对大量感觉信息时,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这是因为大脑无法同时处理所有信息。Fra bibliotek03恒常性
第2章 旅游知觉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

2.1 旅游知觉概述
• 2.1.4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2)主观因素
• (1)兴趣 • (2)需要动机 • (3)个性 • (4)情绪 • (5)经验
2.1 旅游知觉概述
• 2.1.4旅游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影响人对时间估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 (1)活动的内容 • (2)情绪和态度 • (3)时间标尺的利用。
旅游心理学
第2章 旅游知觉
2.1 旅游知觉概述
• 2.1.1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 • (1)绝对感觉阈限 • (2)差别感觉阈限
–2)适应性 –3)对比性
2.1 旅游知觉概述
• 2.1.2旅游知觉的特性 • 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为了赋予旅游环境以意义而解释
感觉印象的过程。 –1)旅游知觉的选择性 •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 (2) 对象的运动 • (3) 对象的组合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2.1 旅游知觉概述
• (6)习惯定向 • (7 )假定相似性偏见 • (8)行动者──观察者偏见 • (9)错觉思维
2.2 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 2.2.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2.2 旅游中的社会知觉
• 2.2.3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 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1)生理的自我 –2)社会的自我 –3)心理的自我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知觉引言旅游是人们常常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体验新事物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追求。
在进行旅行的过程中,旅游者的知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觉是指通过感官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它影响着旅游者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因此,研究旅游者的知觉对于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者的知觉在旅游心理学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知觉在旅游心理学中的作用旅游者的知觉在旅游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知觉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感知和体验。
旅游者通过感知环境中的信息,如景观、氛围和文化等,来构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例如,当旅游者将目光投向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他们的感官被刺激,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此外,知觉还决定了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感知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和再次选择的意愿。
其次,知觉还可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过程。
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工具和旅游活动等方面会受到知觉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声誉以及与旅游目的地相关的信息等都会影响旅游者对不同选择的知觉。
因此,了解旅游者的知觉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和推广活动至关重要。
影响旅游者的知觉的因素旅游者的知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个体差异:个体的感知能力和经验可能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知觉。
不同人对于景点的感知和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喜好、文化背景和旅游经验等。
例如,对于一个山地地区,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可能会对其有较高的期望和积极的感知,而一个更喜欢城市生活的人可能对其产生较低的兴趣和较差的感知。
2.环境因素:旅游者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其知觉。
包括景点的设计、布局和装饰等都会对旅游者的知觉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良好的景点布局和环境设计可以增强旅游者对景点的积极感知,使他们更加舒适和愉快地体验旅游活动。
3.个人态度和情感:旅游者的个人态度和情感状态也会影响其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9页
分析提示
这个案例说明知觉恒常性的形成是经验 的结果。当现实距离超过了这些土著人的通 常经验的范围后,他们就没有正常人在这个 距离上所具有的知觉恒常性。相信如果他们 走出森林,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这 方面的事物,就会逐渐建立起这种知觉能力。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 觉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9页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二节 知觉的的心理定势 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9页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29页
第二节 知觉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刻板印象
心理定势指人 在认识特定对象时 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即心理上的定向 趋势。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 知觉的心理定势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9页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 人们在首次接触某种事物时所形成的印象。
时间
速度
舒适度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29页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
下列因素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印象:车窗的宽敞程 度,座椅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视 听系统的效果如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 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等。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 PPT课件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 征,就象月晕一样,由于光环的虚幻作用,使人看 不清其真实面貌。晕轮效应可能从对象的某种特征 推及出美化或丑化、夸大或缩小整体特征。
“一叶障目” “100 – 1 = 0” 特点:从内容上由于对对象部分特征印象深刻,从 而使着部分印象泛化为全部印象。
4 情绪和情感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除上述外,人的个性、经 济收入、年龄、性别、职业、社会阶层、态 度、信仰等也都会对人的知觉产生影响。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二节 知觉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经验效应
三、刻板印象
心理定势指 人在认识特定对 象时心理上的准 备状态,即心理 上的定向趋势。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通常,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受下 列三个因素的影响: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和旅游 服务。
旅游景观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 知觉的心理定势
三、经验效应
经验效应是指人们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 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p46)
“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四、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呆板、机 械、没有变通的印象。刻板印象不是一种个体现 象,而是一种群体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共同看法 和印象。
1 旅途要快
2 游览过程要慢
3 旅游活动安排要准时
旅游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觉理论
•布鲁纳和格雷戈里——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刺激形成假设、 期望或图式,再将现实刺激与记忆信息相结合的一种再 造 –在大草原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一个飞翔的物体,你会 认为是什么? 飞鹰?塑料袋?
•吉布森——知觉的刺激物说理论
知觉不需要知识经验的作用,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刺激物 产生知觉经验
第二,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以 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等 。
视觉
听觉
琵琶行(节选)[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 六幺》。
4、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 的歪曲知觉,并带有固定的倾向。
种类: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大小错觉 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倒飞错觉
形重错觉:两个大 小不等,重量相等 的木盒,掂起来觉 得小的重,大的轻
夜间无月亮时,驾驶飞机在 云上飞行,铺天盖地的云层 就像一面镜子,从上向下看 ,不易看到云影,只看到云 反射的无数星星。飞行员在 这种情况下易产生“倒飞错 觉”,就是感到天地不分, 甚至感到是在头朝下飞行。
丁女士:‚我特别想亲眼看看那个金顶……”
张太太:‚什么金顶?我怎么不知道?‛
丁女士:‚那你去武当游的什么?‛ 张太太:‚游什么,去拜祖师爷嘛!‛
早就听说武当山是善男信女烧香许愿的绝佳去处,丁 女士接着便问张太太:‚武当山供奉的是哪位‘祖 师爷’?‛ ‚反正是祖师爷,我也不知道叫啥名字。‛张太太回 答道。
味觉
嗅觉
触觉
(二)旅游者知觉的基本特征
1、旅游者知觉的选择性(Selectivity of Perception)
2、旅游者知觉的理解性(Understanding of Perception) 3、旅游者知觉的恒常性(Constancy of Perception) 4、旅游者知觉的整体性(Wholeness of Perception)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对比(菠萝上撒盐,口感更好,西瓜上撒盐,瓜更甜)感 觉能力发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联觉(看见青色的杏子,感到很酸,口中唾液量增加)
案例 ——学习下列材料,在小组内讨论, • 对同一个旅游目的地,为什么不同的 人有不同的看法? • 旅游者的需要、兴趣、动机、经验、 受教育程度、审美观以及宗教信仰等 等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人们知觉的?
1)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喜欢三国故事,深入研究三国历史 2)培养间接兴趣——喜欢画画,进而喜欢平面设计
3)合理组织活动
第二节 感知觉概述
人的行为依赖于对他所生 活的环境的看法。看法是通过 感觉、知觉作用产生的‚知觉 世界‛或‚认知世界‛。
一、感觉
1.感觉是人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2.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特点,感觉分为两大类
–结构优势效应
人在识别外界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整体结构对 识别物体本身所起到的有利的作用 ⊙Good中的o的识别正确率要高于单独识别o ⊙盲人摸象 请再举几个例子?
(三)知觉种类
1.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特征 •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2.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 • 视知觉
• 听知觉
1.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性,使对物体的感受 性交替而短暂的下降 2.由于有机体的机能活动的节律性引起 一般地,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 ~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 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 稳定性。
•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属 性的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湿度觉、痛觉、触觉)
• 内部感觉(机体感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 反映身体的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 的感觉。 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饥 饿觉、渴觉、痛觉、温度觉)。
感觉的产生
1.刺激物: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将作用于有 机体,并引起其反映的任何因素,都叫做‚刺 激物‛。 2.刺激:即刺激物给予有机体的影响过程。
• 味知觉 • 嗅知觉 • 触知觉等 。 3.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正确的知觉 错觉 4.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
第一,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 映。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 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①大小知觉 ②形状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 ③方位知觉:辨别东南西北 ④深度知觉:
2.基本特性:
1)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瞬间,选择
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如在戏院 看戏,在课堂上听课。
注 意
2)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 动的强度和紧张度,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 意就越集中。
3)稳定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 持续的时间
4)注意动摇:注意在短时间内起伏波动的 现象。注意动摇平均8-12秒一次,例如 方框图现象。注意动摇一般没有消极作 用。 起因:
丁女士(30岁、某大学教师)与张太太(52岁、全 职家庭主妇)、周老师(35岁、某中学历史教 师)、李小姐(19岁、某单位职工)一起作为某 单位员工的家属随团赴神农架旅游。得知其他人 去年曾随该单位组织的旅游团游览过武当山,从 未去过武当山的丁女士很想从其他人那里了解武 当山,就主动挑起了关于武当山的话题。大家的 发言主动而热烈,各自的感受却大相径庭。 丁女士:‚武当山这么有名,我却没去过,到底怎 么样呢?‛ 李小姐:‚怎么样?不怎么样!没什么好玩的,就 山上那个金顶还有点儿看头,金光闪闪的。‛ 周老师:‚武当山的建筑很有特色,是道教宫观建 筑的典范。尤其是武当金顶,那可是我们国家建 筑史上的杰作……”
案例
旅游进入形象代言人时代
2003年6月16日,著名喜剧演员赵本山被沈阳市人民政府 正式特聘为沈阳旅游‚形象大使‛。著名演员的广泛影响力 以及浓厚东北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是其当选旅游形象大使的 主要原因。赵本山担任旅游形象大使后;刘老根大舞台被确 定为沈阳市旅游定点演出场所。由赵本山及辽宁民间艺术团 合作,向国内外推介‚绿色二人转之旅‛这一全新的旅游产 品。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形象大使选拔 活动,例如;桂林‚刘三姐旅游形象大使选举‛、‚上海旅 游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大湘西旅游形象大使‛等。也有 类似聘请赵本山这样的名人做形象大使的,如牛群受聘任首 位安徽‚旅游形象大使‛。显然,国内旅游已经进入到轰轰 烈烈的形象代言人时代。
——在没有图形视觉(被试者须戴上特制的半透 明的塑料眼睛) ——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 袖子) ——限制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 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 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后效(sensory aftereffect)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 逐渐减弱,这种现象在视觉中表现尤其明显,称为后像( after-image)。 例如:电影 2.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 感觉能力 变化的现象。 例如——视觉:明适应 暗适应 再如——灾难过后,恐惧感觉逐渐消减
‚游客的感受与书上的记载可不完全是一回事。‛丁 女士暗自感慨。
二、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简单认识, 也是我们进行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知觉 能使人们产生需要,从而产生行动的动机, 并为满足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1、旅游者知觉的选择性 (Selectivity of Perception)
——当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时,并
• • • •
非对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特征都悉 数接收,而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 觉的对象,对这部分事物知觉得格外清晰, 而对其他事物则感知模糊。知觉的这种特 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集中注意力到少数重要的旅游刺激 排除次要旅游刺激的干扰 产生良好的旅游知觉,获得旅游乐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雪 地 中 的 狗
知 觉 的 理 解 性
影响旅游者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 经验: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 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 语言:在知觉环境复杂、陌生或者知觉对象特征 不明显的情况下,他人使用语言进行指导,可以 补充知觉的内容,引导知觉的过程,使人们迅速 获得完整的知觉印象。 • ‚知觉失真‛或者‚知觉歪曲‛ :旅游者在理解 知觉对象时,有时只会重视它的某些特征,缩小 甚至完全忽视另外一些特征,从而形成与实际情 况不相符的知觉印象,即‚知觉歪曲‛。 • 人们通常说的‚月是故乡明‛就存在知觉歪曲的 因素。旅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旅游需要、动机、 偏好、目的等因素,有选择地感知与理解旅游活 动中的各种信息。
3. 类型
A: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起因 1)刺激物的特点
• 强度——强光、尖叫、剧痛、超酸 •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冷vs热、高vs矮、胖vs瘦
• 刺激物活动和变化——忽冷忽热、忽明忽暗
• 新异的刺激物——UFO、异形 2)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 B: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高级 注意形式。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人 像 与 花 瓶
双 关 图 形
画中画
爱因斯坦和洗澡的女人